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莱坞制作》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好莱坞制作- 第47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这更像一次叙述的冒险,一队人马要编造一个故事,就好像拍电影的人聚在一起开始工作——或许只是因为人自己沉浸在这样的事情里面,感到了更多的相似性——这不仅仅是依赖于技术来计划他们的犯罪,更像是对个人的入侵。
  在杜克眼中,这应该是人类的经历。而不只是个跟一场间谍活动相关的经典符号。
  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的合作也帮了杜克很大的忙,排戏过程中,他一场戏一场戏跟杜克讨论过自己的角色剧本,来摸清这个人物的情感真相和动机。
  “这些所迫使我做的事情之一就是将解说环节的每一个节奏都充分戏剧化,每一个角色要获得一个信息。都是因为他需要这条信息。”杜克曾经对安娜?普林茨这么说过,“电影在表现一个重要议题,例如困在梦中醒不过来了的时候,肯定会有一个节奏。我之前总是在角色相对被动的地方,安排它作为中性的解说环节。但在跟莱奥反复讨论过之后,我得出结论,要采用戏剧化的矛盾冲突,这产生了一些跟以往不一样的效果,使得解说环节对于角色来说也是不可或缺的。”
  在筹划具体拍摄计划的时候,或许是因为受到剧情的影响,杜克把计划搞的有些复杂,甚至连他自己都有点晕。
  他在画板上画满了夸张的图表和时间线,试图标记出电影中发生转换的地方,有好几个星期,他感觉他就是在把自己的脑袋往画板上撞。
  不过回过身来,杜克明白他实际上已经解决了某些问题,并且获得了一些重要进展。
  “你知道,你会面对新的问题,因为你知道你确确实实在进步。最终,你明白了,‘这个东西现在不完美,我还有一大堆的事情想要对它做——但它至少囫囵了,我能够把它给人看了。’”
  这是杜克得出的一个结论。
  杜克继续无数遍地修改拍摄以及后期制作计划,因为他知道,当这个计划投入制作的时候,必须要变得更有条理。
  影片中,许多不同的角色在同时处于不同的危险境地,他这个导演必须坐下来,跟角色之间进行大量的交谈。
  这非常难。
  杜克认为这是有一个限度的,就是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来制定计划,只能做到这么多。之后,就必须要让其他人加入。
  幸运的是,杜克用近二十年的时间,打造了一支强悍的团队。
  他常常能感觉到,跟查尔斯?罗文或者安娜?普林斯或者其他团队成员一起工作,有很大的价值,就像最后结果所显示的,他们的加入使得制定的计划愈加合理,在不断的修改之下,杜克最终寻找到了完美的平衡。
  按照莱昂纳多的建议,杜克也对角色和戏份进行了微调。
  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点,柯布召集他的小队去执行危险的任务,在他指派完所有的工作后,他却忘了提及,他自己才是这个任务最大的不确定因素。
  用莱昂纳多的话来说,柯布不是忘记了,而是把秘密主动的藏在心里。
  对此,杜克在与几名主要演员讨论时,用希区柯克的《**记》来作参考,它让观众完全的信任电影的主角——出于演员的讨喜表演和角色的专业技能——但其实他们信错了。
  观众信任他们,因为他们自信、有知识、是专家……等等。但是,在《**记》中,最后却恰恰让人们明白——啊,真被这个家伙骗惨了,他根本不是我以为的那个人——这确实是一个迷人的叙事方式。
  《阿拉伯的劳伦斯》是杜克他们拿来讨论过的另一个经典的例子,这部电影的半数部分是一个这么成功的带光环的主角,总是让人忘记在后半部分里,他会变得有多么黑暗,它挑战了传统的‘主角共鸣’的智慧。
  要实现这样的效果很难,必须有真正合适的演员,所幸的是,杜克有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
  每个成为巨星的人,总有他的可取之处。
  好莱坞确实没有谁不可以被代替,也总是角色在成就演员,但好莱坞的制作公司愿意付出大价钱邀请巨星出演,而不是随便选个没有名气和号召力却演技同样出色的小演员,总有道理在里面。
  这些道理也非常的浅显,基本所有人都能一目了然。
  杜克邀请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可不仅仅因为曾经就是主演的关系以及与他是很不错的朋友,华纳兄弟最终跟莱昂纳多签订一份1500万美元基础片酬外加百分之八盈利分成的合约,也不是因为杜克的关系。
  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本身所代表的价值恰恰是这份合约的正常体现。
  除去所有这些外,杜克还非常清楚这部影片能够成功的另一个关键——故弄玄虚!
  没错,就是故弄玄虚。
  当然,故弄玄虚也要适可而止,这毕竟是一部商业大作,而不是小众文艺片。
  曾经这部影片的成功之处也在于对故事节奏、观众理解程度和影片叙述结构之间的调和。也就是说,玩逆时序、套层叙事不难,难的是不把这些元素弄成小众实验电影,影片完成后,既能让观众看得有些云里雾里,又不至于完全失去解迷兴趣,通片下来必然是一部耐看的商业片,这才是《盗梦空间》的可贵之处。
  杜克整个理念非常清晰,这就是一部大投资大制作的商业片,影片真正的内核就是科幻动作等主流商业元素,其他都是在此基础上衍生出来的。
  经过漫长的四个多月的前期筹备,十一月中旬的时候,杜克在洛杉矶正式开始了《盗梦空间》的拍摄。(未完待续。)
  ps:  求月票和推荐票!


第七百三十九章 特效和实拍

  摄影棚中一片昏暗,杜克的正对面,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背对着主摄像机的镜头,似乎正忙碌着什么,然后斯嘉丽?约翰逊的身影闯入到了镜头中,她看了看莱昂纳多的背影,向着那边走了过去。
  “你准备一个人进入梦境吗?”她主动开口问道。
  “不,不……”莱昂纳多转过身来,立即否认道,“我只是在做些实验,没想到这里还有人,所以……”
  “噢,抱歉,”
  斯嘉丽先低头看了看自己手里的小玩意,接着对莱昂纳多亮了亮,“其实我在弄我的图腾。”
  “给我看看。”莱昂纳多抄起口袋走了过来。
  斯嘉丽却立即收了起来,莱昂纳多只是笑了笑,“你学的很快。”
  “这种区别梦境和现实的方法很优雅啊。”斯嘉丽轻轻点着头,说道,“这是你的主意吗?”
  “不,其实……”莱昂纳多走的更近了一些,“其实是莎莉的主意。”
  既然女主角的人选不是法国人,杜克也就相应的改了名字。
  莱昂纳多掏出一个陀螺,放在了自己的手心里,以便让斯嘉丽看得更真切,并且解释道,“陀螺在梦里转起来就不会倒。”
  他在旁边的桌子上转动了陀螺,“就这么一直转下去。”
  “听亚瑟说他去世了?”斯嘉丽问道。
  莱昂纳多却转了话题,“迷宫设计的怎么样了?”
  杜克离开摄像机镜头,大声喊道,“cut!”
  斯嘉丽和莱昂纳多都看向了这边,很清楚开机第一条没有过,只是这段戏并不难。他们不明白问题出在了哪里。
  “汉娜,科克,约翰……”杜克一口气喊出了剧组三个部门主管的名字,然后招了招手,“你们过来。”
  这个镜头没有通过,与斯嘉丽和莱昂纳多的表演无关。而是配光出了问题,自从扎克?施耐德离开杜克的团队,成为一名导演之后,他的剧组配光一直有科克?伦迪尔负责。
  电影也可以说是一场光化学之梦,对于光线的要求非常复杂,尽管很多光亮可以在后期制作时调配,现场用于拍摄的光线却也极其重要。
  所谓配光,用通俗的说法来说就是调色。电影之所以要做配光,主要出于两个理由:其一。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光源条件下拍摄的镜头之间难免存在差异, 如果不加处理直接冲印,镜头剪辑在一起就会显得不和谐;其二,创作者也会出于自己的艺术追求,使影片画面呈现某种特定的风格。
  配光一词的英文原文是color timing,从英文的字面意义理解,很多人可能会纳闷这个工序和“时间”有什么关系。
  这还得追溯至黑白电影的时代,由于那时还没有颜色的介入。配光仅仅涉及画面的明暗控制,因此配光师所要做的就是调试和记录不同镜头所需的曝光时间。timing一词由此而来。在彩色技术出现后,timing的说法依然被保留,甚至到了如今的数字时代还在被沿用。
  如今的配光工作,完全在数字环境下进行的,配光师能获得的效率和自由度都极高,这些年电子配光技术发展迅速。通过电子配光机的电子回路显像,配光师可以直接预览配光结果,从而快速的工作。
  相比于传统的配光,这样方式更具有效率。
  杜克的剧组使用的从来都是业内最为先进的技术,他不是如今还在独立电影圈厮混的克里斯托弗?诺兰。不会坚持那些传统又耗时耗力的方式来拍摄。
  如何花最少的资金以最快的速度达到最好的效果,这才是杜克想要的,为此他根本不在乎实现的方式究竟是坚持传统,还是使用新技术。
  配光的问题很容易就得到解决,在随后几天的拍摄里,杜克既使用了新技术,也运用了一些较为传统的方式。
  曾经的《盗梦空间》里出现的第一个震撼性镜头,要数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饰演的道姆?柯布被推入浴缸从而引发的第一次梦境穿越,柯布在上一层世界对水的感受被传递到下层的梦境里,产生了超现实的效果——整个日本宫殿被滔滔大水淹没。
  这极具感官冲击的一幕实际上是克里斯托弗?诺兰使用实景拍摄得来,他的剧组搭建了庞大的宫殿内部的场景,并把共计5000加仑的水储存在精心布置于场景各窗口处的26个水箱内,这些水箱在机关驱动下按顺序被依次打开,“水漫金山”的景象便产生了。
  但这样的搭景和拍摄都极其耗费时间和资金,杜克只是简单的想了一下,就放弃了实拍的想法。
  他拍摄时,莱昂纳多只是站在绿幕环绕之中,宫殿被滔滔大水淹没的场景则使用微缩模型拍摄,然后二者在用cgi技术处理之后合成在一起。
  按照专业人员的计算,这起码能节省最少一半的准备时间和三分之一的拍摄资金。
  以杜克的风格,没有不选择这种拍摄方式的道理。
  而在一些方面,杜克也大量使用了传统的技术进行拍摄。
  比如亚瑟在走廊里的那场动作戏,受到上层梦境的干扰,第二层梦境中几次出现重力改变的现象,事实上拍摄时它们都是由真实的物理法则产生的。
  拍摄中,约瑟夫?高登?莱维特在酒店走廊中飞檐走壁,是因为整个走廊的布景被搭建在一个可旋转的巨形“万象环”装置上。
  整个走廊开始旋转倾斜时,吊在威压上的演员们只用顺其自然的调整平衡,而固定的摄像机则让这一切看起来就像是重力的受力方向在变化。为了保证演员在旋转布景中的安全,许多道具包括墙壁都是用柔软的材料制作的。
  还有许多用于梦境拍摄的道具,也都是剧组真实搭建的。
  首先是彭罗斯阶梯。
  任何对错觉略有研究的人都应该知道“彭罗斯阶梯”这个着名的透视悖论,作为一个假想的无限循环阶梯,它只能在二维上成立,一旦拿到三维空间里检验就成了一个自相矛盾的结构体。
  特效组参考错觉大师艾舍尔描绘的彭罗斯阶梯,在拍摄景地华纳制片厂的摄影棚里真实的搭建了一个从特定角度看如同无限循环升降的封闭楼梯,当然从其它任何一个角度看,这个布景就会瞬间穿帮,因为它根本不是封闭的。
  也正是利用这一点,约瑟夫?高登?莱维特饰演的亚瑟才得以清晰的像斯嘉丽出演的阿德里安以及观众解释梦中的迷宫现象。
  其次是记忆电梯。
  道姆?柯布在自己的梦里制造了一个能通往十三层楼的电梯,来储存自己的记忆。这个记忆的电梯在拍摄中是一个个独立的布景,它们都是剧组制造的真实的道具。
  比如顶层沙滩上的那个电梯,杜克拍摄时,就是在南希?约瑟夫森的私人沙滩上挖出一个大坑然后搭建的。
  还有潜意识火车。
  剧组为拍摄准备的最为夸张的道具,恐怕还要数出现在第一层梦境里的火车,这辆火车确是实实在在的道具。
  这个大家伙内部由卡车和数节拖车驱动,外部套上玻璃纤维制的火车外壳以假乱真,最后再用电脑cgi将汽车轮胎替换成火车车轮,一切都无懈可击。
  在好莱坞,几乎所有的大制作商业片都是用电脑特效加实景拍摄完成的,不使用cgi特效镜头的投资上亿美元的特效大片根本就不存在。
  不说杜克这个版本的《盗梦空间》要使用超过2000个cgi特效镜头,单说曾经的克里斯托弗?诺兰,很多人对诺兰的印象都是此君乃十足的胶片狂且对数字技术极其抵触乃至鄙视,从一定角度讲这是正确的,不过这并没有看到事实的全部。
  实际上,cgi特效在曾经那部《盗梦空间》的制作中得到广泛乃至关键性的运用。
  倒卷的巴黎是这部影片的标志镜头之一,不去细说也能看出这是cgi生成的场景,除此之外,整部电影运用到的cgi镜头超过了600个!
  卷曲的巴黎同样是杜克这个版本的整部电影的标志性画面之一,在他手中,这会是一个百分百的数字特效。
  早在前期准备时,工业光魔的特效组已经赶到巴黎,在那里拍摄了一个t大小的照片作为素材,从建筑物的外部结构到内部的房间,精确到每一个细节。
  这些高精度照片最终作为“烘焙贴图”被贴到三维模型上,目的就是让整个虚拟场景变的真实可信。
  不过光有真实的贴图是远远不够的,整个场景需要考虑诸多元素的变化,包括光源——整个场景发生白天,而天光的模拟是非常困难的——阴影的投射、透视等,还要考虑如何隐藏建筑物之间的穿透这类穿帮。
  虽然杜克计划在电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