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现代后期政治史》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世界现代后期政治史- 第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的债40亿美元。但法国在军事上仍占有明显优势,是公认的欧洲陆军强国。 

法国的目的是通过肢解德国以实现在欧洲称霸的目的。法国在和会上提出收 

回在普法战争时失去的阿尔萨斯和洛林,并夺取萨尔煤矿;将德国东部的部 

分领土划给波兰、捷克斯洛伐克、罗马尼亚,以加强法国对东欧部分地区的 

控制;在德国西部建立由其保护下的莱因共和国,在南德建立巴伐利亚共和 

国;夺取德国在非洲的殖民地和土耳其在小亚细亚的属地,索取高额战争赔 

款。法国凭借其军事实力态度十分强硬,但遭到英国的坚决反对。英国作为 

一个海上强国,不愿意法国强大起来成为自己的竞争对手,同时还担心过分 

削弱德国会使传统的欧洲均势受到破坏,德国无法充当干涉苏俄的工具。 

     英国在战争中被削弱了,有94。7万人战亡,212万余人受伤,耗用战费 

80亿英镑以上,欠美国债款达44亿美元。同战前相比,国内国外的债务是 

1914年的10倍,但英国作为一个老牌的殖民帝国,仍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 

海军。它不仅夺取了德国的大部分殖民地,占领了土耳其的美索不达米亚和 

巴勒斯坦,而且将德国舰队的主力部分扣压在英国的斯卡帕湾,英国企图通 

过和会巩固它在战争中占领的德、土殖民地,尽可能地扩大其殖民帝国,保 

持其海上霸权和世界金融中心的地位。英国希望德国成为一个欧洲较强的国 

家,以同法国对抗,遏制苏俄,自己从中渔利,同时希望继续保持英日同盟 

以在太平洋地区同美国抗衡。 

     日本利用战争期间,帝国主义列强无暇东顾,乘机夺取了德国在中国山 

东的全部权益和在太平洋上的岛屿属地。日本企图通过和会使这一切合法 

化,为了对抗由此可能引起的同美国的矛盾,日本支持英国在欧洲问题上各 

项要求,以换取英国对它的支持,共同对抗美国。 

     意大利是在1918年5月与英法订有伦敦密约,在得到战后满足其领土要 

求的保证后,参加协约国一边作战的。战争中有46万人战死,94万人受伤。 

意大利战后不仅要求英法履约,使其得到原属奥匈帝国的一部分领土,而且 

要求得到南斯拉夫和土耳其的大片领土,独占亚得里亚海,并建立在地中海 

东部的霸权,但因其在经济上、军事上均缺乏实力,所以在会上受到美、英、 

法等大国的冷落,意大利首相奥兰多曾一度退出和会。 


… Page 7…

     帝国主义列强为争夺霸权矛盾重重,在和会上进行了激烈的争夺,但在 

反对新生的社会主义苏维埃俄国问题上,却取得了较一致的意见。协约国在 

康边停战协定中,有意保留德国在东线的军队,使其继续对抗苏俄,在和会 

的第一次筹备会议上,战胜国列强就“俄罗斯问题”进行了专门讨论,后又 

进行了多次讨论。和会决定对苏俄实行经济封锁,由波罗的海三国和芬兰组 

成“防疫地带”,以遏制俄国社会主义革命产生的影响。和会还决定通过提 

供军援和派遣军事使团对苏俄进行武装干涉。 



      (2)凡尔赛和约的签订 

     帝国主义列强为了实现既得的利益和争霸的目标,彼此被迫作了必要的 

妥协,使和约的最后签订成为可能。1919年5月7日,协约国将对德和约草 

案交给德国,6月16日,又向德国发出照会,限期5天内作出答复,并以“对 

德国军事占领”,“以武力实施上述条款”相威胁,迫使德国全盘接受苛刻 

的和约。1919年6月28日,在凡尔赛宫签订了对德和约,即“凡尔赛和约”。 

     凡尔赛和约共分15部分,440条,有关德国的内容有406条。和约自1920 

年1月10日开始生效。 

     关于德国的领土问题,和约规定法国收回阿尔萨斯和洛林;萨尔煤矿由 

法国开采15年,行政由国联代管,15年后通过公民投票决定其归属;莱茵 

河西岸由协约国占领15年,东岸50公里为不设防地区;欧本、马尔梅迪、 

毛来斯纳归比利时;什列斯威格一荷尔斯泰因地区归丹麦;德国承认捷克斯 

洛伐克和波兰的独立,上西里西亚南部的古尔琴地区交还给捷克斯洛伐克; 

波兹南、西普鲁士大部分和东普鲁士一部分归波兰,上西里西亚的一部分经 

全民投票也归波兰;格但斯克 (但泽)及其毗连地带被宣布为国联保护下的 

自由市,默麦尔初由协约国占领,1923年合并于立陶宛。德国承认奥地利独 

立,德奥永不合并,这样,德国总共丧失1/8领土和1/10人口。 

     关于德国军备问题,和约禁止德国实行义务兵役制,代之以实行志愿兵 

役制;撤销参谋本部、禁止拥有和生产军用飞机、坦克、重炮、主力舰和潜 

艇;陆军人数不得超过10万人,其中军官不得超过4000人,海军可拥有36 

艘轻型舰艇。和约还规定全部拆除德国西部的一切军事设施,但保留沿海和 

东线的防御工事,德国生产军火的大垄断组织也被保存下来,其军事生产潜 

力虽然受到限制,但并未被摧毁。 

     关于德国的殖民地问题,和约规定全部由战胜国帝国主义列强以“委任 

统治地”的形式予以瓜分,德属东非的坦噶尼喀为英国所得,卢旺达和布隆 

迪归比利时,英、法瓜分了多哥和喀麦隆。德属西南非洲由英国自治领南非 

联邦统治,德属新几内亚归英属自治领澳大利亚统治,英属自治领新西兰得 

到萨摩亚岛。太平洋上的马绍尔群岛、加罗林群岛和马里亚纳群岛则划归日 

本。帝国主义列强无视战胜国中国的独立和主权,将德国原在中国山东所掠 

夺的土地、铁路、矿山及一切特权均移交给日本。日本代表牧野在会上宣称: 

 “如果不满足日本接管德国在山东的一切利益,日本决不在和约上签字”。 

中国人民对巴黎和会粗暴践踏中国的主权无比愤怒,成为1919年“五四”运 

动的导火线。中国北洋政府的代表迫于压力,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关于赔款问题,在会上进行了激烈的争论,但最终没能达成协议。英、 

法坚持德国应赔款。赔款总数和分配办法,由美、英、法、意、比组成的赔 

款委员会在1921年5月1日前确定,在此之前,德国需以黄金、商品、船只 


… Page 8…

和有价证券支付200亿金马克。后来,赔款委员会确定德国赔款总额为1320 

亿金马克,30年内付清。协约国占领军驻德的全部费用,也由德国负担。 

      《凡尔赛和约》签订后,战胜国还与除德国以外的其他战败国相继签订 

了和约。1919年9月10日,与奥地利签订了《圣日耳曼条约》。条约确认 

奥匈帝国解体,奥地利与匈牙利分立,承认捷克斯洛伐克和南斯拉夫独立, 

并将波希米亚、摩拉维亚和奥属西里西亚划归捷克斯洛伐克。波斯尼亚、黑 

塞哥维纳、达尔马提亚划归南斯拉夫,南第罗尔、的里雅斯特等地割让给意 

大利,布科维纳归还给罗马尼亚,阜姆划为自由港。这样,奥地利失去了一 

半以上的领土。条约还规定奥军人数不得超过3万,禁止奥德合并,奥国财 

政需接受英、法、意的监督。 

     1919年11月27日,战胜国与保加利亚签订了纳依和约。和约规定将多 

布罗加划给罗马尼亚,色雷斯先由战胜国代管,后划归希腊,马其顿的一部 

分划归南斯拉夫。保加利亚的全部军舰由协约国没收,只允许保留不超过2 

万人的军队。在37年内应偿付战争赔款22。5亿金法郎。 

     1920年6月4日,战胜国与匈牙利签订了《特里亚农和约》,和约规定: 

斯洛伐克和外喀尔巴阡山的乌克兰地区划归捷克,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给 

南斯拉夫,德兰斯瓦尼亚和布科维纳的大部分给罗马尼亚。陆军限额为3。5 

万人,偿付战争赔款22亿法郎。匈牙利丧失了2/3的领土和一半以上的人口。 

     1920年8月10日,战胜国同土耳其签订《色佛尔和约》。和约规定汉 

志 (今沙特阿拉伯一省)和阿美尼亚独立。巴勒斯坦、伊拉克、叙利亚、黎 

巴嫩同土耳其分立,并以委任统治的形式成为英、法的殖民地。土耳其在欧 

洲的领土除伊斯坦布尔外,均划归希腊。博斯普鲁斯海峡和达达尼尔海峡由 

国际共管。和约还规定土耳其素丹只能设有700人的卫队和3。5万名宪兵, 

协约国有权对土耳其的财政进行监督。这是战胜国对战败国最苛刻的和约, 

土耳其将丧失3/4的领土,并论为半殖民地国家,但因土耳其爆发革命,以 

凯末尔(1881—1938)为首的新政府拒绝承认这一奴役性的和约,使这一和 

约未能生效。 

     凡尔赛和约和随后签订的上述各条约,构成了凡尔赛体系,即第一次世 

界大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的新体系。凡尔赛体系只是帝国主义列强暂时妥协的 

产物。帝国主义战胜国同战败国及殖民地国家之间的矛盾,帝国主义列强之 

间的矛盾不仅没有解决,反而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日趋尖锐。 



      (3)国际联盟的建立 

    建立国联最早是美国总统威尔逊在“十四点”演说中提出的,其目的是 

维持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建立起的国际新秩序,防止新的世界大战再次发生。 

经过长时间的讨论后,国际联盟盟约于1919年4月28日在全体大会上通过。 

1920年1月10日国际联盟(简称国联)正式成立。有英、法、意、日、中 

等44国参加。战败国不得加入国联。美国国内的孤立主义势力在国内政治生 

活中占上风,他们认为,《凡尔赛和约》及《国联盟约》对美国没有好处。 

虽然美国总统威尔逊在《凡尔赛和约》上签了字,并首先提出建立国联,但 

美国参议院仍否决了美国参加国联的要求,并拒绝承认《凡尔赛和约》。这 

样,美国和苏俄两个大国都没有参加国联,英国和法国掌握了国联的大权, 

成为由其控制的维护凡尔赛体系的工具。 

      《国联盟约》共有26条款,宣称国联的宗旨是“为促进国际间合作,并 


… Page 9…

  保持和平与安全”。要求各国政府必须遵守国际法及各项条约所规定的义务, 

  用和平的而不是战争的手段来解决国家之间的争端,国联将对侵略者给予经 

  济的和军事的制裁,《国联盟约》还提出了委托统治制度作为维护殖民地统 

  治的新形式,即由国联出面,委托战胜国帝国主义列强统治原来属于战败国 

  的大部分殖民地、附属国及前奥斯曼帝国的部分领土。 

        《国联盟约》还确定了国联的组织机构、职能、原则和会员会的义务。 

  国联的主要机构有会员国全体代表大会,由全体会员组成。每年9月在日内 

  瓦(国联的所在地)举行常会一次,必要时可召开特别会议。国联的核心权 

                                                                     ① 

  力组织是理事会。理事会由英、美、法、意、日五个常任理事国,四个经大 

  会选出的非常任理事国组成。非常任理事国每年选换一次。每年至少开会一 

  次,后改为每年开会四次。大会和理事会的所有决议需经全体成员的同意方 

  能生效。秘书处负责处理日常事务,由理事会指定其主要负责官员。除上述 

  三个主要机构外,还设有六个常设和专门委员会,以及其他辅助机构。 



                                  2。华盛顿体系 



        (1)战后远东及太平洋地区的形势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远东及太平洋地区形势的主要特点,是帝国主义争 

  霸斗争日趋加剧。这是因为凡尔赛体系的建立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列强在西 

  方的关系;随着德国的战败,沙皇俄国被推翻,法国忙于在欧洲大陆建立和 

  巩固其霸权地位,帝国主义列强的海上竞争,已从北海和大西洋向太平洋转 

  移。 

       日美矛盾是主要矛盾,矛盾的焦点是对中国的争夺。日本于1915年逼袁 

  世凯政府接受“二十一条要求”,独吞中国的野心暴露无遗。在战争期间进 

  一步加紧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1918年,日本在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中的比 

  重已从1913年的23%增至43。5%,在英、美之上。在巴黎和会上,日本又 

  得到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全部权益及德国在太平洋上的重要岛屿,使其在远 

  东、太平洋地区的地位进一步加强。英国在战争中消耗过大,同时国内经济 

  急待复兴,无力同日本美国在远东争斗,美国则凭借其强大的经济实力向日 

  本展开攻势。美英矛盾围绕着争夺销售市场、原料产地和投资场所,也日趋 

  尖锐。美国以其强大的经济实力作后盾,加紧向南美扩张,并向英国的自治 

  领渗透,在阿根廷、巴西、乌拉圭和加拿大的势力不断加强,将英国的势力 

  排挤出去。美国还打着“门户开放”的旗号,在中国的长江流域和华南广大 

  地区同英国展开激烈争夺。在东南亚各国,美英也为争夺原料和市场不断发 

  展生冲突。美英矛盾不断加剧的同时,英日之间也为争夺在华利益发生冲突。 

  1918—1919年,日本在华投资数目已经接近英国在华投资数目,成为英国在 

  华的最大竞争对手。 

       美、英、日在远东及太平洋地区为争夺霸权,展开了激烈的海军军备竞 

  赛。美国公开向英国发出挑战。早在1916年,美国即宣布“美国的海军应该 

  与任何在海上航行的海军平等”。1919年7月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