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马拉雅大成就者的故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喜马拉雅大成就者的故事- 第3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P
  菩萨(梵文Bodhi SattVa 藏文Chang Chup Sem Pa):义为“展现证悟心者”,亦指为了救度一切众生脱离轮回苦海,而誓愿修持以菩提心为基础的大乘法门及六波罗蜜的修行者。
  颇瓦法(梵文Phowa):一种高深的密续法门,是关于在死亡时将意识投射到善处的法门。
  《普贤上师言教》:作者为札巴楚仁波切,是宁玛巴的心意伏藏《龙钦心髓》的前行讲义,一百多年来普遍被藏传佛教四大门派用作心灵修持的指引。
  菩提迦耶(Bodh Gaya):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悟道的故事即发生于此,位于印度比哈尔邦(Bihar),目前位于摩诃菩提寺西方之菩提树乃1870年切下倾倒的老树之枝重新栽种而成。
  菩提心:开悟或证悟之心。菩提心是一种大雄心的承诺。可分为愿菩提心 (也可称为相对菩提心与究竟菩提心)与行菩提心两个部分,又可分世俗菩提心与胜义菩提心两个阶段。以慈悲心对待众生,以智慧向圆满大觉做回向,把一切众生置于圆满佛陀的地位,这样的承诺,是愿菩提心。为完成此心,承诺担当布施、持戒、忍辱等六度,就是行菩提心。通过发世俗菩提心,最终成就胜义菩提心,这是大乘行者最根本的戒律。
  菩提:梵文Bodhi,直译有“道”、“知”、“觉”等多意。
  R
  《入菩萨行论》:寂天菩萨于8世纪所著,启发修行者如何发菩提心、行大愿力,突破人我法执,安住光明的空性之中
  S
  释迦牟尼佛:往往又称为瞿昙佛(Gantama Buddha),指贤劫千佛当中最近出世,住于公元前565年至前486年间的佛。
  生起次第(藏文Cherim):在金刚乘,禅修有两个阶段:生起次第及圆满次第。在生起次第的阶段,本尊的观想逐步建立并持续下去。
  三宝(藏文kon chok sum):佛宝、法宝及僧宝。
  三藏:佛教的法教通常分为三藏,经藏、律藏及论藏。经藏,佛陀所说的经文;律藏,佛陀所制定的戒律;论藏,佛弟子所造的论述,主体是现象的分析,是法教的阐释或论述传统。
  十六罗汉:导师释迦牟尼佛的学生中有数也数不清的弟子成就了解脱大业,成为了不受后有的阿罗汉。但其中有16位阿罗汉与众不同,他们在导师面前发誓,要常住人世、护持正法、普度众生,这就是著名的十六罗汉。他们的圣号分别是:第一尊者宾度罗跋啰惰阇、第二尊者迦诺迦伐蹉、第三尊者迦诺迦跋厘惰阇、第四尊者苏频陀、第五尊者诺距罗、第六尊者跋陀罗、第七尊者迦理迦、第八尊者伐阇罗弗多罗、第九尊者戍博迦、第十尊者半托迦、第十一尊者罗怙罗、第十二尊者那伽犀那、第十二尊者因揭陀、第十四尊者伐那婆斯、第十五尊者阿氏多、第十六尊者注荼半托迦。罗汉是阿罗汉的简称。
  桑耶寺:位在拉萨东南方的河谷平原上,始建于公元762年,藏王赤松德赞为了迎请莲花生大师入藏,特别建造,是藏传佛教史上第—座佛法僧俱全的寺庙,并在这里译出了第一批的藏文佛经。
  上师(Lama):黑暗中的明灯,把众生从千万种罪恶的险境中拯救并引导至究竟安乐之道者。上师是具有圆满功德和丰富经验的善知识,是寻求解脱安乐者不可缺少的师父。必须先寻找这样的上师,并拜他为师。上师意指心灵导师。重要的上师经常是转世、有着“仁波切”的称号,意思是“珍贵者”。许多上师(绝不是全部)是僧侣(也就是说受过戒,遵守着其他的戒律)。反过来说,也有许多僧侣不见得会被视为上师,虽然在日常语言中,这个词经常被延伸应用,成为一种对任何年长僧侣礼貌性的称呼。
  T
  坛城(梵文Mandala藏文chin kor):各种金刚乘修法所用的图形,通常中央是本尊,并有四个方向。音译为曼达拉或曼陀罗兰。
  W
  无明:梵语Avldya的意译。生命之所以长期处于轮回状态而不能解脱,就是因为无明。简单地讲,无明就是对因果的真相没有产生正确的认识。
  X
  悉达(梵文Siddha藏文grub thab):有成就的佛教修行者,即成就者。
  悉地(梵文Siddhis藏文ngo drub):佛教成就者的修行成就。
  修空观:通过反复观察诸法的本性是空性的方法而证悟真实究竟的法性。
  心子:按字面讲就是在心中如自己儿子般亲近的弟子。一般多指功德与其师相当的弟子。
  Y
  勇父(梵文Daka藏文ba wo):相对于空行母之男性,已经全然开悟而且证量很高的瑜伽士。可能是已经得到此种成就的人,也可能是禅修本尊的化身。
  仪轨(梵文Sadhana藏文drup tap):密续修法的法本,详细地叙述如何观修本尊的坛城及禅定。
  因果:和绝大多数佛教以外的学说一样,佛教也认为一切事物之间联系、影响和生灭变化的基本规律是因果规律。也就是说,佛教也是用原因、结果以及这二者间的内在联系来说明万事万物的。而且,佛教认为,“所作不失、未作不得”,“通于过去、现在、未来”是“因果说”最主要的特征。
  因明:“明”即知识。佛教认为,认知的正确性完全取决于“因”的明了无误,所以,帮助学人判断认知是否正确的学问,在佛教中,就叫作因明。对因明的通俗但并不准确的误称是“佛教逻辑”,但实际上,在佛教因明中,除了包括了一些看似与逻辑相近的内容外,还有许多其他内容。
  药叉邪灵:一种有嗔心的邪恶神灵。
  瑜伽士:居住在偏远地方,断绝与社会的联系,长期潜心修行的人。在藏传佛教中,他们被认为是和比丘、比丘尼一样应受人天敬仰的僧宝成员。
  Z
  僧(梵文Sangha藏文gendun):法道上的伴侣。泛指法道上的一切行者,或特指已开悟的圣僧。
  中阴(藏文Bardo):字义为“介于两者之间”。中阴总共有六种,一般指的是介于死亡及再度受生之间的状态。
  咒语Mantra(藏文ngak):代表各种能量的梵音,在各种不同的金刚乘修法中奉诵。
  止(藏文Shi nye):基本的禅修方法。修“止”的时候,行者通常盘腿而生,专注于呼吸并观察心的活动。
  智慧:与智慧对应梵文词汇有Prajna和Jnana两个。前者音译为般若,即能超越轮回的具德行为,是佛教修证中极关键的一法,普通世俗中人绝不会有,只有修习佛法才会产生,而且只有产生了般若智慧,才能对万事万物发生正确的认识,般若是实现解脱的根本途径。般若的产生与空性的体悟相伴而生,一般讲智慧,多即指此。Jnana音译为阇那,则梵文中的同义词是mati(末底),则指一切有分析和决断性的认识能力,是世俗中人都会有的。
  宗萨寺:萨迦派传承的主要寺庙,位于德格,于公元746年创建。
  种子字:每一尊佛和某一个梵文字相连,那个字就是那一尊佛相关咒语的浓缩形式。当我们观想一尊佛的时候,我们开始必须先观想这个字,这个字化成光,然后转化成为佛本身,于是有“种子字”的称呼。
  卓千寺:宁玛巴六大主要寺庙之一,位于东藏康区德格,创建于公元1685年。在18世纪初期,在本寺的建议之下,德格王建立了极为丰富的佛陀教法收藏,对于佛法的存续有很大的贡献。同时,该寺也建立了许多闭关中心和佛教学院,亦译佐钦寺。
  中观:龙树菩萨(Nagauna)所建立的一个哲学派别,以阐述空性的《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为基础。
  札巴楚仁波切(Patrul Rinpoche,1808~1887):上世纪西藏最著名的佛学大师和大修行者之一。他在童年时即被认定为印度寂天菩萨(shantideva)的化身。觉沃喇嘛经常高度称赞札巴楚仁波切,并传授仁波切关于菩提心的教法;顶果钦哲仁波切则将札巴楚仁波切誉为大圆满见、修、行实践者的完美典范,亦译巴珠仁波切。
  止贡噶举:帕木竹巴(Phag mo grub Pa,1110~1170)如果不是冈波巴大师最重要的弟子的话,那至少也是最重要的几位弟子中十分突出的一位。正是由于他的传授,噶举派才有后来的八小支派。止贡噶举即是其中之一。宝禅大师止贡巴·仁钦贝(Vbfi gung Pa rin chen dpal,1143~217)是康区丹玛人,9岁时即可为人讲经,但他并不以此为足,而是拜在帕木竹巴门下精勤修学。直到1179年,才在拉萨东北郊的止贡地方扩建了止贡替寺,创立了止贡噶举。止贡噶举特重戒律,声名远播。在那个人口稀少的时代里,止贡巴大师主持的法会,参加者竟数以万计。大师的弟子们更是将大师的优良作风代代相承,护持有加。
  竹巴噶举:帕木竹巴另一位重要的弟子是林惹大师(1128~1188),林惹创建了竹巴噶举传承,到了苍巴加芮(1161~1211)时期,由于苍巴加芮本人的功德和竹巴噶举派系中多如星辰般的大成就者的贡献,这一教派更是声名大振。后来,不丹的国王和拉达克的王仰慕竹巴噶举的声名,迎请许多成就者到他们那里住持佛法。竹巴噶举成为了这两个地区的国教。在藏传佛教的各个传承之中,竹巴噶举以注重苦修和获得殊胜成就者多而著称,流传极广。今天,竹巴噶举的金鬘传承持有者,伟大的导师仲确·阿德仁波切就住持在藏、康、安交接的囊谦之地,以自身的无上修证,利益着三界六道中的一切众生。
  真言:就是咒语。
  中道:梵文Madhyama…pratipacl的意译。意即不落在“两边”上的道路。两边是“相对待”的意思,所以“中道”是绝待的,超越了对待。这好像有些难以理解,但确实如此。
  自性:梵文Svabhaava的意泽。事物的本质属性。众生常以为事物具有这样的本质属性或内在规定性,这是一个误会。实际上,如果一定要说事物有这样一个自性的话,那么就应该说“诸法以无自性而为其自性。”
  自他交换:寂天菩萨在《入菩萨行论》中所传授的一种极为殊胜的发菩提心的方法。依此方法修成菩提心之后,见到任何一众生在脱离轮回之前所受的苦难,便会自然生出如同母亲见到心爱的孩子堕入火坑那样一刹那顷也无法忍受的感觉。而为了利益在轮回中受苦难的众生。就要从速获得圆满佛位。这样,一位伟大的菩萨就诞生了。

 

 

全文完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