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首富的财富传奇_李嘉诚全传》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华人首富的财富传奇_李嘉诚全传- 第2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10。 利荣森 广东新会、希慎兴业主席 100亿

  10。 邵逸夫 浙江宁波、邵氏影业主席 100亿

  10。 何善衡 广东番禺、恒生银行名誉主席 100亿

  10。 张玉良 广东新会、张兴业堂主席 100亿

  注:1。共16位,其中郭炳湘为郭得胜之子,龚如心为王德辉之妻;2。以个人所持股份、私有财产及公开商业活动估算。

第二十七章 楼利滚滚 立足香港再拓展

  20世纪90年代是李嘉诚收获的大好时节。他推出的大型屋村先后竣工,楼利滚滚而来。他大举进军海外的同时,未放弃在香港的拓展。然而,有些事却难遂人愿,售楼大比拼,李兆基再挡超人势头;9号码头,却让他人捷足先登。

  长实系在海外投资回报不利的情况下,在港的投资却令集团和李嘉诚本人,赚得盘满钵满。

 
  业界最看好的,是该集团于20世纪80年代先后推出的大型屋村计划,步入90年代进入收获旺季。

  以茶果岭的丽港城为例,第一期工程于1989年3月开工,第一批楼花于1990年5月推出,每平方英尺售价为1700港元。而到次年5月底,每平方英尺飚升到2100港元以上。

  这个大型屋村是长实与和黄共同发展的,整个计划预计1993年完成,地产经纪商估计,发展商在此项大型工程获利润约56亿港元。

  1991年财政年度,长实公司盈利48亿多港元;1992年盈利62亿多港元。

  1993年8月19日,长实集团宣布上半年(截止到6月31日)盈利情况,长实盈利453亿港元,和黄纯利则为25。2亿港元。长实、和黄两公司主席李嘉诚表示,下半年盈利会优于上半年。

  据《资本》杂志1993年11期刊文估计,长实一公司的售楼收益,1994年将达70亿,1995年可达87亿。

  又据《资本》杂志1990年2期公布的资料,1979~1989年10年间,长实盈利112。4亿,和黄盈利139。2亿,1985年加入长实系的港灯盈利107。7亿。

  长实系在20世纪80年代的盈利状况,仅次于汇丰集团,优于怡和,亦优于太古。众多的华资大财团,无人可出其右。

  骄人的盈利,是李嘉诚大举进军海外的坚实后盾。也难怪有人会说,长实集团“赚钱在香港,投资在海外”——与怡和洋行的“恐共举措”如出一辙。

  事实真是这样的吗?

  1984年,怡和掀起的迁册风甚嚣尘上,李嘉诚发表声明:长江集团绝不会迁册,将一如既往立足香港发展。

  1986年中,李嘉诚开始大举海外扩张,他频频接触加拿大政府官员,引起本港工商界的不安,李嘉诚表示,投资加拿大仅是本集团投资计划的一部分,本集团仍以香港为主要基地,海外投资只占一成多,至多不会过三成。

  舆论界仍将信将疑。

  1987年1月1日,李嘉诚与合和主席胡应湘,赫然推出“西部海港—大屿山战略发展计划”。立即轰动全港,亦引起港府的高度重视—此乃香港开埠以来与地铁相当的浩大工程。

  该计划提出由长实合和为核心的私人财团,投资250亿港元,在香港岛西部海湾的大屿山东角,移山填海兴建双跑道国际机场及西部海港。并开发工业区、住宅区,兴建多条跨海大桥及海底隧道,使机场新区与港岛、九龙连接。另追加投资兴建联系香港、广州、澳门的广深珠高速公路。

  李嘉诚再一次显示出超人气魄和立足于香港的信心。

  1月3日《明报》刊文评论道:

  “即使在现阶段,这已是一个令人鼓舞的消息。对本港和长线投资,是香港前途之所系,一直十分为市民关注。本地财团提出这样庞大的计划去发展香港,使人感到他们对香港足具信心,愿意为香港的将来作承担。”

  这个计划虽然被否定,但催促了新机场方案早日出台。这年下半年,港府成立“新机场发展研究小组”。对纷至沓来的方案进行对比研究。1989年10月11日,港督卫奕信宣布确立在大屿山北端小岛兴建新国际机场的方案。以是年价估计,完成整个工程需动用1270亿港元,为本港历史上最庞大工程,由政府和私人财团共同开发。

  土木工程不是长实的强项,长实的强项在楼宇工程。至1995年11月,李嘉诚先后投得机场铁路车站上盖001号、013号的发展权,权益由长实、和黄、中泰三家分享。

  据1995年10月11日《信报》报道,机铁青衣站上盖总面积5。4公顷,总楼面积为29。2万平方米。发展项目包括3500个住宅单位和一座商业中心。

  这财团在这两幅地皮发展中,估计投资在百亿以上。

  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至今,长实系在香港的重要投资还有:五大屋村的续建工程、兴建现代货柜码头、亚洲卫星公司、亚洲电视、购买股票及可兑换债券,等等。

  长实集团的实质资产负债率惊人之低,作为一间拥有巨额现金的超级财团,这些投资不如人们所臆想的多,并且声势似乎一年弱似一年,不如他海外投资那么“火暴水响”。

  是李嘉诚食言吗?

  不是的,是他在港拓展遇到了一些麻烦。

  9号码头的发展和经营权,鹿死谁手?夺标呼声最高者,非超人莫属。

  李嘉诚旗下的国际货柜码头公司,在葵涌坐大。20世纪80年代,葵涌集装箱港现有的6个码头,国际货柜码头公司拥有2、4、6号3个码头,另3个码头由其他集团分别拥有。

  1988年4月,拥有葵涌半壁江山的李嘉诚,以44亿港元在政府投标中中标,获七号码头发展经营权,7号码头共3个泊位。两年后,国际货柜码头、现代货柜码头两公司与中国航运公司联合投得8号码头,该码头在昂船洲西北填海区,共4个泊位。

  李嘉诚不仅是本港屋村大王,还是货柜码头大王。国际货柜码头公司占据同业市场约7/10,是同业的绝对霸王。

  人生字典中没有“满足”一词的李超人,当然不会满足现有占有额。香港经济迅猛发展,国际航运越来越集装箱化,葵涌现有和兴建中的货柜码头越来越难适应形势发展。9号码头的选址及招标渐上议事日程,李嘉诚踌躇满志,志在必得。

 
  李嘉诚至少占有地利人和。国际货柜执同业牛耳,业绩骄人,经验丰富,素有葵涌地头蛇之称。论人和,即李嘉诚在方方面面的良好关系,尤其是港府决策机构立法局,9名非官方议员就有6名是李嘉诚私下“幕僚”,他们是长江集团“特邀”的董事,每年可享不菲的酬金。行政局通过的决议,港督通常不会否决(港督亦兼行政局主席)。

  若论天时,则发生重大变化。1992年7月,英国职业政治家彭定康接替卫奕信出任香港总督。“肥彭”到港不久,视察葵涌码头,正值国际货柜码头公司举行处理2000万个货柜庆贺盛典。有好事者评议道:李氏与其说是庆贺自己,不如说是借盛典之名来取悦港督。

  好些有意角逐9号码头的财团,看见肥彭与李嘉诚父子晤面时的微笑,如寒天里淋了一身雪水,心想事情黄了。

  具有地利人和的李超人,现在又占尽天时。

  不料事情又有变化,“肥彭”对港府大动干戈,撤换了一批议员,使李嘉诚在港府数载经营前功尽弃。彭定康这一招,并非针对李嘉诚来的,“一朝君子,一朝臣”——新官上任,都喜欢提拔新人。彭定康的这一切,都是围绕他的“政改方案”。

  可这一招,给李嘉诚竞投9号码头抹上一层阴影。先前,与李嘉诚关系甚密的行政局议员,公开发表言论,主张宜将码头公开招标,价高者得。这与国际货柜码头公司竞投先声,口径惊人地一致。如果这样,无人敢与掌握了百亿现金的超人较个你死我活。

  与李嘉诚关系最密的议员下台,新一届行政局议员们,不再于7号码头上,做李嘉诚的“御用议员团”。结果,9号码头的招标方式不再是公开招标,而是协议招标——不以价高为中标惟一标准,而是看竞投者的综合条件。

  综合条件是个软指标,有很大的灵活性。不过,国际货柜码头公司的综合条件甚佳,李嘉诚亦会像昔日中标中环金钟地铁车站上盖发展权那样,拿出“煞食桥”(妙计)。

  协议招标消息传出,各大财团蠢蠢欲动。李嘉诚自然跃跃欲试。

  结果,超人败北,港府将9号码头的4个泊位,批给英资怡和与华资新鸿基等财团兴建经营。

  是彭定康有意与李嘉诚过不去吗?

  1991年,彭定康任英国保守党主席期间,李嘉诚曾向保守党捐赠一笔大额竞选资金。彭定康即使不投桃报李,也不至于恩将仇报。因此,李嘉诚能在国际货柜码头公司庆典日,很顺利地邀请彭督亲莅庆典,并视察葵涌。其后不久,彭定康邀请李嘉诚进入“总督商务委员会”,李嘉诚婉谢后,结果让其子李泽钜进入总督商委会,成为最年轻的委员,全港哗然,亦成为臆事者认定超人与彭督关系非同寻常的佐证。

  然而,舆论普遍认为,港府确确实实有意削弱李嘉诚在货柜码头的垄断地位。

  按国际通则,一家公司的市场占有率达5成以上,则可认定处于垄断地位;若在7成以上,则是高度垄断。经济学家及法律专家均认为,垄断不利于产业的发展,亦会令政府管理失控,处于垄断地位的厂商可垄断价格,因无竞争对手或对手太弱而不思改革经营与提高技术。

  政府对非得实行垄断的行业(供水、供电、供气等)实行专利管理,控制价格,而对其他行业则允许并鼓励自由竞争。香港政府不像其他国家那样制定反垄断法(该法核心是遏制处于垄断地位一方的发展,扶植较弱的一方),香港政府对企业的经营和发展奉行积极不干预政策。

  但它在行使有限权利之时,“均衡”是其抉择的因素之一。

  读者所熟悉的最典型的例子,属卫视与无线之争。港府在制定新条例之时,既不偏袒李嘉诚,也不优惠包玉刚。最后出台的条例,虽未满足双方,照顾了双方的利益——为双方所能接受。

  国际货柜码头公司垄断香港市场,遭到欲夺9号码头的各财团的抨击。他们的“利己”观点在工商界、舆论界及港府中很有市场,有议员说:“经验与财力不是首选条件,如是这样,当年选择遮打金钟地铁上盖发展商,就不该是毫无在中区发展物业实绩的小地产公司长江实业。”

  港府在选择9号码头发展商时,首先就把李嘉诚排斥在外,另选实力与长江系相当的财团英资怡和与华资新鸿基——这又是一种平衡。

  一位财经分析家说:“凯瑟克家族洗雪了当年痛失遮打金钟地铁上盖发展权的耻辱,李嘉诚成了纽璧坚第二。不过,两者失利的缘由不同。置地号称中区地王,实际上拥有的地盘物业,不及一成,纽璧坚是大意失荆州。李嘉诚控有货柜码头的7成,算是真正的霸主,超人失利,非本人努力不够,故仍可歌可叹。”

  9号码头一役的失利,遏制不了长江这艘巨舰的破浪之势。长江集团的盈利大头一直来自楼市。

 香港楼市的涨幅,远远高于物价的平均涨势。香港各业,形成千军万马“攀楼”的汪洋之势。财大气粗的新手的加入,使竞争激烈的楼市竞争愈加激烈。

  报章杂志、电视广播,各发展商和代理商的广告争奇斗艳,触目皆是,充耳便闻。现在广告又纷纷走出境外,在他国异地大做特做,以招揽境外的买家。

 
  “睇楼团”风起云涌,有冷气专车接送,还提供免费饮料午餐。所看的楼宇自然在新界,有不少“闲情者”借此作“一日游”,这项“亏本”项目,各商家仍乐此不疲。一位地产经纪一语道破天机:“只要有一个买家,全团费用就足可捞回。”楼市看好,一团岂止一个买家?

  传统的屋村现场广告,均是大幅宣传画和霓虹灯等。李嘉诚别出心裁,在天水围的嘉湖山庄放激光广告。两个大型激光发射器,安装在第一楼屋顶,入夜便发射出多组五颜六色,形态各异的激光,甚为壮观。

  据市场“宝牙宝齿”传:“因为嘉湖山庄楼盘难出手,数月前(1994年年初),大老板李嘉诚急谋对策,请来风水先生看风水,着李嘉诚花几十万来安装这个设备,便可将空盘脱手。于是李超人照办如议,街坊也乐得晚晚有免费Show(激光)睇。”

  但据圈内人讲,李超人纯属商业目的,李氏的“超人心水”才会有如此“超人绝桥”(绝招)。

  李嘉诚的楼宇单位,一部分由公司售房部直接发售;一部分派给多家代理商包销。一处屋村就有若干代理商,李嘉诚多管齐下,售楼风头之劲,一时无两。

  但“吉屋白蜡烛”事件,使得楼市大赢家李嘉诚满脸“黑糊糊”。

  事件发生在1994年金秋,地点是风水尤佳的海怡半岛屋村。李嘉诚兴建的住宅楼宇信誉良好,睇楼者众,自在常理之中。然而,当买家去参观吉屋(香港称空屋为吉屋,含吉祥之意),突见吉屋里燃有几枝白蜡烛,顿时吓得魂飞魄散,疑神疑鬼。香港人迷信,联想起死人丧礼之白蜡烛,吉屋何有吉气,乃死屋也。

  此事不止发生一次,也并非海怡半岛一处。谁碰着,谁倒楣,传媒一渲染,会吓走一批置业者。是何人所为呢?未查到肇事人。有人说是发展商,有人说发展商委托的几家代理商。

  这至少表明,同业进入恶性竞争。

  南丰集团在售楼宣传上既乏新意,又缺声势。但该集团一直奉行务实的作风,楼价实惠,并充当淡市减价的急先锋,业绩不俗,令同业刮目。

  淡季“跳楼价”充斥楼市,未见一个地产商跳,倒是有的“走眼”的代理商蚀了老本。到20世纪90年代,减价竞销并非淡市,旺市时仍有众多地产商采取此术,压倒对手。

  1994年10月,中原地产住宅公司董事陈永杰表示,过去蓝筹发展商(注:均是进入恒指成分股的大地产公司)的竞争阵地在广告宣传,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