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分钟放下压力》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5分钟放下压力- 第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凭什么同事赚钱比我多?(3)
压力的特点:
●压力会随着体验逐渐升级,主客观压力会相互转化
压力的相互转化有时候也很有意思。有部电视剧叫《新结婚时代》,里面有一个角色,刘若英演的,叫顾小西。顾小西嫁给了一个从农村来的男性,叫何建国。现在,媒体上、社会上存在这样一种观念,就是城市女性不能嫁给农村男性,如果城市女性嫁给了农村男性,不管他多么勤奋、多么好学、多么有上进心,她都会面临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这种观念正确与否还值得商榷,但是这种观念确实已经流传了很久。
刘若英扮演的小西就是一个城市女性,而且出生于知识分子家庭,她的母亲是某著名医院的主治医生,父亲是大学教授。小西嫁给了从农村来到城市里打拼的男孩何建国,在谈恋爱的时候,小西估计就会有这样的顾虑:我嫁给一个从农村来的男孩,以后在生活习惯上会不会不适应?他的生活会不会比较抠门儿?他农村的亲戚会不会三天两头进城?
一般来说,这种观念型压力本身是存在的。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小西这个角色是一个受观念型压力侵扰的女性。因为小西带着这种观念,所以在她和丈夫共同生活的过程当中,一旦出现类似的问题,她就会极端敏感,而这种观念型压力就会转化为人际型压力。那么,这种转化是如何产生的呢?
这天,小西的公公果然进城了,而且是带着何建国的大伯进城来看病。
电视剧片段
建国的大伯:建国,你是不是有什么不方便?
建国的父亲:哪有什么不方便,我那亲家母在医院是主任,权力可大着呢。
小西的母亲走了过来:小西。
小西:妈。
建国的父亲:亲家母,你好。这就是俺亲家母,这是他大伯。
乡下亲戚来到家里,私人空间受到干扰不说,让人难以忍受的是小西的公公习惯抽旱烟,抽得满屋子旱烟味。小西受不了,心想这两天我干脆先搬出去,别在家里熏这种味儿了。谁知小西刚一搬出去,小西的公公就开始有意见了,心想我这儿媳妇是不是看不起我,是不是嫌我烦?我好不容易进一趟城,看一眼我儿子,看一眼你们在这生活得好不好,顺便带着我们乡下的乡亲来看一下病,你就嫌我烦?
这时候公公拿谁撒气?他只能拿自己的儿子撒气:“你这个媳妇看不起我。”偏偏小西嫁的这个丈夫还是个挺正直的人,是个孝子,于是将矛头对准小西:“你是不是嫌我父亲烦?当初我们结婚的时候你就知道我是从农村来的,我可没骗你。”
对小西来说,最初只存在观念型压力,就是都市女性不能嫁给农村男性。随着小西公公的到来,他们不得不共同居住、生活。小西的公公喜欢抽旱烟,总是弄得满屋子烟味,而小西不喜欢这味道。况且,满屋子烟味本身是一种环境压力,小西想躲开这种环境压力,搬到外面住几天。这时,小西的公公觉得小西看不起自己,于是公公和小西之间就产生了人际矛盾,也就是一种人际型压力。同时,公公开始跟儿子数落这个媳妇,儿子一听肯定不乐意,扭头便对小西大吼,这时,夫妻矛盾又出现了。
这时,对小西来说,家里立刻变成三个压力源并存的地方。第一个压力源,观念型压力:我一个城市女性嫁给农村男性,我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今天问题出现了吧。以后这样的问题是不是还会出现?他们以后三天两头带着亲戚找我妈看病怎么办?观念型压力在客观现实面前被强化了。第二个压力源,环境型压力:公公天天在家抽旱烟,弄得满屋子旱烟味,也可能不是那么讲卫生,由于在生活习惯上有一些冲突,小西在家里生活得很不惬意。第三个压力源,人际型压力:比如公公和儿媳妇之间的矛盾,丈夫和妻子之间的矛盾。
                  凭什么同事赚钱比我多?(4)
生活中蕴含的压力是各种各样的,压力之间也会互相转化。那么,在职场当中,压力和压力之间会不会互相转化?
我的一个客户,她是一个明星,演过很多角色。她为什么来找我?因为她处在那样一种状态下:每天都有惶惶不可终日的感觉。她对我说:“雷明你看,假如我接拍了一个40集的电视连续剧,拍完之后我应该很轻松了,应该什么压力都没有了吧,可一到这时我就为难。为什么为难呢?因为我的习惯是把自己好不容易有的这么一点点时间,或是档期之前的假期,安排满各种各样自己喜欢的事情,比如今天我要去一个好姐妹那里,去参加他们家的家庭聚会。为什么我要去?因为人家觉得我这张脸还是有一定号召力和说服力的,我去能够给人家的聚会增光。明天我要去参加一个社会公益活动。后天还得去参加一个商业机构的市场推广活动,比如代言某个品牌,等等。”
由于她喜欢用这样的事情把很难得的这点小假期填满,因此她在心理上永远都有一种恐惧感。这种恐惧感就是,说不定哪一天,一个电话打过来:“现在我这里有一个剧本,你看一看,接还是不接。”然后很快就有快递给她递来一大摞A4纸,她还得在三天内看完,因为她得告诉人家演还是不演。
在这三天之内,她不但要把那一大摞A4纸看完,而且还要走进那个角色的内心深处。可是这三天,第一天她跟好姐妹约好了,第二天她要去参加一个社会公益活动,第三天她要去参加某个商业机构的市场推广。
这时候,因为这件事,她的私生活时间被侵占,原来的计划都得取消,巨大的事务型压力已经转化成人际型压力。好姐妹家的家庭聚会不能去了,她得给人家赔不是。第二天的公益活动,粉丝不满意了,说:“好好的公益活动你怎么说不参加就不参加了,这实在有损你的美好形象。”更麻烦的是,她答应去给人家的产品代言,帮人家做市场推广,并且已经收了人家的代言费。她一推托,人家的经纪人可不干了,说你已经答应了给我们做市场推广,为什么现在忽然不去了呢。她不仅要把代言费还给人家,还要赔礼道歉,这样,人际型压力又转化成了经济型压力。
几十万字的作品,对她来说本来就是一种很大的事务型压力。在这种情况下,她带着极强烈的情绪,既要一集一集地细细看进去,还要走进角色的内心深处去,因此这几天积累的情绪会使她的事务型压力扩大100倍,她会越看越烦,沉不下心来理解角色内心深处的动机。这样就会陷入恶性循环,情绪强烈导致压力大,而压力大会使情绪越来越强烈。
压力产生消极情绪,导致认知偏差
上面的案例充分证明,压力不是一成不变的,压力是能够相互转化的。然而在相同事件当中,由于每个人对压力的感受不同,所产生压力的类型也会不同。那么我们不禁要问,压力究竟是如何产生的呢?
刚才,我们试过从宏观上给压力分类,包括主观的和客观的。我们也试过给压力细细地分类,包括事务型压力、躯体型压力、环境型压力,等等。但是这样的分类永远没有尽头,因为我们永远不可能把压力进行详细的分类。
我认为,我们只要关心压力的本质就行了。压力的本质是当压力源作用于我们身心的时候,我们的压力感受。俗话说“能者劳,智者忧”,当压力源存在时,我们还要有压力感受,压力才会存在。而压力感受的本质是情绪,比如堵车让人焦躁,不公正的事情让人气愤。假如我的老板对我说:“下个月你的合同到期了,但是你前几个月表现不太好。” 老板说完扭头就走了。这句话对我来说算不算压力?这时我的感觉是什么?这当然是一种压力。这时我感觉到的肯定是恐惧,心想完了,我的表现不太好,下个月我的合同到期了,老板肯定要让我卷铺盖走人了。
                  凭什么同事赚钱比我多?(5)
压力的本质:
●当压力源作用于我们身心的时候,我们的压力感受
因此,我们的压力感受是各种各样的消极情绪。同时,这种消极情绪还会导致我们的认知偏差。在这种消极情绪的作用下,我们眼睛看到的东西就会发生一些扭曲和转化。
我举个例子,这是大家迟早都要面对的一种情况。
年轻的时候,我跟女朋友感情不错,谈婚论嫁前我得上门去见未来的丈母娘啊。因为那时我年轻,相貌又不出众,又没有什么社会经历、工作资历,所以怕给丈母娘“嘴上无毛,办事不牢”的感觉。
但是我又不得不硬着头皮上门。这对我来说本身就是一种压力了,可一上门,丈母娘一看:“你凭什么娶我闺女?你看看你,干什么工作的?”我说:“心理医生。”丈母娘问道:“干几年了?”我回答:“对不起您,今年刚刚开始干,才毕业。” 丈母娘又问道:“有房吗?”我低头说道:“还没来得及买呢。”
压力感受的特点:
●本质是情绪(各种各样的消极情绪)
●消极情绪会导致认知偏差
在这种情况下,丈母娘可能说了些不太客气的话,这时候人的三套决策系统就会导致我的认知偏差。
每个人都有三套决策系统。第一套决策系统叫逻辑决策系统,它是理性的,也就是不带情绪的。逻辑决策系统这时对我说:小心,现在对你说话不太客气的这位老人家是那个你已经追了四年的女孩的亲生母亲,你必须对她表现出你的谦恭和顺从,否则,一旦你跟这个老人家有了矛盾冲突,你追她女儿四年可就白追了。
但是我们还有另外两套决策系统:情感决策系统和情绪决策系统。这两套决策系统是感性的。它们告诉我另一个答案:凭什么啊,本少爷也是独生子女,什么时候受过这气!你凭什么门缝里看人,把我看扁了,不成,我得跟她理论理论。
人的三套决策系统:
●逻辑决策系统(理性)
●情感决策系统(感性)
●情绪决策系统(感性)
理性决策系统和感性决策系统给我的是两个截然不同的答案,理性决策系统让我夹起尾巴来小心做人,一定要让老太太高兴;感性决策系统让我去跟她理论理论,凭什么看不起人。这时,我内心深处充满矛盾,而这矛盾本身就是压力。
另外,情感、情绪决策系统告诉我的答案是带着情绪、带着愤怒的。即使当时在面对未来丈母娘的时候,我咬着牙、跺着脚把自己内心深处的声音给按住了,然后挂着迷人的微笑,带着阳光的表情说:“阿姨,您放心吧,以后我一定对您好。”老太太一听果然很高兴。可这事虽然过去了,但情绪已经在内心深处存在了。
这情绪就是,第一次见面你就看不起我,我很生气。而这种情绪导致我产生的认知偏差就是,这个老太太不好相处。由于有了这样一种情绪化的结论,因此以后如果我跟丈母娘在长年的家庭生活当中朝夕相对时,也许她无意中说的一句话,我就听出“意”来了,这就叫“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听者有意”的“意”从哪来的?就是从第一次见面由于情绪造成的认知偏差中来的。“这个老太太不好相处”的认知偏差慢慢积累还可能会演化成家庭矛盾,而家庭矛盾正是一种人际型的压力。
可见,压力的存在是由于压力源和压力感受共同存在的结果。压力感受其实就是一种消极情绪,它会使人们产生认知偏差,进而在生活中造成不必要的误会。
在职场中,在我们每天工作的环境中,压力导致的情绪以及情绪导致的认知偏差是不是存在?当然是存在的。
假如你是一个飞机驾驶员,每天穿着很精神的制服,天天开着飞机飞过来、飞过去……这工作听上去非常体面,可你每个月的收入比很多其他航空公司,如中国国际航空公司、海南航空公司、山东航空公司的飞机驾驶员都要少。这时,你肯定会有情绪,心里很愤懑:“我们都是飞机驾驶员,凭什么我这个航空公司每个月给我的工资就不如那些航空公司飞机驾驶员的高呢?”如果是第一年不如人家,那没关系,可第二年你的经验增长了,公司是不是该给你涨工资呢?后来发现就算工资涨了也没有人家的高,因为人家涨得更多。
这时,你的收入比别人少,就是一种客观压力。如果这种客观压力持续的时间一长,有可能你的妻子就不满意了,说:“你瞧你的那些同学,人家也是飞行员,每个月的收入都是你的两倍,甚至是三倍。” 妻子一不满意,你的人际型压力就产生了。你有情绪了,你的情绪指向谁?肯定是指向你所在航空公司的领导。你愤愤不平地说:“我们公司怎么那么小气,简直同工不同酬嘛!”这种情绪持续一天没关系,持续两天没关系,可一旦积累的时间一长就会导致认知偏差:“领导太可恶了,我必须给他一点颜色看看。”
结果可想而知,你极有可能在工作中用恶意行为来报复,至于是什么恶意行为我们就没必要在此猜想了,我们想要证明的是,压力导致的情绪以及情绪导致的认知偏差在职场是同样存在的。
                  同样的压力,截然不同的感受(1)
我们每个人都在面对压力,而且每个人面对的压力都是形形色色的。有压力就会有压力感受,而每个人的压力感受是不一样的。那么,是什么因素导致了这种差异?我们又该如何面对自己独特的压力感受呢?
性别不同,压力感受不同
在这个世界上有没有两个人面对的压力完全一样?做心理医生这么多年,我个人认为没有。首先,我们的自然角色就决定了我们面对的压力不一样。自然角色就是性别。所以,男人和女人所面临的压力肯定不一样,甚至是相同的压力源,如果作用在不同性别的人身上,他们的压力感受都会不一样,造成的情绪也会不一样。
比如我们最大的躯体压力——衰老。这种躯体压力不但比任何疾病都可怕,而且人人都躲不开。我们国家现在医学挺发达的,有些人只要注重保养,比较科学地去健身,可能一生都不会患什么太大的疾病。但是不管你身体多好,都无法躲开衰老。可以说,衰老是各种各样的躯体压力中最极端的一种。
面对这种每个人都要经历的躯体压力,男性和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