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莱坞制作》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好莱坞制作- 第57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不是亚裔演员,”杜克纠正道,“是华裔演员。”
  “让一个华裔演员成为第二主角?”查尔斯?罗文微微皱眉,“我不认为华裔演员比黑人演员更合适,如果影片上映后。有人利用种族歧视……”
  “查尔斯。”杜克抬手打算了他的话,“第一主角是个白人女性,第二主角是个华裔男性,第三主角是一个拉丁裔男演员,然后在其他正面角色里。挑一个黑人演员。”
  办公室里都是自己人,杜克说话也不怎么掩饰,“如果这样,那些长了玻璃心的家伙还攻击我们是种族歧视,那他们一定会自找麻烦。”
  不说华裔或者亚裔,在全美拉丁裔的数量就要远远超过黑人,虽然地位比不上黑人,但也不容忽视。
  听杜克这么说,查尔斯?罗文和坐在一边的蒂娜?菲都笑了出来,这样的做法确实不会给人留下以“种族歧视”名义进行攻击的机会。
  杜克看向蒂娜?菲那边,说道,“把我让你搜集的资料交给查尔斯。”
  蒂娜?菲翻出一份文件,走过来送到了查尔斯?罗文的手里,查尔斯?罗文打开翻看了下,说道,“这个丹尼尔?吴我好像听说过。”
  “他是一个华裔演员,在太平洋对岸的市场拥有很高的人气,而且形象一向阳光健康。”杜克简单的介绍了几句,“他妻子的家族是拉斯维加斯的富豪,本人对我们的文化也有足够的了解。”
  在筹备会后,杜克为了男主角的人选考虑良久,《星球大战7》想要实现大爆发,中国市场是不容忽视的,虽然他收购卢卡斯影业后,就在中国市场发起多项宣传推广活动,力度远远超过曾经的华特迪士尼,但这样一部电影想要在太平洋对岸实现票房爆发,仅仅这些是不够的。
  主演行列中增加一名在太平洋对岸人气和形象都不错的华裔影星,自然而然成为了杜克的一种选择。
  挑选丹尼尔?吴不是因为杜克的个人喜欢,而是他找不到更合适的人选了。
  丹尼尔?吴在太平洋对岸具备足够的知名度,没有太多的丑闻,形象足够阳光和健康,他的加入势必会吸引大洋对岸影迷的瞩目,更加重要的是,丹尼尔?吴早就加入了美国国籍,在全美也有一定的知名度。
  从一定程度上,这也会减少一些不必要的排斥。
  从市场的角度看,选择丹尼尔?吴也远比选择一个黑人合适,虽然嘴上和媒体上不怎么提及,但实际上黑人主角还是影响到了曾经的那部影片在太平洋对岸市场的票房表现,这一点连曾经的华特迪士尼也有所预计,制作的中文版海报和预告片中,黑人演员都被放在了不起眼的位置上。
  不仅仅是票房,还有相关的周边特别是形象授权,一个黑人演员的形象授权或者公仔能卖掉多少?而丹尼尔?吴背后代表的可是一个无限广阔的市场,而且这个市场也在不断的规范。
  无论从哪方面看,选择丹尼尔?吴出演男主角都比黑人要强之百倍。
  确实,一个华裔出现在《星球大战》的主演行列中,必然会引发一些白人至上者的反感和抵制,问题是选择黑人的话,这些的问题同样存在,曾经那部电影发生过的争执也印证了这一点。
  查尔斯?罗文第一时间联络到了丹尼尔?吴的经纪人,丹尼尔?吴也一直想在好莱坞发展,不过事情的进展不算太顺利,丹尼尔?吴目前正在与暴雪公司和传奇影业联合打造的《魔兽世界》剧组接洽,想要争取其中的古尔丹这一角色。
  与曾经传奇影业与华纳兄弟先合作后分道扬镳不同,因为杜克的关系,如今的传奇影业根本没有参与过《蝙蝠侠》三部曲以及《盗梦空间》等影片的制作,跟华纳兄弟也没有任何合作关系,只能算二流制片厂中不太起眼的一个。
  而且古尔丹这个角色从头至尾都是动作捕捉,丹尼尔?吴的面孔根本不会出现在电影中。
  诚然,魔兽世界堪称是最为成功的在线游戏之一,在全世界拥有众多的拥趸,改编的电影也相当受人瞩目,但它的电影版本放在《星球大战》面前,无论如何都无法相提并论,而且游戏电影真正成功的例子又有几个?
  在《魔兽世界》和《星球大战》之间该做如何选择?对于任何一个演员来说都没有难度。
  在杜克亲自与丹尼尔?吴打了一通电话后,这位著名的华裔演员毫不犹豫的抛弃筹备中的《魔兽世界》,投入到了《星球大战7》的怀抱当中,只要能通过试镜,将会出演影片的第二主角。
  试镜工作紧张而又忙碌,只要能拉上关系的人,几乎都通过各种方式找上杜克,推荐手中合适的演员,杜克的经纪人南希?约瑟夫森也不例外,她就向杜克推荐了刚刚签下的科洛?莫瑞兹。
  与以往不同,只是看了看科洛?莫瑞兹的近照,杜克就毫不犹豫的拒绝了南希?约瑟夫森的请求。
  他是要求女主演不能过于纤细没错,但也不能像科洛?莫瑞兹这般粗壮,这位出演过《海扁王》中超杀女的女星,可谓是好莱坞童星发展轨迹的真实写照,小时候可爱的一塌糊涂,也充满了灵气,成年后不但长歪,而且变成了一张僵尸脸……
  这样的演员根本不符合杜克对于女主角的要求。
  跟所有好莱坞电影和好莱坞导演一样,并不是所有的演员都会争先恐后的想要加入杜克的剧组,比如迈克尔?法斯宾德,在接到出演大反派的邀请后,就婉拒了这份演员合约,而是继续去担当他的万磁王。
  有人不想加入剧组,也有人在积极谋求角色,本迪尼克?康伯巴奇参加了大反派凯洛?伦的试镜,但第一轮就被杜克淘汰了,除非脑袋进水,他才会使用本迪尼克?康伯巴奇。(未完待续。)
  ps:  求月票和推荐票!


第八百九十四章 主要工作就是卖萌

  《星球大战》和《星际迷航》的铁杆粉丝一直都是死敌,而且与杜克为西蒙?佩吉准备的始终带着面具的角色不同,本迪尼克?康伯巴奇想要竞争的是男主角,这种严重跟核心观众群意见相悖的事情,没有足够的利益的话,杜克肯定不会随便去做。
  再说了,他准备在第二主角上使用丹尼尔?吴这样的华裔演员,第三主角启用拉丁裔,本迪尼克?康伯巴奇根本不符合这一要求。
  虽然本迪尼克?康伯巴奇表现出了积极争取角色的**,而且人气和知名度也更高,但杜克还是选择了拒绝。
  对于《星际迷航》系列,杜克不是特别了解,筹备工作的闲余时间,他也看了最为经典的几部《星际迷航》,毕竟一个系列能制作如此久的时间,得到那么多粉丝的支持,必然有其可取之处,或许也能从中学习到什么。
  不过,看完几部《星际迷航》之后,杜克发现这对《星球大战》没有任何帮助。
  《星球大战》和《星际迷航》尽管都是讲述宇宙大战的科幻片,却有着本质上的区别,两个系列着重强调的东西完全不一样。
  在《星球大战》里,与其他典型好莱坞大片一样,最重要的是惩恶扬善,其他的都要让步,邪恶势力不能打败光明势力,否则就是政治不正确。在《星际迷航》里,最重要的是科技发展,是求索精神,善恶并不重要,实力才是在宇宙生存的根本。
  所以《星球大战》是伪科幻,只是一个披上了科幻外衣的剧情大片。
  《星球大战》里,科技发不发达不重要。只要有了原力,就能战胜一切,原力可以超越物理规律,产生超自然现象,这种设定更加大大降低了《星球大战》的科幻属性,而更像一个魔幻故事。
  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星战系列属于太空歌剧,非常史诗,场面非常宏大,也有一个很明确的剧情流程;《星际迷航》算是太空牛仔类的题材,电影版里经常提及他的剧情核心,探索未知,勇往直前。
  在杜克筹备影片的同时,卢卡斯影业也与一些公司签订了推广合作协议。
  二月份,虚拟现实的关注者们和星球大战的影迷们得到了他们一直在等待的消息。《星球大战》即将完全步入虚拟现实体验,卢卡斯影业与谷歌进行战略合作发展,虚拟现实完整体验正式开始制作,将开启全新的星战宇宙。
  这个虚拟现实完整体验将包括一个令人信服的故事和独家的从未见过的内容,它直接关系到《星球大战》的新系列开篇,影迷们将能够通过访问在ios与andriod的官方星战应用程序去体验。
  谷歌不是只做《星球大战7》的vr,他们已经搭售每个相关的应用程序,要求用户选择光明或黑暗的一面。有专门的部门会密切跟踪相关信息。
  在这个春季,关于《星球大战7》的新闻基本占据了大多数娱乐媒体的头版。每当热度稍降,卢卡斯影业和华纳兄弟都会爆出新的消息,吸引影迷的眼球。
  然而,现在的时间段毕竟是颁奖季,关于颁奖季的消息还是抢走了不少关注,就在奥斯卡提名名单公布。媒体注意力转移的时候,杜克和卢卡斯影业以及华纳兄弟联合召集新闻发布会,正式宣布《星球大战7》的影片名为《星球大战:原力觉醒》。
  这一消息又拉回了影迷的注意力。
  距离《星球大战:原力觉醒》开拍还有三个月时间,影片的特效工作已经展开,其中的一个重点就是设计崭新的机器人。在杜克提交给工业光魔的设定草稿中,这个被命名bb…8的机器人不会像r2d2那样在影片中与敌人战斗,它的主要工作就是卖萌。
  bb…8将肩负宣传和拉动周边产品销量的重任。
  虽然画画的水平很有限,但早在去年的时候,杜克就作出了bb…8的原型图,在一张画纸上画出了最开始的bb…8素描草稿。
  考虑到星球大战系列电影一贯的纯手工打造热烈洋溢的风格,以及《星球大战:原力觉醒》的影片氛围,杜克的手绘草稿中bb…8由两个叠在一起的圆球体构成,而在上面的球体上由一个小点代表了眼睛,这份图稿也成为了设计bb…8的核心理念。
  杜克的想法也促使工业光魔的设计师克里斯坦?阿尔兹曼完成了bb…8的最终设计。
  为了完成这个在球体上转动的机器人的设计工作,克里斯坦?阿尔兹曼尝试了各种不同的方式,一方面兼顾杜克的想法,一方面又彰显出新特色。
  当然,原始的素描草图中的机器人形象看起来温和讨喜,因而他不可能往严肃或者暴躁的方向去设计这个角色,杜克在每次设计出新的bb…8形象时都要给出相应反馈,最终才有了完整版的bb…8概念设计图。
  克里斯坦?阿尔兹曼对杜克坦言,他在设计bb…8时为了寻找灵感观察了千奇百怪的球状物体,直到他看到一个在面前滚来滚去的足球时,电光火石间他认为这真是他梦寐以求的感觉。
  当阿尔兹曼确定了基本的设计思路后,接下来的工作就是如何把这一概念与实际结合。
  来自工业光魔公司生物小组的设计师经过了不断的尝试和反复琢磨,敲定了出了最终的bb…8形象——一个可旋转的球形身躯以及一个半球形的悬空头部,看起来简约而不简单,典型的星战风。
  并且为了实际拍摄的便宜,设计师可以远程控制bb…8做出各种动作。
  完成了概念设计只是成功的一半,如何把概念实体化才是成功的关键。
  为此,《星球大战:原力觉醒》剧组聘请了工业光魔的传奇人物尼尔?斯坎伦作为任务的总监。
  在杜克的要求下,尼尔?斯坎伦遵循了其它两位设计师的设计理念,但把bb…8变成现实依然是一次巨大的挑战。
  这个由尼尔?斯坎伦负责的模型团队,首先着手做出了多个木偶版本的bb…8。
  概念设计图应用到实际中,必然会产生一些改变,杜克很清楚这一点,特别让尼尔?斯坎伦负责的模型团队制作了不同版本的bb…8,以从中找到最为合适的版本。
  尼尔?斯坎伦和杜克讨论了很多关于bb…8机器人如何移动的话题,比如它是否需要一个可伸缩的脖子。
  但杜克认为没有这个必要,为了证明自己的想法,他让模型团队花了半天时间搭建了一个可以移动的木偶机器人。
  这个木偶的机器人的灵活性简直让人吃惊,它的头部和手臂都可以随意自由的移动,所有人都认为这个机器人非常棒,这个木偶版机器人为最终的实体化bb…8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做出了木偶之后,如何操纵木偶进行实际拍摄成为杜克和尼尔?斯坎伦的团队面临的另一个棘手的问题。
  作为bb…8的操控者的两名工作人员躲在华纳制片厂的摄影棚里,花费了整整两个星期的时间来熟练掌握bb…8的运动套路和表情。
  同时,杜克让约翰?施瓦兹曼派出一名摄影助理,在摄影棚里用镜头记录下了bb…8的各种表情资料,不断调整和实践,最终才能让bb…8做出丰富连贯的动作和表情。
  经过了制作模型和实际操纵的过程后,尼尔?斯坎伦的团队向杜克展示了他们的劳动成果了,当看到bb…8展示出的灵活动作和丰富表情时,杜克如释重负,终于可以放下长久以来放在肩上的重担。
  bb…8的精彩表现也征服了《星球大战:原力觉醒》的剧组,它仿佛不是一个木偶模型,而成了电影里真正的bb…8。
  与此同时,为了更好的为《星球大战:原力觉醒》以及后面的系列服务,卢卡斯影业特意让工业光魔在洛杉矶成立了一个工作室,工作室由工业光魔方面的著名人物罗斯?厄本负责,并且杜克也让他担任了《星球大战:原力觉醒》的视效总监。
  如今的工业光魔,像罗素?厄尔这样的视效总监仍继承着“服务电影制作者”的传统,而这一传统最早正是由乔治?卢卡斯在20世纪70年代时确立下来的。
  罗素?厄尔在1994年加入工业光魔,当时的他还是一名技术助理,截至到目前,他负责过《碟中谍2》、《加勒比海盗》系列、《变形金刚》系列以及《复仇者联盟》等众多热门大片特效制作工作,可谓经验丰富。
  如果一个导演想要给电影里加一艘宇宙飞船,或是让钢铁侠漫天乱飞,或是要把成百上千只动物塞进诺亚方舟,那他肯定需要一个视效总监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