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歌王- 第18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这张专辑若发行好了,有可能去冲击明年华语乐坛的年唱片销量前十,甚至前五!

这样的重磅专辑要是能由彩蝶唱片全权制作发行,会让彩蝶在国娱母公司面前彻底扬眉吐气一回。

被国娱的那些歌舞艺人压了很多年了,一直就没翻过身来,彩蝶太需要这样一个翻身的机会了。

吴一凡这天下午便琢磨着,要约林在山吃饭,再和林在山探一探合作的事情。

……

这天下午,在Beyond论坛发布了新歌后,林在山也没闲着,他在公司的录影棚里,由信徒乐队伴奏,录了《海阔天空》的完整版。

这周末,《唱作人》的复赛就要开播了,两首重磅歌曲《沧海一声笑》和《海阔天空》都将和大家见面。

到时候,大的音乐网站肯定会扒这两首歌的电视音频来供网友试听下载。

与其让别人做这两首歌的Live版,他不如自己录好完美的发行版,在Beyond论坛上发表,再帮Beyond论坛冲一波人气。

同时,在这周末的节目上,他将穿着印有Beyond论坛地址的T恤表演,Beyond论坛的网址将第一次出现在全国观众面前,这对论坛的知名度提升将有很大的帮助。

孙玉珍已经看过这期节目的完整版剪辑了,为了不让广告部的同仁挑毛病,他们艺能三组特意打碎了林在山带有广告意向的背影镜头,分别做了2个2秒,3个1秒的短镜头,来最大限度的帮林在山打隐形的植入广告。

朴大成之前承诺给林在山打一个4秒钟以上的短广告,由于林在山在这期节目的表现实在太出色了,为表谢意,朴大成授意节目组给Beyond论坛打了7秒钟的广告。这算是给林在山最大的回馈了。

按孙玉珍的话讲,只要是稍微有心一点的观众,肯定能记住林在山背后的广告地址。

林在山现在很是期待,想看看在电视上打广告对Beyond论坛的推广效益有多大。

其实首发音乐,对Beyond论坛的热度提升就已经很有帮助了。

这天首发《朋友》,Beyond论坛的音乐区活动会员数量明显比之前高了很多倍。

在12点即将发布的时刻,Beyond论坛的在线会员人数达到了近期的峰值——6603人!

发布之后,半个小时内,歌曲的试听下载量更是超过了8000人次!

这比前两天只有寥寥几十人的下载量翻了数百倍之多!

可见,在这个论坛上,关注林在山音乐的人还是有很多的。

不过平时林在山不发布新歌,这些乐迷上论坛讨论的积极性明显不够高,这也让论坛的发展形成了一定的瓶颈。

这在开发团队看来,都是正常的现象,等着论坛的会员基数大大的提升后,论坛自然而然就会变得很火了。

他们现在的当务之急,就是让Beyond论坛的名气先打出来,让更多的人知道Beyond论坛,愿意来Beyond论坛注册。

《朋友》发布后,Beyond论坛的注册会员数成功突破了3万人。

预计这周末,《海阔天空》和《沧海一声笑》在论坛首发,以及林在山在《唱作人》节目上的植入广告播出,会让Beyond论坛的知名度和会员注册数都更上一层楼。

……

这天下午录完了歌,信徒的几个孩子都回学校去上课了,林在山则留在公司,和吕东等人开了个会,探讨公司未来的发展。

针对Beyond论坛,他们定下了一个初步的目标——在年底前,让Beyond论坛的注册会员数突破10万。在明年春节前后,争取突破30万的有效注册会员,让Beyond成为一个初具规模的大型专业论坛。

开过这个会后,林在山亲自上论坛上和大家交流了一阵。

他现在没事时就爱在论坛上露露脸,帮论坛增加人气。

他知道,音乐区的很多乐迷都是奔着他来的这个论坛,这里面有一部分人是奔着骂他来的,对于这些人,林在山一笑了之,并不放在心上。

而对于那些真诚的喜欢音乐,愿意讨论音乐的人,林在山很爱给他们回帖,和大家一起交流做音乐的心得。

他回的贴,一般都是带着技术含量的帖子,吹水的帖子他从不参与。

他喜欢和专业的音乐人交流,同时对于新人乐迷的问题,他也很喜欢回答,愿意引着这些朋友入音乐的门。

就像这天下午,他看到了一个新人乐迷在论坛上发的帖子,以及下面其他会员的回帖,就蛮有意思的,他也参与讨论了。

那新人乐迷发帖是问:“普通乐迷听歌和学音乐的人听歌到底有什么不一样?我最近在学吉他,吉他老师总说他听到的东西和我听到的不一样。我就搞不懂了,专业人士和普通人听到的音乐真的很不一样吗?他们会更专注于某些乐器的声音?或者更关注高低音?关注歌手的演唱技巧和情感表达?”

底下有个玩摇滚的乐迷给他做了解答:

——

你要练吉他的话,你应该会更多的关注歌曲里吉他的声音,而不单单只是在乎歌手的唱音。听一首歌,你会先听出原声吉他的扫弦,分解,然后听出一些明显的弹奏技巧。

当你组乐队玩电吉他后,你会发现原来不知道是什么乐器发出来的声音很多都是吉他创造的,失真,蛙音,延时……出来的效果千变万化。

玩乐队时间一久,你就会分辨出架子鼓的底鼓、通鼓、军鼓,它们和贝斯的区别。你会分辨出主音原声Solo和键盘的声音区别,这些在普通人听来,会感觉是一个声音的。

等渐渐的积累了一定经验后,你再排练的时候,谁的和弦错了一点,节奏前后卡了一小拍,主唱那个字没在调上,你都能听得出来。

然后,你再戴上好的耳机听以前常听的歌曲,你会发现音乐的海洋是多么的美妙和广阔,而我们,只是和牛顿一样,在捡捡贝壳而已。

——

林在山用论坛的点赞功能,给这个乐迷的回答点了个赞,他觉得这个业余摇滚乐手说的非常好。

下面还有个学音乐的学生会员给楼主做了解答:

——

我是学录音艺术专业的学生,和我们同系的是音乐制作专业,可以说都是做音乐的吧。然而,我们听音乐的角度,就已经完全不一样的了。

说些最简单的,一个录音专业的学生,关注的是这首歌当中人声修音修的多不多,哪些地方是被分成好几次录的而不是一气呵成,伴奏是用的是电脑音色还是真乐器,是在录音棚唱的还是在其他场合,后期处理的时候,压缩的比例大不大等等等等。

用我家人的话说,学我们这个专业的人,听音乐根本没有乐趣可言,完全都是在从技术层面做思考,举个最简单的例子,自从进了大学,每年元旦晚会时,我都边打游戏边告诉我妈,谁是假唱,谁是真唱。

而学音乐制作的,也就是学编曲的那些学生,他们则会听一首歌的伴奏如何,是用什么音色,或是用什么真乐器伴奏的。他们更多的是从作曲和编曲技术的角度去听,和声,配器,旋律走向,都会有着重的关注。在他们的耳朵里,一首歌是被拆分好的,每个乐器在演奏什么,演奏的水平怎么样,他们一层一层听的都很清楚,并由此来判断,这首歌的制作水平到底如何。

因为专业与音乐相关,我们的耳朵在听音乐时,注定会关注更多普通乐迷不会去关注的东西,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去做一名普通的音乐爱好者,我们也是普通人,也有自己喜欢听的音乐啦。

尤其林大叔的音乐,不管是从专业的角度去听,还是从普通乐迷的角度去听,都很赞啊!

——

对于这样的帖子,林在山自然也要给他点赞。虽然这家伙最后有拍他马屁的意思,但看着别人夸他,他真心舒服啊!

下面还有一个女乐迷做了很简单的回答:

——

从我个人经历而言,是这样的:

没学音乐前:他好帅,歌好好听!

长大一点以后:歌好好听,表达了XX的情感。

学音乐以后:用了XX和弦,XX技巧。

现在:用了XX和弦XX技巧来表达XX情感,音乐真是太美了!

不知道有没有人和我一样呢!

——

看了这女乐迷的回答,林在山轻轻一笑,也随手给这女乐迷点了个赞。

再往下看,那个“金箍棒”又冒头了,生动幽默的回了一帖:

——

主唱:他這裡用了混聲、wow~這一段這麼處理真是太棒了~

吉他:我去?這什麼效果器出來的音色?我也要~

鼓手瞬間跟著音樂對著空氣把鼓的部分扒下來了。

做編曲的鍵盤注意到了這首歌的和聲處理,配器和旋律動機。

貝斯說:欸、你們有煙嗎?

——

看到“金箍棒”对乐队贝斯手的无视,林在山会心一笑。

这“金箍棒”近来在讨论区表现的非常活跃,什么帖子几乎能看到TA的身影。

TA有时候发长篇大论,有时候发简单的评述。

听TA的口气,有时候显得很专业,有时候又显得像个孩子。

TA发帖的文字也很分裂,有时候用简体字发,有时候用繁体字发。

一边长篇大论或专业点的帖子,TA都用简体字发;调皮一点的回帖,就像上面这种幽默型的,TA会用繁体字发,显得很随心所欲的样子。

林在山对这哥们儿还挺好奇的。

一般网上用繁体字发帖说话的人,都是粤语区的网民。

林在山让吕东查过这“金箍棒”的登陆IP,想看看对方是不是粤语区的网友,查询的结果竟然也很分裂。

这金箍棒每次登陆论坛的IP都不一样,有时候在国内,有时候在国外,完全没有固定的IP。

按吕东的话讲,这八成是个黑客,每次登陆都会跳机隐藏真实IP。如果林在山真想查TA真实登陆地址的话,他们网络团队可以跟踪一下这“金箍棒”。

林在山觉得没这个必要,他只是觉得这金箍棒的热情很高涨,这个人很有趣。他希望论坛上能多一点这种既热情又幽默还有专业理论基础的会员。

对于这个新人网友提出的问题,林在山金箍棒的回帖下面也立刻跟了一帖:

……

普通人听音乐:“这段音乐给我的感觉和联想是什么。”

学音乐的人听音乐:“这段音乐是什么。”

进一步讲,音乐人听的更多的,不是音乐本身以外的附加情感或者其他东西,而是音乐本身的构成。

演唱专业的人可能是在听演奏演唱技法和音乐处理,作曲专业的人则是在听音乐的各种结构(和声、织体、材料发展、配器、结构等等)。

学音乐的人,或者受过音乐训练的人,可以掌握更多的词汇,更多的构造方式,这在扩大他们理解能力的同时,也让他们对音乐作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普通乐迷和专业的音乐人,对于音乐的期望不同,期望得到的满足方式也自然会有不同。

……

林在山把这帖子发出去没10秒钟,回帖的右下角便出现了跳动点赞的提示,点赞的不是别人,正是“金箍棒”。

金箍棒点赞之后,立刻给林在山发过来了私人消息:“林大叔,你在线吗?我想问你一下,你这首《朋友》前奏中的背景音是什么呀?我听了快100遍了,也听不清那些人到底在说什么。我只听到一句粤语,好像是在说:‘陪我一起打电动?’”

看到金箍棒的私信,林在山笑了,心想这人还挺执着的,为了听清楚,竟然听了快100遍前奏,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

他给对方回:“你耳朵还挺灵的,这段前奏,我混剪了几段人声,没有特别的意思。你对粤语很敏感,你是粤州人吧?”

“对,我是粤州人。但我平时也总说普通话的。粤语歌和国语歌我都爱听。”

“这周末《唱作人》的粤语专场你可以期待一下,到时候Beyond论坛会首发我的粤语作品。”

“嗯,到时候我会第一时间来论坛试听下载。”

金箍棒紧跟着又发过来了一条私信:“我很喜欢你的音乐,林大叔,我也很欣赏你浪子回头的人生,我想和你交个朋友。”

“咱们现在不就是朋友么,喜欢听这首《朋友》的朋友,都是我的朋友。你要有什么音乐方面的问题,可以随时给我发论坛私信,咱们一起来讨论。”

“好的,林大叔,你要加油啊!你出专辑了,我一定会买的,支持你!”

“谢谢。”

看着金箍棒单纯的支持话语,林在山心里很是欣慰。

东艺大的很多学生也很支持他,这些学生在他眼里,都是最单纯最可爱的人。

“铃铃铃——”

手机响了,是吴一凡来电。

吴一凡约林在山晚上吃个便饭,聊聊合作的事。

这晚林在山带着刘萌萌去和吴一凡一起吃的饭。

刘萌萌现在已经从马晓东那辞职了,专心在给林在山做经纪人兼助理的工作,未来林在山和彩蝶的合作事务,有不少要由刘萌萌负责处理。所以林在山提前就把刘萌萌介绍给吴一凡认识了,以后好方便沟通。

好死不死的,马晓东这晚也来林在山和吴一凡他们吃饭的这家餐厅用餐了。

林在山和吴一凡三人是在包间中用的餐,服务员上菜开门时,马晓东正好路过这间包间,余光一扫,他就扫到刘萌萌的渔网丝袜大长腿了。

再一看方桌旁边坐着的两个男人,一个是吴一凡,另一个竟是林在山!

第204章酒逢知己千杯少

包间的门关上了。

马晓东瞥了一眼后,由服务生引着,走向了他要去的包间。

他一边走一边琢磨,他应该是没看错,那个穿着一身修身黑衬衫,留着一头油光锃亮没有一丝分叉的整齐大背头的霸帅大叔,绝对是吴一凡,这错不了。

而吴一凡对面的林在山,那头标志性的白发,让人更不可能给他认错。

林在山当下是彩蝶唱片很重视的唱作人,彩蝶唱片未来肯定要为林在山发行唱作人专辑,吴一凡和林在山私下里吃顿商务餐,这在马晓东看来很正常。

但刘萌萌怎么会和这两人同桌吃饭的?

那是刘萌萌吧?

刘萌萌是侧背对着门口吃饭的。

马晓东只看到了刘萌萌侧后方的背影,一下子还有些拿不准了。

想了想后,马晓东觉得那个应该就是刘萌萌,没有错。

刘萌萌那双大长腿,马晓东天天看,非常熟悉。即便是坐着屈着,她那双穿着渔网丝袜的长细美腿,配着端庄优雅的鱼嘴高跟鞋,仍旧很养眼入目。

那女孩娇俏的侧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