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莱坞制作》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好莱坞制作- 第15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的法国,实际上它票房榜前面的电影都是纯粹的商业片。”
  “电影始终是多样化的。”他继续说道,“总要给小众艺术片和实验电影一定的生存空间,电影节实际上就是非常多这种类型的影片唯一有存在感的地方,这些电影我们可能永远都不会在院线里看到,只能在电影节上看到。”
  “你总是有道理。”
  玻璃窗外似乎又有闪光灯亮起,泽塔?琼斯默契的拉起杜克的手,让两人间显得格外亲密,同时继续刚才的话题,“其实我明白,观众来这里不就是看片子的吗?多伦多电影节,几百部长片,什么类型都有,可以随便挑着看。”
  “所以,观众到这里唯一重要的事情就是看片子。”杜克轻轻挠了下泽塔?琼斯的手心,在她笑起来的时候,说道,“电影节的功能不就是放片子,看片子吗?”
  说到这里,杜克忽然想起了前一世不多的参加电影节的经历,那是某个国度的第二届首都电影节,是非常具有政治文化意义的一场国家级别的大型活动,特意放在了著名的祈年殿广场举行,那天下着雨,非常冷,参与电影节的国内电影人们,站在冷雨中苦苦煎熬……
  他们还算是好的,毕竟等不了太久,而很多观众和记者在冷雨中等了三四个小时,终于等到拖后好久的盛会开幕。
  而所有人一起挨冻淋雨,不是为了电影,也不是为了宣传电影节,更不是为了向全世界展示新风貌,只是为了等候某个领导讲话……
  最扯的是里面没有为观众、记者和电影人准备卫生间,很多人冷得想撒尿,但是一旦出去,除非是大众认识的明星脸,否则必然被拦在门外,再也进不去。
  那憋着尿的体验真是绝了。
  对岸的很多人,都幻想自己国家的电影能早一步冲向全世界,把好莱坞打得稀里哗啦,但电影业的落后不仅仅是依靠电影业能解决的,它涉及到工业基础和社会环境等全方位的问题。(未完待续。。)
  ps:  这个月到现在一直坚持三更,对一个兼职党来说非常不容易,存稿虽然不多了,咱会努力坚持到月底,给自己加油!


第二百三十六章 赤膊上阵

  国王西街上,不少人拿着汉堡包,站在午后的阳光中排队,尽管队伍拖了近两百英尺,却没有人离开,只是在耐心的等待。
  “《芝加哥》只有三场展映。”
  一个五十多岁的白人老头跟明显是外地的观众说道,“我的邻居昨天去看了第二场,他说非常好看,这是他在影展开始的四天中,看过最好的电影,所以……”
  他指了指周围的男女老少,“今天周末,我们全家就一起过来了,如果错过第三场展映,那就要等到两个月后才能看到了。”
  老头看了看那个人,忽然好奇的问道,“你们美国的媒体不是都在怀疑杜克?罗森伯格会搞砸这部电影吗?你怎么还从西雅图专门跑了过来?”
  这个人也有些年纪了,他耸了耸肩,“我想看看电影版与歌舞剧版与什么不同,而且杜克?罗森伯格这样的超级大导演和汤姆?克鲁斯这样的顶级明星合作的新片怎么可以错过?”
  旁边是他的女儿,接口说道,“我就是来看大明星和大导演合作的,海报上的汤姆?克鲁斯好帅啊,杜克?罗森伯格也不错,听说最近他在跟女主角约会?因为电影相爱?简直太浪漫了!”
  电影还有近半个小时才开始,队伍越排越长,他们刚刚走进剧院,后面传来了志愿者的喊声。
  “非常抱歉,剧院满了!”
  他们转头看去,后面还有长长的数百英尺长的队伍,似乎《芝加哥》已经变成了本届电影节最吸引人的影片。
  电影节期间,以国王西街为中心的几个街区上,聚集了数以十万计的庞大观众群,这些人进出每个剧院。尽可能多的观看电影,利用吃饭、喝水以及其他所有能相遇以及聚集的机会,交换着彼此对已经观看的影片的看法,从其他观众的透漏的信息中,筛选出优秀的作品去观看。
  这种口口相传的威力,比任何媒体宣传都有效。不知不觉间,《芝加哥》成为很多人议论的焦点,三场展映场场爆满,华纳兄弟应时而为,后续又增加两场展映,尽管仍然无法满足观众需求,但《芝加哥》的参展之路已经结束。
  来自世界各地的观众,特别是为数众多的北美观众,观看了电影的人。成为良好口碑的宣传节点,有观看需求而又没有看到电影的人,则把对影片的饥饿感带回了家乡。
  这是好莱坞片商在多伦多电影节惯用的宣传手段,也是饥饿营销的一种。
  然而,仅仅是得到这些,华纳兄弟和公爵工作室是不会满足的,杜克等人很快就回到了洛杉矶,继续利用各种方式为影片宣传造势。而华纳兄弟的工作人员,则留在了多伦多。努力运作电影节最为重要的‘观众选择大奖’!
  虽然这是相对来说非常公平公正的观众投票,却不是没有运作的空间,而且多伦多电影节也向来是好莱坞电影的后花园。
  当然,这所有的前提是,《芝加哥》确实得到了无数观众的好评。
  与此同时,影片在北美的宣传也到了真正开始发力的阶段。媒体上相关的新闻层出不穷。
  “汤姆?克鲁斯最新力作,仅是歌舞就准备半年之久……”
  “杜克?罗森伯格和汤姆?克鲁斯首次合作,两人都认为对方是自己的最佳搭档。”
  “两名女主角娜奥米?沃茨和凯瑟琳?泽塔?琼斯都有深厚的歌舞功底,演出必然不会让人失望……”
  正规的宣传手段之外,八卦绯闻也是有效的补充。剧组从杜克到汤姆?克鲁斯,再从娜奥米?沃茨到凯瑟琳?泽塔?琼斯,凡是能用到的人选,纷纷赤膊上阵。
  南希?约瑟夫森为娜奥米?沃茨争取到了一份蒂凡尼的代言合同,公爵工作室与蒂凡尼也达成了共识,特别选择影片快要上映时,举行新闻发布会,娜奥米?沃茨就在新闻发布会上,大谈特谈自己过去艰难的努力以及杜克对她的帮助。
  “我永远都不会忘记罗森伯格导演,他是我在好莱坞的领路人,他指引我走上了正确的道路,从两年前开始,我就在为这部影片和洛克希这个角色做准备!”
  她的话顿时引起媒体哗然,这说明什么?他们还沉浸在爆炸狂魔的爆炸中时,杜克已经在准备转型了!
  回过神来的媒体,立即在某些有心人的公关引领下,纷纷炒作杜克的两年转型路,以及与娜奥米?沃茨之间不得不说的一些故事。
  新闻总有时效性,这边关于娜奥米?沃茨引起的话题刚刚冷却一点,多伦多电影节方面传来了好消息,《芝加哥》拿到了1996年多伦多国际电影节的‘观众选择大奖’!
  这是一个重量级的奖项和宣传炒作嘘头,观众选择大奖放到全世界乃至欧洲,名头都极其有限,但在北美这个传媒产业极其排外的市场上,这个奖项远比金熊、金狮和金棕榈都更加有分量,特别是在观众的心目中。
  借此机会,华纳兄弟也放出了第二轮海报和第一支宣传预告片,其中都添加了‘观众选择大奖获奖影片’的字幕,就连竖立在百老汇和伦敦西区的广告牌上,都增加了这行新的宣传广告语。
  影片的质量只是基础,宣传推广则是商业成功必须的手段,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随着传媒行业越来越发达,影片的宣传方式也变得五花八门,各种手段层出不穷,其中的下限也越来越低。
  时间进入十一月份,有八卦媒体偷拍到杜克和泽塔?琼斯牵手在罗迪欧大道上购物,还拍到了两人接吻的照片,彻底坐实了爆炸狂魔与新片女主角相恋的消息,两人在大洛杉矶地区的住所,也成为了狗仔的聚集地。
  这时不时就会传一阵的绯闻终于演变成了事实,八卦媒体的兴奋程度可见一斑,而八卦又是在公众中流传最快,最喜闻乐见的话题。
  “爆炸狂魔找到真爱,与新片《芝加哥》女主角相恋……”
  “《芝加哥》,改变杜克?罗森伯格人生的电影,他由此结识了自己的缪斯女神。”
  虽然抢不到例如三大报业这些主流大报的头条,但《芝加哥》和杜克却抢走了不少例如《纽约邮报》这样的八卦媒体的头条。
  当自己的影片进入宣传上映期时,任何一个导演都不会完全躲在幕后,而以杜克在好莱坞的身份地位,加上华纳旗下的媒体兴风作浪,抢点八卦媒体的头条,也不是多难的事情。
  为了吸引眼球,帕尼?凯利斯还放出了不少专门找枪手写出来的报道,特别是以《世界新闻周刊》为首的媒体,更是积极的参与炒作。
  “前四部电影均大卖,杜克?罗森伯格获得了丰厚的回报,根据可靠消息,他在四部影片中最少拿到了总计3亿美元的报酬,也就是说这位年轻导演已经拥有了亿万身家,而凯瑟琳?泽塔?琼斯是谁?想必《芝加哥》之前,很多人连这个名字都没有听说过,她为什么能得到杜克的垂青?琼斯小姐身边的知情人士向我们反映,是她主动追求的杜克,她亲口讲过‘我就是因为杜克有钱才追求他的’……”
  这些媒体集体看衰杜克和泽塔?琼斯,实际上这也是帕尼?凯利斯提前准备的后手。
  “杜克和泽塔?琼斯因为在《芝加哥》片场长期相处而走到一起,他们在电影和歌舞方面拥有众多话题,但这样的爱情势必不会长久,好莱坞已经无数次证明过,影片结束时,他们也将结束。”
  与此同时,杜克和凯瑟琳?泽塔?琼斯都躲在了家中,不对媒体上的炒作发表任何意见,让消息充分发酵,不管是立场偏向他们的观点,还是持相反意见的报道,都有利于将《芝加哥》这部影片传播出去。
  当然,这些都是正常宣传的补充手段,影片的常规宣传一直在发力,并且在临近感恩节前的三周时间里,华纳兄弟将宣传渐渐推向高峰,按照惯例连续组织了院线、媒体和观众试映场,不同的是观众选取了非常有针对性的喜欢类似《芝加哥》题材的怀旧观众。
  不出意外,这些提前观看影片的人,大多都对影片满意,他们的评价也被迅速被媒体传播出去,华纳也在这方面大做文章,就连百老汇歌舞剧的女主角、曾经参与拍摄的米娅?瓦伦汀都出来为影片站台。
  “我已经提前观看了影片,比我想象的精彩太多了,这是一次成功的改编,没有人能比罗森伯格导演做得更好!”
  她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如此说道,“我认为所有喜欢《芝加哥》歌舞剧的人都应该去影院看看这部电影,它会带来与歌舞剧完全不同的感受,却同样的能打动人!”
  虽然不是标准的商业大制作,但《芝加哥》密集的炒作宣传,吸引到了足够多的瞩目,
  而且非常规宣传手段,也在不断出现,以博取更多的眼球。
  如果频繁炒作一个人的花边,必然会引起审美疲劳,这次汤姆?克鲁斯拉着他的漂亮老婆妮可?基德曼跳了出来。(未完待续。。)


第二百三十七章 又撞车了

  “汤姆,最近有传言,说你与妮可的婚姻陷入危机,即将离婚?”
  站在晚宴的红地毯前,汤姆?克鲁斯紧紧扣着妮可?基德曼的手指,似乎对刚才的问题毫不介意,“这怎么可能?就像你现在看到的,我们两个非常好,我们彼此相爱,我们在努力经营着我们的婚姻和家庭。”
  “下一步你有什么计划吗?”华纳旗下的一个记者问到。
  汤姆?克鲁斯露出了迷人的笑容,“我为《芝加哥》付出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最近一年来陪玛丽在一起的时间太少了……”
  “嗯……”他稍稍想了一下,说道,“《芝加哥》结束后,我暂时不打算接工作,主要会陪玛丽,我们已经商议过了,该到组建一个完整家庭的时候了,我们准备要一个baby,一个完全属于我们两个人的孩子。”
  周围的记者顿时哗然,在有心人的带动下,哗然没持续多久就变成了掌声,家庭在这片土地上永远是最被重视的价值取向,特别是想要孩子的家庭……
  事先拟定的计划完全达到了效果,汤姆?克鲁斯感觉自己的形象瞬间变得格外高大,笑的异常灿烂,妮可?基德曼微微皱眉看了他一下,稍稍凑近一点。
  “你该吻我了。”她努力控制着嘴唇不翻动,从牙齿缝里挤出了这句提醒的话。
  汤姆?克鲁斯这才警醒,凑过去在妮可?基德曼的侧脸颊上轻轻吻了一下,两人怎么看都是一对无比恩爱的夫妻。
  瞬间,记者群情涌动,响起的快门声连成一片,亮起的闪光灯几乎把周围变成白昼。
  汤姆?克鲁斯和妮可?基德曼尽情摆出各种亲密的姿势合影。很久之后才走进了酒店中。
  这是华纳兄弟和公爵工作室联合举办的拉片会,尽管影片还有段时间才会上映,但针对颁奖季的工作早就开始了,杜克没有在拉片会上待太久,就把主角的位置让给了罗宾?格兰德,他会努力争取各种奖项的最佳影片提名。
  至于汤姆?克鲁斯和娜奥米?沃茨。想要获得奥斯卡提名,就要在配合片方工作的基础上,看他们以及他们的公关和经纪人的手段了。
  现今这个年代,网络还不发达,奥斯卡对影片票房的拉动作用很明显,而且《芝加哥》视觉冲击力十足,也不是《肖申克的救赎》那种根本不适合院线的电影。
  拉片会之后,以汤姆?克鲁斯为中心,关于《芝加哥》的话题又掀起了新一轮的炒作。
  “我们在宣传上完全落在了下风。”
  米拉麦克斯的办公室里。鲍勃?韦恩斯坦放下了手中的报纸,最近媒体上面,到处充斥了《芝加哥》的消息,同期上映的《英国病人》却乏人问津,“华纳兄弟炒作的势头非常猛。”
  “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哈维?韦恩斯坦一脸镇定,“拉尔夫?费因斯怎们能比汤姆?克鲁斯吸引人?安东尼?明格拉名气、形象和能力都远不如杜克?罗森伯格,即使我们使用相同的手段,也不可能博取到相同的关注度。而且安东尼?明格拉是老派的导演,也不可能像杜克?罗森伯格那样亲自上阵。”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