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3-疡医大全》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223-疡医大全- 第15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卷三十二痘疹部(中)
闷痘门主论
属性:喜泰顺曰∶秘闷之痘,多发于肾。发热之时,即行腰痛腹疼,或两腿酸麻,不 
能竖立,眼开谵语,口臭冲人。饮沸汤而不知热,饮冰水而不知寒,神气昏愦,点 
如蚊迹,红而带紫,并无晕脚,隐隐皮肤。至二三日来,遍身发斑,或红或紫,重则 
青蓝大斑。经曰∶胃烂发斑,脏腑亏损,何由而出,纵然出来,形如蚕种,如麸如痱, 
如针如芥,无论皮肉一样通红,此名闷痘,断不可医。 

卷三十二痘疹部(中)
痘疮夹门主论
属性:喜泰顺曰∶夫 者,乃血之余也。有点而无头,粒与蚊迹相似,又同朱砂迹点 
一般,杂夹其中,形如锦纹,多发于血热之证。书云∶红 易退,紫 难消。青蓝 
之成大点大块状,如蛇伤流入阴中,不可治矣。如见细点红 ,即以黄连、紫草、 
犀角、石膏等剂,频频进之,方可挽回于十一。不然先红后紫,痘必干枯倒陷,变证频加,无药可治。 

卷三十二痘疹部(中)
痘疮发泡门主论
属性:喜泰顺曰∶夫泡者,乃气之余也。书曰∶气过则泡,血过则 。多见于发起之 
期,又见于皮薄之证。而上痘不起发而遍身间必有水泡,大而且亮,如汤泼火烧之 
状,或紫或黑,刺破出水,有出紫血者,见此俱不能生。大抵皆属肝木,肝火重则激 
成水泡,药宜泻肝行气之剂,泡消痘起,人事安宁,饮食渐进,方得全生。若见气急 
腹胀,黄泉在迩,失声凄凄,阳数无几。 

卷三十二痘疹部(中)
痘证音哑作呛门主论
属性:喜泰顺曰∶夫人之声出于肺,清则声清,实则声哑,肺属金。又曰∶金空则鸣, 
金实则哑,喉之窍虚,声出而清。惟痘疮之法,或因热毒壅遏而不得发散,或因气 
血虚弱而外感风邪,则痰塞肺窍,不能流通,是以音哑。又有痘满咽喉,饮水则呛, 
是水能犯气道故也。饮食有渣滓,自能入其门,故呛水而不呛食也。咳嗽则呛,呛 
久则哑,必然之理也。是故呛水音哑之证,必兼疮色而定吉凶,若是啼哭咳嗽音哑,痘 
色光明却不妨,是证急宜清肺解毒,大用牛蒡子、元参、桔梗、甘草、麦冬等剂,乃是良方。 

卷三十二痘疹部(中)
痘证寒战切牙门主论
属性:喜泰顺曰∶痘疮始末,何故寒战切牙。有发热而见此证者,有起发而见此证者,有 
行浆而见此证者,有收靥而见此证者,名曰寒战。其病寒也无疑矣。有先战而后寒 
者,有先寒而后战者。书云∶七日以前而见此证者属热而凶,七日以后而见此证者 
属虚,而亦有可治。吾深历其境,是寒战切牙,其属火也多矣。凡痘色红紫干枯,多 
有是证。其寒也,热极生寒,其战也,火 
甚则战,石膏、大黄在所宜施。凡痘灰白不红,绽不起发,昏暗顶陷,肌体 白,泄 
泻眼开,其寒也,先必毛窍竖立,形如鸡皮,微微而寒,微微而战,是寒也乃气虚 
则寒,是战也乃血虚则战,大用参、 、木香、丁、桂之药以助真元。七日以前切牙 
者,乃阳明胃经主之,阳明主肌肉,其经走上下齿龈,邪并阳明,故切牙也,又主 
胃热,宜清之。七日以后切牙者,乃阳明陷于阴,阴分虚则阳入血道而切牙也,主 
血虚,宜补之。是切牙有虚实之分;有轻重之论,大抵必兼痘色而定其虚实,方为 
的确。假若七日以后,根红不紧,而且紫艳顶陷火剌,口唇破裂,渴欲饮水,烦躁 
闷乱而见此证者,亦为七日后便属虚乎?是以切牙又当闻其声,其声薨薨如咬索者,如 
嚼豆者属热,其声蝇蝇如哺绵者属虚。大抵声响而硬,热无疑矣;声低而软,虚无 
惑焉。总之见证参详,论痘施治,再无失矣。 

卷三十二痘疹部(中)
痘疮惊搐门主论
属性:喜泰顺曰∶诸风掉眩,皆属肝木,惟痘疮之发,毒犯于肝,寻窍而出,故先惊 
搐,手足厥冷,目睛上窜如风之证。医者当辨痘疹惊搐,不可遽投凉心之剂,苟不 
审而概以惊药治之,则心寒而肌敛,毒瓦斯内陷,痘何由而出也。然痘先惊者多吉,痘 
后惊者多凶;先惊则毒得外泄,而热自解,后惊则气血虚而毒反凝滞。恐后日之浆脓不附故凶,医者当谨辨之。 

卷三十二痘疹部(中)
痘疮痒痛门主论
属性:喜泰顺曰∶诸痛为实,诸痒为虚,痛为佳兆,痒为恶征。经曰∶实者,邪气实 
也,虚者,正气虚也。又疮证为火,火盛则痛,火微则痒。如痘疮结实高耸而作痒 
者,是火溢于皮肤之间,游移往来,故尔 
作痒,法宜清凉解毒,外以茵陈、芫荽等药熏之,其痒自止。若七八日之期,皮薄 
浆清而有是证者,是血不能附气化浆,所以作痒,其痒万不能禁,以致头面抓破。如 
有鲜血淋漓,急以败草散、牛粪灰敷之,内用清凉攻毒之剂,以待变臭发毒,虽然恶 
候尚在可医;若是抓破,并无脓血,痘必干枯,音哑作呛,种种变证,势必频加,临期十日,命厄归泉。 

卷三十二痘疹部(中)
痘疮倒靥门主论
属性:喜泰顺曰∶痘至八九日来,浆行半足,根晕未收,忽而一齐紫黑,古人名为倒靥, 
请君莫认结痂,攻发若得其宜,此证犹堪复活,旁生血点再行浆危证,还当又治。若 
见气急腹胀,烦躁喘渴,此毒瓦斯内攻,重归脏腑,总为恶候,定是难医。 

卷三十二痘疹部(中)
痘疮外靥门主论
属性:喜泰顺曰∶痘疮顺证,点粒稀疏,根窠红活,至八九日来,浆行满足,色渐蜡 
黄,根晕尽化,从人中上下,靥至两腿,此正收正靥。若遇险证,及五六日气来化血 
成浆,头面必肿,眼鼻封塞如蒸笼透物,气不走泄而酵发也。八九日来,必串成一块, 
皮薄易破,脓血齐流,急以松花粉搓之,内用清凉攻毒之剂。至十朝前后,必溃烂变 
臭,虽为恶候,尚属可治。只要声音响亮,饮食如常,臭而不恶,外靥之盖,如鸡粪 
堆,此外靥之正候也。如脓浆溃烂,湿流不干,臭如尸恶,饮食不进,此为烂痘。声 
音短促,或失声或音哑,眼开肿消,不特无盖,形如剥兔,此外靥之死候也。大抵 
抓破之时,有脓血淋漓者,为外靥之候,庶几可治;纯是清水,不流脓血,不能结痂者,实为难治。 
纸捻照法∶用纸捻饱蘸麻油,即用烘干,临时欲用,再蘸其油于灯上,往来略 
炙,令油无泡方点照之,则免热油爆伤皮肉。其照时须将门窗尽闭,至令黑暗,欲 
视其左,火移于右,欲视其右火移于左,上下同此法照之,则痘之多少,色之如何预 
知矣。麻疹则浮于皮外而肉内无根,痘疮则肉内有根而极深者也。故有以手摸之者, 
亦以其痘有根核而验之耳;若以目光观之,则不见矣。故不若火之为可预知也。凡以 
火照而儿惊搐大叫者,亦痘候也。因心火太盛而与外火相搏耳,治宜微利以导心火,否则惊搐踵作矣。 
论服药法并禁解毒寒凉∶小儿多不肯服药,强之亦不能多进。然病势猖獗,非 
药力不能驱逐,痘属虚寒者,尚可延绵数日;属实热者,火性急速,药不可缓。故 
惟宜重剂脓煎,上用头服则药力方能胜病,至于乳母亦宜服大剂,使乳汁亦有药力。但 
解毒寒凉之药不可。痘初轻服,盖痘本于胎元,伏于肾脏,感触而出,毒莫可御也, 
非若诸疮之出,初发可以解毒内消而愈,已成可用解毒逐散而愈。盖脏毒属阴而最深, 
必藉气血送出于皮肤,运化于窠囊,收结成痂还元而后已,宁有内消者乎!宁有不 
成脓者乎!故诸疮可以解毒为主,而痘疮必赖气血以送毒为主也。况解毒之药,多 
伤胃气,多损气血,且毒有不必解者,有不可解者。如禀赋强旺,气血充足,胃强 
能食,自能运毒以成功,此不必解毒者也。如禀赋怯弱,气血衰微,胃虚少食,则虽 
调补气血,尚虞不能送毒成功,此不可解毒者也。至于解毒之方,若投之于将出之 
际,则寒凉抑遏毒滞于中,非徒无益而反害之;惟结痂之后,有余不尽之毒,假药 
力以解散之,免其流滞为痈,则可耳。 

卷三十二痘疹部(中)
看水痘法
属性:水花儿,即是水痘,遍身扛手,其色白而淡且无红,是水花儿,莫作正痘看。 

卷三十三
痘疹部(下)
属性:自痘疹主治诸方,以及痘疔、痘痈,皆汇于此部中,以便检阅参治。 

卷三十三痘疹部(下)
痘疹门主方
属性:夹热见痘,大小便红,血热甚者。(《邵公一百三方》) 
当归 白芍 牛蒡子 升麻 黄连 熟地 枳壳 山栀 地骨皮 木通 水煎服。 
痘上面收完,足下收迟,声音不亮。 
天花粉 桔梗 甘草 诃子肉 防风 陈皮 白茯苓 葛根 石膏 灯心引煎。 
痘满面连肉一片红者。 
升麻(少许) 陈皮 紫草 红花 枳壳 甘草 黄连(炒) 黄芩(炒) 生地 木通 苏木 水煎服。 
痘顶陷稠密者。 
人参 桔梗 川芎 白茯苓 白术(土炒) 甘草 白芷 生黄 紫草 防风 穿山甲(炮) 水煎服。 
痘内中有大紫泡者。 
红花 淫羊藿 白术 白羊粪 甘草 水煎服。 
痘口鼻中并出蛔虫者。 
防风 当归 黄连 直僵蚕 木通 熟地 牡蛎 牡丹皮 水煎服。 
痘饮食挫喉痰涎盛者。 
桔梗 熟地 防风 陈皮 川贝母 麦门冬 栝蒌仁 浓朴 北五味 杏仁 牛蒡子 天花粉 
水煎服。外用山豆根磨水漱口。 
痘灰白全无血色者。 
人参 白术 当归 甘草 黄 白芍 熟地 肉桂 川芎 穿山甲(炮) 水酒各半煎服。 
痘泄泻不止者。 
人参 白术 广木香 诃子肉 麦门冬 肉豆蔻(面包煨去油) 乌梅 
枣引煎,加人牙, ,乳酒调服。 
痘胸腹胀闷乱气促者。 
赤茯苓 川芎 当归 熟地 山楂肉 麦门冬 槟榔 枳实 木通 枳壳 大腹皮 泽泻 水煎服。 
痘初出血点皮肉白者。 
生地 黄连(炒) 枳壳 牡丹皮 陈皮 紫草 木通 川芎 甘草 
枣引煎半熟时,加当归。 
痘黑陷成斑,摸不碍手者。 
升麻 紫草 陈皮 牛蒡子 熟地 枳壳 红花 穿山甲 黄豆(四十粒) 生地 糯米引煎服。 
痘自首至尾热不除者。 
地肤子 连翘 当归 柴胡 地骨皮 甘草 牛蒡子 前胡 防风 紫草 黄芩 生石膏 水煎服。 
痘遍身作痒者。 
人参 川芎 生地 何首乌 白芍 淫羊藿 生黄 穿山甲 白茯苓 
姜枣引煎服。如不止宜烧灯火。 
痘后泄泻不止者。 
人参 白茯苓 白术 广木香 川芎 白豆蔻 肉桂 诃子肉 山药 香附 姜枣引煎服。 
痘狂乱语言不正者。 
人参 远志肉 茯神 天门冬 山楂 
石菖蒲 
灯心十四根,用水煎服。(若还不愈,用滑石、辰砂各三分,冰片五厘,灯心汤服。) 
痘将收厌遍身黑陷脓臭湿烂者。 
防风 羌活 桔梗 荆芥 柴胡 黄柏 木通 甘草 水煎服。 
痘如十二三朝不能靥者。 
人参 何首乌 黄 (各一钱) 
水煎,入象牙,炒黄色一钱研,调服。 
痘初起吐泻不止者。 
陈皮 半夏 直僵蚕 山楂 白茯苓 黄豆(七粒) 
姜枣引,煎服。 
痘初出大热稠密半隐肌肤者。 
牛蒡子 防风 升麻 白术 白芍 水煎服。 
又方 
荷叶 丝瓜穣 麻黄 肉桂 甘草 紫草 蝉蜕 水煎服。 
神灯照 解痘靥转凶为吉歌。(痘不起兮怎奈何?我有神灯通窍多,照动干坎方为主,次照大 
处太阳窝,一日三次周流照,其痘中间定发窠,此法上仙留下世,医家少会照沉 。) 
紫草(上) 白芷(上) 沉香(中) 北细辛(中) 三奈(中) 乳香(中) 檀香(中) 肉桂(下) 
共乳细末。将药掷入纸条内,用麻油、黄蜡各五钱熬化,将药捻拖之,燃照痘儿 
面部周身,一日数照,以解其靥。 
x异功散x 治痘风寒,滋气血,和阴阳,救表里。 
人参 广木香 陈皮 肉豆蔻 官桂 白茯苓 当归 熟附子 浓朴 母丁香 半夏 白术 
姜枣引煎服。(若还用之不当,只消一服即亡。) 
x小异功散x 治痘喘嗽。 
人参 麦门冬 杏仁 北五味 陈皮 白术 水煎服。 
x温中汤x 治痘三朝,身凉不渴,口气冷,痘淡白,二便清利。 
陈皮 浓朴 人参 白茯苓 黄 
官桂 半夏 当归 川芎 熟地 
姜引煎服。泄泻加白术、泽泻;再不止加诃子肉、肉豆蔻,能保脾胃,助气血,数剂必灌稠浆。 
x托里汤x 人参 黄 当归 防风 青皮 生地 
水煎服。痘不起速服,莫待痘苗枯。 
x内托均气散x(《十二仙方》)。治痘初热。 
苏叶(八分) 干葛(七分) 广木香(六分) 黄 川芎 甘草(各五分) 桔梗(四分) 白 
芍紫草(各三分) 
笋七片引煎服。 
x苏发散x 治小儿感冒,伤寒伤风,咳嗽流涕。 
苏叶 陈皮(各一钱) 苍术 甘草(各七分) 浓朴 枳壳(各三分) 葱引煎服。 
x灌脓起顶汤x 治痘不起发。 
人参(七分) 黄 (二钱) 白芷 甘枸杞(各一钱) 淫羊藿 川芎 甘草(各五分) 黄豆(七粒) 
姜枣引,煎服。 
x结靥散x 治痘不收作痒。 
白芷(一钱) 何首乌(七分) 川芎 甘草(各五分) 木通 蝉蜕(各三分) 白术 荷叶(各二分) 水煎 
服。 
x坚肠汤x 治痘泄泻 
黄 白术 肉豆蔻(各一钱) 山楂肉(七分) 川芎(五分) 升麻(三分) 枣引煎服。 
x镇胃散x 治痘呕吐不止。 
藿香 砂仁 白术 
姜、枣、糯米七粒引,煎服。 
x利咽散x 治痘咽喉疼痛,难进饮食。 
山豆根(一钱) 桔梗(七分) 甘草(一分) 元参(一分五厘) 绿豆(十粒) 水煎服 
x通肠汤x 治痘大小便秘结如神。 
黑芝麻(三钱) 大黄 滑石 枳壳(各一钱) 当归(五分) 绿豆(七粒) 
水煎服。加牛膝一钱引经易下。 
x滑利散x 治痘小便不通。 
木通(三分) 茯苓(七分) 泽泻(五钱) 灯心(二十根) 水煎服。 
x定疼散x 治痘肚疼或冷气。 
神曲 山楂 当归 熟附子 良姜 甘草 枣引煎服。 
x斩关散x 痘鼻血不止。 
生地 牡皮 黄芩(各五分) 茅根 升麻(各三钱) 藕节(一钱) 
绿豆五十粒引,煎服之。 
x夺命丹x 治小儿风搐痰气,急慢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