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兵英姿 作者:江心舟》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女兵英姿 作者:江心舟- 第24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而且,糟糕的是——这里离天葬台那边的水源比较远,到时候远水扑不了近火,僧侣学员们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火势蔓延……实在太危险了!
  蒲英一边胡思乱想,一边继续往里走。
  这佛院沟大约有三公里长,当她走到最里面的佛堂经殿核心区。竟然在这边的山坡上看到了一个巨大的三角形经幡阵。
  不同于藏区常见的五彩经幡,这里飘扬的全是粉红色的风马旗。在山坡的青黄色对比下,给人的视觉冲击很大!
  蒲英忍不住赞叹:藏族,真是一个特别会运用色彩,特别有艺术感的民族!
  谁能想到娇嫩的粉红色,用在宗教仪仗上时,竟会将神圣的感觉诠释得这样如火如荼?
  在壮观的经幡阵旁边。还散布着几座金碧辉煌的佛堂和佛塔。其中一座最高最大的,就是这里的镇院之宝——金马坛城。
  有传说,在修建这座金马坛城时,底座下方用非常结实的水泥混凝土封存了很多奇珍异宝。那些都是高僧们从藏区各地募集而来的,价值难以估量。
  蒲英不知道传说中的珍宝是不是真的存在,她只知道,光是坛城的那些外装饰在夕阳下折射出的璀璨宝光,就足以晃花了她的眼睛。
  在这个佛院沟,奢侈的佛堂与简陋的木屋,对比实在太鲜明了。
  不过除了这两种建筑外,在佛院的中心区,还有一栋很气派的四层红楼。它是现代的水泥砖瓦结构,但外观和内饰也融入了丰富的藏族元素。
  这栋楼就是佛学院的招待所,将会成为蒲英的临时落脚之处。
  招待所的外墙看着还很新,因为它其实刚刚重新装修好没多久。蒲英刚才之所以会想起失火的问题,就是因为这栋招待所就曾在半年多前失过火。
  好在招待所有停车广场和水泥路,隔开了周围建筑。再加上当时是夏季,起火不久就赶上了一场暴雨,才没有酿成巨祸大灾。
  阿哥对蒲英说过,那场火的原因,就和前几年在这里发生的几件死人案件一样,是个谜。而且以这里这么复杂的背景,恐怕以后也永远不能解开那些谜团了。
  佛学院内,自然也有安全部门潜伏进去的同志。但是,蒲英却不能主动去和他们联系,她的任务只能靠自己完成。
  当然,这里也有公开活动的政府人员。当蒲英感觉危险的时候,可以直接去找他们求助。
  但是那也意味着她暴露了,任务自然也失败了。
  蒲英一开始听阿哥说起这些背景,还没有太大的感觉。但当她今天真正走入了佛院沟,心里也渐渐感到了一种和以前执行任务时,完全不一样的感觉。
  那就是压抑和孤独。
  作为特种兵,虽然多在危险的敌后执行任务,但是好歹还有小队小组中的战友们,可以依靠、可以信任。
  特工却都是单枪匹马进行活动,周围的人是敌是友,全都不知道。既然不知道,他就不能相信任何人,得时刻防范身边所有的人。
  显然,长期以往,精神的压力真的很大。
  蒲英不过是刚刚开始。就已经开始有感觉了。
  她过去虽然遭受过别人的歧视、打压,也曾经以孤僻冷清的性子来保护隔离自己,但她本质上并不是一个冷心冷肺的人,更不是被害妄想狂。
  所以,她在心里并不喜欢这种压抑的感觉。
  这次的任务,远远没有战场上真刀真枪、枪炮往来、火力覆盖那样的战斗。来得简单粗暴、刺激干脆。
  它需要蒲英学会伪装、学会观察、学会分析、学会判断……特别是真正独立地处置各种难以预料的突发情况。
  阿哥也知道蒲英不是专职特工,她的思维和行为方式。不可能在短短几天之内,就从特种兵进入特工的模式。
  所以,他给蒲英设计的行动指导方针,就是不用太多伪装——“自己平时是怎样的,现在还怎样。”
  蒲英现在默念着阿哥的指导,让自己尽量放松下来,把自己当成一个普通的观光客,来藏区就是旅游、猎奇,兼散心的。
  她很快进入招待所定了个床位。然后就背着简单的行囊在沟内溜达起来。
  就在招待所前面广场的边上,紧邻着上山的小路边有一个平房。
  平房门口台阶边有几个汉人在卖菜,卖的不过是土豆玉米之类。
  从平房打开的窗子望进去,那里面是个小卖部。虽然没有挂牌子,但是出出进进的人还是很多的,都是身穿赭红色僧衣、带着黄色僧帽的出家人。
  蒲英看到几个觉姆(女尼)也进了小卖部。边跟着她们走了进去。
  进沟的这一路上,她也遇到了几个结伴而行的觉姆。因为好奇,她曾跟在她们后面,想听听这些出家人会聊什么。没想到,那些觉姆都挺警惕的,一发现游客靠近就都住嘴不说了。要是看到有人手中拿着相机,她们还会赶紧举起手或是用经书遮挡。显然是不想被摄入镜头。
  这会儿,她们在购物,在旁边站一站,听一听,总没事吧?
  蒲英抱着这样的想法走进了小卖部,然后也顺便浏览了一下小店的格局。很快,她发现这里货架上的生活用品还是很丰富的,从牙膏卫生纸到饼干方便面,应有尽有。
  店主是一个三十多岁的藏人,相貌普通,黑瘦黑瘦的。
  他一直懒洋洋地靠在柜台上,那几位觉姆点着名要买什么东西,他就是听一句点一下头。
  蒲英惊讶地发现觉姆们竟然都不是藏人,因为她们的口音是纯正的东北话。再细看,皮肤也明显比一般藏女白皙光滑了许多。
  虽然她已经听阿哥说过,这里的学员可不都是藏族人,还有三分之一以上的,是来自内地的汉族人,其中女人也不少。但是,东北离藏区真的太远了,蒲英此刻还是有点吃惊了。
  这些人不远万里来到高原学习藏传佛教的精神,都快赶上唐玄奘西天取经了!
  大概蒲英注视的目光停留得有点太久了,那几个觉姆也回看了她几眼。虽然没说什么,但神情似乎也是有些戒备。
  蒲英注意到了她们的反应,顺势上前搭讪:“你们好!是这样的,我听你们的口音,好像是东北人吧?”
  “是啊。”
  蒲英见她们虽然眼神戒备,但答话还是挺痛快的,便继续说道:“我能问一下,你们来这里多久了呢?”
  那几个东北觉姆相互看了看,还是陆续开口说道:“我来了有三年吧……我快一年多……我也是一年多……我有四年了……”
  “唔,这么久啊?那你们中途,有没有回家呢?”
  ps:
  ps:后面的情节主要是文斗……节奏恐怕有点慢⊙﹏⊙b汗

☆、064章 小卖部留言

  “没有!”
  觉姆们纷纷摇头,脸上也有点变色。一个刚才说来了快一年的姑娘,直接说道:“你问这么多干嘛?”
  “哦,我就是有点好奇……”蒲英急忙赔笑。
  “我最烦你这种……”年轻女尼的话没说完,就被一个看着年纪大些的觉姆拉了一把,制止了她的恶语。
  其他人虽没说什么,眼神却变得冷淡了,身体语言也流露出阻止蒲英再靠近的意思。
  “不不,我没别的意思……”蒲英还想解释。
  那些觉姆却很快和店老板结了账,就匆匆离开了。
  蒲英只得无奈地看着她们的背影,暗自检讨,自己刚才是不是有点操之过急了。
  那个藏族店老板一直倚着柜台后,瞧着蒲英。
  这时,店内只有她这么一个顾客了。老板见她一直发愣,终于开了金口:“喂,你要买东西吗?”
  “哦——”蒲英回过神,转向他,“我今天,今天暂时不买。不过以后,我可能会常来光顾这里。”
  店老板并没有为此高兴,只是点点头,就往柜台后面的凳子上一坐,不说话了。
  蒲英暗暗纳罕;这个人的性子,可不像一般藏民那么热情外向,而且也完全不像一个有经济头脑的生意人啊?真没见过对顾客态度这么冷淡的店家!
  不过也难怪啊!
  这条沟里貌似就这么一家小卖部,学院内却有好几万人口。
  就算出家人再清心寡欲,也不可能不吃不喝不穿不用啊。所以这家店的生意怎么也不能差啊!
  蒲英因此想到,招待所那儿虽然也人来人往的。但更多的是外来的香客和游客;这个中心区又没有看见饭馆,所以这家小卖店应该是学院内僧侣们仅次于经堂的最大集散地,也是消息发布的最佳场所。
  看来,以后她就算不是为了买东西,也得常来这里逛一逛。
  这么说,和这位黑瘦冷漠的店老板有必要混熟一点了。
  可是……看着那老板面无表情地坐着。手里熟练地数着念珠,蒲英忽然觉得有点难度。
  算了,还是别着急!多来买几次东西,自然一回生二回熟了。
  想定了,蒲英很快买了一串佛珠和一个转经筒。两样东西倒是不算贵,加起来还不到五十元。
  看来这里的宗教物品,是拿来实用的。走的是低端路线。
  倒是她稍后买的卫生纸方便面,价格可比内地贵了好几倍。
  最后。蒲英又跟店老板要了张废纸,在背面写下了自己的房间号和电话号码,并留言——寻找出让的小木屋,或是愿意同住的觉姆。
  店老板看清了告示的内容,知道她想把这张告示贴在店里并请他帮忙留意相关信息后,倒也很痛快地答应了。
  可能因为知道她也是来这里学佛的学员,店老板的态度有所转变。脸上虽然还是没什么笑容,话却多了起来。还主动告诉了蒲英一些情况。
  蒲英原来是想在招待所留言的,看到了小店觉得这里更合适,有了店老板帮忙当然更好了。
  她在这里留的是真名。
  这也是和阿哥事先商量过的,因为她曾和冯垚等人一起出现在草原艺术节上。身份是很容易被查出来的。
  既然不能掩饰她的军人身份,阿哥便为她弄了个退伍兵的假身份,还专门到飞龙师立了假档案。特战旅那边倒是不必担心——以那里的保密等级,如果都能被敌对势力渗透的话,那军队和地方的安全人员都可以自裁了。
  蒲英做完了抵达佛学院第一天该做的事情。
  在走回招待所时,她特意在街口处站了一会儿。
  暮色中,刚在经堂那边听完课的喇嘛和觉姆们,像一群群红蚂蚁,络绎不绝地走来,从她身边经过后,又沿着数条上山小径,很快消失在那些层层叠叠的红色木屋群中。
  空气中有一种特别的味道,混合了佛前的梵唱和香火,混合了僧舍里散发的菜香和呢喃。
  这种出世和入世之间藕断丝连的感觉,让蒲英忽然感到一种不现实的感觉。
  她发现自己还是不喜欢佛教的出世,觉得那样太逃避了,还是儒家的入世理念更容易被她接受。
  但是阿哥已经安排好了,让她在这里扮作学员。
  她能扮演好一个对佛教感兴趣的信女吗?
  算了,既来之则安之。
  暂时管不了那么多了,反正她刚才已经将求房的信息发布出去了,住进小木屋也是迟早的事儿了。
  现在并不是佛学院每年常规招生的时间,她这种突然插进来的学员,一般不用剃头,就先跟着正式学员听听讲经就好。
  本来,正常的安插特工人员,不应该选在这个时候,而应该是在人多的开学季——浑水好摸鱼嘛。
  但蒲英的任务性质和本人能力,注定了她必须要高调地融入环境。即使不闹事,也要吸引眼球才是。
  当晚,蒲英在招待所里就陆续接到了电话。
  她的运气很好,有位从北京来的觉姆联系到她,说她的同屋因为重病,暂时休学回家养病去了。
  蒲英问清楚了那个病不是传染病,就马上搬了过去。
  木屋才盖起不过一年,还挺新的。就是位置比较高,几乎快到山坡顶部了,每天上上下下地去背水和倒垃圾,比较辛苦些。
  那北京人名叫米思慧,满族人,上大学后和同学一起辍学,来了这里。建这木屋的木材,还是她和同伴自己一根根从山下扛上来的。
  小米大概有二十三四岁了,和史香玉差不多大,但是一张娃娃脸,再加上远离尘世的生活,让她显得稚气得多。蒲英感觉她的样子比自己还小,似乎还只有十**岁。
  后来在佛学院呆久了,她渐渐发现,这里的觉姆无论是汉族还是藏族,从面相上看都要比实际年龄小一些。她们的皮肤也比藏区的女性要好一些,脸颊上基本没有高原红的。
  如果能有一头青丝,她们大多也是很好看的。只是剃了光头,又穿着和喇嘛们样式相同的僧衣,不走到正面都分辨不出她们是女的。
  当然,在这里也可以看见很多只有七八岁的小和尚。蒲英甚至还看见了三五个蓝眼睛、绿眼睛的外国人,也剃了光头,穿着赭红色藏式僧袍。
  花了两天时间,渐渐适应了这里的环境,熟悉了道路和左邻右舍,记住了上师高僧开讲的时间后,蒲英也办好了临时学员证,可以跟着去听课了。
  不过,她更发现了两件事。
  第三天早上起来洗漱时,她在屋外墙角发现了一个粉笔画的暗花——这是内线跟她发的信号,表示知道她进来了。
  这当然是好事,虽然那位同志是在暗处,但蒲英还是有点“可算找到组织了”的喜悦。
  不过,在当天下午她和小米一起返回住所时,却发现自己在门口和室内留下的几处暗记都被人动过了。
  显然,有人来探过她的底了。
  ps:
  ps:卡文了o(╯□╰)o正好也快过年了,大家这段时间就好好过年吧,先不要看这段节奏缓慢压抑的情节——!——这里提前祝大家新年快乐!马到成功!马上发财!

☆、065章 左邻和右舍

  蒲英根本不担心对方能查探出自己的真实身份。
  因为她的行李里,都是普普通通再正常不过的东西,根本没有007特工电影中的那些高科技玩意儿。
  不是说我们的情报部门造不出来,而是蒲英所执行的任务,根本不是窃取情报资料、也不是杀人越货,所以不需要能发射导弹的跑车、杀人于无形的氰化物香烟、让人意乱情迷的迷幻剂、可摄录窃听的多功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