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莱坞制作》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好莱坞制作- 第49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这些看似微小的细节可以创建出许多不同的环境。
  不过,他们也还算幸运,因为航天器运动都很快,24小时内就会经历数个白昼黑夜。
  事实上,拍摄中的光照效果跟随摄影机和角色的运动旋转有着十分丰富而戏剧性的变化,赤道上空每90分钟就会出现一次日落。
  下午的拍摄中,还有一个表现了斯嘉丽饰演的女主角最终转入黑暗的星空中的镜头,几乎没有光照,只有头盔内部发出微弱的光。
  杜克还为角色在整个剧情发展中设计了准确的全局轨迹,比如第二天拍摄的第一场戏中,斯嘉丽的女主角是在非洲沙漠上空,太阳进入视野中,因此地球的颜色会很暖,她脸上的反射光也会是暖色。
  几场简单的戏拍完,剧组渐渐找到了感觉,杜克也开始将编排好的失重戏份提上了日程。
  失重戏份敲定了特定的组合,这些组合是很有必要的,因为拍摄中灯箱中的演员在不停的旋转。
  比如说,杜克从乔治?克鲁尼的脸开始拍,然后必须移动摄影机到斯嘉丽,她以不同的速度在旋转,摄影机绕着她拍摄,然后又拉回到乔治?克鲁尼,因为如果直接退回到乔治?克鲁尼,接下来拍到的会是他的脚。(未完待续。)
  ps:  求月票和推荐票!


第七百五十五章 两个长镜头

  高大的灯箱矗立在摄影棚的中间,无数人都在围着灯箱忙碌,等杜克一声开始之后,现场迅速恢复安静,只剩余了灯箱运转以及机械臂挂着的摄像机滑落的摩擦声。
  被十二根威压悬挂在灯箱的摇篮上,斯嘉丽?约翰逊的感觉并不好受,这灯箱里面又闷又热,而且让人感觉很孤立,拍摄的时间往往又很长,整个过程非常辛苦,如果不是去年开始就在练习瑜伽以及锻炼身体,她一定承受不住。
  尽管感觉不好,斯嘉丽却还是竭尽全力表演,她知道杜克对她寄予了太多的期望,不想让杜克失望。
  从开始拍摄到现在,她只是在那次午饭时向杜克抱怨过,那也是她唯一抱怨的一次。
  摇篮在旋转,斯嘉丽有些天旋地转的感觉,在她的正上方,机械臂控制的摄像机快速旋转滑落,那台笨重的imax摄像机速度非常快,似乎会砸在她的脸上。
  斯嘉丽一动也没有动……
  “cut!”
  喊停的声音响起,杜克从监视器后面站起来,大声的对灯箱里面喊道,“注意你的眼睛,你有一个闭眼的动作!”
  这是人的本能反应,在表现演员“砸向”镜头的效果时,实际上演员基本上是不怎么动的,而是让摄影机在机械臂的精确控制下“砸向”演员,这一场戏中,摄影机要以每小时40英里的速度砸向斯嘉丽?约翰逊,在离她3英寸的位置停下来,而这个过程中,斯嘉丽必须保持一动不动。
  出色的演员能控制自己的任何一个表情和本能反应,经过杜克的提醒,斯嘉丽下一次顺利完成了这场戏。
  随后。杜克让剧组休息,准备拍摄影片前半部分的超长镜头。
  曾经《地心引力》的开场,一个长达近18分钟的太空镜头震摄住了所有人,哪怕是最挑剔、最苛刻的影迷,也会对这个机位走动异常复杂、场面调度充满想象力、cg制作天衣无缝的长镜头拜服。
  但剧组不准备拍摄如此长的镜头,而是将这个镜头一分为二。由两个长镜头拼接而成。前一个镜头大概有12分半钟,然后再接上另一个镜头,构成整个长镜头。
  如果说制造出零重力的效果还不算难的话,那么这些长镜头可就算是真正的挑战了,这是无重力下的长镜头。
  无重力,也就是这个镜头棘手的地方,不只是表现零重力是棘手,长镜头本来就难,零重力也是。把他们两个加在一起,不对,他们不是加在一起,他们是相乘,事情就难上加难。
  杜克和约翰?施瓦兹曼为此做过大量的讨论和试验。
  这些镜头实拍时摄影机的运动还要被动作捕捉系统记录下来,以便与cg场景相匹配。杜克希望摄影机的运动尽可能自然流畅,因此相比一帧帧做关键帧动画,他选择了在小型动作捕捉棚中使用虚拟摄影机系统。约翰?施瓦兹曼和他的四个摄影助理可以拿着这个小支架四处走动,控制摄影机参数和构图。然后对录制的轨迹做一些修改,使其更像是在零重力下拍摄的。
  与以往不同,杜克相信长镜头能很好的把观众代入到影片当中,长镜头的关键在于身临其境,对于这样一部特殊的影片来说,能使整个画面变得更逼真、更贴切、更直白。
  剪辑点越少。观众跟角色之间的互动就越多,好比观众在实时的观看角色所经历的一切。
  前几天讨论的时候,杜克想要尝试更多的摄影机运动轨迹,但约翰?施瓦兹曼和参与讨论的麦克?道森都建议他不要这么做。
  按照杜克的计划,开场的镜头结束时是女主角飘向广袤的太空。当她开始往远处飘的时候我,不需要设定剪辑点,摄影机可以在同一个镜头中跟着她运动,这样一来开场的两个镜头就可以合为一个镜头。
  不过约翰?施瓦兹曼和麦克?道森都不建议这么做,他们认为当女主角飘出去的时候是最佳剪辑点,如果这是一本书的一章,这应该是这章的最后一句话。
  镜头加长也就意味着拍摄难度以几何倍数增加,他们很轻易就说服了杜克,而且只用了一个理由——时间不允许!
  是的,时间确实不允许,这部影片的制作周期本来就异常紧张,杜克没有时间可以浪费。
  而且他也不是那种偏执的人,无论长镜头还是剪辑,都要适合一部影片当时的实际状况,剧情本身跟摄影、声音、表演和色彩是等同的,他们都是一种电影制作工具,所以导演要服务的是电影,而不是故事。
  还有一个难点在于,要让这个长镜头夺人眼球。
  拍片的目的可不是要观众死寂般的坐在那里,不是要让他们坐在那儿等着某个人飘上来然后拍个特写。
  一个长镜头就像一支芭蕾,要处理的一秒种都不能让人觉得乏味。
  导演事用摄影机来讲故事的,从头到尾都是,不管是从环境的大远景到对话镜头再到单个镜头再到动作镜头再到另个大远景镜头,都是在用镜头说话的,如果要在一个镜头里把东西都讲完的话,那么必须要想出办法,能把这些所有的类型都囊括其中。
  在耗时耗力的准备中,视觉预览得到了杜克的认同,模拟打光也搞定了,整个特效团队还会再做一次技术上的视觉预览,协助杜克来决定每个镜头怎么拍,决定预览上的那些画面该如何在机械设备和灯箱上拍摄出来。
  等乔治?克鲁尼和斯嘉丽?约翰逊准备完毕,剧组拉开了拍摄的序幕,除去约翰?施瓦兹曼和四个摄影助理的拍摄外,特效组使用了iris机械臂来操作所有的镜头摇移,演员所有的动作时间点和镜头视角的位移,全部都是被精确计算和安排好的,这是之前编程镜头从未达到过的长度。
  在一个持续的长镜头当中,接连展现全景、特写、动作场面,必然要找出一个方案,能在单独一个镜头中同时展现各种不同的情节,这绝对是最困难的地方,所以要把零重力和长镜头结合在一起真的非常非常难。
  整个拍摄过程很不顺利,数次被杜克喊停,拍摄中的任何一个小疏忽,都会导致所有人的努力化为泡影,而镜头的长度以及所要展现的复杂效果就决定了从演员到技术部门,都会不停的犯错。
  从感官上来说,这个镜头需要无懈可击,事无巨细都要被照顾到。
  苛求细节的杜克在前期准备时,还参考了imax纪录片《哈勃望远镜》,并与担任本片顾问的美国航空航天局宇航员凯蒂?科尔曼一起专门研究了哈勃望远镜的飞行轨迹,按照电影的设定时间来制作太阳、月球的相对位置,以及制作地球的模型。
  在当时的哈勃望远镜位置,所看到的地球是什么样子?太阳的位置和角度是什么?都被他一一考虑到了。
  拍摄中,除了杜克,耗费时间和精力最多的是他的摄影指导和特效总监。
  长镜头里面的很多场戏,特效团队需要提前做好视觉预览,不然他们就不知道光应该是从哪边来的,或者就不知道什么样的时刻该用什么样的特效画面,蒂姆?韦伯的团队花了很多时间来模拟打光,特效和摄影的界线也变模糊了。
  二者有交叉,但并没有严格的界线。
  作为一个摄影师,约翰?施瓦兹曼要处理的特效的问题比任何摄影师都多,而对于蒂姆?韦伯这个特效师,要处理的摄影的问题比任何特效总监都要多。
  因为在这样一部电影的拍摄中,这两者是不需要分的那么清楚的。
  这两个长镜头拍摄了接近十天的时间,从杜克这个导演到约翰?施瓦兹曼和蒂姆?韦伯再到斯嘉丽?约翰逊和乔治?克鲁尼这两个演员,都被折磨的疲惫不堪。
  当这两个相加接近十八分钟的长镜头终于完成时,对杜克这些电影的制作者而言,犹如一次毕业典礼。
  杜克也承认,整部电影其余的镜头,加在一起都没有这两个镜头的难度大。
  这接近十八分钟的两个镜头,包含了剧组这部影片筹备和技术上的全部努力与突破——机械臂镜头、全新的打光方式、cg空间的新渲染技术,实现的是任意移动的实拍视角、任意变换的角色布光和宏大从容的宇宙美景。
  用蒂姆?韦伯的话来说,当这两个长镜头结束,宣告的是从此以后,失重和太空,再也不是电影画面中的难题了。
  影片拍摄过程中,杜克和他的技术团队解决了失重拍摄的诸多问题,借由技术辅助,彻底翻新了好莱坞大部分太空探索影片的拍摄依赖“威亚+绿幕+cg后期”这种方法。
  毫不夸张的说,在这之后,能超越这次拍摄的的恐怕真的只有去到太空中实拍了。
  两个长镜头完成,也让杜克松了一口气,特意为剧组放了两天假,只是当剧组重新集结拍摄的时候,他的摄影棚中来了一位特殊的访客。(未完待续。)
  ps:  求月票和推荐票!


第七百六十六章 不虚此行

  《地心引力》的片场和其他电影的片场很不一样!
  在华纳兄弟的一名高管的陪同下,克里斯托弗?诺兰走进了摄影棚,大概是华纳兄弟的人早就打好招呼的关系,并没有人过来阻拦他,走到那个灯箱附近时,他主动停下了脚步,因为剧组正在拍摄,他也是一个导演,虽然此前只是在独立电影圈厮混,却知道没有导演喜欢别人打搅自己拍摄。
  站在这里,克里斯托弗?诺兰看着剧组紧张的拍摄,不说一句话,只是认真仔细的观察。
  他之所以出现在华纳制片厂,就是因为关于太空的一个电影项目被传奇影业看中,传奇影业又会与华纳兄弟合作,这部影片会是一部商业大作,投资超过1亿美元,不管是华纳兄弟还是传奇影业,都对他有些信心不足。
  克里斯托弗?诺兰也清楚,他这是第一次进入主流电影圈,绝对不能搞砸,否则很可能没有第二次机会,所以专门拜托了传奇影业和华纳兄弟的人,来杜克?罗森伯格的太空片片场参观,也算是为随后的拍摄积累经验。
  看了一段时间,克里斯托弗?诺兰发现灯箱设计的非常巧妙,正在拍的斯嘉丽?约翰逊的这场戏,片场中就只是那个灯箱,再加上机械设备和的摄影机,就没有了。
  以前太空片片场需要的那些大吊臂车和大件道具都不见踪影,在这里,杜克?罗森伯格似乎只需要演员,一个灯箱,主创们,还有一群拿着笔电的技术人员就足够了。
  双臂抱胸。克里斯托弗?诺兰绕行兴趣的看着以灯箱为主体构成的片场,拍摄的时候,演员和摄影机都会有些移动,在右边这里可以看到有个篮子一样的东西,演员可以站在里面,由电脑控制旋转以及对齐。
  但克里斯托弗?诺兰看了十多分钟。发现这个装置很少会转过45度,似乎剧组在有意的进行控制。
  想到剧组拍摄的是一部太空电影,克里斯托弗?诺兰很快就明白了这是为什么,一旦那样的话,就会看到演员身体上的肌肉之间的张力,拍摄必须做出完全没有张力的样子,因为在零重力的环境里就应该是这样的。
  如果把演员完全倒过来,那么血就会全都跑到他们的头上,肌肉也会全都压到脖子上。
  “所以总是尽量不去移动他们。尽量把动作交给摄影机来做,让摄影机在他们周围动。”
  克里斯托弗?诺兰脑海中闪过这个念头后,不禁暗暗佩服,杜克?罗森伯格好高明的手段!
  拍摄进入短暂的间歇期,克里斯托弗?诺兰看到剧组在为下场戏做准备,也就没过去打搅,与华纳兄弟的那位高管说了几句。
  对方显然经常来这边,对剧组和拍摄非常了解。
  当他问到剧组是不是还有其他方法拍摄失重的戏时。华纳兄弟的那位高管说道,“还有另外一种技术来制作零重力的效果。”
  他对克里斯托弗?诺兰指了指摄影棚的另一面。说道,“在某些镜头里面,斯嘉丽?约翰逊会被吊在一个装置上,然后像木偶一样被操纵,以此来制作出零重力的效果。”
  “特技人员用四个点把她挂起来,每个点上有三个不同的感应线连接着。”他详细的介绍道。“所以基本上就是把她的那个点分成三角形,特技人只需要晃动和摆动也就可以控制她了。”
  剧组这时转场到了那边,拍摄再次开始后,克里斯托弗?诺兰看到的就像是华纳的人说的一样,特技人员是真的在操纵斯嘉丽?约翰逊。斯嘉丽?约翰逊就真的会倒转,他们还可以把整个装置熟练的做上下左右的移动。
  而且这明显是个手工与电脑控制相结合的装置。
  所以这个剧组的团队还要协调操纵不同部分的人员的工作,电脑人员的工作,摄影机人员的工作,灯光的运用,斯嘉丽?约翰逊的表演……
  作为一个导演,在克里斯托弗?诺兰的眼里,这些都要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
  他自然而然想到了自己筹备的太空影片,里面同样有类似的戏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