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桥中国史:明史》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剑桥中国史:明史- 第1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明军的守军打退了所有汉军的攻击,显然给了攻击者以重创,而且用出击方
式给以进一步的打击。6 月 9 日,汉军破坏了一段长 300 多英尺的城墙,但
邓俞的士兵用火力击退了他们,同时在被毁的那一段城墙之后又建了一段半
圆形工事。6 月 19 日明军出击,打垮了陈友谅对新城门的一次进攻。6 月 24
日,对水门的攻击无功而罢。围城还在继续时,季节性的江湖低潮时期即将
到来,战略主动权正在从陈友谅手中滑走。可是,损耗和饥饿削弱了南昌的
守军。即令他在 1363 年不再做任何努力,下一年南昌的收复也会使陈友谅在
极其有利的条件下重开战端。
7 月 24 日,明军的南昌将领们答应在以后某个未具体约定的日期投降,
因而获得休战的机会。他们同时又派遣了信使偷偷溜出汉军封锁线前往南
京。8 月 4 日信使到达南京之事是史料中的第一个暗示,表明朱元璋甚至意
识到了江西的局势,虽然南昌已被围达两个月之久,而通信的阻隔也应该说
已经给了朱元璋某些启示。和 1360 年大大地不相同,明军的情报在 1363 年
非常糟糕。到了 1363 年的 6 月至 7 月,朱元璋仍被两件事捆住了手脚:这就
是被围的庐州还拒不投降;再就是靠近吴军边界的浙江诸全要塞的明军同佥
谢再兴在 6 月 8 日叛变,此人跟吴军的秘密勾结已经真相大白。胡德济又一
次率军从广信长途跋涉到诸全;他围困了此地,但未能把它拿下来。到了 8
月 6 日,他撤围而去,回到了广信。就在那一天,可能是由于原来就强烈反
对庐州之役的刘基的呼吁,朱元璋最后终于出面反对他的高级将领们。他命
令徐达和常遇春撤庐州之围,要他们把军队重新在南京集结,并派胡德济走
陆路从广信驰援南昌。
明军舰队把重新集合起来的主力军队在 8 月 15 日运离南京。如果根据一
条史料说它大约是“千船载十万人马”(的确,多数材料说是二十万),①
那么,它的人员大致与 1360 年的明军主力相当。可以假定,自从 1360 年以
来,明军扩军的部分已经用于补充浙江的军队、南昌的戍军和加强南京的常
备守卫部队。在这里,明军的情报和计划又一次出了问题。陈友谅甚至在被
围之中兵员受到损失和他派部队进行江西中部战役以后,其兵员数量还大大


① 德雷尔:《1363 年的鄱阳湖之战》'147',第 217 页,以及第 6 章注 30。



超过明方远征军。此外,明军也不能和汉军的巨大战舰相抗衡:后者的高度
虽然是为了攻城来设计的,在接近和攀登敌船的战斗时拥有巨大的优势。水
位至少在下降,明军的水军领袖们相信这对他们有利。即令如此,他们还是
要同时在两线作战,而且由于要驶向上游去打一支占优势的敌人(和 1361
年相比截然相反),明军已在进行一场殊死的赌博。
8 月 24 日,舰队开到了湖口。明军在长江北岸与鄱阳湖口相对的泾江口
建筑了防御阵地,又在鄱阳湖湖面至长江上的湖口的狭窄水道上的南湖觜也
建筑了防御阵地。他们希望这些阵地能阻止汉军船只离开鄱阳湖。如果说陈
友谅已派任何巡逻船只到湖口的下游去,那么,它们未曾向他警告关于明军
的到来,他现在已是在湖中陷入重围了。可是,明军此刻的主要目的是救援
南昌,所以明军舰队不是仅仅株守在湖口,而是向南行驶,于 28 日进了湖内。
同一天,陈友谅解除了南昌之围,让他的军队上了船,也北驶入湖。8 月 29
日很晚的时候两支舰队相遇于康郎山。它们等到日出时开战。
经过四天的水上鏖战,明军给了敌人以重创,但没有能够摧毁汉军舰队,
也没有在数量上取得优势;明军最后还是放弃了鄱阳湖。8 月 30 日晨,朱元
璋把自己的水军分成 11 队。重型舰只摆在中央,由徐达和常遇春及他本人统
率,轻型舰只摆在两翼,由俞通海和廖永忠率领;后者是两位明军领导层中
出身于巢湖的有经验的水军将领。明军阵线向前推进并发动攻击;俞通海的
舰队占据了上风的一面,用石弩发射火药筒,摧毁二十多艘汉军舰只。可是
在中央部分,高大的汉军舰船把明军阵线逼向后退。朱元璋的旗舰几次受攻
击,徐达的舰只则严重受损。明军舰队退到一个浅水区域,使汉舰不能追击,
因此能够脱离战斗,虽然有几只船已经搁浅。第一天的战果使明水军士兵都
感到气馁。夜里,朱元璋命徐达把受损的战舰带回了南京。
次日晨,明军将领很不愿意与“屹立如山岳”的汉军战舰作战。朱元璋
果断地处决了几个下属之后阵线有所推进,但明军舰队再一次被迫后退,而
且损失了几个重要的人物。直到此时以前,明军不能打赢那种以舰只对舰只
的仗。由于受到前一天俞通海用火炮攻击而取胜的鼓舞,又由于看到了汉军
舰队的阵形非常密集,朱元璋命令常遇春准备一些小船只,故意用做火攻船
只。常遇春准备了七只渔船,上面装满了一捆捆填充了火药的芦苇。当下午
风势转变而从明方吹向汉军的时候,这些由特别挑选的“敢死队”水手操纵
的小船驶进密集的汉军舰队,放起火来。密集的汉军队形使它的巨舰能在近
战和攀登船只之战斗中发挥最大的效果,但是也使它们容易遭受火攻。纵火
的结果,几百条汉军大小船只被毁,死亡士兵约 60000 人,相比之下,据说
明军的损失为 7000 人。陈友谅的两个兄弟以及另外几名水军将领均被杀,这
就证明了汉军损失的惨重。但是明军也损失不小;双方舰队在次日略作休息
和修补。
9 月 2 日早晨,战事又起。汉军舰队尽管遭受了损失而仍比对方强大,
虽然它的相对优势已大为减小。这一次汉军的队形是散开的,足以防止对方
再用火攻,但一股股明军小船却可以包围和摧毁孤立的汉军船只。忽然间有
一支六条船的明军小舰队插入汉军阵线,绕过了它的一端,并重新与明军舰
队汇合在一起。可是,这个突发性的行动显然不能招致任何决定性的结果,
因此在中午前后,朱元璋迫于他的将领们的压力而下令脱离接触,退出湖面。
主张撤退的俞通海说,湖中的浅水妨碍了明军船只的活动。跟强大的汉军打
一场旷时持久的消耗战,不仅不大可能使明军有获胜的前景,甚至大有被打



败的危险;很显然,明军不能指望再用火攻搞战术性的奇袭了。明军最初驶
入湖内的目的是解救南昌。但是到了现在朱元璋似乎已经听到,胡德济的军
队已经自广信从陆路解了南昌之围。这一发展使明军决定放弃战斗,改而采
用把汉军舰队困在湖内的战略。
9 月 2 日夜,每只船尾上都挂起一只灯笼,明军舰只成单行纵队开向鄱
阳湖的湖口。汉军舰队在天亮以后跟踪而至。由于没有在湖面战斗中歼灭明
军,陈友谅因早先未能守住该湖湖口而现在落入了陷阱。汉军领袖们互相争
吵:到底是用船只夺取湖的出口处呢,还是改取陆路径趋武昌。陈友谅的左,
右两名金吾将军投向了朱元璋;后者送了一些侮辱人的信来刺激以性情暴烈
出名的陈友谅出战,但同时又静待陈友谅弹尽粮绝。甚至在这个时候,某些
明军将领们却变得紧张起来,想返回南京,但是常遇春这一次又竭力支持了
朱元璋的权威。明军舰队一直留在一起,没有再犯 1362 年事件的错误,那时
明军曾被迫在第 11 个时辰给陈友谅让开了一个口子。
陈友谅等了一个月的时间才突围。他的舰队凭借南湖觜的地位很容易发
动攻击,10 月 30 日便出现在湖口,然后沿江上驶,希望开抵武昌。朱元璋
早已在湖口上游摆下了舰只专等这样的机会到来,并且还准备了火攻船。当
这些火攻船放出漂泊时,汉军舰只马上向下游散开,明军船只紧追不舍。到
了下午很晚的时候,一簇簇互相咬住战斗的船只漂流到了泾江口,埋伏在这
里的明军又投入战斗。陈友谅在战斗的这个节骨眼上被杀;当他在一叶小舟
上穿行于船只中间时被箭射穿了眼睛。他的死讯迅速传遍战斗中的船只,明
军大奋,打击了汉军仅存的一点点士气。入夜,汉军舰队土崩瓦解。张定边
率领他的小舰队逃走,把陈友谅的幼子陈理也携带而去,在逃回武昌时让他
登了汉帝之位。次日晨,其余的汉军舰队——总数有 5 万人——就投降了。
10 月 8 日,朱元璋率舰队和俘虏一起回到了南京。
明-汉之战的决战阶段就这样结束了,它本身是导致明王朝建立的一系列
发展中的关键性事件。陈友谅之死和他的大部分舰队的被毁或被俘,使朱元
璋取得了他在 1362 年的挫折中未曾得到的完全的胜利。在此以前,明军一直
在与在事实上或潜力上占优势的汉军作战,同时还要对付东面吴军进攻的危
险。现在,由于陈友谅已被消灭,明军能够马上着手吞并江西,并最后拿下
湖南和湖北。明的人口因此扩大了两倍,长江地区在 1360 年的那种持久不决
的势均力敌的局面就被排除了。
从 1364 年起,明军控制下的人口数量使得它能征集到两倍于吴的军队,
所以明军就以并灭吴为下一个目标。明军在事实上已经变成了中国最强大的
地区性力量,它的军队可以在几条战线上作战,其结果甚至又加强了它的力
量。另外,鄱阳湖之战使朱元璋在他的政权内部也增加了权力。有些文人仍
不太心甘情愿地给他服务,士兵们仍然温情脉脉地看待韩林儿,但是,这两
种人现在都把朱元璋俨然当做未来的皇帝。1363 年 9 月的企图是明军军官们
藐视朱元璋的意愿的最后一次;后来,他以他提高了的威望和他在被征服领
土上分配俘虏部队和分配指挥任务的权力,再加上其他因素,使他终于叫他
的将军们俯首听命了。到了 1364 年,明政权已经变成了元帝国明显的继承
者,当然,要确认这种继承权还得有几年仗要打。①




① 德雷尔:《1363 年的鄱阳湖之战》'147',特别是第 202、239—240 页。



明军在全中国的胜利,1364—1368 年


当明-汉之战的决定性阶段正要见分晓的时候,张士诚仍然是明军的死
敌,但是在明军主力部队在别处作战之际,他却没有充分利用一再出现的天
赐良机。1362 年和 1363 年吴的半心半意的攻势没有给对方造成重大的伤害。
不清楚张士诚在什么时候才认识到明军在鄱阳湖的胜利的规模,但从他后来
的行动中显然可知,他认为陈友谅的垮台是他和朱元璋摊牌的序幕。现在,
和 1356 年大不相同,张士诚无意要和朱元璋搞好关系。张士诚终止了向元大
都输送粮食的漕运,声言他自己需要这些粮食,同时在 11 月 5 日他自称吴王,
这是直接向朱元璋挑战,所以朱元璋的回答是在新年(1364 年 2 月 4 日)也
自称吴王。
其他二等地方割据者对明军胜利的反应则各不相同。陈友定很积极地与
朱元璋作对,并且从福建入侵浙江;明玉珍则从四川来信,建议与朱元璋缔
盟。方国珍对于胜利者是礼让三分,给他进贡,但朱元璋接受贡品时却有条
件:在明军夺取杭州以后,他应在规定的日子内俯首称臣。

明之并灭汉,1364—1365 年

1364 到 1365 年之间,朱元璋主要致力于逐一并灭陈友谅以前在江西和
湖广的土地。他之能达到这个目的主要是因为扩廓帖木儿和张士诚这两个最
强大的地方割据人物不能有效地联合起来反对他。新土地被并入他的权力基
地,使得朱元璋控制的人口约两倍于任何其他对手所控制的人口。仅仅是这
种数量上的优势而不是质量上的优势,就是明军以后赢得一系列胜利的主要
因素,它终于像滚雪球那样使它最后征服了全中国。
1363 年 10 月 23 日,在鄱阳湖之战胜利结束的两个星期之后,朱元璋又
把他的水军开向上游,这一次是开向武昌。他围困武昌两个月而迄无成效,
于是返回南京,把兵权交给常遇春。这是系统地征服汉军从前领土的开端。
1364 年 3 月 22 日张定边投降的前两天他回到了武昌。此后,湖南、湖北余
下的州府望风归降。朱元璋这时并未占领它们,他留下杨靖守武昌,自己率
余军驶向下游。5 月 15 日,徐达和常遇春重新围攻庐州;左君弼逃往安丰,
和扩廓帖木儿合兵一处,但是庐州在左君弼部下的防守下顶到 8 月 15 日。庐
州和武昌曾经是态度鲜明地抗拒明军的两个中心,拿下了它们就是进行下一
阶段用军事实际上占领江西和湖广已经投降或正在动摇的重要城市的开端。
徐达进军湖广。徐达严于治军,他的名声可以说服汉军从前城市的守将
们和平地大开城门归顺明军。很显然,只要此时据报明军有一个地方失控,
其余城市便会相率反抗。1364 年 10 月末,徐达的军队未遇上事故就进入了
江陵、夷陵和长沙。自此以后,汉军的多数将领和土著酋长都开门迎降,毫
无抵抗,因此他在 1365 年 4 月回到南京的时候能够报告说,湖广已经平定。
常遇春的军队首先开进南昌,他在这里与邓俞的部队和一部分守军会
合。常遇春的任务是征服江西的中部和南部。最南端的那些城防守备无一人
投降;其他地方的守备已在 1361 年屈服,但他们在 1363 年对明军并没有什
么帮助。常遇春和邓俞在 1364 年 9 月 3 日攻破了吉安,然后循赣江而上,包
围了熊天瑞控制下的赣州。熊天瑞从来没有真正受制于汉军,但他一直在利



用他的继续附汉作为他进攻那些在 1361 年投降明军的城防守将的借口。当明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