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现代后期政治史》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世界现代后期政治史- 第1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经过反复斗争,直到1921年10月22日,英阿签订了最后和约。英国正式承 

认了阿富汗的主权和独立,两国建立了正式的外交关系。阿富汗独立后,对 

外奉行加强同土耳其、伊朗等东方国家的团结,反对帝国主义的殖民政策。 

1921年阿富汗同土耳其缔结同盟条约时宣布:东方世界已进入了上升、觉醒 

和解放的时期,并表示承认所有东方各国人民的完全自由和独立的权利;对 

内则实行各种有利于社会进步和发展的改革政策,如开办包括女子学校在内 

的世俗学校,禁止贩卖奴隶,取消国内关卡,实行宪改和加强中央集权的国 

家管理制度等。阿富汗的独立,严重地削弱了英国在西亚的势力。 



                          9。伊朗的民族解放运动 



      (1)吉兰共和国的反英斗争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伊朗宣布中立,但并没得到交战双方的承认和 

尊重。伊朗成为德国、土耳其军队同英国、俄国军队交战的战场。战争给伊 

朗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城乡凋敝,农业和畜牧业日渐衰落。帝国主义和 

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使广大人民的生活不断恶化。苏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的胜利使伊朗人民深受鼓舞,1917年12月,苏俄政府在《告俄国和东方全 

体伊斯兰教劳动人民书》中,宣布放弃沙皇俄国在伊朗的一切特权,废除强 

加给伊朗的一切不平等条约,并将军队从伊朗撤退回国。伊朗人民从苏俄的 

外交政策中看到了自己的希望,直接激发了伊朗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 

     俄国军队从伊朗撤出和德国土耳其军队战败,使英国独自控制了伊朗。 

1919年8月9日,英国迫使伊朗签订了不平等的英伊条约。条约规定,伊朗 

政府的各部和主管机关设置英国顾问;英国军事代表团拥有编组伊朗军队的 

全权,英国人担任伊军的指挥官。英国还取得了在伊朗修建铁路和其他道路 

的特权。条约还规定对英国进口货征低关税。这个条约是英国企图将伊朗变 

为其殖民地的第一步,在事实上确定了英国对伊朗的保护关系。阿罕默德·沙 

赫政府的亲英政策使伊朗的民族危机进一步加剧。 

     1920年4月,伊属阿塞拜疆首府大不里士首先爆发了起义。起义的领导 

者是代表商业资产阶级和中小地主利益的阿塞拜疆民主党。起义者建立了自 

己的民族政府,要求伊朗独立和阿塞拜疆省自治,但这次起义缺乏广泛的社 


… Page 60…

会基础,加上重要领导成员的背叛,所以在同年秋天失败。同年春,由民族 

主义者库切克汗领导的森林游击队占领了吉兰省和马赞得朗省的一部分,使 

吉兰省的民族解放斗争取得了重大的胜利进展。6月5日,吉兰共和国宣告 

成立,建都腊什特。共和国的武装部队称红军,由革命军事委员会指挥。 

     吉兰共和国成立后,立即提出反对英帝国主义、反对大封建主的政治纲 

领,主要内容是废除1919年的英伊条约,驱逐英帝国主义,推翻沙赫王室。 

吉兰共和国成立后迅速地推动了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境内的英国殖民军被 

赶走,因惧怕革命而逃亡的大封建主的土地也被没收。 



      (2)巴列维王朝的建立 

     吉兰共和国成立后不久,伊朗共产党于1920年6月22日在恩济利举行 

第一次代表大会,宣告伊朗共产党成立。伊朗共产党主张成立广泛的反帝反 

封建的统一战线,参加了吉兰革命的革命民主联盟。吉兰共和国所采取的一 

系列反帝反封建的措施,引起库切克汗集团的恐惧,他反对发展和壮大工农 

力量,反对将民主革命继续向前推进。新建立的伊朗共产党缺乏必要的经验, 

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担负不了领导革命的重任。伊朗共产党建党初 

期还犯有“左”倾宗派主义的错误,同库切克汗产生了矛盾并不断加深,使 

民族解放运动内外的敌人有机可乘,从中破坏和瓦解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行 

动。吉兰共和国的军事行动受到挫折。吉兰红军向沙赫军队发动进攻久攻不 

下,使战斗处于相持阶段,吉兰共和国企图得到邻近省份的支援,也未能实 

现。 

     英国帝国主义为维护其在伊朗的殖民统治,决定通过利用伊朗的政变来 

阻止革命的发展,大肆拉拢反对政府的资产阶级地主反对派。亲英派加紧同 

英帝国主义勾结,寻求其代理人。1921年2月21日(伊朗历12月3日), 

近卫军哥萨克师师长礼萨汗(1878—1944)发动政变,亲率3000余名哥萨克 

进军德黑兰,推翻了沙赫政权,建立了地主资产阶级联盟的政权,取代了封 

建贵族的统治。新政府成立后,礼萨汗掌握了军政大权。新政府成立后,一 

方面镇压国内的革命运动,特别是吉兰共和国的革命运动,礼萨汗利用库切 

克汗和共产党的矛盾不断加深,向吉兰共和国发起军事进攻,推翻了吉兰共 

和国;另一方面推行维护民族独立的各项措施。1921年2月26日,伊朗新 

政府同苏俄签订条约,加强了两国之间政治经济的联系,苏俄承认伊朗独立, 

废除领事裁判权和沙皇政府对伊朗的债款及所有不平等条约,俄国在伊朗的 

财产全部无偿地移交给伊朗。新政府还废除了尚未获得议会批准的英伊条 

约,使伊朗军政机关中的英国顾问全部退出。此外,新政府还进行了有利于 

民族工商业发展的改革,粉碎了封建分立主义者的反抗,巩固了国家政权, 

礼萨汗开始成为新的独裁者。 

     1923年10月,礼萨汗出任首相。1925年,议会通过了废黜恺加王朝的 

法律,拥立礼萨汗为新国王,称礼萨—沙赫·巴列维。巴列维王朝代替了恺 

加王朝,伊朗取得了国家的主权。巴列维王朝代表地主和资产阶级的利益, 

他们在维护民族利益方面的软弱性和不彻底性,使其不可能保证国家和民族 

的真正独立和解放。 


… Page 61…

                      八、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非洲 



                          1。北非的民族解放运动 



      (1)埃及的独立运动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埃及虽已被英国控制,但名义上仍属奥斯曼帝国的 

属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奥斯曼土耳其站在德国一边,同协约国作战, 

于是英国在1914年底宣布埃及脱离奥斯曼土耳其,接受它的“保护”,实际 

上埃及沦为英国的殖民地。大战期间,埃及成为英国在近东地区的重要军事 

基地。沉重的负担使埃及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不少人被疾病和饥饿夺 

去了生命。在此期间,英国的加工订货增加,商品输入减少,使埃及民族工 

商业得到了较快的发展。随着民族资产阶级的成长,工人阶级的力量也在不 

断加强,1917年工人的数目已达64万。战后,外国资本重新进入埃及,使 

埃及民族工商业受到排挤。彻底脱离英国的殖民统治,实现民族独立,成为 

埃及社会各阶层人民的共同愿望。英国在1914年单方面宣布埃及为其“保护 

国”时,曾允诺战后给予埃及独立,但战后却自食其言,继续坚持对埃及行 

使“保护权”。埃及人民对这种可耻行径无比愤慨,开始了反对英国殖民统 

治的独立运动。 

     1918年11月13日,萨阿德·扎格卢勒(1857—1927)等民族解放运动 

领袖会见英国驻埃及高级专员,代表埃及人民要求英国撤销“战时法令”, 

并派代表团前往伦敦同英国政府解决埃及独立问题,被拒绝。此后,扎格卢 

勒组织了前往欧洲的“代表团”(阿拉伯语音译“华夫脱”),后发展成为 

著名的华夫脱党。英国殖民当局面对日益高涨的反英浪潮,于1919年3月8 

日将札格卢勒等四名华夫脱党领袖逮捕,并流放到马尔岛。 

     自3月9日起,开罗、亚历山大等城市的工人开始了罢工斗争。很快出 

现了全国性的罢工、罢市、罢课斗争。英国殖民当局逮捕华夫脱党领袖的暴 

行成了埃及人民1919年大起义的导火线。群众开始用暴力反抗殖民当局的镇 

压,全国出现了自发的武装起义。在农村也开展了游击战争。这场埃及历史 

上史无前例的民族起义,迫使英国政府释放扎格卢勒等人,允许他们前往欧 

洲活动,但英国强要华夫脱在3月27日下令停止战斗,同时又派重兵残酷镇 

压起义者。据不完全统计,有3万余人死伤。6月底,巴黎和约签订了《凡 

尔赛和约》,确认埃及为英国的“保护国”。消息传来,开罗、亚历山大等 

城市再次发生反英暴动。华夫脱党虽然积极争取埃及独立,但坚决反对暴力 

行为,要求埃及人民等待通过谈判解决问题。 

     1919年底,英国政府派出调查委员会抵埃及,以调查三月起义为名,实 

际上是谋求与民族主义者达成协议,但遭抵制。1920年5月,扎格卢勒等华 

夫脱党领袖赴伦敦同英国政府谈判。华夫脱党领袖们拒绝了英国提出的名义 

上取消“保护”,但实际上却保留占领制度的提案。1921年4月,扎格卢勒 

等返国。同年12月,扎格卢勒代表埃及人民发表宣言,拒绝服从英国驻军在 

埃及实行军事管制,执行戒严的法令,掀起新的反英示威浪潮。扎格卢勒等 

人又被逮捕,先后被关押在印度洋塞舌尔群岛和英国直布罗陀要塞。消息传 

出,埃及城乡出现了新的反英斗争高潮。英国政府匆忙从本土派来精锐部队, 

出动军舰和飞机镇压起义者。起义很快被镇压下去,但英国政府被迫宣布承 

认埃及独立,1922年2月28日发表声明,宣布放弃对埃及的“保护”。 


… Page 62…

    埃及是非洲现代史上第一个通过自己的斗争取得独立的国家。1923年4 

月,埃及公布宪法,宣布埃及是实行君主立宪制的独立国家。9月,获释的 

扎格卢勒回到埃及。1924年初,埃及举行大选,华夫脱党获胜。扎格卢勒出 

任首相,成立了第一届华夫脱党政府。 

    埃及独立后,为争取彻底废除英国在埃及的特权进行了长期的斗争。英 

国承认埃及独立时,仍保留英军继续占领苏伊士运河及军事要地;英国顾问 

仍控制政府各部门;英国直接管理埃及以南的苏丹国家,控制尼罗河水源等 

特权。扎格卢勒力求通过同英国政府谈判废除这些特权,英国拒不让步。1924 

年11月,英军驻埃及总司令里斯塔克在埃及被暗杀。英国以此为借口派重兵 

进驻埃及。扎格卢勒拒绝英国在最后通牒中提出的苛刻条件,内阁被迫辞职, 

国会解散。从1925年到1929年,坚持民族独立的埃及进步力量同英国及其 

支持的反动势力进行了尖锐斗争。斗争的焦点是是否继续维持英国在埃及的 

特权,坚持还是废除1923年宪法。30年代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后, 

英国为维护其利益,强行实施加强国王独裁统治的新宪法,代替 1923年宪 

法。1930年至1935年,埃及多次发生反英武装起义,埃及民族解放运动出 

现新的高潮。埃及人民还同反动政府进行了坚决的斗争,使埃及政局动荡, 

内阁频繁更迭。1935年底,英国被迫恢复实施1923年宪法和1924年的“选 

举法”。华夫脱党在1936年的大选中上台执政。1936提8月25日,英国以 

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使埃及安全受到威胁为借口,同华夫脱党政府签订《英 

埃同盟》条约,有效期20年。条约承认了英国在埃及的特权,使英国对埃及 

的军事控制合法化,严重地损害了埃及的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在此之后, 

埃及各阶层人民为废除这一不平等条约,继续争取真正的独立和解放,开展 

了长期的斗争。 



      (2)摩洛哥里夫人民的民族解放战争 

     1912年3月底,摩洛哥沦为法国的“保护国”,同年12月27日,法国 

同西班牙签订条约,规定摩洛哥北部地区为西班牙管辖,但在名义上仍为“保 

护国”领土。该地区的重要港口丹吉尔成为“共管”的城市。当摩洛哥成为 

列强的“保护国”、“保护地”时,摩洛哥北部的里夫山区却没被殖民主义 

者所征服。里夫人是摩洛哥柏柏尔人中强大的支系之一,酷爱自由,英勇善 

战。广大的里夫山区矿藏丰富。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西班牙和法国企图通过 

殖民战争征服里夫人,统治整个摩洛哥。 

     1919年7月,西班牙占领西部杰巴拉部落居住区后,开始向内地推进。 

1920年秋,西班牙军对里夫人的骚扰开始加剧。1921年初,西班牙军2。4 

万人向里夫山区逼进,占领了一些领土。6月1日,里夫诸部落中强大的贝 

尼·乌里亚格勒部落酋长阿卜德·凯里姆联合各部落,开始了反侵略战争, 

大胜西班牙侵略军,歼敌约1。5万,缴获大批军械和物资,解放了5000平方 

公里的国土。8月,再次打败西班牙侵略军,在斗争中进一步促进了里夫各 

部落的联合。1921年9月,凯里姆召集12个部落的首脑举行会议,根据他 

的建议决定成立民族政府,并在会上选出国民会议的代表。9月19日国民会 

议开幕,宣布独立的里夫国家成立,成立了以凯里姆为首的民族政府。会议 

通过了作为建国纲领的方案《民族誓约》,主要内容是不承认有损于摩洛哥 

主权的各项不平等条约;西班牙侵略军必须撤出里夫地区,承认里夫国家完 

全独立;西班牙应赔偿给里夫人民所造成的损失;成立立宪共和政府,在平 


… Page 63…

等条件下同各大国建立友好关系。里夫国家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