《国内窃密泄密案纪实》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国内窃密泄密案纪实- 第2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面前:某中外合资企业聘请他去当总经理。虽然该公司刚刚成立,人员、技术都还
没有到位,甚至当时连营业执照还没办下来,汪红军还是动心了,不仅为了近在眼
前的“车子”、“房子”和“票子”(该公司许诺聘其为总经理,为其解决一辆汽
车、一套住房),也为了干一番事业。在他看来,研究所的工作二十年如一日,平
淡而单调,就像一池清水,波澜不惊。
  他渴望能让他自由施展的广阔天空,而这也许就是一次机会。
  其实,汪红军之所以走得如此坚决,也是因为新公司所从事的业务是他所不能
再熟悉的,是他干了二十多年的老本行,不仅相关的技术耳熟能详,就是圈儿里的
各种关系也早已门儿清。就在他离开研究所的时候,还正在和一些单位进行着有关
项目的合作。因此,随着他的调走,其原单位正在开发的项目也随之转移到所外自
行运行也是意料之中的事。
  汪红军走得坚决,没有经过原单位的同意,没有办理正式调动手续,汪红军的
人就已经坐到某公司总经理的办公桌前。为了掩人耳目,他甚至通过各种关系,请
远在山西的某军工集团公司一研究所出具了商调函,而实际上他的新公司就在北京。
面对起步中的公司,汪红军调动起全部的精神。他到任后,首先制定了一系列公司
发展战略文件,声称要加强公司的社会交往及与相关各单位的沟通,从此他的身影
又在熟悉他的一些相关单位出现了,但此时他的身份已经变了。为解决公司技术人
才短缺的问题,他采取高薪、封官、许愿等各种手段,从原系统的某些单位“挖人”,
给原系统一些单位正常的科研生产活动造成了严重的干扰。
  旬子说过:“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汪红军可以说是“善假于物”的,
他的眼睛瞄向了原单位的技术资料。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就是金钱,就是财富。为
使新公司的知识资本尽快达到所需水平,赢利并走上正轨,汪红军在其身份还是某
研究所研究人员时就开始了准备。           (三)
  2002年6 月中旬,有关部门在汪红军的家中和公司办公室查获各种图纸资料690
多份,经鉴定其中机密级3 份,秘密级400 多份。如此大量的涉密资料是如何带走
的呢?汪红军事后交代说:“有的资料是下班时拿回家的,有的是上班时拿回家的,
最后由公司派来的一个司机一次性从我家拉到公司办公室。”
  汪红军的这种“老鼠搬家”的行为,诚然有他自己所说的原因:“我对技术比
较爱好,十分珍惜这些资料,我只是想通过这些来证明我的能力,从没想过要泄露
给别人。”但这种“爱好”
  决非如此单纯,正像他所承认的:“这些对我来说是一种技术资本。”
  在汪红军看来,这既然是一种属于个人所有的“技术资本”,用在哪里、怎么
用,当然应该由个人说了算。但身为重点涉密人员、从事国家重点科研项目研究二
十多年的他对国家、单位有关保密规定却是心知肚明。
  就在2002年,汪红军还与研究所签订了保密责任书:“本人保证在调出单位三
年内继续履行保密义务,遵守保密法律,保守本人所掌握和知悉的国家秘密和工作
秘密……并在今后从事的工作中,不侵犯本单位的合法权益。在本人调离本单位的
三年中,不利用本单位的商业信息和技术秘密开发或生产本单位正在生产和研制的
产品。若本人违反上述规定。给国家及本单位造成损失。愿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和经
济赔偿。”
  正因为汪红军深深知道自己在保密方面所承担的职责和义务,因此也知道那些
“技术资本”并非属于自己,也因此,在单位最终同意他调离,要求他回所办理调
动手续时,他没有做出回应。他知道,办理调动手续之时,也就是交回手上所有技
术材料、签署保密承诺书,承诺解密期内不从事与原单位相同业务之时,而这正是
他所不愿意接受的,因为这些都是他大展宏图的绊脚石。
  从汪红军家和公司办公室查获的资料显示,他所占有的并不仅是他自己参与的
科研项目研究成果!正像汪红军自己交代的,他试图将大量涉密资料占为己有的最
终目的,就是为了自己所在的公司尽快赢利,在这一行业内迅速站稳脚跟,并进一
步拥有强大的竞争力。然而,汪红军倾注心血的公司还没有发展起来,自己却进了
监狱。因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汪红军被判处有期徒刑1 年。
  记得有人说过,成功须趁早,成名须及时。求名也好,求利也罢,即便急迫难
耐,也是人之常情,他人没有置喙之地,但无论如何任何人都不能因此而忘记自己
的职责,甚至违反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乃至影响国家安全和利益,汪红军就是前车
之鉴。   
                     人性的绞索
  焦绪民钱宇光
  重逢
  1996年初夏,东南沿海某城。
  城东头有一座小院,大门被岁月的风雨严重剥蚀,以至于原来刻在门框上的楹
联已无从辨认。门里的几间平房虽经修葺,但仍然显得老旧。倒是院里收拾得干净
利落,透着主人的勤劳和细心。今天,整个院落似乎都透着一种喜气。一个瘦削的
少妇不时到院门口张望,清秀的面容上流露着焦灼和渴盼。
  “你弟弟几时回来?”从门前走过的邻居们都重复着同样的问话。
  “快了,快了,他姐夫已经去接了。”
  “张老师留下的这两个孩子真有出息,一个出了国,一个自学成才,嫁了个军
官……”少妇昕着街坊们的议论,眼里一阵阵发热。
  一辆汽车停在少妇的门前。从车上走下两个男人。少妇的热泪像断线的珍珠夺
眶而出,还没等她迎过去,只见后边那个白晰修长的年轻人早已赶前一步,一把抱
住了已成泪人的少妇,嘴里叫了一声“姐”,就哽咽得难以成声。惹得周围的街坊
邻舍们也欷嘘不止……
  回忆
  夜,静寂温馨。少妇却仍然难以入睡,过去所发生的一切像走马灯似的在脑海
里一遍一遍地重现。
  她本来有一个幸福温馨的童年。父亲作为教师,在这民风淳朴的小城中很受敬
重,温良贤淑的母亲也有一份很不错的工作。
  她与弟弟就像两只幸福的小鸟在父母温暖的羽翼下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但一
场飞来横祸,将他们推向了痛苦的深渊。那是二十多年前一个春暖花开的日子,刚
过而立之年的父亲在带领学生春游途中,因车祸而遇难。母亲受到过度的刺激,在
精神失常不到一年后随父亲而去。当时她9 岁,弟弟不满6 岁,生活将巨大的难题
抛在了他们姐弟面前。她看着弟弟瞪着一双似懂非懂的眼睛。怜爱与责任感使她毅
然决然地担当起了做母亲的责任。二十多年过去了,她忘不了多少个漆黑的夜晚她
搂着战栗的弟弟经受着凄风苦雨的煎熬,多少次为弟弟缝补衣裳针刺十指钻心的痛
楚,还忘不了弟弟在外受到欺负后剜心割肉般的哭声……二十多年她默默地承受着
一个接一个的苦难,也感受着苦难之后的每一个成功。特别是弟弟大学毕业后又到
国外留学,这在小镇是破天荒的事情。弟弟的成功就是她的成功,弟弟的幸福就是
她最大的慰藉。
  想到这里,她笑了。身边的丈夫似乎也受到了她的感染,在熟睡中发着谁也听
不懂的甜蜜的梦呓,并将一只胳膊搭在了她的身上。她轻轻地将丈夫的胳膊移开,
并借着月色疼爱地端详着熟睡的丈夫。
  如果说弟弟的功成名就是她最大的慰藉的话,那么找到心满意足的丈夫就是她
生活中的又一骄傲。弟弟上大学后,为了排遣心中的孤寂和空落,她参加了当地驻
军举办的文化补习班。当时丈夫是文化补习班的教员,在知晓了,她的生活遭遇后
对她倾注了极大的关爱与帮助,后来在弟弟出国的问题上,他几乎是倾其所有。就
这样,由同情到相爱到结婚,她终于找到了理想的归宿。
  尽管结婚后的日子一直过得比较清贫,但用丈夫开玩笑的话说就是“一个窝、
一口饭、一个好夫人,足矣!”当然丈夫绝不是那种安于现状的人,三十岁刚出头
就当上了副处长,最近还要代表军里参加军区举办的岗位练兵竞赛。
  东方破晓,她睡意全无,索性披衣起床。
  “怎么,又是一夜没睡?”丈夫怜爱地问。
  她朝丈夫笑一笑。
  “你再在床上躺会儿,早饭我来做。”丈夫一边说,一边穿衣起床。
  “不了,晓白从小就爱吃我做的饭。”晓白是她的弟弟。           “那也好,昨天我一天没有上班,单位还有很多事情等着我处理,早饭我就不
在家吃了。”说完他就要出门,妻子赶忙从冰箱里拿了些早点塞到了他的怀里。
  “噢,对了,我的资料还放在床上,你帮我收好。”话没说完,人已出了门。
  当头一棒
  又是一个难忍难熬的闷热天气。
  许文强自从接完内弟张晓白之后,一直没有回家,就连落在家里的资料也来不
及去取。一门心思扑在岗位练兵上。最近几天他简直可以说是夙兴夜寐,就连这闷
热难耐的中午,也没有休息,躲在办公室心无旁骛地背记着复习题,连楼外的狂风
暴雨也似乎毫无觉察,以至于身边的电话铃响过几声,才将他从自己的世界里惊醒。
  电话是政治部丁副主任打来的。等他按照吩咐赶到丁副主任的办公室,发现沙
发上坐着的除了军保卫处处长之外,还有两个陌生人。
  副主任向他介绍,那两个陌生人是军区保卫部的,他想站起来同他们握手,但
发现对方冷着脸毫无表示,就又坐了下来,心里不由得“咯噔”一声。丁副主任没
有容他想下去,就单刀直入地进入了主题。
  “许文强同志,我们现在有一件事情需要向你澄清,希望你能够配合我们的工
作。”一向和蔼可亲的丁副主任此时十分严肃,屋里的气氛也像暴风雨即将来临的
天空。
  陌生人接着问他:“你们家最近来没来过外人?”
  “我内弟刚从国外回来。”他如实回答。
  “对你内弟最近几年的情况了解吗?”来人继续问。
  他茫然地摇摇头。结婚前他与先念大学后出国留学的内弟没有见过多少面,关
于内弟的情况更多的是通过妻子的介绍,他仅仅知道他出国之前是一个品学兼优的
好学生。
  “那么,你最近丢没丢失过什么东西?”看他还是如坠十里烟雾,来人继续提
醒到:“比如秘密文件材料什么的。”
  听到“秘密文件材料”几个字,特别是将“秘密文件材料”
  与内弟联系起来的时候,他脑子里顿时一片空白。他从来人嘴里听到了一个难
以接受的现实:他的内弟张晓自在国外学习期间被某国情报机构发展为特务,回国
后第一次作案就是将他带回家的秘密文件材料拍成了胶片,在企图与该国情报人员
交换时,被我国家安全部门抓获。
  噩梦
  南方某监狱。高墙耸立,戒备森严。
  一缕阳光透过铁窗,照在张晓白那毫无血色的面孔上。他似乎丝毫感觉不到夏
日阳光的恶毒,死尸般地躺在床上一动不动,任毒毒的太阳炙烤着他那痛苦的灵魂。
过去的一切像噩梦般横亘在他的脑际。
  他的确是作为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到国外去深造的。刚到国外时,他并没有被灯
红酒绿的生活所诱惑,他只知道能够发展到现在这一步,一靠国家,二靠姐姐,三
靠未来的姐夫——没有国家的好政策他无法出国,没有姐姐的含辛茹苦他无以成人,
没有未来姐夫的慷慨资助他连上大学都不可能。因此,刚出国他很勤奋刻苦,白天
孜孜不倦的完成学业,夜晚辛辛苦苦地打工赚取生活费用。
  与他一起打工的还有几个留学生。虽然同是打工但目的却迥然不同,有的像他
一样是为了贴补家用,有的却完全是为了一种消遣,或是赚取娱乐的资用。其中与
他最投缘的是某国的一个华裔学生,他们有共同的语言,有共同的生活习惯,也有
共同的情趣爱好,这对于他这个在异国他乡举目无亲的人来说,无异于找到了一个
知音。对方的生活圈子要比晓白大得多。他结交广泛,朋友来往不断。慢慢地他也
拉张晓白认识他的朋友,尤其在知道张晓白的身世之后,他更表现出了异乎寻常的
热情,经常拉他到朋友的圈子里,先是谈心交往,逐渐就出入于娱乐场所,后来还
经常从经济上给他以帮助。他刚开始还觉得有点受之有愧,但随着交往的加深,他
就有点处之若素了,心想,大不了有朝一日功成名就再来报答他们。但后来发生的
一件事情彻底地改变了他的命运。
  那是去年的一天晚上,他们这一帮人相约到一个酒吧去喝酒。酒过几巡,大家
的情绪有些激动。有人提议到这个城市的红灯区去一试深浅。他初时有些犹豫,但
朋友们都极力怂恿。他一方面感到难拂朋友好意,更主要的是他经常与这些人交往,
耳濡目染,早有“越雷池‘’的想法,但因囊中羞涩而难遂心愿。今天既然有人做
东,何乐而不为呢?
  贼胆都是练出来的。有第一次就有第二次。可是就在他在温柔乡里流连忘返时,
他的朋友给他出了一个难题:要他搞一些中国军队的情况。乍一听说,他以为朋友
在同他开玩笑,但此话再次从朋友的嘴里说出并且带着一种不可置疑的IZl 气时,
他几乎吓出了一身冷汗。他知道这是一种犯罪行为,搞不好是要掉脑袋的。他断然
拒绝。朋友先是劝解,在劝解无效的情况下似乎是极不愿意地从口袋里掏出了一打
照片——那是他“行乐”时的各种丑态。并声称他如果不愿意,他的那些朋友就要
将他的照片寄往国内。他当然知道这将意味着什么。他就范了,虽然是带着深深的
不甘心不愿意甚至是深深的悔恨,但他最终还是就范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