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冠天下之军师》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智冠天下之军师- 第20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周瑜听了不由为罗灵风的大胆而感到震惊,这种打法实在是太险了。若是走错一步.或被看出任何端倪,那罗灵风必然会成为阶下囚。毕竟他在瓜分江东水军的时候,同时也在瓜分着自己的实力。
  此战能胜,最大的功劳就是运气。
  “太冒险了。”周瑜只给了这么一个评价。
  罗灵风却不以为然的说道:“不冒险,根本就不可能重创江东水军。江东水军不受到致命的打击,我们无法失心的在柴桑呆下去。”
  “这倒也是!”很意外,周瑜也同意了罗灵风的这个说法。
  “对了”罗灵风突然想起了程普。神色遗憾的道:“程老将军已经自刎阵亡了。”
  “我知道”周瑜有些难过的点了点头。自从周瑜知道罗灵风让步鸳举全寨之力,攻打程普后方的时候,他就已经算到程普气数已尽了。
  一时沉默,周瑜勉强的笑道:“三弟这时说这个事情,是想问瑜有什么办法可以收复其余老将,是吗?”
  罗灵风点了点头,他也不愿在这个节骨眼上提这个不愉快的话题,不过若是孙家其余二老能归降,那对平定孙家来说。绝对是一股不可小觑的力量。历史上张飞就是因为收降了西川资格最老的将军严颜.才得以一路隘口,城镇望风而降。若能收得其余二老,平定江东就非常容易了。
  周瑜摇头道:“不可能的,即便是大哥亲自出马也办不到!”
  罗灵风问道:“为什么?不可能吧?大哥在江东的威望,可是无人可比地。”
  周瑜道:“孙家三老,都受过大哥父亲文台公的大恩,三老答应了文台公,这辈子以孙家为主。用生命来捍卫孙家的尊严,为孙家建立不世霸业,孙家三老只效忠孙家。他们的忠心无人可以撼动的。”
  罗灵风听了也只能可惜的直摇头。
  周瑜岔开了话题,回到了正事上来,“现在的局势一片安好,百战百胜的江东水军突然遭此大败。士气一定大跌。现在我们只要压住江东水军的气势,江东水军暂时不足为惧,等拿下荆州后,占据了长江上游的天险,江东水军就无法发挥它的作用,孙权就只能聚集力量,重新开始训练陆军了。”
  罗灵风微笑的点了点头。
  罗灵风还有公务要办,只是和周瑜聊了几句。就告别而去。
  来到了议事营帐,对诸位有功的将军说了些表扬的话,就吩咐士卒将凌统带上来。
  刀斧手押着凌统上堂。
  罗灵风传令设座,起身到凌统跟前,口气温和地说:“属下无知,让将军受苦了,在下替你松绑。”
  凌统头一摆.并不理睬他。
  罗灵风亲释其缚,盛情邀道:“凌将军,请上坐!”
  凌统仍然毫无表情,任凭罗灵风推着自己坐下。
  罗灵风回位笑道:“江东水军已败,柴桑郡以归我军所有。江东门户已经大开,不需数年,我主秦侯必可领铁骑踏平江东。若将军来归,我主决不会亏待将军。”
  凌统道:“统侍奉吴侯数载,所受恩禄非车载斗量所计,忠臣理应全忠到死.岂可再投别主?”
  帐下步鸳出言道:“将军此言差矣!自古良禽择木而栖,识时务者为俊杰,今天下明主.唯有吾主秦侯也;将军兵败被缚,我军待之如上宾,此等襟怀,旷古罕见。将军诚能弃暗投明,上可显耀祖宗,下可全一身之功名性命,岂不美哉?”
  凌统傲然道:“好男儿杀身以全忠义,固所愿也,岂能为功名所累,干出背信弃义之事。”
  罗灵风想了想,道:“凌将军,自古以来,忠分二等,所谓大忠与小忠。大忠为公.小忠则为私。高祖刘邦伐无道,诛暴秦,开创大汉基业;王莽作乱,光武帝复国南阳重兴东汉;如今曹操诛杀天子,另立丰灵侯为天子,挟于邺城,刘皇叔奉诏讨逆,再整汉业。为此,我主数次与国贼曹操决生死之斗。前不久还差点丧生于曹贼之手。可逆臣孙权,不但心无大汉,数次与篡国之贼连手,对抗我军伐曹义师。曹操国贼,孙权也可谓国贼也。黄州太守、武昌太守、建昌太守皆知大义、识大体,闻风而归!……此皆大忠,可以名标青史。凌将军受孙权厚恩,理当报效孙权,不假,忠义之人理当如此。然兴汉乃是大局.岂有大汉衰而孙权兴之理哉?正所谓巢覆之下,焉有完卵?凌将军废大义而遁循小理,乃大错也。即便忠心孙权也不过是小忠、愚忠。岂可与大汉忠臣相比耶!更何况孙权也是汉贼,为区区小忠而放弃大忠、大义。在后世只会留下千古骂名。你死后有何颜面面对凌家的列祖列宗。难不成你死后,对着凌家的列祖列宗高声说:我是国贼手下的一员大将,帮助国贼助封为虐,残害大汉百姓吗?”
  凌统汗如雨下,羞傀难当,强辩道:“你等既为振兴大汉而来,理当广施仁义,缘何将我爹关入狱中受苦!”
  “凌将军此话严重了。吾主向以仁义待人,麟也非残暴之徒。岂肯枉杀大汉有用之人,将军必是道听途说,此言不足为信。凌老将军才德无双,麟敬重都来不及,安能害之。”
  凌统本就是随口强辩,他觉得遭到生擒的敌将,关入牢中,受鞭打之刑。此乃属正常之事。可是罗灵风这么一说,凌统立刻就道:“父亲大人真的没有受过刑?”
  罗灵风早就知道凌统对父亲极为尊重,而凌统又是一位骁将,那里会动凌操一根毛发,当下点头。严肃道:“凌老将军一直在府邸修养,别说凌老将军毫发未伤,凌府上下,上到老小,下至草木,丝毫未动!”
  凌统闻之,心生感激。低头沉思,权衡着利弊,觉得刘备以振兴汉室为目标,必能坐镇天下,是个英明君主。孙权虽然有才有智,但不如曹操、刘备多矣,早晚要被人取代。如今刘备为诸侯之首,若取得荆州和交州后,天下就有一半在刘备的手上。江东与其被别人取代,倒不如助刘备成天下,助汉复兴,名正言顺,无可指责。
  想道这里,凌统终于想通了,便说道:“若要在下归降,除非应允一件事!”
  罗灵风笑道:“只要凌将军不强人所难,别说一件,就是十件、百件,只要麟力所能及的,麟必言听计从,万死不辞。”
  “吴侯对统有恩.任何伐江东的战役,统决不参加!”凌统提出了他的条件。
  罗灵风心笑道:“江东已是秋后的蚂炸,蹦达不了几天了。有你没你都是一个样,并没有什么区别。”于是便道:“此乃小事,麟可以做主!”
  凌统听了,不在犹豫,便起身向罗灵风跪下,拜道:“军师在上,凌统愿降。”
  罗灵风忙俯身将他搀起:“凌将军归汉乃是大汉之大幸,速速请起!……来人.为凌将军设座!上酒宴!”
  凌统也是豪爽之人,见在座的这些名震四方的大将,毫无半点架子,很快就融入了环境中。
  酒恬耳热后。
  凌统道:“听闻军师还擒到一员大将,为何不说服他为秦侯效力?”
  罗灵风喜声问道:“另一员大将乃庐江安丰人丁奉,丁承渊.公绩莫非有法让他归降?”
  凌统摇头道:“承渊虽年幼,但武艺高强,谋略出众。深得大都督的看中,经常将他带在身旁教之兵法韬略。其统兵之能犹在统之上。”
  罗灵风道:“麟也知道丁奉之能,不过其家小都在建业。麟自觉无法说服他。只好让士卒好生伺候着,等到有利的时机再去说服,不然只会惹对方反感。”
  凌统点了点头,转眼又和众人打得火热。
  ***********
  宛郡城中。
  关羽轻拂着他那长须,望着远处,丹凤眼中露出了奇怪的神情。
  “元直,你可知曹操此等做法,究竟想要干什么?”关羽问道。
  徐庶皱眉道:“曹操此举,必有用意!庶一时间也无法预料.前不久,庶也将战况告诉了孔明,让他也来猜想一下,至今还无消息传来。不过只要我们死守宛郡,等灵风破江东水军,收降陆逊后,曹操自然会退去。”
  关羽点头称是。
  “报,昨日凌晨,曹军大将夏侯渊突袭新野,新野太守阵亡!”正当关羽和徐庶闲聊的时候。一位传令兵告诉了他们一个不好的消息。
  关羽问道:“这是何意?”
  “原来如此!”徐庶大悟,双眉渐渐皱了起来,道:“曹操打算取新野,攻樊城,直逼襄阳。若曹操兵临襄阳城下,孔明必然要回兵增援,孔明若回兵,南郡则有喘气之机,南郡太守吕蒙才智过人,他定然会利用此机会.调动荆州人马反攻灵风,届时灵风必将陷入四面楚歌的局面。”
  关羽向来敬重罗灵风,听了徐庶的话,急道:“那应该如何是好?不如让孟起领大军一支,前去支援?”
  “不可!”徐庶摇头道:“曹操用的是‘一石二鸟’之计,他们也打算将我军诱惑出城,好减轻日后攻城的压力。我们的任务就是镇守宛郡,灵风,孔明之智都在我之上,他们也许有方法应对。就算是此次征讨荆州失败,宛郡也不能失。不过.……我们倒可以将计就计,好好杀杀曹操的威风。”
  说着,徐庶的双眼闪过一丝利芒。
  **************
  诸葛亮军营。
  诸葛亮这时也由传令兵的口中得知了曹操已攻下新野的消息。
  诸葛亮听了消息后,只是笑了一笑,并没有做多大的反应,思考了片刻,就决定强攻南郡,只有破了南郡,荆南才会投降。
  有了决定后,诸葛亮就下令部分士兵在山中大势开采巨石,并修书给永安、白帝的严颜和张任两位将军,让他们领兵速来南郡城外集合。
  三日后。严颜和张任已经到达。
  诸葛亮升帐议事.文武官员,各在两排。
  诸葛亮下令,命赵云领“飞羽弓骑”过长江入江南在荆州各个城池游荡.增加荆南各城的压力。再命文聘领五十辆“轰天雷”对北城发起猛攻。严颜和张任合兵一处,在南郡北城外驻扎,用来抵御南郡城中出来破坏“轰天雷”的士兵,最后再命冯习将所有船只全部停到夏口,不让一个南郡士兵夺船离去。
  下令后,诸葛亮留下了赵云,对他道:“子龙,灵风已经大破了江东水军,他的任务几乎已经完成了。我们也要赶上他的进度,此次前住荆南,万事小心。荆南虽然兵重,但不敢出城与你们交战,你的任务只是在各个城的外部徘徊一阵就离去。让荆南的各个城主疑神疑鬼,都怀疑对方已经暗中投降我军,届时,只要一拿下南郡后,他们彼此不信任,自然会抢着归降。”

  
  

  






  

3…286正文 下卷 第286章 子义之威

  樊城。
  城中百姓得到了曹操拿下新野后,立即就乱了套。因为,曹操以霸治国,军令有言.围而后降者不赦。
  樊城百姓心向刘备自然不愿降曹,得知曹操来攻,大部分百姓都收拾一切.向襄阳退去,避开曹操锋芒。
  一支大军由远而近.为首两将正是刘备军中大将太史慈和黄叙。
  樊城太守刘泌得知援兵到来,顿时欣喜若狂,本想打算和樊城共存亡的他,见援兵来得如此迅速,心中燃起了新的希望.对太史慈和黄叙两人更是热情非常。又是吹捧又是设宴,搞得两人好不尴尬。
  太史慈对着身旁的刘泌说道:“刘大人.可熟悉附近的地理否?”
  刘泌也是汉室宗亲,更是刘备义子刘封的舅舅,虽然刘泌的官阶远在太史慈之下,但他的地位却是很高.因此太史慈对刘泌称之为大人。
  刘泌道:“泌在樊城已经为官十余载,此地一草一木,泌无一不知!”
  黄叙接声笑道:“诸葛军师在前些天就料到了曹操会突袭新野,特命我等前来新野支援。军师来时曾言:‘此番曹操奇袭新野,领兵之人必然是曹操军中最为善战的夏侯悍或者是夏侯渊,此二人皆为大将之才,可是性子过于急噪,喜欢打硬战。’军师让我等以此弱点在城外设计。可是我二人对地形不熟悉,特有此一问!”
  刘泌笑道:“诸葛军师真乃神人也,此次攻打新野的大将正是夏侯渊!至于向导,老夫理应效命!樊城以西有一高山,在山腰处可纵观附近所有景物。”
  众人来到山腰视察形势。
  太史慈道:“据我估计。夏侯渊定然会在这几日领大军前来攻打樊城!对方对我军有多少人马?是否有援军?援军几何?他们均不知晓。不过处于战况他们一定会尽全力攻打樊城,打击我军的士气!我们可在樊城以北二十里处的斜坡设伏。”
  刘泌骇然道:“万万不可,二十里外的斜坡并无树木,无法隐藏躲避。夏侯渊大军人多势众,万一被发现,我军危矣。”
  太史慈笑道:“刘大人所言甚是。不过我军先以诱敌之计诱之,将他们拖至埋伏圈即可。”
  刘泌苦口婆心道:“将军,夏侯渊乃一员大将.怎能如此轻易上当?依泌之见,还是死守城池为上策。”
  “不然”太史慈道:“我们只需退而不乱,退而不损,全军兴高采烈的去,兴高采烈的回。如此。定能瞒过夏侯渊。”
  刘泌愕然时,以明白太史慈意思的黄叙。笑道:“子义将军的意思是说。前去诱敌的士兵装做一副人人都可以看出的‘诱敌之计’。夏侯渊智勇双全.定能看出个中奥妙。夏侯渊定会以为我援军未到,在此地故布疑阵,拖延时间,等候援军。夏侯渊一这么想,便会全力追击。”
  刘泌摇头道:“曹军眼线,情报极为灵通。大军来援时.并未做任何隐藏。我军援兵已到,这个消息恐怕瞒不了夏侯渊。”
  “这确实是一个问题!”黄叙点头低头思索着。
  太史惹却自信笑道:“慈正是要让夏侯渊知道我军大军已经抵达樊城。”
  “什么!”刘泌大惊,不解。黄叙却是双眼一亮。
  太史慈道:“很简单,等回城后。我们大势宣扬我军援军到达地消息.还要夸大为五万大军,还要说诸葛军师已经攻破南郡。一统荆州,正领大军十万,并来支援。”
  刘泌听得目瞪日呆,道:“连自己人也骗?”
  黄叙道:“兵不厌诈,要想骗过敌人,就必须先骗过自己人。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