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史纲 作者:柏杨》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中国人史纲 作者:柏杨- 第5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另一支军队失败,杨广只好狼狈撤退。第一次东征,损失三十万人。
  明年(六一三),杨广第二次御驾亲自东征。这一次辽东城绝不可能再支持下去,可是杨玄感救了它。杨玄感是杨广夺嫡杀父同党杨素的儿子,这时正在黎阳(河南浚县)督运军粮。他在黎阳叛变,截断杨广的退路。杨广对杨素一直侧目而视,当杨素病故时,杨广说:“他如果不死,我会杀他全家。”所以杨玄感始终恐惧不安,乘着前方战争紧张,后方民变纷起之际,想一举把杨广解决。杨广只得放弃辽东,回军迎战,第二次东征也草草结束。杨玄感兵败而死,但他的叛变使杨广设立特别法庭,展开大规模逮捕处决,促使民变更加燎原,不可遏止。
  六一四年,全国已经一片沸腾,旧有变民滚雪球似的四出攻掠,新的变民风起云涌,四方响应。可是杨广仍作第三次东征,高句丽王国一连三年受到攻击,已精疲力尽,只好求和,并且把杨玄感的同党,去年投奔高句丽的斛斯政,送回中国,以表诚意。杨广总算争到一点面子。可是杨广回到洛阳,用酷刑把斛斯政处死之后,征召高元入朝,高元仍然不至,杨广光火三丈,下令准备第四次东征。
  第四次东征准备期间,杨广不能闲着。六一五年,他从洛阳出发,先到汾阳宫(山西宁武)避暑,避暑已毕,再悠悠北进,打算顺着御道前往啄郡,开始第四次军事行动。突厥汗国始毕可汗(他父亲启民可汗于六○九年逝世)得到消息,亲统骑兵十余万,向杨广突袭。杨广退到雁门郡(山西代县),被突厥团团围住,百道攻城,流箭堕到杨广面前,城内存粮又仅够二十余日。杨广魂飞魄散,整天抱着他最心爱的幼子杨果哭泣,哭得两眼红肿。大将樊子盖建议说:“现在别无他法,只有一面征兵勤王,一面请陛下宣布不再东征。立下重赏,亲自鼓励将士奋死卫城,才有希望支持到救兵到达。”杨广作这种表面工夫,游刃有余。他登城巡视,向守城将士说:“各位努力杀贼,只要能够脱险,凡随驾官兵,不要发愁不富贵,我绝不允许铨叙机关舞文弄墨,减少你们的功劳。”大臣萧(王禹)建议说:“以突厥习惯,可汗出兵,可敦(皇后)必定知道,请派密使去见义成公主求救,不失为一策。”
  ——义成公主是杨姓皇族的女儿,在隋王朝和亲政策下,下嫁启民可汗。杨广大喜,立即派人间道前往。幸而有此一策,义成公主向始毕可汗告警说:“北方发生情况!”
  始毕可汗才解围而去。杨广回到洛阳,心神稍定,发现又处于绝对安全之境时,立刻恢复了伟大,深以自己在雁门郡的懦夫表现为耻,决定一手遮天下耳目。第一步,对他所作的重赏有功将士的承诺,全部不认账。樊子盖一再请求不可失信,杨广大怒说:“怎么,你打算收买军心呀。”樊子盖不敢再说话。第二步,杨广向群臣宣布萧(王禹)的罪状:“一小撮突厥丑类,窜以雁门城下,有什么能耐?只几天没有逐走,萧(王禹)竞怕得不成样子,实在可羞。”把萧(王禹)贬出洛阳。接着,杨广下令加强第四次东征的准备工作。
  六一六年,全国三分之二的郡县都陷落在“盗匪”手中,杨广对付“盗匪”的方法,跟赢胡亥、王莽、胡太后相同,即根本不愿听到“盗匪”。但他已不能再在涿郡集结兵力。东征既然不行,于是他改作第三次出游江都。很多大臣泣涕劝阻他,他把他们一律斩首。临出发时,还作了一首诗告别留守在洛阳的宫女,诗上说:
  “我爱江都好,征辽亦偶然。”到了江都后,各地官员朝见,杨广从不问他们的政绩,只问他们奉献多少礼物钱粮,多的升官,少的贬黜。有些官员搜刮民女进贡,马上受到奖赏。于是地方官员更暴虐,“盗匪”也更多。
  六一七年,杨广一年都守在江都,这是他当皇帝以来第一次一年之久停留一个地方,并不是他变老实了,而是遍地“盗匪”,无处可去。并且他终于承认他已无力收拾残局。在千万人血染刀锋和饿死山野之际,杨广以一种世界末日的颓废心情,更变本加厉的享乐。皇宫内分一百余房,称为“迷宫”,跟洛阳十六院一样,每房美女数百人,由阶级最高的一位美女主持,每天由一房作主人,杨广和随驾的一千余宫女作客人(注意,仅江都宫美女,至少三万人。如连同其他各宫,全国供杨广一人享乐的美女,总在十五万人以上),酒不离口,宾主全醉。杨广常对着镜子说:
  “好头颅,由谁来砍!”萧皇后安慰他,他说:“贵贱苦乐,互相交换,没有什么可以伤心!”这是赌徒失败时勉强装出来的门面话,其实他内心却肯定他绝不会死,至少也会像陈叔宝一样被封为一个公爵。他不敢面对现实,当他的禁卫军密谋叛变,一个宫女得到消息,向他报告时,他因无法处理而大怒,竟把宫女处斩。
  六一八年,杨广最亲信的大将字文化及率领禁卫军入宫。杨广逃到一个小房间躲藏,被一位恨透了他的美女指出所在。禁卫军把他拖出来,杨广还恬不知耻说:
  “我有甚么罪,对我如此?”禁卫军当面把他最心爱的幼子,十二岁的杨杲杀掉。
  杨广这时才发现公爵已没有希望,他要求服毒自杀,禁卫军不愿浪费时间,于是把他绞死。杨广死时才五十岁,当了十五年皇帝。他的故事使人想到《伊索寓言》,一个农夫牵着一匹驴子走过悬崖,农夫恐怕驴子跌下去,牵它靠里面一点,驴子坚决不肯,越牵它,它越向外挣扎,最后它跌下深谷,粉身碎骨。农夫探头说:“你胜利了!”杨广尝对大臣宣称:“我天性不喜欢听相反的意见,对所渭敢言直谏的人,都说他们忠诚,但我最不能忍耐。你们如果想升官晋爵,一定要听话。”杨广也胜利了。
  三  十八年改朝换代混战杨广跟他的前辈孙皓、石虎之流的暴君,不同类型。孙、石之流的凶恶,可以直接从行为上观察出来,而杨广不然,他给人的是一种非常厚道和非常理性的印象。
  他作的诗充满感情,造诣很高。他的言论跟他所颁布的命令,都大义凛然,无懈可击。他把暴行间接化和制度化,使成为一种合法的暴政。这暴政表面上好像不是杨广的本意,实际上却恰恰是他的本意;而且他的本意比官员们所做的更恶毒,所以对人民的伤害就更大,人民的还报也更烈。
  六一一年是民变开始的一年,杨广下令准备东征,征兵征粮,官员们传统性的贪暴使人民发现,奉公守法只有饿死,铤而走险或许可以求生,像陈胜、吴广一样,第一个发难的是邹平(山东邹平)人王薄,他在长白山(山东章丘)号召群众,武装抗暴,自称“知世郎”,意思是“看透了这个世界的人”。另一位是清河郡(河北清河)人孙祖安,他名在征兵之列,但他全家被大水淹没,妻子饿死,停尸在床。
  他要求免役,不准。再要求准许他安葬妻子后入伍,然而他所属的漳南(河北故城东)县长却指责他误期报到,予以鞭打。他就杀了县长,号召群众叛变。
  从六一一年王薄起,到六二八年最后一位民变领袖梁师都被新兴的唐王朝所灭,全国再归统一,十八年间,兵变民变以及宫廷政变,共一百三十六起。有五十余位领袖人物,每人都集结兵力十五万人以上,割据一方,或称帝王,或称可汗,互相混战。其中最重要的有二十余人,列如下表:
  在宇文化及宫廷政变的前一年(六一七),镇守太原的大将李渊已先行叛变,起兵南下,攻陷长安(陕西西安),立杨广的孙儿杨侑当皇帝,遥尊杨广为太上皇。
  六一八年,字文化及把杨广绞死后,立杨广的侄儿杨浩继位,统军北返洛阳。但遍地都是武装的抗暴力量,这个禁卫军团每一步都受到攻击,已不可能到达目的地。
  字文化及看到大势已去,索性把杨浩杀掉,自己当皇帝。李渊在长安听到消息,也把杨相杀掉,自己也当皇帝。
  杨广的另一个十五岁的孙儿杨侗,在洛阳即位,作隋王朝第五任皇帝,支持到明年(六一九),宰相王世充也把他杀掉,自己坐上宝座。隋王朝历时仅三十九年而亡。以隋王朝力量的雄厚,如果杨广只是中等暴君,帝国可能仍承受得住,不致如此迅速地覆没。但杨广太能干了,他在短短的十五年中,就灭掉这个强大无比的帝国。
  十八年的大混战,最后的胜利属于李渊,他建立的唐王朝代替隋王朝,使中国于二十年代再行统一。比起从前“二十年”、“三十年”改朝换代混战,十八年是最短的痛苦,然而这最短的痛苦却中。使全国三分之二的人民死于非命。下列统计数字,可作说明:
  这还是就平均数而言,在混战激烈地区,如中原(河南省)、关中(陕西省中部)一带,人民幸存的不及十分之一,我们不能想像其中有多少人间惨剧。
  四  中国第二个黄金时代唐王朝是中国历史上贡献最巨,国力最强,历时最长的王朝之一,共二百七十六年,其中接近一半时间在黄金时代之内。
  但创造这个王朝的皇帝李渊,却是贵族世家中的平凡人物。在隋王朝时世袭他父亲的公爵封号,担任太原防卫司令(太原留守),因为不能抵御突厥汗国的侵袭,又因为有谣言说姓“李”的将代替姓“杨”的君临天下,这两件大事,促使杨广对他不满和疑忌。又因为民变如火如荼,只有叛变才有可能死中求生,所以李渊冒险起兵。不过他虽然平凡,他的三个儿子:长子李建成、次子李世民、四子李元吉,却都是一代英雄。而尤以李世民的勋绩最大,几个最强悍的敌人,像薛仁杲、刘武周、王世充、窦建德都被他击败。于是新兴不久的唐王朝,踏上隋王朝走过的道路,发生夺嫡斗争。——每逢亲王的声望和力量,跟皇太子相等,或超过皇太子时,定律的要发生流血惨剧,这是专制政体下无法解决的死结。
  六二六年,唐王朝建立的第九年,李世民伏兵玄武门(皇城中门),把入朝的哥哥李建成和弟弟李元吉格杀。李渊正在皇宫内湖上泛舟,李世民的军队冲到面前,声称护驾。老爹这才知道两个儿子已死。为了避免与杨坚同一命运,他立即传位给李世民,自己退居为太上皇。
  这是着名的“玄武门之变”。李世民既杀兄弟,又逼父亲,俨然第二个杨广。
  但杨广没有通过瓶颈,李世民却顺利通过,历史重演到这里为止,以后即向相反的方向发展。李世民大帝是中国最杰出的英明君主之一,他用他高度的智慧,殷勤而小心地治理他的帝国,不久就为中国开创了一百三十年之久的第二个黄金时代。
  黄金时代的来临,原因之一是人口大量减少,荒芜的肥沃田地,举目皆是,谋生比较容易。原因之二是太久的战争使人厌恶战争,乐意于和平安定。但仅此两个原因不能促成什么,将近三百年的大分裂大混战,人民也有这种客观环境和主观愿望。所以,另一个原因是,李世民大帝和他的政府正确方向的领导。再大的船舶,掌舵的只有一人,负责航行的只有少数人,这少数人即国家领导人,其重要性用不着解释。李世民大帝和他的干部房玄龄、杜如晦、魏征随时随地都用杨广作为警惕对象,每一件措施都求其跟杨广不同,使他们成为一个战斗团队,互相勉励督责,兢兢业业从事国家建设。在人民尊重和信任的支持下,推行廉洁政治,获得空前成功。
  李世民大帝个人的优秀是最主要的因素,他严厉地控制自己不去触及无限权力的毒牙,并且鼓励和接受最难堪的逆耳之言。他对官员们要求:“君主如果刚愎自用,自以为比别人聪明,他的部下一定谄媚他。结果君主失去国家,部下也不能单独保全。隋王朝宰相虞世基一味阿谀杨广,以保他的富贵,结果也难逃一死。各位应以此为戒,对国家大事有意见,一定要报告给我。”——我们绝不以言论判断人,而只以行为判断人,李世民大帝的言论有事实作为基础。有一次,他下令男子年龄虽不满十八岁,但体格健壮,也应征集当兵。魏征拒绝在诏书上副署(署敕),李世民告诉他:“这都是奸民逃避兵役,故意少报年龄。”魏征说:“陛下常说:我以诚信待天下,要人民不可诈欺;可是你却先失去诚信。”李世民愕然,魏征说:
  “陛下不以诚信待人,所以先疑心人民诈欺。”李世民立即收回命令。李世民又下令凡官员伪造资历,限期自首,否则处死。限期过后,又有查获,李世民命即斩首。
  最高法院副院长(大理少卿)戴胄忠却只判流刑,李世民大怒说:“你故意使我说话不算话!”戴胄忠说:“陛下命令,不过一时的喜怒。法律却经过慎密研究,颁布天下,人民共守。陛下应忍小忿而存大信。”李世民大喜说:“你执法如此严正,我还有什么忧虑!”李世民又命宰相封德彝荐举人才,久久没有消息,一再催促他,封德彝说:“不是我不尽心,实在是今世没有人才!”李世民说:“这算什么话,帝王治理国家,都是取才当世,岂有到几百年之前去借人才的。只可说自己不知道,怎么可诬蔑一代中国人。”封德彝大为惭愧。——这是李世民大帝的真知灼见,历史上有一种现象,越是政府人才缺乏之时,也越是民间人才辈出之时。李世民原籍武川(内蒙武川),跟关中(陕西省中部)接近,谈话时常评论关中人如何,山东人(崤山以东,非山东省)如何,监察官(御史)张行成抗议说:“国家元首应该以四海为家,不应该在地域上划小圈圈。”李世民立加赏赐。李世民又大修洛阳宫殿,一位御前督导官(给事中)张玄素说:“陛下当初克复洛阳,把隋王朝宫殿全部烧掉,不到十年,却加倍经营。为什么从前厌恶它,而今却效法它。这种情形,比杨广更坏。”李世民变色说:“你说我不如杨广,那么比子受辛如何。”张玄素说:“如果不停工,就跟子受辛一样。”李世民叹息说:“我考虑不周到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