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针灸逢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300-针灸逢源- 第1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沉脉 
。尽去。夏至弦脉尽去。冬至涩脉尽去秋至数脉尽去。已虽专王。而绝去其母气矣。是谓四 
塞五脏不相交通也)参见曰病。复见曰病。未去而去曰病去而不去曰病(一部之中参见诸脉状 
。此乘侮交至也既见于本部复见于他部。此淫气太过也。未去而去为本气不足。来气有余。 
去而不去为本气有余。来气不足)反者死(反谓春脉涩。夏脉沉。秋脉数。冬脉缓。反见胜已 
之脉。故死) 
诸风掉眩。皆属于肝(风类不一。故曰诸风掉摇。眩运也)诸寒收引皆属于肾(收敛。引 
急也 
。肾主寒水之化。凡阳气不达。则营卫凝聚。形体拘挛)诸气 (音愤)郁皆属于肺( 。喘急 
。郁不畅也)诸湿肿满。皆属于脾(肿者。肿于外。满者。满于中。痞胀是也)诸热瞀螈(抽掣 
) 
皆属于火。诸痛痒疮。皆属于心(热甚则疮痛热微则疮痒心属火化热。故疮疡属于心也)诸厥 
固泄皆属于下(厥。逆也。固溲便闭也。泄。溲便不禁也。下谓肾也。肾居五脏下。兼水火 
之司阴精衰则火独治而有热厥。命门衰。则水独治而有寒厥。肾开窍于二阴。其水亏火盛。 
则精液干枯为热结。阴虚则无气。致清浊不化为寒闭。肾家水衰。则火迫注遗为热泄。命门 
火衰。则阳虚失禁为寒泄)诸痿(萎同)喘呕皆属于上(肺主气。肺热叶。焦则手足无以受气。 
故 
有筋痿肉痿脉痿骨痿诸症。息气急曰喘。病在肺。声逆上曰。呕病在胃口故皆上焦之病)诸 
禁鼓栗如丧神守。皆属于火(禁作噤切牙也。鼓。鼓颔也栗战也。神能御形谓之神守禁鼓栗 
而神不能支持。如丧失神守。皆火之病。若心火亢极。反兼水化制之。故为寒栗者火之实也 
若阴胜则为寒。寒则真气去。去则虚。虚则寒搏于皮肤之间者。火之虚也○疟气之发。阳并 
于阴。则阴实而阳虚。阳明虚。则寒栗鼓喘。又伤寒将解。其人本虚。邪与正争而为战汗故 
凡战栗者。皆阴阳之争也)诸痉项强皆属于湿(痉。风强病也。此湿甚而兼风木之化)诸逆冲 
上皆属于火(火性炎上)诸胀腹大。皆属于热(热气内盛者。在肺则胀于上。在脾胃则胀于中 
。在肝肾则胀于下。此以火邪所至。乃为烦满也)诸躁狂越皆属于火(躁。烦躁。狂狂乱。越 
乘越也。火入于肺则烦。火入于肾则躁。然气交变大论曰。岁水太过寒气流行□害心火。身 
热烦心。阴厥谑妄之类。是为阴盛发躁成无已曰。虽躁欲坐井中。但欲水。不得入口是也) 
诸暴强直皆属于风(暴猝也。强直筋病强劲也)诸病有声(肠鸣)鼓之如鼓(鼓胀)皆属于热(为 
阳气所逆。故属于热)诸病 肿疼酸惊骇皆属于火(浮肿者。阳实于外。火在经也。疼酸者。 
火甚制金不能平木。木实作酸也。惊骇者。君火甚也)诸转反戾。水液混浊。皆属于热(木胜 
协火。则筋引急。或偏引之。则为转为反而乖戾于常。水液。小便也)诸病水液澄澈清冷。 
皆属于寒(水液。上下所出水液也)诸呕吐酸(火炎上也)暴注下迫皆属于热(肠胃热。则传化 
失常。故猝暴注泄。下迫。后重里急迫痛也。) 
寒者热之。热者寒之(此正治也)微者逆之。甚者从之 逆者正治(以寒治热。以热治寒 
逆其 
病者。谓之正治)从者反治(以寒治寒。以热治热从其病者。谓之反治)从少从多。观其事也( 
从少。谓一同而二异从多。谓二同而一异)热因寒用(热药冷服)寒因热用(寒药热服)塞因塞 
用(如下气虚乏。中焦气壅。欲散满则益虚其下。补下则满甚于中。而先攻其满。药入或减 
。药过依然乃不知少服则资壅。多服则宣通。疏启其中。峻补其下。下虚既实。中满自除) 
通因通用(如大热内蓄。注泄不止。以寒下之寒积久泄以热下之)必伏其所主。而先其所因( 
以上四治必隐伏其所主。而先求其病之由。是为反治也)论言治寒以热治热以寒。而方士不 
能废绳墨而更其道也。有病热者。寒之而热(言以苦寒治热。而热如故)有病寒者。热之而寒 
(言以辛热治寒。而寒如故)二者皆在新病复起。奈何治日。诸寒之而热者。取之阴(补阴以 
配其 
阳。则阴气复而热自退)热之而寒者。取之阳(补水中之火。则阳气复而寒自消)所谓求其属 
也服寒而反热服热而反寒。其故何也。曰。治其旺气。是以反也(如治火旺用苦寒降阴则 
火愈盛。如治阴旺。用辛温耗气。则寒愈盛此皆专治旺气。故其病反如此)不治旺而然者何 
也。曰。不治五味属也。夫五味入胃。各归所喜攻。酸先入肝。苦先入心。甘先入脾。辛先 
入肺。咸先入肾。久而增气。物化之常也。气增而久。夭之由也(五味各入其所属如偏用久 
而增气此物化之常。气增。不已。则藏有偏胜而有偏绝矣。如生气通天论曰。味过于酸。肝 
气以津。脾气乃绝味过于咸大骨气劳。短肌心气抑。味过于甘。心气喘满色黑。肾气不衡。 
味过于苦。脾气不濡胃气乃浓味过于辛筋脉阻。) 

卷三群书汇粹
标本阴阳
属性:(素问) 
子午之岁。上见少阴。丑未之岁。上见太阴。寅申之岁。上见少阳。卯酉之岁。上见阳 
明。 
辰戌之岁。上见太阳。巳亥之岁。上见厥阴。(此即三阴三阳之应地支也。是为六气上者言 
司天。如子午之岁上见少阴司天是也十二年皆然)少阴所谓标也。厥阴所谓终也(标首也终尽 
也。六十年阴阳之序始于子午。故少阴谓标尽于巳亥故厥阴谓终)厥阴之上。风气主之。少 
阴之上。热气主之。太阴之上。湿气主之。少阳之上。相火主之。阳明之上。燥气主之。 
太 
少阴湿化太阴。火化少阳燥化阳明寒化太阳。故六气谓本三阴三阳谓标也。然此六者。皆天 
元一气之所化。一分为六。故曰六元。) 
少阳之上。火气治之。中见厥阴(此以下。言三阴三阳各有表里其气相通。故各有互根 
之中 
明之上。燥气治之。中见太阴(阳明之本燥。故燥气在上与太阴为表里。故中见太阴是以燥 
金而兼湿土之化也)太阳之上。寒气治之。中见少阴(太阳之本寒。故寒气在上。与少阴为表 
里。故中见少阴。是以寒水而兼君火之化也)厥阴之上。风气治之中见少阳(厥阴之本风。故 
风气在上与少阳为表里故中见少阳是以风木而兼相火之化也)少阴之上。热气治之。中见太 
阳(少阴之本热。故热气在上与太阳为表里故中见太阳。是以君火而兼寒水之化也)太阴之上 
。湿气治之。中见阳明(太阴之本湿。故湿气在上。与阳明为表里。故中见阳明。是以湿土 
而兼燥金之化也)所谓本也。本之下。中之见也。见之下气之标也(此言三阴三阳为六气之标 
而兼见于标本之间者是阴阳表里之相合。而互为中见之气也)本标不同。气应异象。 
r上中下本标中气图pi…i2。bmpr 
x六经之气以风寒热湿火燥为本。三阴三阳为标。本标之中见者为中气。中气者。如少阳厥阴为表里。 
阳明太阴为表里。太阳少阴为表里。表里相通则彼此互为中气。x 
百病之起。多生于本。六气之用。则有生于标者。有生于中气者。太阳寒水。本寒标热 
。少阴君火本热标寒其治或从本。或从标。审寒热而异施也。少阳相火。从火化为本。太阴湿土 
从湿化为本。其治但从火湿之本。不从少阳太阴之标也。阳明燥金。金从燥化。燥为本。阳 
明为标厥阴风木。木从风化。风为本厥阴为标。其治不从标本而从乎中中者中见之气也。盖 
阳 
于中。是以风木从相火之中气为治。亦以二经标本之气不合。故从中见之气以定治耳。 

卷三群书汇粹
人肖天地
属性:(此事难知集) 
天地之形如卵。横卧于东南西北者。自然之势也。血气营运。故始于手太阴。终于足厥 
阴。 
坠者。有所凭根据否)曰。大气举之也(大气太虚之元气也)是地如卵黄在其中矣。又曰。地者 
。所以载生成之形类也。易曰。坤浓载物德合无疆。信乎天之包地。形如卵焉。故人首之上 
为天之天。足之下为地之天。人之浮于地之上。如地之浮于太虚之中也。地之西。始于寅。 
终于丑。血之东。根于辛纳于乙。相随往来不息。独缺于干巽为天地之门户也启元子云。戊 
土属干。己土属巽。遁甲曰。六戊为天门六己为地户。此之谓也。经云天地者万物之上下。 
左右者阴阳之道路。气血者父母也。父母者天地也。血气周流于十二经。总包六子于其中。 
六气五行是也。无形者包有形。而天总包地也天左行而西气随之。百川并进而东。血随之 
r脏腑应天本标中气图pi…i3。bmpr 
x脏腑经络之标本本藏府为本居里。十二经为标居表。表里相络者为中气居中。所谓相络者。乃 
表里互相维络。如足太阳膀胱经络于肾。足少阴肾经亦络于膀胱也。余仿此。x 

卷三群书汇粹
井荥阴阳配合五行刚柔
属性:(类经) 
本输篇曰。肺出于少商为井木心出于中冲为井木。肝出于大敦为井木。脾出于隐白为井木。 
肾出于涌泉为井木。此五脏之井皆始于木也。又曰。膀胱出于至阴为井金。胆出于窍阴为井 
金。胃出于厉兑为井金。三焦出于关冲为井金。小肠出于少泽为井金。大肠出于商阳为井金 
。此六腑之井皆始于金也。此灵枢发各经金木之理。而未具五行生合之义。及难经乃始分析 
五行刚柔。而滑伯仁又详注阴井木生阴荥火阴荥火生阴 土。阴 土生阴经金。阴经金生阴 
合水。阳井金生阳荥水阳荥水生阳 木。阳 木生阳经火。阳经火生阳合土也又如阴井乙木 
。阳井庚金。是乙与庚合也。阴荥丁火。阳荥壬水。是丁与壬合也。阳 甲木。阴 巳土是 
甲与巳合也。阳经丙火。阴经辛金。是丙与辛合也阳合戊土。阴合癸水。是戊与癸合也。庚 
为阳金。故曰阳井庚者。乙之刚也。乙为阴木。故曰阴井乙者。庚之柔也此其生发象四时潮 
宗合河海。上下有相生之义。阴阳有相配之理。盖其上法天时。中合人事。而下应地理者乎 

卷三群书汇粹
十二原解
属性:九针十二原篇云。肺之原出于太渊。心之原出于太陵肝之原出于太冲。脾之原出于太白 
。肾之原出于太 。膏之原出于鸠尾肓之原出于脖(音勃) (恶平声脖 脐也)凡此十二原者。主 
治五脏六腑之有疾者也。本输篇乃以太渊太陵太冲太白太 等五原。为五脏之 。六腑则膀 
胱之束骨为 。京骨为原。胆之临泣为 。丘墟为原。胃之陷谷为 。冲阳为原。三焦之中 
渚为 。阳池为原。小肠之后 为 。腕骨为原。大肠之三间为 。合谷为原又曰心出于中 
冲。溜于劳宫。注于太陵。行于间使。入于曲泽。手少阴也(中冲以下皆手心主经穴本篇指 
为手少阴而少阴经 别无载者)邪客篇帝曰。手少阴之脉独无 何也。岐伯曰。诸邪之在于 
心者。皆在于心之包络。包络者。心主之脉也。故独无 焉。帝曰。少阴独无 者不病乎岐 
伯曰。其外经病而藏不病。故独取其经于掌后锐骨之端(即神门穴。手少阴 )其余脉出入屈 
折。行之徐疾。皆如手少阴心主之脉行也。故王氏注气穴论藏 五十穴。亦惟有心主井 。 
而无心经之五 。维独缪刺篇曰少阴锐骨之端各一病。王氏注谓神门穴。为手少阴之 者。 
○前三篇之说各有不同。在九针十二原篇。止言五脏之原左右各二。而复有膏之原。肓之原 
。共为十二原。在本输篇则以前篇五脏之原为五 。复有六腑之原。而无膏肓之原且手少阴 
之脉独无 。而以手厥阴之 代之。在邪客篇则明指手少阴之 在掌后锐骨之端而亦皆无少 
阴井荥经合并膏肓等原。难经亦然。及查甲乙经乃云。少冲者木也。少阴脉所出为井。少府 
者火也。少阴脉所溜为荥。神门者土也。少阴脉所注为 。灵道者金也。少阴脉所行为经。 
少海者水也。少阴脉所入为合。而十二经之井荥始全矣。然详求 原之义。如九针十二原篇 
及本输篇所云。则阴经之原即 也。阳经虽有 原之分。而 过于原亦为同气。故阳经治原 
即所以治 也。阴经治 。即所以治原也。六十六难曰。十二经皆以 为原者何也。然五脏 
者。三焦之所行。气之所留止也。又曰。原者三焦之尊号也。故所止辄为原。五脏六腑之 
有病者。皆取其原也。及考之顺气一日分为四时篇。则曰原独不应五时以经合之以应其数。 
然则 可合原。经亦可合原矣。盖 在原之前。经在原之后。穴邻脉近。故其气数皆相应也。 
r阳经井荥 原经合图pi…i6。bmpr 
r阴经井荥 经合图pi…i7。bmpr 

卷三群书汇粹
论子午流注法
属性:(徐氏书今较正) 
子午流注者。谓刚柔相配。阴阳相合。气血循环。时穴开阖也。子时一刻乃一阳之生。 
午时一刻乃一阴之生。子午为阴阳之消息也。流者往也。注者住也。天干有十。经有十二。甲胆 
乙肝丙小肠。丁心戊胃。己脾。庚大肠。辛肺壬膀胱癸肾。余两经三焦包络也。三焦乃阳气 
之父包络乃阴血之母。三焦寄于丙。包络寄于丁。以类从也(旧本三焦寄于壬。包络寄于癸 
。误)每经之中。有井荥 经合。以配金水木火土是。故阴井木而阳井金。阴荥火而阳荥水 
。阴 土而阳 木。阴经金而阳经火。阴合水而阳合土。经中有返本还元者乃十二经出入之 
门也。阳经有原。遇 穴并过之。阴经无原。以 穴代为之。是以甲出丘墟。乙出太冲。又 
按千金云六阴经亦有原穴。乙中都。丁通里内关(旧本包络内关寄于癸。误)巳公孙。辛列缺 
。癸水泉是也。故阳日气先行而血后随也。阴日血先行而气后随也。得时为之开。失时为之 
阖。阳干注府。甲丙戊庚壬而重见者。气纳三焦。阴干注藏乙丁己辛癸而重见者。血纳包络 
。如甲日。甲戌时开在胆井。至戊寅时正当胃 。而又并过胆原。至甲申时重见甲。是以气 
纳三焦荥穴。阳荥属水。甲属木。是以水生木。谓甲合还元化木。又如乙日乙酉时开在肝井 
至己丑时当脾之 并过肝原。至乙未时重见乙。是以血纳包络荥穴。阴荥属火。乙属木。是 
以木生火也。余仿此。俱以子午相生。阴阳相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