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歌王- 第22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在《漆黑的夜》的歌声伴奏下,温莎莎从毁灭性的村庄图景中,画出了很多张仓皇的面孔,这象征着很多人都在残酷的战争中流离失所了。

女主人公抱着孩子,也离开了被毁灭的家乡。

春去秋来,一年又一年的过着,她始终没有听到爱人的消息,这让女人变得越发的憔悴了。

这一年,她带着孩子又来到了曾经许下爱情誓言的白桦林下,等待着爱人的消息。

但这时,音乐却变得格外沉重了。

忧伤的手风琴声又响起来了——

……

噩耗声传来在那个午后~

心上人战死在远方沙场~

她默默来到那片白桦林~

望眼欲穿地每天守在那里~

……

伴着林在山的歌声,画面中出现了一封信,这是前线传来的噩耗。

女人公看着信,泪珠止不住的往下滑落。

小孩子不懂事,关心的帮妈妈擦着眼泪。但他只能帮擦掉妈妈脸上的泪,却擦不掉妈妈心里的泪。

听着这悲伤的歌声,看着这个悲伤的故事,现场已经有脆弱的女生在偷偷的抹眼泪了。

电视机前有很多喜欢观众,也被这个故事感染的眼眶湿润了。

就连评审团中的两位女艺术家,看着这样的故事,眼膜都逐渐变得湿润了。

相比之前震撼她们视觉的作品,这个厚重的故事性作品,明显更触动她们的心灵。

在女人刻骨铭心的泪水中,温莎莎将两侧的沙画全都清净了,中间留下了一座为纪念无名英雄而设立的方尖碑。

这昭示着,无数的生命牺牲之后,终于换来了战争的结束。

背景乐中,出现了林在山临时做的另外一首比《漆黑的夜》更有名的前苏联英雄赞歌《鹤群》。

林在山用的仍旧是俄语唱的。

这首歌他在音乐学院上学时学过,所以唱的俄语非常标准。

恰巧杨青霞就会俄语。

除了俄语外,杨青霞还会另外八种重要的外语。这比她姐姐杨佳佳会的外语少了五种,但也足够说明她的语言天赋有多么出众了。

刚刚听林在山唱《漆黑的夜》,她能听出来林在山唱的不太好。

但这首《鹤群》,林在山沧桑的发音,着实让杨青霞惊艳了一下。

这首歌林在山唱的不光发音标准,而且相当富有感情啊!

这首歌写的也好美啊——

……

(有时候我总觉得那些军人,)

(没有归来,从流血的战场,)

(他们并不是埋在我们的大地,)

(他们已变成白鹤飞翔。)

(他们从遥远战争年代飞来,)

(把声声叫唤送来耳旁。)

(因为这样,我们才常常仰望,)

(默默地思念,望着远方。)

……

听着这样的俄语歌,杨青霞觉得就像在听诗篇一样。

她的感觉非常精准,这首《鹤群》,确实是从诗篇谱曲变成的歌篇,这首歌也是另一位面苏联老红军最喜欢传唱的英雄赞歌之一。

要是在另一位面的俄罗斯出现这首歌了,伴着温莎莎画面中的方尖碑,有鹤群飞过的构图,估计很多俄罗斯人都要感动的掉眼泪了。

即便这个位面的国人没有听过这首歌,但感受着这个故事厚重的情感,很多人眼眶都情不自禁的变红了。

大学生们的情感波动是激烈了,看着这样的故事,听着这样的歌,现场很多学生的眼眶都被润湿了。

包括一些沙画社早就看过这部作品的同学,听着这样的老歌,看着温莎莎肃穆的画沙,感受着烛光的背景,他们都触景生情的再一次被感动了。

然而,这还不是终结。

女人曾刻下爱情誓言的白桦林,再一次出现了。

白桦林仍旧那么的挺拔茂盛,就像那爱情的誓言一样,刻上去了,它们就不会再变。

可女人,已经变得白发耄耋。

包着围巾的她,仍在守望着爱人的回归。

……

长长的路呀就要到尽头~

那姑娘已经是白发苍苍~

她时常听他在枕边呼唤~

来吧亲爱的来这片白桦林~

在死的时候他喃喃地说~

我来了等着我在那片白桦林~

……

林在山的歌曲尾声,就像催泪弹一样,一句“长长的路呀就要到尽头”,给现场很多人都唱哭了。

温莎莎若不是做过无数次的练习,心态上已经能保持住一种强大的稳定,听着这样的歌,画着这样的画面,她也一定会掉下眼泪。

最早排这部作品时,她自己便给自己画哭过好几次。

但现在,她已经能足够坚强的将这副最触动人心的画面完美的呈现给大家了。

她妙手一舞,在永恒的白桦林中,仿佛出现了男人回归的样子。

女人满是皱纹的嘴角,也终于展现出了一丝幸福的笑容。

最后,温莎莎落笔写到:你永远在我身边。1945。

乐声落下,灯光亮起。

“哗哗哗——!”

现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很多电视机前的观众都情不自禁的长呼一口气,擦着不知觉间便已经湿润的眼角,都在感叹着,这美女的沙画实在太感人了!

他们从来没看过这么感人的沙画!

尤其是配着林在山的音乐看这部沙画,这种试听享受让很多电视机前的观众都感受到了一种心灵层面的净化和洗涤。

这个故事很沉重,但被洗礼之后,很多人的心都变得宁静而悠远了,就像温莎莎最后写出的温暖的话一样,每个人心里都变得暖暖的。他们体会到了战争的残酷,更体会到了爱情的永恒与可贵。

之前有一些对林在山的人品抱着怀疑态度的人,听了林在山这样一首歌,都有点扭转林在山在他们心里驻扎的恶劣形象了。

这段《白桦林》的配乐,实在是太忧伤太浪漫了,一个品性恶劣的人,怎么可能做出如此有厚重情感的作品呢?

这大叔的人格,好像不是网上写的那么垃圾和恶劣,他反倒是一个很有情怀的男人。

大部分观众都是配着林在山的歌,在欣赏温莎莎的作品。

但音乐圈有不少人,诸如关雅玲这种,以及林在山的很多铁杆粉丝,则是在伴着这部作品,在欣赏林在山的歌。

他们都没有想到,他们一直盼着的林在山的新歌,会是带有强烈怀旧风情的前苏联风格老歌!

配着温莎莎这部作品,听了林在山的这首“老”歌,很多乐迷就像喝了一杯醇厚的酒,心里暖暖的,灵魂都要升华了似的。

这样的作品,他们以前从没有在华语流行乐坛上听过。

这首歌,仔细的去品,它绝不是纯粹的文艺歌曲。

这首歌在关雅玲听来,将文艺和流行结合的天衣无缝,简直绝了!

第249章洋皇妃的青睐

远在伦敦的杨青霞,目不转睛的看着沙画表演进行到了最后,她的情绪完全被这部作品给吸进去了,两行热泪,情不自禁的滑落脸庞。

一直到最后灯亮了,杨青霞才擤擤鼻子,从这段感人的沙画故事中抽脱出来。

这部《白桦林》,比前面两部视觉系的沙画,更让她心灵触动。

她没有想到,一堆沙子,竟然能发酵出这么深厚的感情来!

这项新兴的艺术,看来,真的不是她之前想的那么乏味和无聊。

当然,这部作品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要得益于林在山的音乐辅助。

如果没有林在山的配乐,这个故事会显得很平淡。

杨青霞由此联想到,在沙画作品中,配乐对于作品的重要性,要比电影配乐等其他艺术形式更重要。

也确实是这样,沙画的配乐好坏,是评审团的重要考评项目。

单论音乐性和故事性,温莎莎的《白桦林》要比之前的所有作品都更高了一个等级。但要比画面,《白桦林》可远不如之前的《西游》和《天女》。

也不知道评审团会给这样一部作品打出多少分。

电视机前的很多观众都在关注着评审的打分。

在这一环节,温莎莎要简单的讲述一下她的创作。

林在山之前叮嘱温莎莎了,一定不要在这个节目上提他的名字,以免影响现场评审的印象分。

温莎莎也考虑了这个问题,于是只从战争与和平与爱情的角度,描述了自己的这部作品。并讲了她曾祖父曾参加过二战的故事,这让很多人听了都更受感动了。

在艺术大厅二楼的VIP包间里,正在观看比赛的洋皇妃亦被深深的感动了。

这位从小就在马背上长大的巾帼皇妃,出身军事世家,她的父亲、爷爷都是军方的高级将领。

嫁入皇室前,洋皇妃也是在辽州军区任职的。

看着温莎莎做的这部《白桦林》,她特别受触动。

她的爷爷就参加过二战,并和苏联红军一起在东北地区和日军奋勇的厮杀过。

听说温莎莎的曾祖父也来中国援过战,洋皇妃立刻就想到,这姑娘的曾祖父,很可能就是在东北地区援战的前苏联老红军。

这让她看着这姑娘觉得更亲切了。

“她的这部作品好,不像之前的作品那么华丽,而是实实在在的在用故事触动着每个人的心灵。这才是真正有重量的沙画作品。”

包间中的人都能听出来,洋皇妃对温莎莎这部《白桦林》十分推崇,其赞誉已超过了之前的《西游》。

在包间中,陪洋皇妃一起观赛的文化部部长邱宗典,笑着讲:“最近两年,沙画界人才辈出,这个女生就是咱们沙画界的后起之秀,也是这次入围沙画决赛的最年轻的选手,今年才21岁。咱们协会的评审团之前看她这部作品时,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今天的表现果然不负众望。”

邱宗典的女秘书不用再被多提示了,立刻出门,去用内线的耳回向评审团传达了洋皇妃的意思。

这个所谓的评审团打分,其实更多的都是在参考着洋皇妃的喜好。

洋皇妃喜欢的作品,就算再差,他们也得给评成冠军。

这个比赛就是为洋皇妃而办的。

而且说实在的,洋皇妃最近这些年一直在研究沙画,她对这项新兴艺术的鉴赏力和鉴赏角度,要比一般的艺术家更全面。

这项比赛的规则和评判标准,就是洋皇妃本人定的。

她的评审水平,一点都不比下面评审团的艺术家们差。

只是加上个人喜好后,她的评判标准可能会和大赛定下的评审标准有些差池,但就算再偏,她亲自甄选出的作品,也一定是很有说服力的。

底下评审团的专家,不用洋皇妃钦点,对这部《白桦林》已经都很推崇了。

这部作品和《西游》、《天女》这种视觉系的作品,走的完全是两个路子,有点内涵的艺术家,肯定更喜欢这种的对人心灵更有冲击性和启迪性的作品。

“妈妈,这个学生的手很巧,人长得也很漂亮,您不是正想着找个学生陪您在家里一起研究研究沙画吗,我觉得这个女生是个不错的人选。”讲话的是杨世卓的正房妻子,暨少王妃——媛少妃。

这位25岁的已经有了两个儿子的媛少妃,不出意外的话,将是未来的大华皇族正宫皇后。

她这话的意思很明显,是看洋皇妃很喜欢舞台上的那个漂亮女孩,便投其所好,试探一下,看看洋皇妃有没有意撮合杨世卓收了这个女生。

大华皇族的嫡系王子,全部都有娶妻纳妾的特权,正房的少王妃,只能娶一个,但偏房的少妃,则可以娶多位。

大华皇室虽然从来都不明言去鼓励这件事,也从来不在公众面前说这件事,但在私下里,皇族是很愿意王子们多纳妾联姻的,这样才能更加充实王族的力量。

在这个位面的中国上流社会,有历史的那些贵族世家,几乎无一例外都和大华皇族有姻亲的关系。

正是靠着这些姻亲的关系网络,大华皇族死死的掌握着整个中国的经济命脉。

普通的老百姓家庭,如果能和皇族联姻,那更是像灰姑娘或灰王子一样的童话故事,是祖坟冒青烟,求之不得的好事。

当然,这只是大部分人的心态,也有一些“极端”的人,是极度反对特权阶级存在的,就算白给他们机会进皇族,他们都不愿意进。

皇族中没有明文规定王子可以纳多少房的少妃,但就算是最好女人的王子,也不敢比华皇本人娶的妃子的一半数量还多,这也算是一个不成文的规定吧。

就像是当今的华皇,纳了十位皇妃,王子们最多就只能纳五个少妃。

一直在皇家禁卫军中历练的杨世卓,作为目前皇族中最有前途、也是最有权势的储君世子,他倒是没像其他弟弟那样,一成年就开始疯狂的娶妻纳妾。

他目前只娶了一个正房的少王妃——媛少妃,纳了两个偏房的少妃——玲少妃和雅少妃。

这天陪洋皇妃一起来皇艺看沙画决赛的,便是媛少妃和雅少妃。

玲少妃要不是因为有七个月的身孕不方便出门,她也会陪着洋皇妃一起来看沙画的决赛。

她们这些少妃儿媳妇,全都知道在军界背景深厚的洋皇妃对杨世卓的影响力有多么大,平时她们都要使劲的讨好和洋皇妃的关系,这样才能更好的在杨世卓面前争宠。

媛少妃本人是非常希望杨世卓在年轻的时候尽量多纳妾的,这样她还能和这些妃子比比姿色。否则,等她人老珠黄了,杨世卓再纳年轻的妃子,她可就不好和人家比了。

虽然有皇族的规矩在那里摆着,只要她不死,也不犯太大的错误,就没有人可以取代她发妻正房的位子。

而她的大儿子,作为长子,只要教育的好,不出意外,也会是下下届华皇的首位人选。

但很多东西,都事在人为。

皇族中也不是没发生过越矩的事。

所以她还是要为自己考虑,在取悦到洋皇妃和杨世卓的同时,她要尽量的为自己的前途争取最大的利益。

像是温莎莎这种混血的女生,媛少妃就非常希望杨世卓能给她娶进宫。

这种有外族血统的妃子,在宫里几乎没有任何权势可言,她们的孩子就算是嫡系的王子,也没有继承重要职位的机会。这是圣帝早就立下的规矩。

所以一般王子的正妻,都希望王子们娶有外族血统的妃子,这种妃子,通常情况下,长得都超级漂亮,且性欲高涨,可以消耗掉王子们的大部分精力。而她们的存在,对其他妃子也没有任何的威胁,所以这种妃子是少妃包括皇妃们最喜欢的妃子类型。

现在听了温莎莎讲,说她有乌克兰的血统,她长得还这么漂亮,沙画做的还深得洋皇妃的喜爱,媛少妃立刻就喜欢上这个学生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