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3-疡医大全》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223-疡医大全- 第10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由冷毒积久,肠浓而不能发越于外,故生于内,外视之无形,重按之痛甚,毒生于 
左侧左足不能伸,毒生于右侧右足不能伸,生毒之外肌肤微有皱纹,细观亦觉微肿。此 
证当服牛胶酒吞太乙膏丸追脓解毒,治一不善,则难救矣。(《青囊》) 
窦汉卿曰∶膀胱有热,蓄毒不流,结成此候,以致脐中坚硬结核,小便疼痛,日 
夜下利无度是也。外宜用连须葱十根捣烂罨脐上。 
又曰∶妇人肠痈与男子不同,乃心经毒流小肠经,发在脐中,坚硬如石,此是恶候也,宜内托。 
又曰∶肠痈,若大便或脐间出脓者,不治。 
《内经》曰∶肠痈为病不可惊,惊则肠断而死,故患是者,其坐卧转侧,务宜徐 
缓,时少饮薄粥及服八珍汤,固其元气,静养调理,庶可保全其生。(《全书》) 
《千金方》灸法∶曲两肘,正肘头锐骨,灸百壮,下脓血而安。 
《脉经》∶问曰∶羽林妇病何以知肠有痈?师曰∶脉滑而数,滑则为实,数则为 
热;滑则为荣,数则为卫;卫数下降,荣滑上升,荣卫相干为败浊,小腹痞坚,小 
便或涩,或自汗出,或复恶寒,脓为已成,设脉迟紧,则为瘀血,血下即安。 
陈远公曰∶有腹疼口渴,左足不伸,伸则疼甚,手按之犹不可忍,人以为肠中生 
痈也。然肠痈有大小肠之分,屈右足者,大肠生痈也。屈左足者,小肠生痈也。今屈 
左足是小肠生痈矣。但大肠痈易治,小肠痈难医,以大肠可泻,小肠难泻也。然得 
法又何不可泻哉。盖大肠泻火从糟粕而出,小肠泻火从溲溺而泄也。泄毒至神汤∶银 
花三两,茯苓、薏苡各一两,甘草、车前 
子、刘寄奴、泽泻各三钱,肉桂一分。水煎服,一剂水如注,二剂疼大减,三剂全 
愈。此方俱利水之味,只金银花消毒,何神奇至此?盖小肠之毒,必须内消,内消 
之药,舍金银花无他味可代,以他味消毒,皆损正气,而小肠决不可伤,故以金银花 
为君也。但此物不能入小肠,今同茯苡车泽之类引入小肠,又少加肉桂引入膀胱,从 
溲溺而化,又恐火毒太旺,各药不能迅逐,加入寄奴之速祛,甘草之缓调,既无留滞 
之患,又无峻烈之害,火毒自从膀胱小肠出也。(《冰鉴》) 
又曰∶人有腹痛呼号,却在左腹,按之疼不可忍,人以为食积在大肠也,谁知 
小肠生痈乎!凡肠痈必屈足,而今足不屈,似非肠痈。然痈生肠内者必屈其足,在大 
肠内者屈右足而不伸,在小肠内者屈左足而不伸,若痈生肠外,皆不屈足。疼在左 
则小肠生痈,疼在右则大肠生痈也。至食积燥屎之痛,时疼时止,生痈之痛,乃定 
而不移,痛而不止也。故疼在左,乃小肠之外生痈也,痈生二肠之内,尚可破溃,生 
于肠外不可使溃,以肠外无可出之路,皆死证也。而小肠尤甚,必早治之。内化丹∶ 
金银花四两,车前子五钱,白茯苓、薏仁各一两,生甘草三钱。水煎服,三剂疼止, 
四剂全愈。(此即前方之变也,前方利水之中,行其败毒之法。此方入当归二两,利水之中补血败毒之法也。盖 
痈破利水而毒随水出,易于祛除。痈未破,不补血以利水,则水泄而血虚,难于消化,同中之异,不可不知,总 
宜早治,否则痈虽愈而瘀血流于肠外,必有终身腹痛之病也,慎之。) 
又曰∶有腹疼骤甚,小便流血,左足不能伸,人以为小肠痈也,谁知小肠火盛 
乎!夫小肠生痈,必屈左足,今足不伸,明是生痈,而曰火盛者何故?不知生痈必有 
其征,未有一旦骤生而即流血者也。痈日久而生脓,脓欲尽而血出,岂有不溃而先 
出血者,然今足不伸何也?盖小肠与大肠不同,小肠细而大肠宽,宽者可以容邪,细 
者难以容邪,必然之理也。小肠受火煎熬, 
肠中逼迫,肠不能舒,而左足暂屈,不若生痈者长屈而不伸也。勿以足不伸即信是 
痈,妄行解毒。然何以辨之?初病之时,辨其小便中有血无血耳。初痛而足屈,小便 
无血,乃是生痈;初痛而足屈,小便有血,乃是火痛,不可差也。治法泻其火邪,不 
必化毒而痛止足伸矣。小柴胡汤加味以治之∶柴胡、半夏、甘草各一钱,人参二钱, 
茯苓五钱,黄芩三钱。水煎服。一剂足伸,二剂血痛俱止。(按小柴胡汤非治小肠之方也,何从 
应效如此之捷?夫小肠火盛者,起于肝胆之郁也,木郁则火生,不敢犯心而犯小肠耳。夫火性炎上,今反下炽, 
拂火之性矣,所以小肠受而作痛也。小便流血者,乃小肠之血为火所逼,血恐为火灼干,越出小肠之外,直走 
膀胱,反使水道不行而流血也。小柴胡舒肝之气,则火气上炎,其性既顺, 
又得茯苓清渗水气,水流而血自归经,此方之所以奇耳。) 

卷二十一内痈部
肠痈门主方
属性:x救肠败毒至圣丹x(岐天师) 
金银花(八两煎汁二碗) 当归(三两) 地榆(一两) 薏苡仁(五钱) 
水十五碗煎二碗,分作二服,上午一服,临睡一服,二剂愈。初起宜服。 
x牡丹皮散x(《千金》) 
牡丹皮(五钱) 栝蒌仁(去油三钱) 桃仁(去皮、尖,研,二十粒) 薏苡仁(一两) 
白水煎服。(按《金匮要略》云∶牡丹皮散用冬瓜子仁,非栝蒌仁,盖冬瓜子仁主解毒护膜,浓肠生肌之功。) 
x活肠散毒丹x(华真君。)治已成内必出毒,用以助其溃脓。 
当归 金银花(各二两) 生甘草(三钱) 地榆 牛膝(各一两) 
水煎取汁一碗,调乳香、没药末各一钱五分饮之。渣水再煎一碗,又调乳香、没 
药末各一钱五分饮之。大约早服头煎,晚服二煎,二剂全好。 
x芭蕉散x(孙钦武)芭蕉根切片焙干为 
末,将猪胰子煮烂蘸药末食之。二三次即愈。 
肠内生痈(《千金》)瓜子三升捣碎,以水三大碗煎至一大碗,分三次服。 
小肠痈(《济生》) 
当归尾 白芥子(炒,研末) 尖槟榔(小者) 栝蒌(打碎) 苏木(各一钱) 枳壳 红花(各八 
分) 薏苡仁(炒二钱) 桃仁(去皮、尖,打碎,二钱) 白芍药(一钱五分) 
水二盅煎一盅 先将黑白牵牛头末各等分,以生蜜为丸,虚人二钱,实人三钱,以煎汤送下。 
肠痈(《秘方》)凡小肠坚硬如掌而热,按之则痛,肉色如故,或 赤微肿,小 
便频数,汗出憎寒,脉紧实而有力,服此神效。 
大黄(炒) 朴硝(各一钱) 桃仁 牡丹皮 白芥子(各二钱) 空心煎服。 
肚痈大小肠痈冬瓜痈。(《抄本》) 
白芷 绿豆 大黄(各二钱) 乳香 没药(各一钱) 番木鳖(二枚去毛) 当归尾(一钱五分) 
研末,每服二钱,酒调服,以平为度。 
肚痈肠痈神效奇方 
木瓜 白芷 独活 甘草节 连翘 金银花 苍术(各一钱) 川贝母 牛膝 生地(各二钱) 当归(五钱) 
好酒二碗煎一碗,空心服。至重者四五服必效。忌发风动气之物,煎时忌见妇人鸡犬。并治一切无名肿毒,一剂见 
效。 
肠痈胃痈肺痈腹痈神方(胡石臣。) 
黄 (酒炒) 黄芩(各三钱) 连翘 白芷(各一钱) 穿山甲(炙二钱) 露蜂房(陈醋 
浸数次,三个) 蜈蚣(酒浸炙二十条) 
上为细末,用水或米粥叠丸如绿豆大,晒干收贮。又用生大黄为末水叠丸如绿豆 
大,晒干另贮。如有前证年壮者,两宗丸药各三钱,或酒或开水送下。虚弱人前丸 
用三钱,大黄丸或二钱或一钱五分服之,其毒瓦斯脓血皆从大肠而出矣。亦有从口内出者。 
肠痈秘方(张景岳。)凡肠痈生于小肚角,微肿而小腹隐痛不止者是。若毒瓦斯不 
散渐大,内攻而溃则成大患,急宜以此药治之。先用红藤一两许,以好酒二碗煎一 
碗,午前一服醉卧之。午后用紫花地丁一两许,亦如前煎服,服后痛必渐止为效。然后服后末药除根。 
大黄 瓦龙 蝉蜕 僵蚕(各二钱) 石 (此草药也) 当归(各五钱) 老蜘蛛(二个,提放 
新瓦上以酒盅盖定,外用炭火 干存性) 
上为末,每空心用酒调服一钱许,日逐渐服自消。 

卷二十一内痈部
三焦疽门主论
属性:经曰∶丹田隐隐痛者三焦疽,其上肉微起者三焦痈。 
王肯堂曰∶三焦痈石门穴(又名三焦募,在脐下二寸。)必隐痛微肿,令人寒热往来,二便 
秘涩,由湿热遇寒凝结而成,治法与大小肠痈同。 

卷二十一内痈部
痞积瘕门主论
属性:书云∶积聚大小一辙,但人大气壮无积,人小气弱积多,故积论偏重哑科。 
夫不言痢、泻、疳三者,而仅言积,治未病之源也。更不言六聚,而先言五积,从 
其难者而言之也。聚与积总因食物不化,阴血凝聚,源同而名异。经曰∶积者五脏所 
生,聚者六腑所成,气之所积名曰积,气之所聚名曰聚。聚者,阳气也,故阳浮而 
动,其气运转不定,遇滞即止,发无本根,痛无常处,气旺渐消,不治自己。积者,阴 
气也,故阴沉而伏,蓄积一处而不行,发有常处,其痛不离其部,阴属里,治之为 
难。积有常所,有形之血也,聚无定部,无形之气也。积块者痰与食,积,死血也。凡 
面黄浮肿,腹胀虚鸣,小便如油,毛发焦黄,下痢赤白,目珠黄赤,遍体虚肿,当 
腹倍热,遇食肚疼,昏困多睡者,皆是积候,宜急治之。若至面白喘急,或面黑眼 
直,干呕不食,泻住又泻,腹急如鼓,项软口噤,手足俱细者,并为不治。然有五 
脏为积之名, 、瘕、痞、癖四证之别;食、乳、气三积之分,虚、实、惊,诸积之异。 
先举五脏之积而详之。肝之积名曰肥气,在左胁下,形如覆杯,有头有足,如龟鳖状。 
心之积名曰伏梁,起于脐上,大如手臂,上至心下。脾之积名曰痞气,在于胃脘,覆 
大如盘。肺之积名曰息贲,在右胁下,覆如大杯。肾之积名曰奔豚,发于少腹,上 
至心下,如豚奔走之状,或上或下,亦无定时,此五积之候也。 者,按之应手,亦 
如五积之不移,瘕者,假物成形,如鱼鳖石瘕之类。 者,皮浓也,在肌肉之门而 
可见者也。癖者,僻也,内结于隐僻,外不可见也。乳积者,吐泻兼作,气息酸臭, 
因乳哺失调所致也。食积者,腹坚热渴,或泻或呕,肠鸣腹痛,因饮食过餐而得也。气 
积者,腹痛啼叫,痢如蟹渤,因物触忤儿,或食母气乳而得也。虚积者,乳食不化,一 
身浮肿,虚中受积也。实积者,肚热粪硬,身热而渴,嗜食善饥,实热蕴积也。惊积 
者,因惊时与食,口秽而黄,当腹疼痛也。治之之法,寒者温之,热者清之,实者行 
之,虚者调之,惊者和之。治积惟有挨积、磨积、消积、化积,而无迅下之理。 
丹溪曰∶凡积不可用下药,徒损真气,病亦不去,况积之成也,正气不足,而后 
邪气踞之,如小人在朝,由君子之衰也。正气与邪势不两立,一胜则一负,邪气日昌, 
正气日削,不攻去之,危亡从及,然攻之太急,正气转伤。国中末之三法,不可不 
明也。初者病邪初起,正气尚强,邪气尚浅,则任受攻;中者受病渐久,邪气较深, 
正气较弱,任受且攻且补;末者病魔经久,邪气侵凌,正气消残,则任受补。盖积之 
为义,匪朝伊芳夕所以去之,亦当有渐,攻之愈亟,则伤正气,正伤则不能运化而邪 
愈固矣。更宜审明何经受病,受伤何物,从其因以治之。 
昔张子和动辄言下,下之当也。仲景三承气汤审之详密,可下不可下,急下何 
积何药,分毫不爽。寒积巴豆感应丸,热积大黄承气汤,血积桃仁、红花,下水牵 
牛、甘遂,水中之血虻虫、水蛭,虫积槟榔、雷丸。今人畏而不敢下者,不明之罪; 
无忌而妄用者,杀人之罪;消虚者当扶助正气,消息推荡之,慎勿孟浪戕人天年。 
五积当从郁论,《难经》所谓因受胜己之邪,传于己之所胜,适当旺时,拒而不 
受,因留为积,此皆抑郁不伸而受其邪,故五积六聚,治同郁断。伏梁者心之郁,肥 
气者木之郁,痞气者土之郁,息贲者金之郁,奔豚者水之郁,郁者气不舒而抑郁成 
积,不独聚可以气言也。故治积之法,以理气为先,则津液流行,积聚何由而成,然 
更不可不兼以补也。盖壮者气行则已,怯者着而成病。故积之为积,本于气虚血弱 
之人,故曰壮人无积,虚则有之。善治积者,不必问其何经何脏,必先调其中气,使 
能饮食,气血即旺,积滞自消,即壮实而宜消者,亦当以补血补气之药兼服。经曰∶ 
大积大聚,其可犯也,衰其半而已。故消积及半,纯与甘温调养,使脾血健运,则 
余积不攻自退,所谓养正则邪自除,犹满座皆君子,则一二小人,自无容身之地;若 
欲积尽而后止胃气之存也,无几矣。 
积聚痞块之证,皆内为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所致,若以五脏传克成积, 
不亦求之太过乎!盖气血荣卫一身,上下周流,无时少息,一旦七情感动五志之火, 
火性炎上,有升无降,以致气液水谷不能顺序,稽留为积也必矣。丹溪曰∶气不能 
成块成聚,夫块乃有形之物,乃痰与食积死血而成。凡在中为痰饮,在右为食积,在 
左为血块,何以明之?夫左关肝胆之位,藏血液,右关脾胃之位,藏饮食,所以左边 
有积则为血块,右边有积则为食积,而其 
中间则为水谷出入之道路,五志之火熏蒸水谷而为痰饮,所以中间有积,则为痰饮 
也。治法因所因从其类以治之。大抵积之初多属寒,而积之久则为热矣。宜知新久 
之异,以分辛温、辛平、辛凉三者之宜。然人之积块疝气心腹等,痛本多属热,而方 
中又多用桂附热药,却又不发药毒者,盖因诸积、诸痛喜温而恶寒,热药与病情相 
和,况积久成郁而火邪深矣,若见寒愈逆,见热愈喜,两热相从,是即所谓亢则害承 
乃制,从治法也。世人见其投热不为热误,遂以是寒为属沉寒痼冷,恣投热剂,以致 
真气被蚀,阴血干枯,不可为矣。抑尝论之,医为病所困者,惟阴虚之难补,久积 
之难除,故玉山自倒,阴虚之谓也,养虎遗患,久积之谓也。人之罹此二者,须节 
欲以养性,内观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