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莱坞制作》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好莱坞制作- 第37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后续导演参与的会议通常围绕个别拍摄主题进行,诸如一名角色移动的太快了,或者移动这东西到哪去之类的问题。
  虽然杜克不是詹姆斯?卡梅隆那样的完美主义者,但也不会轻易满足。每当特效部门有最新完成的画面送到他手里时,他总会对菲尔?桑德斯说,“你知道的,这些远远还不是我们所想要的,这些只是初步合格而已。要记住,你们这些家伙都是好莱坞最顶尖的特效专家。”
  针对那些要使用的镜头或放在一起的特效画面,杜克必须要做出选择,以让它们更好的服务于整部电影。
  因此,当他一旦进工作状态,发现制作出的有些画面不太符合影片的要求时,绝对不会如同詹姆斯?卡梅隆那样波勃然大怒,而是尽量放轻松一些,去考虑其他合适的类型选择替换它们,重新思考后再丢给特效组制作。
  鼓励创新同样也会带来问题,比如这些从事cg创作的人,往往都是思维天马行空的人,有时候想象力难免会发挥过头。
  在二月初的时候,特效组接连被杜克否决了相当多的制作成果。
  很长一段时间,团队的后期制作私底下都认为这是数字特效的错用。
  数字特效已经成为贯穿整个好莱坞制作流水线的一个标准,它不只是用来解决问题,增加些炫耀的亮点,还可以用来创作完整的场景和关系到整部电影和产品的工作流程。
  然而,很少有导演能认可这些提供者的才能,也很少有人认识到它对一部电影的成功所复出的贡献,特效组接连被杜克这种超级大导演否决成果,一时间竟然不知道该怎么做。
  沟通是解决分歧的最好途径,杜克主动找到了负责特效的菲尔?桑德斯。
  原本,菲尔?桑德斯以为杜克即使不发火,也会提出一些严厉的批评,但杜克并没有这么做,他非常清楚,不应该用一些禁锢,捆住这些充满想象的翅膀。
  有很多人,一提到cg特效,总认为这是电影低级、幼稚和无趣的象征,是流水线模式的代名词,但他们可曾想过,cg同他们鼓吹的实景拍摄以及其他文艺化的手法一样,同样是一批充满想象力的人的心血结晶,特效师在制作cg画面时,付出的想象力和脑细胞,甚至远远超过提倡所谓“dogma95”规则的人多得多。
  因此,杜克依然是以鼓励为主。
  在菲尔?桑德斯召集特效师召开的一个简短的会议上,杜克放出了一小段基本无用的cg画面,对这些人说道,“我们先不要急着否定什么,让我们撤回两步,看看整个序列图像,它就处在影片里面,怎样让它为故事服务呢,这镜头可能再也不会起作用了,我们可能也不再需要这个镜头。”
  他看着那些特效师,又说道,“但谁都无法否认,这是多么有想象力又充满了创作热情的画面,对我而言,这是《钢铁侠》项目中非常值得提倡的。”
  任何人都需要认同和鼓励,在剧组里,像杜克这样集导演和制作人于一身的人物的认可,无疑激励了这些特效师们更多的创作热情。
  《钢铁侠》是一个安排周密、井然有序的项目,有很多有趣的东西值得去做,杜克虽然不是是那种疯狂热爱机器人、机械装置和技术工艺的导演,却有足够的理由去喜欢这部值得兴奋的电影,还在整个拍摄制作过程中,始终保持浓厚的兴趣。
  他毕业于加州艺术学院,严格说起来是一个学院派的导演,似乎在学院经历过足够文艺片熏陶的杜克,更应该倾向于文艺向的电影,而不是商业片,但这个世界上,有哪个人或者上帝制定过规则,学院派的导演就必须是文艺向的导演?
  有人喜欢商业片,有人喜欢文艺片,每个人都有选择的自由,但杜克始终认为电影拍出来就是让人观赏的,能得到广泛支持的电影,才是他想要制作的电影。
  再说了,拍一部影片就赔一部的导演,在好莱坞的这个生态圈里,真的能拿到权势?
  从开始到现在,杜克从来都不是一个单纯的导演。
  最简单的一个问题,斯坦利?库布里克和史蒂文?斯皮尔伯格,放眼整个世界,在广泛的观众群体中,谁的名头更响亮,谁在好莱坞的地位更高?
  文艺向的导演有文艺向导演的生存法则,但那根本不适合杜克,如果他当初选择了文艺向的导演路,能有今时今日的地位?
  哪怕是个蠢货,也知道在好莱坞这绝对没有可能。
  好莱坞终究是靠商业成绩说话的一个圈子。
  尽管杜克鼓励特效师发挥想象,来积极创作,但团队创作发挥的前提是必须保持在准许的角色范围之内——一个英雄式的人物,穿着十分合适的人形装甲,并可以飞行。
  比如钢铁侠的飞行画面虽然由小罗伯特?唐尼使用动作捕捉拍摄,但工业光魔还需要添加飞行效果,飞行场面是影片诸多重头戏中的一个。
  战甲飞行时的反作用力大小和喷气火花的样式都至关重要,工业光魔制作很多版效果供杜克参考,经过数轮的修改,他才敲定了最佳版本。
  还有钢铁侠的武器,特别是那些精巧的小型武器,时间太过久远了,杜克也不能记得这些细节,对这些小装备的设计让他绞尽脑汁,漫威的支持这时发挥了重要作用,凯文?费奇给杜克带来了一本钢铁侠圣经——《钢铁侠》诞生四十多年来使用的全部武器道具大全。
  近半个世纪来,许多卓越的漫画家设计了诸多令人大开眼界的神奇武器,这些给了杜克和武器特效师阿迪?格兰诺足够的启发。
  所以,电影从来都是不是个人英雄主义的产物,而是一整个团队紧密合作的结晶。
  整个后期特效制作非常的繁琐,就连小罗伯特?唐尼通过动作捕捉生成的特效战衣,也必须使用cg进行数次修饰。(未完待续。。)


第五百七十四章 角色魅力

  不考虑造型,钢铁侠外套需要显露工业雕琢过的痕迹,一件完美合身的外套,可以让英雄气概毫不受阻,漫画版本的自由度可以忽略破坏战衣剪影的部分,电影版本则没有这个自由度,解决的办法就是创建一套系统可以让重合的面板相互滑动或者扭曲。
  创建看起来真实可信的金属图像,可以说是一个很有难度的挑战,特别是就可不断结合并且切合实际的数字化外套而言。
  现实的刷镀金属外套具有极好的细节表现,同时,数字化创建的崎岖不平的刷镀表面,也将需要更多渲染力去解决不带闪烁和抗锯齿的画面。
  特效制作必须要运用最新的技术,来模拟会发生在刷镀金属表面上的那些变化,无论镜头离钢铁侠有多远或挨他有多近,都是必须的工作, 这一切都要依靠工业光魔和威塔工作室强大的技术能力来解决。
  在制作过程中经常有惊喜诞生,有些任务往往比预期要来的简单,而且有时会出现超过杜克想象的效果,比如依靠特效合成的钢铁侠和铁霸王在好莱坞中国大剧院前的打斗。
  最初的计划,杜克是想让两个人飞过来后,以摧枯拉朽之势,毁灭掉这座风格四不像的剧院,但几个特效师制作出了一个版权,钢铁侠和铁霸王的搏斗,只是摧毁了剧院最被人诟病的拱门,而后好莱坞中国剧院形成的反差,对比以前反而要更加符建筑美学,构造出了一种别样的喜感。
  所以,杜克干脆放弃原本的计划,采用这一版本。
  只要符合影片的主题和风格,又不拖累整个后期制作计划。杜克也乐于尝试并且实现一些有意思的新点子,而不是单纯的机械化的使用cg特效,那些带来的效果,肯定会或多或少受到些限制。
  放眼好莱坞,制作电影用半年多乃至更长的时间制作特效,是司空见惯的一件事情。《钢铁侠》也不例外。
  实际上,从筹备期开始,一些特效制作就走在了拍摄的前面,这些特效虽然不会全部使用,但也会在影片中占据相当的份额,另外一些,则会在后期制作中,不断被剧组添加新的元素进行改造,慢慢的以不同于以前的方式。被添加到影片合适的地方。
  此外,斯坦?李似乎想显示自己对于整个漫威的重要性,带着他的编剧团队,想要在后期制作中掺一脚,却被杜克毫不犹豫的拒绝了,即便是双方间发生矛盾,他也不可能让编剧参与影片的后期制作。
  原因很简单,剧本是影片的基础之一没错。但编剧所写的并不是最终被制作到电影画面里的东西。
  比如斯坦?李就对杜克没有遵循剧本,拍摄时让演员即兴表演很有意见。杜克却对他提出的刨除掉这部分内容的建议理都不理,双方间甚至发生了一次争吵。
  不过,杜克手握最终剪辑权,即便是斯坦?李这个超级英雄之父说破天去,也无法影响到他的决定。
  这种争吵也很正常,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想。斯坦?李想要继续影响漫威的运营,以便突显他的重要性,从而能在与漫威的分成谈判中获得更有利的地位,但杜克很清楚,斯坦?李不属于这个时代。安稳的在电影里打酱油,才是他最需要做的工作。
  对于角色和影片,杜克有自己的想法,有些即兴创作的场景,拍摄时甚至准备了七个版本之多,完全可以根据后期剪辑的要求,选用更加合适的戏份。
  任何一个导演都不是全才,杜克也从来没想过接管剧组以及拍摄制作中所有的工作,他只是把握着大方向,用自己的想法带动和启迪其他人,这并不是一件很容易就能做到的事情,一旦成功了,剧组就会爆发出极大的工作和创作热情,成为效率超高的团队。
  反过来,这些人的想法又会给杜克带来各种各样创造性的灵感,从而使得整个制作过程形成良性循环。
  杜克无论如何都不会让例如斯坦?李这些人来破坏剧组形成的默契的。
  配合默契的团队,也能弥补杜克忽略的一些问题,毕竟他只是一个人,不是全知全能的大英百科全书。
  比如,后期制作使用cg修饰恐怖份子囚禁托尼?斯塔克的山洞时,有位来自威塔工作室的助理,就提出了建议。
  “我曾经在阿富汗山区生活过,对那边的地质和气候了解一些。”
  站在大屏幕前,那位助理指着画面中不断呼吸的小罗伯特?唐尼说道,“阿富汗偏僻山区的山洞里面非常寒冷,有一些山洞的气温能接近冰点,人的呼吸必然会带出白气……”
  画面上,所有演员都是看不到呼出的白气的。
  经过这名助理的提醒,杜克立即让人去查阅资料,一些介绍阿富汗的影片,特别是近几年电视台在山洞中访问塔利班人士的片段,都可以清楚的看见他们呼出的气。
  于是,杜克交代特效制作部门,用后期技术对山洞的所有戏份进行必要的调整,以便让这些场景变得‘冷起来’。
  他们的工作,就是使用cg,为演员们添加呼出来的气。
  这些工作完成后,杜克发现效果很好,让演员口中呼得出气,表现出俘虏生活的恶劣环境,尤其像托尼?斯塔克这样过惯好生活的亿万富翁一定会感到很难受,也为他后来的转变又增加了一点说服力。
  不过,特效组完成的各种特效制作是一方面,杜克通过后期精剪进行取舍就是另外一方面了。
  《钢铁侠》依旧保持着传统好莱坞商业性第一的特点,在这种娱乐性为主的商业片中,所谓深刻的主题或者艺术价值必须向视觉特效与娱乐性让位。
  杜克非常清楚,这类电影的主要观众很明显是14岁到35之间的观众群,他们就是喜欢火爆的场面以及高强度的视觉冲击,以快速剪辑和高分贝音效来刺激自己的神经,并且从中获得满足。
  相比于上一部的《蝙蝠侠:开战时刻》,《钢铁侠》的成片中,会包含多得多的特效场景。
  尽可能多的在合理的范围内,保留更多的出色的特效场景,就是杜克精剪时秉持的理念之一。
  此外,托尼?斯塔克的角色魅力,也是他要重点照顾到的方面。
  钢铁侠的外型咋一看上去过于笨重,不够帅气,但杜克根本不担心这一点,因为观众只会被他那种极具压迫性的魅力所征服。
  钢铁侠不同于蜘蛛侠和蝙蝠侠这类漫画英雄,对于外形十分在意,钢铁侠说穿了就是一身战斗盔甲,是一种武器,所以一旦用传统漫画英雄的眼光去衡量的话,很容易造成一定的误解。
  而且大多数的时候,小罗伯特?唐尼饰演的托尼?斯塔克还都是以真面目示人的,他的形象也足以迷倒一片女性观众。
  杜克在精剪中,也尽可能保留了展示托尼?斯塔克个性和贫嘴的场景以及台词。
  托尼?斯塔克这个角色,非常有个人魅力,这不仅体现在泡妞上。
  超级英雄与邪恶势力搏斗虽然是他们的主要任务,但毕竟他们不是机器人,而是有血有肉有感情的人,特别是漫威的超级英雄,往往都有着普通人所具备的的缺点,观众是否喜欢他们,个性魅力极其重要。
  小罗伯特?唐尼本身就不是什么循规蹈矩的好人,始终都混身散发着狂野和不安分,还有一种强硬和难以妥协,这些他特有的魅力很好的在影片拍摄中发挥了出来,因与以往英雄人物差距很大,极有可能让观众产生一种另类的新鲜感。
  再加上托尼?斯塔克很会开玩笑和**,最重要的是还非常有钱,女人对此抵抗力基本为零。
  钢铁侠不像其他英雄平时那么假正经和沉闷,托尼?斯塔克始终是直白放松的,四处狂妄地泼洒他的幽默感,甚至与机器人在一起时也不改贫嘴本性,然而他又是稳重而不轻浮的,以一种领导者的气势让每个他周围的人都被折服,甘愿受其摆布。
  可以说,没有穿盔甲的托尼?斯塔克,也隐隐带着超级英雄的风范。
  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杜克和麦克?道森完成的粗剪样片中,如果小罗伯特?唐尼一共讲了一百句话,那至少有九十句都能把观众逗笑。
  用杜克的话来说,那就是托尼?斯塔克的个人魅力就足以征服很多人,如果战斗力也强劲,观众如何能不爱他?
  再就是配乐了,既然是钢铁侠这种充满金属质感的电影,主配乐必然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