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3-疡医大全》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223-疡医大全- 第1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数而无力为紧。 

卷二
论五脏见四脉应病诗
属性:左寸心部 浮数头痛热梦惊,浮迟腹冷胃虚真,沉数狂言并舌强,沉迟气短力 
难成。(主气不相接续。) 
左关肝部 浮数患风筋脉抽,浮迟冷眼泪难收,沉数背疮常怒气,沉迟不睡损双眸。 
左尺肾部 浮数劳热小便赤,浮迟阴肿浊来侵,沉数腰疼生赤浊,沉迟白浊耳虚鸣。 
右寸肺部 浮数中风喉热闭,浮迟冷气泻难禁,沉数风痰并气喘,沉迟气弱冷涎停。 
右关脾部 浮数龈宣并盗汗,浮迟胃冷气虚膨,沉数热多兼口臭,沉迟腹满胀坚生。 
右尺命门 浮数世精三焦热,浮迟冷气浊时淋,沉数渴来小便数,沉迟虚冷小便频。 

卷二
论三因脉证歌
属性:内因脉(喜怒忧思悲恐惊,内应气口。)喜怒伤 
心脉必虚,思伤脾脉结中居,因忧伤肺脉必涩,怒气伤肝脉更濡,恐伤于肾脉沉是, 
缘惊伤胆动相须,脉紧因悲伤胞络,七情气口内因之。 
外因脉(风寒暑湿燥火,内应人迎。)紧则伤寒肾不移,虚因伤暑向胞推,涩缘伤燥须观 
肺,细缓伤湿要观脾,浮则伤风肝部应,弱为伤火察心知,六邪合脉须当审,免使将寒作热医。 
不内不外因脉 劳神役虑定伤心,虚涩之中仔细寻,劳役阴阳伤肾部,忽然紧 
脉必相侵,房帷任意伤心络,微涩之中宜忖度,疲极筋力更伤肝,指下寻之脉弦弱, 
饮食饥饱定伤脾,未可轻将一例推,饥则缓弦当别议,若然滑实饱无疑,叫呼损气 
因伤气,燥弱脉中宜熟记,能推不内外中因,生死吉凶都在是。 

卷二
论脉证名状二十六种所主病证
属性:夫脉之大体二十六种,此诊候之纪纲也。细而论之,毫厘少差,举治必远。总 
而言之,逆从虚实,阴阳而已,两者议之,以要其中,谨于诸家脉法中撮其机要,删 
去繁芜,载其精义。 
浮脉之诊,浮于指下,按之不足,举之有余,再再寻之,状如太过,瞥瞥然见 
于皮毛间,其主表证,或为风,或为虚。浮而大散者,心也;浮而短涩者,肺也;浮 
而数者,热也;浮数之脉应发热,其不发热而反恶寒者,疮疽之谓也。 
洪脉之诊,似浮而大,按举之则泛泛然满三部,其状如水之洪流,波之涌起,其 
主血实积热疮肿。论曰∶脉洪大者,疮疽之病进也。如疮疽结脓未成者,宜下之;脓 
溃之后,脉见洪大,则难治;若自利者,不可救治也。 
滑脉之诊,实大相兼,往来流利如珠,按之则累累然滑也,其主或为热,或为虚, 
此阳脉也。疮疽之病,脓未溃者,宜内消 
也;脓溃之后,宜托里也;所谓始为热,而继为虚也。 
数脉之诊,按之则呼吸之间动及六至,其状似滑而数也。若浮而数,则表热也;沉 
而数,即里热也。又曰∶诸数为热。仲景曰∶脉数不时见,则生恶疮也。又曰∶肺 
脉洪数,则生疮也,诊诸疮洪数者,里欲有脓结也。 
散脉之诊,似浮而数,按之则散而欲去,举之则大而无力,其主气实而血虚,有 
表有里。疮肿脓溃之后而烦痛,尚未痊退者,诊其脉洪滑粗散,难治也,以其正气 
虚而邪气实也。又曰∶肌体沉重,肺脉大而毙,谓浮散者也。 
芤脉之诊,似浮而软,按之中央空,两边实,其主血虚,或为失血。疮肿之病,诊 
得芤脉,脓溃后易治,以其脉病相应也。 
长脉之诊,按之得洪大而长,出于本位,其主阳气有余也。伤寒得之,欲汗出 
自解也。长而缓者,胃脉也,百病皆愈,谓之长则气治也。 
牢脉之诊,按之则实大而弦,且沉且浮,而有牢坚之意,若瘰 结肿,诊得牢 
脉者,不可内消也。 
实脉之诊,按举有力而类结曰实。经曰∶邪气甚则实,久病则虚,人得此最忌。 
疮疽之人得此,宜急下之,以其邪气与脏腑俱实故也。 
弦脉之诊,按之则紧而弦,其似紧者为弦,如按弦而不移,紧如内绳而转动,以 
此为异。春脉浮弦而平,不时见则为饮为痛,主寒主虚。疮疽论曰∶弦洪相搏,外 
紧内热,欲发疮疽也。 
紧脉之诊,似弦而紧,按之如切绳而转动,其主切痛积癖也。疮肿得之,气血 
沉涩也,亦主痛也。 
涩脉之诊,按之则散而复来,举之则细而不足,脉涩,则气涩也,亦主血虚疮 
肿。溃后得之无妨也。 
短脉之诊,按举则不及本位。《内经》 
曰∶短则气病,以其无胃气也。诸病脉短,皆难治也;疮肿脉短,真气短也。 
细脉之诊,按之则萦萦如蜘蛛之丝而欲绝,举之如无而似有,细而微,其主亡 
阳。疮肿之病,脉来细而沉时直者,里虚而欲变证也。 
微脉之诊,按之则软小而极微,其主虚也。真气复者生,邪气胜者危;疮肿之 
病溃后,脉微而匀举自差也。 
迟脉之诊,按举来迟,呼吸定息,方得三至,其状似缓而稍迟。痼疾得之,则 
善;新疾得之,则正气虚惫。疮肿得之,溃后自痊。 
缓脉之诊,按举似迟而稍疾于迟。仲景曰∶阳脉浮大而濡,阴脉浮大而涩,阴 
阳同等谓之缓。脉见长缓,百疾自瘳;凡诸疮肿溃后,其脉涩迟缓者,皆易愈,以 
其脉候相应,是有胃气也。 
沉脉之诊,举之不足,按之方见如烂绵,其主邪气在脏也。水气得之则逆,此 
阴脉也;疮肿得之,邪气深也。 
伏脉之诊,比沉而伏,举之则无,按之至骨方得,与沉相类,而邪气益深矣。 
虚脉之诊,按之不足,迟大而软,轻举指下豁然而空。经曰∶脉虚则血虚,血 
虚生寒,阳气不足也。疮肿脉虚,宜托里,和气养血也。 
软脉之诊,按之如帛在水中,极软而细,亦谓之濡。其主胃气弱,疮肿得之,补 
虚排脓托里。 
弱脉之诊,似软而极微,来迟而似有。仲景曰∶微弱之脉,绵绵如泻漆之绝。其 
主血气俱虚,形精不足,大抵疮家沉迟濡弱,皆宜托里。 
促脉之诊,按之则去数,来时一止而复来。仲景曰∶阳盛则促,主热蓄于里也, 
下之则和,疮肿脉促,亦急下之。 
结脉之诊,按之则往来迟缓,时一止而复来。仲景曰∶阴盛则结。经曰∶促结则生,代则死。 
代脉之诊,按之则往来,动则中止,不能自还,因而复动者,曰代脉也。因其止 
有常数而不忒,如十动一止,虽数十次,皆见于十动之后;如二十动一止,虽数十次, 
皆见于二十动之后。代者,气衰也,诸病见之不祥。大凡疮肿之病,脉促结者难治,而况是代脉乎! 
动脉之诊,见于关上,无头尾,如豆大,厥厥然而动摇者是也。《脉经》曰∶阴 
阳相搏,故谓之动。动于阳则阳气虚而发厥,动于阴则阴气虚而发热,是阳生于尺 
而动于寸,阴生于寸而动于尺,不可不辨也。 
《脉诀》曰∶气血沉涩脉来紧,身有痛处,即发疮疽之兆。身应发热,脉浮数,人 
反恶寒,即为疮疽之萌。 
张仲景曰∶脉数不时见,则生恶疮。 
又曰∶肺脉俱数则生疮。 
又曰∶脉实大洪大,初起为病进,已溃为邪气未退。 
又曰∶脉沉实沉伏,初起主邪气深伏,难痊,溃为余毒。 
又曰∶脉芤、涩、迟、缓,溃后为脉证相应,无妨,若短细则将变证,此六脉宜于溃后,不利于初起。 
又曰∶脉浮大浮数,初起为邪正相搏,有余,若促结则非吉兆,此六脉宜于初起, 
不利于溃后。 
朱丹溪曰∶脉数,热也,多兼实,阳证之所由生,若兼虚,后必陷为阴。脉迟, 
寒也,多兼阴证之所由生,若兼实,后必返为阳。 
王肯堂曰∶脉沉实,发热烦躁,外无 赤痛,其邪深在里,宜先疏通,以绝其源。 
浮大数, 肿在外,当先托里,恐邪入内。 
脉不沉不浮,内外证无,知其在经,当和营卫。 
脉数,身无热,内有痈脓。 
脉数,应当发热,而反恶寒,若有痛处,当发痈。 
若数脉不时见,当生恶疮。 
浮,肿疡为虚为风;溃疡为虚宜补。 
洪,肿疡为虚,为热盛,宜宣热拔毒,年壮形实,宜下;溃疡为邪气盛,服药久不退者,难治。 
滑,肿疡为热;溃疡为热为虚,为邪气未退。 
数,肿疡为病退,为热,数而洪者欲脓。溃疡为难愈,数甚者难治。 
散,肿疡为气不收敛,溃疡为痛未退,洪滑大散难治。 
芤,肿疡为血虚。溃疡为脉病相应。 
长,肿疡宜消退之法。溃疡为易愈,谓长则气治也。 
牢,肿疡为邪盛,为欲脓;溃疡为邪气不退。 
实,肿疡为邪气太盛;溃疡为邪不退,为实,缓豁大者为虚。 
弦,肿疡为痛,为欲脓;弦洪相搏,外紧内热,为疽发也;溃疡为血虚、为痛。 
紧,肿疡浮而紧,发热恶寒,或有痛处,是为痈疽;溃疡主气血沉涩,为痛,为有外寒。 
涩,肿疡为气实,为气滞,溃疡为血虚,为脉病相应。 
短,肿疡为元气不足;溃疡为大虚,宜补。 
微,肿疡为虚,服药渐充者佳;溃疡为虚,若微而匀者,为脉病相应。 
迟,肿疡为寒为虚,尺迟为血少;溃疡为虚,为气血不能滋荣于疮,为有外寒。 
缓,肿疡为可治,大而缓为虚;溃疡缓而涩者愈;以其病脉相应,及胃气充也。 
沉,肿疡为邪气深。溃疡为遗毒在内,寸沉为胸有痰。 
伏,肿疡为阴中伏阳邪;溃疡为阳伏阴中,为内蚀,为流注浸淫,难治。 
虚,肿疡便宜补而内托;溃疡脓既泄, 
宜大补血气。 
弱,肿疡为元气不足,宜内补托里。 
结,肿疡为邪气结;溃疡渐匀则愈,不调则危。 
促,肿疡为热,为病进;溃疡为热不减,渐进则死,渐退则生。 
代,肿疡为气血败坏,元气损伤;溃疡为元气竭绝。 
薛立斋曰∶谨按脉者,人身之造化,病机之外见,医家之准绳,不可不精究而熟 
察;至于太溪、冲阳,又为诊法之要,生死之机也。故十二经脉皆系于生气,气乃 
人之根本,寸口脉平而死者,生气独绝于内也。《难经》云∶上部有脉,下部无脉, 
其人当吐不吐者死;上部无脉,下部有脉,难困无能为害,是脉有根本,人有元气也。 
夫人受气于谷,乃传于脏腑,清者为荣,浊者为卫,荣行脉中,卫行脉外,阴阳相贯, 
如环无端,周流一身,昼夜各有常度,其不相应者,病也。病至于甚,脉道乃乖,抑 
尝治雀啄屋漏之类,若因药饵克伐所致,急用参 归术姜附之剂,多有复生者,不可 
遂弃而不治也。 
又曰∶痈疽未溃而脉先弱者,何以收敛。 

卷二
论三部脉所主证候
属性:夫寸关尺者,脉之位也。浮沉滑涩者,脉之体也。奠位分体,指文语证者,诊脉 
之要道也。《脉经》曰∶大凡诊候,两手三部,脉滑而迟,不浮不沉,不长不短,去 
来齐等者,无病也。 
寸口脉浮者,伤风也;紧者,伤寒也;弦者,伤食也;浮而缓者,中风也;浮而 
数者,头痛也;浮而紧者,膈上寒,胁下饮冷也;沉而紧者,心下寒而积痛也;沉 
而弱者,虚损也;缓而迟者,虚寒也;微弱者,血气俱虚也;弦者,头痛,心下有 
水也;双弦者,两胁下痛也;偏绝者,不 
遂也;HT HT 如羹上肥者,阳气微也;连连如蜘蛛丝者,阳气衰也。 
关主中焦胸腹中事,去来徐而缓者,无病也。浮者,腹满而不欲食,胃虚胀也;滑 
者,客热在内也;数者,热结中焦也;沉伏者,中焦水气,或呕逆而吞酸也;弱者, 
胃气虚也,虽有虚热,不可大攻,须防热去则生寒也;牢而实者,腹满向向,噎塞 
而不通,或腹大痛涩者,气逆也;芤则泻血,涩坚大实,按之不减而有力者,中焦 
实有结伏在胃也;微浮者,积热不消,蛔动心悸也。 
尺主下焦,腰肾膝胫足中事也。尺脉浮者,风热小便难也;沉者,腰背痛而神 
气不足;数者,脐下热痛,小便赤色而恶寒也;迟者,下焦寒而阴虚也;紧者,脐 
下小腹急痛也;缓者,脚弱下肿而痿痹也;弱者,下冷而肾气衰也;软者,脚不收而 
风痹,小便难也;伏者,小腹痛而疝瘕,谷不化也;细者,溏泄而下冷也;芤者,小 
便涩血而下虚也;牢而小者,足膝寒痹,脚下隐隐疼痛也;细而急者,筋挛不能行也; 
来而断绝者,男子小腹有滞气也,妇人月水不利也。 

卷二
论三部所主脏腑病
属性:夫诊候之道,医者之难精也,若非灯下辛苦,勤于记诵,参师访友,昼夜不遑, 
造次颠沛,寤寐俯仰,存心于此,安能知圣神之妙哉!古人曰∶按其脉,知其疾,命 
曰神,以悟其探赜索隐之妙。又曰∶切其脉,治其病,谓之巧,以明其指别之功也。 
盖三指相去毫厘之近,主病若千里之远,观夫指别之功,世人固以为难,命曰神,岂容易可至哉! 
常考于经,脉有三部,寸、关、尺也。从鱼际至高骨,却行一寸曰寸,从寸上一 
分曰鱼际,从寸至尺曰尺泽,寸后尺前为关,关前为阳,即寸口也。关后为阴,即 
尺脉也。阳出阴入,以关为界,寸主上焦,头手皮毛,关主中焦,腹及腰,尺主下焦, 
小腹及足,此三部所主大略也。又有左右两手三部,为之六脉也。又有人迎、气口、 
神门所主,又各不同,盖左手关前曰人迎,右手关前曰气口,两关之后一分,即曰神 
门。故《脉法》赞曰∶肝心主左,肺脾主右,肾为命门,俱出尺部,魂魄谷神,皆 
见寸口,所谓左手关前,心之部也,其经手少阴与手太阳为表里,小肠合为腑;左 
手关上,肝之部也,其经足厥阴与足少阳为表里,胆合为腑;左手关后,肾之部也, 
其经足少阴与足太阳为表里,膀胱合为腑;右手关前,肺之部也,其经手太阴与手阳 
明为表里,大肠合为腑;右手关上,脾之部也,其经足太阴与足阳明为表里,胃合 
为腑;右手关后,命门之部也,其经手厥阴与手少阳为表里,三焦合为腑;此谓六部所主脏腑,十二经之义也。 
又《脉要精微论》曰∶尺内两旁,则季胁也,尺外以候肾,尺里以候腹,中附 
上,左外以候肝,内以候膈;右外以候胃,内以候脾,上附上,右外以候肺,内以候 
胸中;左外以候心,内以候膻中,前以候前,后以候后;上竟上者,胸喉中事也,下 
竟下者,小腹腰股膝胫足中事也。粗大者,阴不足,阳有余,为热中也。来疾去徐,上 
实下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