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首富的财富传奇_李嘉诚全传》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华人首富的财富传奇_李嘉诚全传- 第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一家洋行提出包销长江公司的塑胶花。若是别的厂家,或许会认为这是福音,从此产品不愁销路。李嘉诚却谢绝了对方的“好意”,他清楚地意识到,如果接受了对方的包销条件,就得被对方牵着鼻子走,价格、产量,得由对方说了算。

  境外的批发商,也希望绕过香港洋行这个中间环节,直接与香港的厂家做生意,这对双方都大有好处。

  李嘉诚一得悉这个消息,马上驱车去跟外商直接洽谈,给他们看样品,签订合同。绕过了中间环节,双方都得到价格上的实惠。李嘉诚手中捏着一把订单,还有订单从四面八方飞来。

  李嘉诚不惜重金网罗全港最优秀的塑胶人才,不断地推出新样品。可是,因为资金有限,设备不足,严重地阻碍生产规模的扩大。李嘉诚担心陷于前几年的被动局面,不敢放手接受订单。

  该如何突破“瓶颈”呢?李嘉诚陷于苦恼之中。银行许可的贷款额只能应付流动资金。地产、航运、贸易、工业,都在千方百计努力获得银行的支持,像长江这样的小公司,不敢奢望获得银行的大笔贷款。

  在李嘉诚伤透脑筋之时,一个意想不到的机遇来到他面前。有位欧洲的批发商,来北角的长江公司看样品,他对长江公司塑胶花赞不绝口:“比意大利产的还好。我在香港跑了几家,就数你们的款式齐全,质优美观!”

  他要求参观长江公司的工厂,他对能在这样简陋的工厂生产出这么漂亮的塑胶花,甚感惊奇。这位批发商快人快语:

  “我们早就看好香港的塑胶花,品质品种,处于世界先进水平,而价格不到欧洲产品的一半。我是打定主意订购香港的塑胶花,并且是大量订购。你们的现在规模,满足不了我的数量。李先生,我知道你的资金发生问题,我可以先行做生意,条件是你必须有实力雄厚的公司或个人担保。”

  找谁担保呢?担保人不必借钱给被担保人,但必须承担一切风险。被担保人一旦无法履行合同,或者丧失偿还债务能力,风险就落到了担保人头上。不过,根据塑胶花的市场前景,以及李嘉诚的信用和能力,风险微乎其微。

  某篇文章,曾这样记述李嘉诚寻找担保人:

  “在香港这个认钱不认人的社会,金钱关系更胜于至亲挚友关系。‘求人如吞三尺剑’,位卑财薄的李嘉诚,只有硬着头皮,去恳求一位身居某大公司董事长的亲戚,这位大亨亲戚岔开话题而言他,令李嘉诚碰一鼻子灰,陷入山穷水尽。”

  这篇文章所说的“某大公司董事长的亲戚”,自然指的是李嘉诚的舅父和未来的岳丈庄静庵先生。从1950年起,中南公司设厂从事手表装嵌,机芯来自瑞士,装嵌成成品后供本港的分店零售及运往东南亚。中南公司后来又在德辅道设立总装大楼,并在湾仔拥有中南大厦。1955年,中南取得瑞士乐都表和得共利是表的经销权,经销网遍及本港、东南亚、韩国等地,营业额在本港首屈一指。

  当然,大有大的难处,业务增长快,资金也投入大,即使是超级巨富,也会遇到许多意想不到的困难。有人这样说:“为李嘉诚担保,其实并无风险,作为亲舅,本该鼎力相助与提携,但他没这样做。”

  李嘉诚一贯抱善意待人待事,在往后的岁月,他总是回避求殷富担保之事。也许,他觉得事情已过去,不必再“纠缠不清”;也许,他认为经受磨难,对一个人成大事业有好处。

  李嘉诚对这位欧洲的批发商,心存感激,难以忘怀。

  翌日,李嘉诚上批发商下榻的酒店。俩人坐在酒店的咖啡室里,咖啡室十分幽静。李嘉  
诚拿出9款样品,默默地放在批发商面前。李嘉诚没说什么,认真观察批发商的表情。

  李嘉诚的内心,太想做成这笔交易了。该批发商的销售网遍及西欧、北欧,那是欧洲最主要的市场。李嘉诚未能找到担保人,还能说什么呢?他和设计师通宵达旦,连夜赶出9款样品,期望能以样品打动批发商。若他产生浓厚的兴趣,看看能否宽容一点,双方寻找变通;若不成,就送给他做留念,争取下一次合作。

  机遇既然出现,他是无论如何不会轻易放弃的。

  9款样品,每3款一组:一组花朵,一组水果,一组草木。批发商全神贯注,足足看了十多分钟,尤对那串紫红色葡萄爱不释手。李嘉诚绷紧的神经,稍稍放松,这证明他对样品颇为看好。

  批发商的目光落在李嘉诚熬得通红的双眼上,猜想这个年轻人大概通宵未眠。他太满意这些样品了;同时更欣赏这年轻人的办事作风及效率,不到一天时间,就拿出9款别具一格的极佳样品。他记得,他当时只表露出想订购3种产品的意向,结果,李先生每一种产品都设计了3款样品。

  “李先生,这9款样品,是我所见到过的最好的一组,我简直挑不出任何毛病。李先生,我们可以谈生意了。”

  谈生意,就必须拿出担保人亲笔签字的信誉担保书。李嘉诚只能直率地告诉批发商:

  “承蒙您对本公司样品的厚爱,我和我的设计师,花费的精力和时间总算没有白费。我想你一定知道我的内心想法,我是非常非常希望能与先生做生意。可我又不得不坦诚地告诉您,我实在找不到殷实的厂商为我担保,十分抱歉。”

  批发商目光炯炯看着李嘉诚,未表示出吃惊和失望。于是李嘉诚用自信而执着的口气说:

  “请相信我的信誉和能力,我是一个白手起家的小业主,在同行和关系企业中有着较好的信誉,我是靠自己的拼搏精神和同仁朋友的帮助,才发展到现在这规模的。先生您已考察过我的公司和工厂,大概不会怀疑本公司的生产管理及产品质量。因此,我真诚地希望我们能够建立合伙关系,并且是长期合作。尽管目前本公司的生产规模还满足不了您的要求,但我会尽最大的努力扩大生产规模。至于价格,我保证会是香港最优惠的,我的原则是做长生意,做大生意,薄利多销,互利互惠。”

  李嘉诚的诚恳执着,深深打动了批发商,他说道:

  “李先生,你奉行的原则,也就是我奉行的原则。我这次来香港,就是要寻找诚实可靠的长期合作伙伴。互利互惠,只要生意做成,我绝不会利己损人,否则就是一锤子买卖。李先生,我知道你最担心的是担保人。我坦诚地告诉你,你不必为此事担心,我已经为你找好了一个担保人。”

  李嘉诚愣住,哪里有由对方找担保人的道理?批发商微笑道:

  “这个担保人就是你。你的真诚和信用,就是最好的担保。”

  两人都为这则幽默笑出声来。谈判在轻松的气氛中进行,很快签了第一单购销合同。按协议,批发商提前交付货款,基本解决了李嘉诚扩大再生产的资金问题。是这位批发商主动提出一次付清,可见他对李嘉诚信誉及产品质量的充分信任。

  批发商叫侍者拿来两杯香槟酒,举杯说道:“我们的合作,一定会很愉快!”

  信誉是不可以用金钱估量的,是生存和发展的法宝。经过这次本无希望、但最终如愿以偿的合作,李嘉诚对此笃信不移。

  长江公司的塑胶花牢牢占领了欧洲市场,营业额及利润成倍增长。1958年,长江公司的营业额达一千多万港元,纯利一百多万港元。塑胶花为李嘉诚赢得平生的第一桶金,也赢得了“塑胶花大王”的称号。

  三十而立—李嘉诚是年30周岁。

  李嘉诚正是这一年涉足房地产。长江工业有限公司下设地产部和塑胶部,他非常看好香港地产业的前景,但未因此而放弃塑胶业。

  他的下一个目标,是进军北美。

  美国和加拿大,是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尤其是美国,人口众多,幅员辽阔,消费水平极高,占世界消费总额的1/4强。李嘉诚陆续承接过本港洋行销往北美的塑胶花订单,这纯属小打小闹,远不是他所期望的。

  “守株待兔”,是纯粹的机会主义者;“酒香不怕巷子深”,是陈旧过时的经营理念。李嘉诚主动出击,设计印制精美的产品广告画册,通过港府有关机构和民间商会了解北美各贸易公司地址,然后分寄出去。

  没多久,果然有了反馈。北美一家大贸易商S公司,收到李嘉诚寄去的画册后,对长江公司的塑胶花彩照样品及报价颇为满意,决定派购货部经理前往香港,以便“选择样品,考察工厂,洽谈入货”。

  李嘉诚收到来函,立即通过人工接的越洋电话,与美方取得联系,表示“欢迎贵公司派员来港”。交谈中,对方简单询问香港塑胶业的大厂家,提出:若有时间,希望李先生陪同他们的人走访其他厂家。

  这家公司是北美最大的生活用品贸易公司,销售网遍布美国、加拿大。机会千载难逢,但还不敢说机会非长江一家莫属。对方的意思已很明显,他们将会考察香港整个塑胶行业,或从中选一家作为合作伙伴,或同时与几家合作。

  这将又是一次竞争,比信誉,比质量,比规模,斗智斗力,方能确定鹿死谁手。李嘉诚的目标,是使长江成为北美S公司在港的独家供应商。他自信产品质量是全港一流的,但论资  
金实力、生产规模,却不敢在本港同业称老大。

  香港有数家实力雄厚的大型塑胶公司,单看工厂的外貌,就令人肃然起敬。长江公司的工厂格局,还未摆脱山寨式的窠臼,且不论生产规模,给来自先进工业国家的外商,第一印象就不好。

  与欧洲批发商做交易,既是李嘉诚的胜利,也为他带来教训,有限的生产规模,险些使李嘉诚的希望落空。

  时间给予李嘉诚只有短暂的一周,李嘉诚召开公司高层会议,宣布了令人惊愕而振奋的计划:必须在一周之内,将塑胶花生产规模扩大到令外商满意的程度。

  这一年,李嘉诚正在北角筹建一座工业大厦,原计划建成后,留两套标准厂房自用。现在,他必须另租别人的厂房应急。为了抢时间,他委托房产经纪商代租厂房,位于北角最繁盛的工业大厦,李嘉诚看过楼后,当即拍板租下一套标准厂房,占地约1万平方英尺。迁厂所涉资金,除自筹的部分,大部分是银行的大额贷款——他以筹建工业大厦的地产做抵押。

  这是李嘉诚一生中,最大最仓促的冒险。他孤注一掷,几乎是拿多年营建的事业来赌博。李嘉诚一生作风稳健,可这一次,他别无选择,要么彻底放弃,要么全力搏命。

  无法想象一周之内形成新规模难度有多大。旧厂房的退租、可用设备的搬迁、购置新设备、新厂房的承租改建、设备安装调试、新聘工人的培训及上岗、工厂进入正常运行……都得在一周内完成,一道环节出问题,都有可能使整个计划前功尽弃。

  李嘉诚和全体员工一起,奋斗了7昼夜,每天只有三四个小时的睡眠。李嘉诚紧张而不慌乱,哪组人该干什么,哪些工作由安装公司做,以及每一天的工作进度,全在日程安排表中标得清清楚楚。就这一点可见李嘉诚的冒险,并非草率行事。

  公司购货部经理到达那天,设备刚刚调试完毕,李嘉诚把全员上岗生产的事,交给副手负责,亲自驾车到启德机场接客。

  港岛到九龙,隔着一道称之为维多利亚港的海峡。那时还没有海底隧道,港岛到九龙的汽车一般不流通。李嘉诚为了表示诚意,驱车乘汽车轮渡过海去启德机场。

  李嘉诚已为外商在港岛希尔顿酒店预订了房间。在回程的路上,李嘉诚问外商:“是先住上休息,还是先去参观工厂?”外商不假思索地答道:“当然是先参观工厂。”

  李嘉诚不得不调转车头,朝北角方向驶去。他心中忐忑不安,全员上岗生产,会不会出问题?汽车驶近工业大厦,李嘉诚停下车为美商开门,听到熟悉的机器声响以及塑胶气味,心里才踏实下来。

  外商在李嘉诚的带领下,参观了全部生产过程和样品陈列室,由衷称赞道:

  “李先生,我在动身前认真看了你的宣传画册,知道你有一家不小的厂和较先进的设备,没想到规模这么大,这么现代化,生产管理是这么井井有条。我并不想恭维你,你的厂,完全可以与欧美的同类厂媲美!”

  李嘉诚说道:“感谢你对本工厂的赞誉。我可以向你保证我们的产品质量,交货期限。你已经看过我们的报价单,如购货批量大,还可以低廉。总之,信誉问题,请你们绝对放心。”

  “好,我们现在就可签合同。”美国人的性格,性急而爽快。

  外商办完事,李嘉诚驾车送他去希尔顿。告辞时,李嘉诚说:“明天我来接你,去参观另几家塑胶公司。”

  外商道:“不必去了,我倒想请你做我的向导,去参观中国寺庙。我知道你的内心,其实并不希望我参观其他厂,你好做我们的独家供应商。”

  “不,不。”李嘉诚说道:“我有这个自信。”

  这家北美公司成了长江工业公司的大客户,每年来的订单都数以百万美元计。并且,通过这家公司,李嘉诚获得加拿大帝国商业银行的信任,日后发展为合作伙伴关系,进而为李嘉诚进军海外架起一道桥梁。

  其后的七八年间,长江的塑胶业继续产销两旺的良好势头。当时全港的塑胶业亦一派兴旺。据当时的港刊报道:

  “本港塑胶花工业,喜气洋溢,美国在圣诞节期间,塑胶花的畅销情形,创有史以来最高纪录。美国塑胶花进口商的所有已运到之塑胶花全数销清,尚供不应求……

  “目前世界塑胶花贸易,香港占80%。香港成为最大的供应来源,且已获得价廉物美之好感。除美国之外,近时日本、西德、澳洲去货均已增多。”

  塑胶花为李嘉诚带来数千万港元的盈利,长江成为世界最大的塑胶花生产厂家,李嘉诚“塑胶花大王”的美名,不仅蜚声全港,还为世界的塑胶同行所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