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莱坞制作》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好莱坞制作- 第1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今的好莱坞,每年北美票房过亿的电影,不过寥寥十部左右,而他一个新人导演的作品终于迈过这一大关,先前将他忽略掉了的媒体,自然会爆发出最大的热情。
  虽然看到这些难免高兴,但杜克有着清醒的头脑,如果他下一部作品搞砸了,媒体绝对会毫不犹豫的把他踩在地上,再狠狠跺上几脚。
  看了看时间,杜克放下报纸,离开房间去了二层的咖啡厅,再次与南希·约瑟夫森会面。
  在南希·约瑟夫森表达了足够的诚意后,杜克没有刻意刁难,只是坚持不接受经纪公司对他的作品打包以及不得干预私生活这两条,其他都可以谈。
  两人之间的谈话持续了整整一上午,然后在某些方面达成了一定的共识,虽然没有草签任何协议,但与上次会面比起来,也算是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在未来经纪人的选择上,杜克也稍稍有些倾向南希·约瑟夫森,虽然对方上次处理娜奥米·沃茨被骚扰事件给他留下的印象并不好,但整个行业的风气都是这样,何况他找的是一个职业经纪人,又不是朋友。
  结束与南希·约瑟夫森的会面,杜克直接赶去了曼哈顿,圣菲亚广告公司正在这里为雅诗·兰黛的青春朝露香水制作年度广告大片,莉亚夫人前段时间飞来纽约后,因为这单业务一直停留在了东海岸。
  走进位于第八大道的工作室,杜克稍稍打听了下,就找到了母亲的临时办公室。
  “妈妈……”
  他敲门走了进去,坐在办公桌后面的莉亚夫人点了点头,少有的夸奖了他一句,“做得好,杜克。”
  见杜克拉开椅子坐在对面,莉亚夫人摘掉眼镜,认真看着他,“我为你骄傲。”
  “谢谢,妈妈。”
  杜克并没有多说什么,母亲为他做的这一切,他都会记在心中。
  大概是手头有工作要处理,莉亚夫人按下通话器叫来助理,带着杜克简单的参观了工作室,杜克也对已经拍摄完毕正在忙碌后期的青春朝露时尚大片颇感兴趣,特意去了趟圣菲亚聘请的广告团队正在工作的地方。
  走进一间剪辑室,当杜克看到指挥人员忙碌的那位广告导演时,嘴角不禁微微颤抖了一下。
  那名导演身材又高又瘦,杂乱的棕色长发下,是一张标志性的长脸。
  虽然比印象中的年轻了太多,但结合记忆中的模糊画面,以及对方广告导演的身份,杜克瞬间就确认他绝对是迈克尔·贝!
  尽管心中有想法,杜克却不会表现出来,他站在房间角落里,看着剧组处理那些艳丽而又夸张的图像,算算时间的话,这差不多是迈克尔·贝最后的广告生涯了,他如今可以说是广告圈内最顶尖的导演之一,应该是圣菲亚专门请了他来执导雅诗·兰黛的这支广告。
  就像是传说中的一样,迈克尔·贝没有詹姆斯·卡梅隆的才华,却有着相同的暴躁脾气,剪辑室中时不时就会响起他的怒吼,特别是一个叫扎克·施耐德的副导演,几乎被迈克尔·贝骂得抬不起头来。
  “有意思……”
  没有停留多久,杜克就离开了,他没有想到,在这里能遇到两位从广告界崛起的超级大导。
  不过转念想想,这也没什么好奇怪的,北美最顶层的广告圈子比好莱坞小多了,而圣菲亚为雅诗·兰黛制作的时尚大片肯定会集中业内的顶尖人士,这两人既然能从广告界混出头,必然是这个行业的翘楚。
  “你好,扎克,我可以这么称呼你吗?谢谢?”
  趁着广告团队休息的时间,杜克让人将扎克·施耐德喊到了一间办公室中,“听说你在帕萨迪纳艺术与设计学院深造过?”
  “是的,罗森伯格先生。”坐在他对面的扎克·施耐德平静的回答。
  “叫我杜克就好了。”
  严格说起来,对方的年龄更大,资历也比杜克要深,但《生死时速》的1亿美元票房足以扭转这一切,而杜克也没有拐弯抹角的意思,直接说道,“这么说吧,我正在准备我的第二部作品……”
  当然,杜克不会告诉他,剧本准备好了,投资却还没有着落。
  “我需要一个副导演,一个理念与我相近的副导演。”
  听杜克说到这里,扎克·施耐德的眼睛瞬间就亮了,平静的脸上隐隐带上了一丝激动,试问哪个导演不想成为电影导演?他为什么进入广告圈?还不是在讨生活磨练自己的同时,寻找进军大银幕的机会。
  虽然这是个副导演,却是真真正正的电影副导演,而不是现在的广告副导演,而且也迈入了好莱坞的主流电影圈,将来能获得的机会必然会更多。
  如果没有人提携,扎克·施耐德知道这一步有多难。
  最为典型的,就是现在广告团队的负责人迈克尔·贝,他的亲叔叔就是华纳的执行董事,但到现在都没有拿到执导电影的机会。
  在好莱坞,机会有多重要,可想而知。
  “可以问下你对电影的画面和色彩有什么看法吗?”
  作为曾经研究过对方作品的人,杜克自然清楚扎克·施耐德最擅长的是什么。
  “我认为电影和绘画有很多相通之处,尤其是画面的构图,如果用画家的目光来审视一部电影,那么电影的画面将会呈现别具一格的风貌。”
  扎克·施耐德清楚这是难得的机会,凝神细思了一会,才说道,“我觉得绚丽的油画色彩完全可以放在电影中使用,因为油画中的浓墨重彩,运用到电影画面上的话,绝对能给观众带来前所未有的视觉冲击力……”
  他说‘视觉冲击力’时,明显加重了语气。
  果然是扎克·施耐德,某些观点都是很早就形成的。
  虽然心中完全认同这种理念,但杜克不会轻易就下决定,每个出色的导演都经历过漫长的磨砺过程,谁知道年轻版的扎克·施耐德是不是徒有其表?
  随后,两人谈起了很多关于电影的话题,在不少地方都有共同语言,特别是对‘视觉冲击力’的看法!
  现在的杜克相对来说是个比较稚嫩的导演,而扎克·施耐德明显比他还稚嫩一些,不过在广告和mv届工作了几年,相关的工作经验不是问题,完全可以列入到考察对象的名单中。


第二十九章 最终的票房

  求推荐!求收藏!
  随后的几天里,杜克与扎克·施耐德有了更多交流,后者还趁着休班的时间,曾经拿出他拍摄的一些广告和风景片段,以及在几个广告团队工作时所做的工作日记,杜克也对他有了一定程度上的认可。
  陪母亲参加过兰黛集团举办的晚宴后,杜克返回了洛杉矶,他先去编剧协会注册了会员,同时将手中的剧本做了备案,然后跟南希·约瑟夫森谈判,经过漫长的扯皮和仔细的斟酌,直到时间进入六月份的时候,他才在icm的经纪合约上签下大名。
  同时,他完成的第二个剧本也交给了南希处理,经纪人做的就是这些。
  《生死时速》也来到了北美上映的第八周,在绞杀激烈的暑期档,影片的潜力几乎消耗殆尽,单日票房早就掉到了三十万美元以下,放映的院线数也缩减到了不足400家,而且大多是偏远院线,主流商业院线在暑期档有更多的选择,在影片单周票房大滑坡的第七周,基本就全部下档了。
  但是,影片的北美票房累计已经达到了1亿2478万美元!
  这是今年除去《本能》外,第二部北美票房破亿的电影,更为重要的是,在1992年过去一半以后,《生死时速》暂时成为了今年北美票房最高的影片!
  “过去的一段时间里!”
  作为caa的掌控者,迈克尔·奥维茨冷冷的扫视着坐在会议桌两旁的人,“我们的工作出现了重大失误,我们不但让《生死时速》这样一部本可以成为caa打包服务经典案例的电影从手中溜走,还在《异形3》上遇到了失败!”
  他的熊熊怒火直接燃向了坐在会议桌尾段的洛维特,“为什么杜克·罗森伯格签约的是南希·约瑟夫森,而不是你?你知道一名亿元票房俱乐部导演对caa意味着什么吗?”
  “还有,你手下的那个蠢货瑞克·所罗门,不要再给他重要角色了!”迈克尔·奥维茨似乎怒气更甚,“看看他在《异形3》上滑稽的表演吧,简直跟马戏团的小丑没有区别!”
  洛维特缩着脑袋,一句话都不敢说。
  这段时间,洛维特已经感觉到自己在公司的地位悄然发生了变化,过去他是公司新人中最耀眼的一个,甚至以眼光精确而著称,现在……他觉得自己随时都可能被遣返回收发室。
  想到这里,洛维特有些后悔,后悔自己没有动用手中以及caa可以动用的资源,狙击《生死时速》。
  不过,这也就是想想,洛维特很清楚,公司不会冒着与福克斯撕破脸的危险,去动卢卡斯影业制片的作品,caa与乔治·卢卡斯和星战系列哪方对福克斯更加重要,这是根本不用回答的问题。
  本来,洛维特还想争取成为梅尔·吉布森的共管经纪人之一,现在看来没什么希望了。
  “马丁……”那边的迈克尔·奥维茨又开口了,“院线方面还是不肯延长《异形3》的放映期限吗?”
  “是的。”
  作为《异形3》的项目主管,马丁·鲍勃的语气中带着压抑不住的失落,“影片上映四周,北美票房还不到3500万美元,帝王院线和amg院线已经给福克斯发过最后通牒,影片最多还能在他们的院线待两周。”
  caa的打包策略不是没有失败过,但在《异形》这种有着极高口碑反响和观众基础的系列上,竟然遭遇到了如此失败,必然会影响到他们进一步推广打包业务。
  也是这段时间,二十世纪福克斯迎来新一轮的人事变动,凭借着《生死时速》的超级大卖以及说动乔治·卢卡斯重启星战系列,汤森·罗斯曼在一场激烈的内部竞争之后,如愿以偿的坐在了二十世纪福克斯ceo的位置上。
  就在汤森·罗斯曼刚刚装修完的办公室里,杜克的新任经纪人南希·罗森伯格正慷慨陈词。
  “汤森,你认为剧本不够出色?还是杜克在《生死时速》上的成绩没有说服力?”
  坐在办公桌前的椅子上,南希身体前倾,微微显示出了一种压迫感,“《生死时速》的最终北美票房很可能会上1亿3000万美元,这个成绩绝对可以排进今年的前十甚至是前五!而杜克的新剧本完全继续了《生死时速》的惊险、火爆、刺激,甚至立意更加深刻,这是杜克最为擅长的类型,《生死时速》也证明了这一点,没有理由不会成功!”
  看着放在办公桌上的剧本,汤森·罗斯曼承认,确实比《生死时速》的剧本出色,但出色的剧本未必能变成大卖的电影,何况按照杜克剧本后的预估,这部影片的成本要远远高于《生死时速》。
  面对上千万乃至数百万美元的投资,任何公司都会谨慎。
  “南希……”
  大致思考了一下,汤森·罗斯曼才说道,“我本人也很看好这个剧本,但你知道,二十世纪福克斯有着严格的立项审查,我会尽快推动剧本进入审查阶段,最后的结果你和杜克还需要等待。”
  听到这句话,南希前倾的身体靠在了椅背上,其实这就是她想要的结果。
  作为一名资深经纪人,她当然知道任何一部电影在电影公司立项都不是简单的事情,越大的公司审查会越严格,一个好莱坞知名编剧写出的剧本送到六大或者二线制片公司,几个月得不出审查结果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她之所以对汤姆·罗斯曼说了这么多,无非就是想让对方加快这一过程,从而进入到实质的立项谈判阶段。
  当然,杜克和南希也不会在福克斯一棵树上吊死。
  离开福克斯大厦,不过短短一周的时间,南希动用自己以及icm的门路,先后预约了派拉蒙、试金石、环球影业以及华纳兄弟等多家公司的负责人见面,将剧本送进了这些巨头们的手中,而有了《生死时速》做底,杜克的新作品即使引不起重视,也不会堆积在案头等着发霉。
  虽然其中不乏有人感兴趣,却没有一家公司轻易给予允诺,不经过风险评估、前期市场调查等措施,没有公司会拍脑门就做出决定,不说好莱坞盛行的立项审查制度不允许,即便ceo做出了承诺也没有多大用处。
  因为好莱坞公司股份构成复杂,无论是六大公司,还是二线的几个公司,ceo或许不用太费力气就能否决一个剧本,却没有单独决定电影立项的权力。
  最为典型的,就是华纳兄弟,他们有一个八人组成的立项审核委员会,能进入到审查阶段的剧本或者项目,必须由其中的七人交叉审核,获得多数票通过后,再由第八个人复审,如果这时还能通过,就会提交公司的高层,讨论后作出决断。
  如果有ceo或者其他高层,跳出审查委员会单独决断,集团公司或者电影公司的董事会立即可以启动问责制度,请他走人。
  即便是独立电影,想要单独立项,其繁琐程度,也不会比商业电影好多少。
  当然,如果有投资商肯当冤大头,承担本就被电影公司一些人看好的项目三分之二甚至更多的投资时,这一过程必然会大为缩减,比如杜克的母亲莉亚·罗森伯格之于《生死时速》。
  即使这样,莉亚夫人也是先与卢卡斯影业签订了一份200万美元的保底分成,无论《生死时速》成功与否,卢卡斯影业都不会赔钱,这样《生死时速》才得以立项。
  当初知道莉亚夫人投资的人,例如安妮·斯皮尔伯格,都嘲笑她昏了头,如今却没有人再这么说,尤其是杜克听到传闻,母亲从纽约回到洛杉矶后,数次在聚会上遇到过安妮·斯皮尔伯格,对方不但绕路而行,还全都提前退场。
  幸好知道这场小纠纷的人只有杜克他们三人,而他和母亲都不是喜欢多嘴的人,否则安妮·斯皮尔伯格肯定会在圈内狠狠丢一次脸。
  时间缓缓转入了六月下旬,《异形3》的票房没有任何起色,上映仅仅六周,就被北美院线联盟强制下档,最终只拿到了4500多万美元的北美票房,连制片成本都没有收回来,这部影片造成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