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帝国之未来战争》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第三帝国之未来战争- 第14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被证明了是一种科学有效的战斗编组。撒到哪里都可以是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英雄部队。
这一次进攻外高加索地区的关键还是要看伞兵部队的发挥。他们战斗的成败关系着德军战略的成败。可以说他们是战役成败的关键。白起为了伞兵部队能够顺利的进展,想尽了办法。他这一次轻身犯险就是要给斯大林一个信号,试想一下德国元首亲自去克莱斯特的兵营那是一个多么明显的信号啊!斯大林绝对会因此推断德军的战略进攻方向就是从北高加索方向一个山头一个山头的顺次杀去。看来在41年的时候,红色合唱团得到的情报还是很准确的。斯大林怀念着那些为祖国奋不顾身的隐蔽战线的英雄们,心里面暗暗为他们的贡献感动。红色合唱团在送出这个至关重要的情报之后,不久就全军覆灭了。临死前他们受尽酷刑,始终没有吐露苏联隐藏在德国的情报网。虽然在德国国家安全局的压力下他们早就当起了顺民掩人耳目,停止了搜集情报的活动。但是斯大林知道这些蛰伏的英雄们一旦时机成熟一定会活跃起来的。
德军装甲部队的进攻依然犀利无比,他们在一天之内就逼迫布琼尼把部队收缩到了高加索山脉附近。苏军准备依靠大山的凶险来抵御侵略者。
作为这里的主人苏军在山地作战中显然具备了很多优势。在多次进攻遭受了失败之后。克莱斯特不得不反思战术的不适合。百思无解之下,他转而寻求情报部门的支持。他甚至厚着脸皮的想出山大营的帝国军情局请求需要苏军的战术部署说明。这本来是他的侦察部队要搞明白的事情却需要千里迢迢的军情局来解决,不得不说是克莱斯特的失败。但很快,他的要求就得到了恢复,因为白起知道了这个“不寻常”的事情。他根据自己多年的战争经验写下了一些关于苏军在山地作战的基本战术:“在山地,战斗主要是为了争夺谷地、道路、山口和在这些谷地、山口两侧上瞰制道路的制高点。防御正面宽,在各部队(分队)相互之间,有很大的间隙。步兵师防御地带正面的宽度,可达20—35公里(在高山地域它的宽度甚至可达90公里之多),步兵团和步兵旅防御地段正面的宽度可达8—15公里。步兵师在这样宽大的防御地带内防御时,其战斗队形只能编成一个梯队。在组织山口防御时,必须建立纵深梯次配置的防御,将所有通往山口的接近地都纳入防御体系之内。经验表明,山口和通往山口的道路不仅要事先派兵把守,就是那些控制着这些山口和通往山口道路的制高点和山口后面的地区也要事先派兵把守。
敌人在一些个别的方向上渗入我防御纵深,那是不足奇怪的。因此,部队必须做好在四面被围的情况下进行战斗的准备,一直守到增援部队的到达,以及在接到突围命令时善于组织突围。
只有坚决固守重要的防御地点和地域,才能保障部队有较大的积极性;当敌人刚一突入我防御,就要立即对其实施反冲击。反冲击的胜负,不仅仅取决于反冲击兵力的大小,而且也取决于他们的行动是否迅猛和坚决,因为在山地(特别是在森林众多的山地),敌人一时摸不清反冲击的兵力和编成情况。
在山地防御时,前进支队可以有效地阻止敌人向我防御前沿接近。这些支队不仅可为师的主力赢得组织防御的时间,而且在某些场合甚至可以将敌人阻滞很长一段时间。”
白起把这些很明显带有苏联特色的山地作战战术要求发给了克莱斯特,并且在元帅论坛上提出要求,希望德国元帅们群策群力,共同辅助克莱斯特渡过难关。
经过这一个小小的插曲,德军在山林地进攻时,战术有了很大的变化。再也不实施密集突击和使用机械化部队进攻了,而是先行组织防御,然后再将山地特遣队投入战斗,他们从一条条山间小路潜入山中,占领主要的制高点,一直守到主力的到达,然后再继续前进。德军的兵力比较苏军而言是稀少的。因此进攻队伍的前后拉得很长,将一个个小的支队、甚至整个的纵队分成许多小股兵力沿着各自的山问道路前进;结果是翼侧不可避免的暴露了,出现很多没有占领的间隙。布置在战术纵深和战役纵深内的后勤机构极易受攻击。他们在通过隘路、山间小路、交叉路口、沟垫、峡谷、山口、桥梁时无法防备苏军小部队、侦察分队和游击队的袭击。这些个苏军小部队大多是当地的地头蛇,可以神出鬼没地活动,来无影去无踪,德军难以防备。在这样的局势下,克莱斯特不得不保留相当数量的兵力保护那些脆弱的部门。双方开始了虚虚实实的伏击与反伏击的较量。
这时候,德军军情局送来了一个至关重要的情报。那就是苏军各团,各师,直到各个集团军,都以侦察兵为主要兵力建立了敌后特遣队。给这些侦察兵规定的任务各式各样:渗入敌后,捣毁其司令部门,捕捉俘虏,消灭敌有生力量和技术兵器,袭击其行军纵队和运输队,袭扰敌人,打得他们鸡犬不宁。
这些苏军的侦察兵们作战非常勇猛坚决。他们从山间羊肠小道,常常是从那些只有野兽出没的地方攀登上山,直插敌后,经常对德军后方目标或行军中纵队突然发起攻击,如同神兵天降,打得德军措手不及、目瞪口呆,然后又突然走逝,踪影全无。
克莱斯特不厌其烦,这位善于组织大规模战役的元帅实在是不想再这种零零碎碎、零打碎敲的战役中磨日子!他的空军优势在山地作战中效果降到了最小。快速飞行的飞机在茂密的森林里找到潜伏其中的苏军士兵是不可能的。在遭遇苏军小股部队的时候,往往飞机还没有赶到事发地点战斗就结束了!以前德军赖以克敌制胜的三招在这样的地形条件下居然全部都派不上用场。真是有一种老虎吃天无处下口的感觉。
布琼尼这一次做得很好,他把部队化整为零遁入深山打游击的办法实在是很凑效。德军一时之间还真是找不到很好的办法克制他。不得不深受苏军小股部队不断骚扰的苦厄!
其中,第56集团军的侦察兵行动非常成功。精通游击战的叶列明上校领导下的集团军侦察分队,是一支久经考验、短小精悍的分队,成立已有两年了。集团军司令部侦察处每天在德军主要突击方向上的集团军宽大防御地带内从敌后道路和山间小路上组织设伏,袭击敌人的各种后方目标。侦察兵多次袭击了德军的汽车运输队,搜集到了各种武器和通信器材样品。


三十六节:圈子圈套
更新时间2012724 9:00:31  字数:2164

 隶属于苏军第56集团军的侦察兵指挥官,得意洋洋的斯米尔诺夫大尉走在队伍的后边,一边走一边疑神疑鬼的东张西望。他指挥的这个敌后袭击队,有100多个人,他们的主要兵器是冲锋枪、手榴弹和防坦克手雷。这支敌后袭击队在仔细研究了敌情和行动路线以后,在夜幕的掩护下越过德防线,便钻进山里了。
德军的战术漏洞被他们充分的利用了。他们选择好了一个伏击阵地守株待兔。经过三天三夜的苦苦等待,终于一支德军后勤车队落入了他们的伏击圈。看着德国鬼子那些外形古怪,性能看起来十分优良的运输卡车,斯米尔诺夫大尉羡慕的直吞口水!他很希望自己能够开着威猛的卡车溜一圈,在这个寒冷荒凉的山上呆了这么久,第一次看到这么优美造型的人造工业品使每一个苏军战士都很兴奋!
看到车队就要接近他们布下的地雷了,每个人不由得紧紧的握住了手中的波波沙。等待着那一声巨响的来临。按照事先的约定,德军车队压到地雷的那一瞬间就是小分队开火的时候。
关键时刻,斯米尔诺夫大尉丝毫不乱。他镇定的下命令安排战士们进入战斗位置。他令一队侦察兵进到山的西坡并在那里留下二挺轻机枪和10名冲锋枪手切断敌人与后方保持联系的唯一的一条山间道路,命令什图利上尉带领其余的侦察兵从林间小路向德军运输队的前方包抄。他知道过一小会儿,分成三路冲锋的苏军战士能最大限度的快速接近敌人。能够制造一种人多势众的感觉,让他们感觉到被包围了,从而摧毁敌军的战斗意志。
很快,地雷的爆炸声引发了苏军的进攻。他们在第一时间就掷出了手榴弹和防坦克手雷,冲锋枪哒哒响了,树林中传来一阵阵“乌拉”的喊声,疯狂的冲锋的苏军战士尽管没看到德军卡车起火爆炸的场面。还是遵从事先约好的命令不要命的冲了出来。麻雷子掀起来的烟尘暂时的挡住了德军押送部队的视线,他们随车前进的万金油装甲车只是按照规定向着树林里进行试探性的射击。手雷爆炸的时候也暴露了老毛子的位置,紧接着那些20毫米的小精灵们开始飞快的跳出炮膛,飞向各自的目标!
山地作战中,德军所受的简单训练说明了一个原则。那就是在敌情不明的情况下尽可能的向已经暴露的敌军泼洒弹药,随后就是以最快的速度逃之夭夭。毕竟先保住小命才是硬道理!
看起来从四面八方进攻的苏军小分队声势很大的样子,但他们缺少一种远距离摧毁德军卡车的武器。德军后勤部门使用的“MAN”重型卡车上覆盖着一层坚硬的铝合金装甲,能够轻易的抵挡住苏军12。7毫米子弹在500米距离之外的射击。那些摸心拿肝,那些剥剥杀什么的根本不能造成任何的伤害!这些步兵武器打的防弹玻璃上火星点点的,就是不能钻进去!
苏军的反坦克地雷威力巨大。一辆开路的武装卡车被掀翻在地。里面的乘员被不同程度的震伤了,特殊的防雷底盘是在山地战前夕被技术工兵们改装的。现在幸亏这个专业的保命装备,驾驶员和武器员,导航员们才得以保住一条小命!
车上装载的是清一色的40毫米火箭筒!按照最高级的安全要求,这些个大杀器都没有作战能力。其他的部件在陆航团的押运下直接送到了作战部队手中。在那里跟随部队开进的技术工兵们会为这一批200管火箭筒安装上火控系统。那是一个指纹锁为主要控制机构的火控系统,只能指定三名射手的指纹锁保证了这样的大杀器只会控制在德军手中。没有指纹锁的许可,火箭弹就不能点火发射出去,所以就算苏军抢了去也只能是一个大号的烧火棍而已!
德军的山地部队根据这个武器的特性,开始了今天的一次“诱饵”行动!
按照计划,德军在一通猛打之后快速的退出了战场。被掀翻的卡车里的三名乘员早就被万金油收容。在离开卡车之前,他们早就用自动充放气系统把卡车的轮胎弄瘪了。苏联老毛子总不会带着打气筒来打仗吧,他们在这样的环境里最多会尽可能的拿一些车上装载的火箭筒。其余的事情根本顾不上的!
在车厢里,德军后勤部门使用的标准周转箱一个个码的整整齐齐。显示了日耳曼人良好的纪律性。因为每一个箱子都很沉重,而且没边没棱没把手的不好拿!苏联人就立刻开始了他们野蛮的破坏工作,临时被用来做为撬棍使用的刺刀发挥了作用,一个看起来被摔得有点松散的箱子被撬开了。里面崭新的40毫米火箭筒顿时让毛子们好一阵欢呼!
见识过这玩意巨大的破坏力的斯米尔诺夫大尉意识到这一次自己是捡到宝了!他立刻命令自己手下的士兵们每个人都背上了4管净重4公斤的火箭筒!
在他们欣喜若狂的撬开箱子收获战利品的时候,德军后勤车队已经后队变前队,在万金油强大火力的保护下灰溜溜的跑路了!拿着两挺转盘枪和十数把剥剥杀的十余个苏军战士被20毫米榴弹压的抬不起头来,四处乱飞的小钢珠很快就让他们近乎一半的人不同程度的挂了彩!在这样的情况下,自己手中的麻雷子是没有机会投出去了。好几个不要命的坚持开枪的苏军收到的伤害最大,他们手里面突突响着的枪式吸引德军榴弹发生器的好东西。
只不过一会儿的功夫,从来路逃走的德军就没了影儿。这些家伙来得快去得也快,只留下一辆歪倒在路边的大卡车作为这次接触的见面礼。打了胜仗,兴高采烈的苏军战士门忙着背起火箭筒。还有很多人在拿着刺刀尽可能的想要撬开更多的箱子!
这时候德军攻击机特有的嗡嗡声由远而近,他来这里的目的不言自喻。无线电极其方便的德军有能力及时通知他们遇袭的消息。德国空军的飞机时时刻刻都在山脉上空不断的巡逻。只需要几分钟他们就能赶到这里,面对凶悍的德军飞机,唯独离开目标明显的公路,躲藏进密林才是步兵的生存之路。


三十七节:借兵芬兰
更新时间2012724 20:17:05  字数:2492

 反坦克手雷爆炸的气浪把卡车炸成了废铁,捎带着里面整箱整箱的40火也报废了。斯米尔诺夫大尉心疼的看着燃烧着的卡车,心里边一遍又一遍的咒骂着急速飞来的德军攻击机!
只见两架攻击机编队飞行而来,它们做了一个十分漂亮的机动动作。随后就对准卡车发射了几枚火箭弹!在冲天而起的火焰中,这一辆倒霉的卡车变成了一堆金属垃圾!斯米尔诺夫约束着他的部下等待着德军飞机远去之后才从藏身的树林中走出,仔细的观察了被摧毁的卡车之后发现确实没什么有用的东西了,这才依依不舍的上路回营。
这些家伙们喜气洋洋的扛着战利品,40火箭筒那鼎鼎大名极大的满足了他们。毕竟之前在战场上从未有过苏军战士缴获国这款武器。不管怎么说,这个第一的名头是得到了!
殊不知,在那一个轻易就被撬开的箱子里的40火全部都是被德军做了手脚的。一个信号发生器在时时刻刻的暴露着苏军战士的行踪。在德军司令部的地图上,一个苏军战士常来常往的线路被清晰的刻画出来。下一步如果再有苏军小分队走这里的话,毫无疑问的他们将承受灭顶之灾。
山地作战中,很多因素都可以左右战斗的结局。哪一方的工作做得细致,哪一方就距离胜利越近一些。想当年十万苏军侵占阿富汗,被手拿ak47的阿富汗民兵们打伏击打到心胆俱裂。最终损失惨重,甚至直接导致了庞大帝国的解体!
那一场战争的教训白起甚为心折,他总结了在武器装备上拥有绝对优势的苏军战术方面的长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