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素问》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黄帝内经素问- 第1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帝曰:热厥何如而然也?岐伯曰:酒入于胃,则络脉满而经脉虚,脾主为胃行其津液者也。阴气虚则阳气入,阳气入则胃不和,胃不和,则精气竭,精气竭,则不营其四肢也。此人必数醉若饱,以入房,气聚于脾中不得散,酒气与谷气相薄,热盛于中,故热遍于身,内热而溺赤也。夫酒气盛而慓悍,肾气有衰,阳气独胜,故手足为之热也。
   帝曰:厥或令人腹满,或令人暴不和人,或至半日远至一日,乃知人者何也?岐伯曰:阴气盛于上则下虚,下虚则腹胀满,阳气盛于上,则下气重上,而邪气逆,逆则阳气乱,阳气乱,则不知人也。
   帝曰:善。愿闻六经脉之厥状病能也。岐伯曰:巨阳之厥,则肿有头重,足不能行,发为眴仆。
   阳明之厥,则癫疾欲走呼,腹满不得卧,面赤而热,妄见而妄言。
   少阳之厥,则暴聋颊肿而热,胁痛,_不可以运。
   太阴之厥,则腹满_胀,后不利,不欲食,食则呕,不得卧。
   少阴之厥,则口干溺赤,腹满心痛。
   厥阴之厥,则少腹肿痛,腹痛,泾溲不利,好卧,屈膝、阴缩肿,_内热。
   盛则泻之;虚则补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
   太阴厥逆,_急挛,心痛引腹,治主病者。
   少阴厥逆,虚满呕变,下泄清,治主病者。
   厥阴厥逆,挛腰痛虚满,前闭谵言,治主病者。
   三阴俱逆,不得前后,使人手足寒,三日死。
   太阳厥逆,僵仆、呕血、善衄、治主病者。
   少阳厥逆,机关不利,机关不利者,腰不可以行,项不可以顾,发肠痈不可治,惊者死。
   阳明厥逆,喘咳身热,善惊、衄、呕血。
   手太阴厥逆,虚满而咳,善呕沫,治主病者。
   手心主少阴厥逆,心痛引喉,身热死,不可治。
   手太阳厥逆,耳聋泣出,项不可以顾,腰不可以俛仰。治主病者。
   手阳明少阳厥逆,发喉痹、噎肿、痉、治主病者。


  病能论篇第四十六
   黄帝问曰:人病胃脘痈者,诊当何如?岐伯对曰:诊此者,当候胃脉,其脉当沉细,沉细者气逆,逆者,人迎甚盛,甚盛则热;人迎者,胃脉也,逆而盛,则热聚于胃口而不行,故胃胱为痈也。
   帝曰:善。人有卧而有所不安者,何也?岐伯曰:脏有所伤,及精有所之寄则安,故人不能悬其病也。
   帝曰:人之不得偃卧者,何也?岐伯曰:肺者脏之盖也,肺气盛则脉大,脉大则不得偃卧,论在奇恒阴阳中。
   帝曰:有病厥者,诊右脉沉而紧,左脉浮而迟,不然病主安在?岐伯曰:冬诊之,右脉固为沉紧,此应四时,左脉浮而迟,此逆四时,在左当主病在肾,颇关在肺,当腰痛也。
   帝曰:何以言之?岐伯曰:少阴脉贯肾络肺,今得肺脉,肾为之病,故肾为腰痛之病也。
   帝曰:善。有病颈痈者,或石治之,或针灸治之,而皆已。其真安在?岐伯曰:此同名异等者也。夫痈气之息者,宜以针开除去之。夫气盛血聚者,宜石而泻之,此所谓同病异治也。
   帝曰:有病怒狂者,此病安生?岐伯曰:生于阳也。帝曰:阳何以使人狂?岐伯曰:阳气者,因暴折而难决,故善怒也,病名曰阳厥。帝曰:何以知之?岐伯曰:阳明者常动,巨阳少阳不动,不动而动,大疾,此其候也。帝曰:治之奈何?岐伯曰:夺其食即已。夫食入于阴,长气于阳,故夺其食即已。使之服以生铁络为饮,夫生铁络者,下气疾也。
   帝曰:善。有病身热解堕,汗出如浴。恶风少气,此为何病?岐伯曰:病名曰酒风。帝曰:治之奈何?岐伯曰:以泽泻,朮各十分,麋衔五分,合以三指撮为后饭。
   所谓深之细者,其中手如针也。摩之切之,聚者,坚也,博者,大也。
   上经者,言气之通天也。下经者,言病之变化也。金匮者,决死生也。拨度者,切度之也。奇恒者,言奇病也。所谓奇者,使奇病不得以四时死也。恒者,得以四时死也。
   所谓揆者,方切求之也,言切求其脉理也。度者,得其病处,以四时度之也。


  奇病论篇第四十七
   黄帝问曰:人有重身,九月而喑,此为何也?岐伯对曰:胞之络脉绝也。
   帝曰:何以言之?岐伯曰:胞络者,系于肾,少阴之脉贯肾,系舌本,故不能言。
   帝曰:治之奈何?岐伯曰:无治也,当十月复。
   刺法曰:无损不足,益有余,以成其疹。
   然后调之。
   所谓无损不足者,身赢瘦,无用镵石也;无益其有余者,腹中有形而泄之,泄之则精出而病独擅中,故曰疹成也。
   帝曰:病胁下满气逆,二三岁不已,是为何病?岐伯曰:病名曰息积,此不妨于食,不可灸刺,积为导引服药,药不能独治也。
   帝曰:人有身体髀股_皆肿,环脐而痛,是为何病?岐伯曰:病名曰伏梁,此风根也。其气溢于大肠而着于肓,肓之原在脐下,故环脐而痛也。不可动之,动之为水溺涩之病也。
   帝曰:人有尺脉数甚,筋急而见,此为何病?岐伯曰:此所谓疹筋,是人腹必急,白色黑色见,则病甚。
   帝曰:人有病头痛,以数岁不已,此安得之,名为何病?岐伯曰:当有所犯大寒,内至骨髓,髓者,以脑为主,脑逆,故令头痛,齿亦痛,病名厥逆。帝曰:善。
   帝曰:有病口甘者,病名为何?何以得之?岐伯曰:此五气之溢也,名曰脾痹。夫五味入口,藏于胃,脾为之行其精气津液在脾,故令人口甘也,此肥美之所发也,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治之以兰,除陈气也。
   帝曰:有病口苦,取阳陵泉。口苦者,病名为何?何以得之?岐伯曰:病名曰胆瘅。夫肝者,中之将也,取决于胆,咽为之使,此人者数谋虑不决,故胆虚,气上逆而口为之苦。治之以胆募俞,治在阴阳十二官相使中。
   帝曰:有癃者,一日数十溲,此不足也。身热如炭,颈膺如格,人迎躁盛,喘息气逆,此有余也。太阴脉微细如发者,此不足也。其病安在?名为何病?岐伯曰:病在太阴,其盛在胃,颇在肺,病名曰厥,死不治。此所谓得五有余,二不足也。
   帝曰:何谓五有余?二不足?岐伯曰:所谓五有余者,五病之气有余也,二不足者,亦病气之不足也。今外得五有余,内得二不足,此其身不表不里,亦正死明矣!
   帝曰:人生而有病癫疾者,病名曰何?安所得之?岐伯曰:病名为胎病,此得之在母腹中时,其母有所大惊、气上而不下,精气并居,故令子发为癫疾也。
   帝曰:有病庞然有水状,切其脉大紧,身无痛者,形不瘦,不能食,食少,名为何病?岐伯曰:病生在肾,名为肾风,肾风而不能食,善惊,惊已,心气痿者死。帝曰:善。


  大奇论篇第四十八
   肝满、肾满、肺满皆实,即为肿。
   肺之雍,喘而两胠满;肝雍两胠满,卧则惊,不得小便;肾雍脚下至少腹满,胫有大小,髀_大,跛易偏枯。
   心脉满大,?瘈筋挛;肝脉小急,?瘈筋挛;肝脉惊暴,有所惊骇,脉不至若暗,不治自己。
   肾脉小急,肝脉小急,心脉小急,不鼓皆为瘕。
   肝肾并沉为石水,并浮为风水,并虚为死,并小弦欲惊。
   肾脉大急沉,肝脉大急沉,皆为疝。
   心脉搏滑急为心疝。肺脉沉搏为肺疝。
   三阳急为瘕,三阴急为疝。二阴急为?厥,二阳急为惊。
   脾脉外鼓沉为肠澼,久自已。肝脉小缓为肠澼,易治。肾脉小搏沉,为肠澼下血,血温身热者死。心肝澼亦下血,二脏同病者可治。其脉小沉涩为肠澼,其身热者死,热见七日死。
   胃脉沉鼓涩,胃外鼓大;心脉小坚急,皆膈偏枯。男子发左、女子发右,不暗舌转可治,三十日起。其从者暗三岁起,年不满二十者三岁死。
   脉至而搏,血衄身热者死。脉来悬钩浮为常脉。脉至如喘,名曰暴厥,暴厥者不知与人言。脉至如数,使人暴惊,三四日自已。
   脉至浮合,浮合如数,一息十至以上,是经气予不足也,微见九十日死。
   脉至如火薪然,是心精之予夺也,草干而死。
   脉至如散叶,是肝气予虚也,木叶落而死。
   脉至如省客,省客者,脉寒而鼓,是肾气予不足也,悬去枣华而死。
   脉至如丸泥,是胃精予不足也,榆荚落而死。
   脉至如横格,是胆气予不足也,禾熟而死。
   脉至如弦缕,是胞精予不足也,病善言,下霜而死,不言可治。
   脉至如交漆,交漆者,左右傍至也,微见三十日死。
   脉至如涌泉,浮鼓肌中,太阳气予不足也。少气味,韭英而死。
   脉至如颓土之状,按之不得,是肌气予不足也。五色先见黑,白垒发死。
   脉至如悬雍,悬雍者,浮揣切之益大,是十二俞之予不足也。水凝而死。
   脉至如偃刀,偃刀者,浮之小急,按之坚大急,五脏菀热,寒热独并于肾也,如此其人不得坐,立春而死。
   脉至如丸滑,不直手,不直手者,按之不可得也。是大肠气予不足也。枣叶生而死。
   脉至如华者令人善恐,不欲坐卧,行立常听,是小肠气予不足也。季秋而死。


  脉解篇第四十九
   太阳所谓肿,腰脽痛者,正月太阳寅,寅太阳也。正月阳气出,在上而阴气盛,阳未得自次也,故肿,腰脽痛也。
   病偏虚为跛者,正月阳气冻解,地气而出也。所谓偏虚者,冬寒颇有不足者,故偏虚为跛也。
   所谓强上引背者,阳气大上而争,故强上也。
   所谓耳呜者,阳气万物盛上而跃,故耳呜也。
   所谓甚则狂巅疾者,阳尽在上而阴气从下,下虚上实,故狂巅疾也。
   所谓浮为聋者,皆在气也。
   所谓入中为喑者,阳盛已衰故为喑也。
   内夺而厥,则为喑俳,此肾虚也,少阴不至者厥也。
   少阳所谓心胁痛者,言少阳盛也。盛者心之所表也,九月阳气尽而阴气盛,故心胁痛也。
   所谓不可反侧者,阴气藏物也,物藏则不动,故不可反侧也。
   所谓甚则跃者,九月万物尽衰,草木华落而堕,则气去阳而之阴,气盛而阳之下长,故谓跃。
   阳明所谓洒洒振寒者,阳明者午也,五月盛阳之阴也,阳盛而阴气加之,故洒洒振寒也。
   所谓胫肿而股不收者,是五月盛阳之阴也。阳者衰于五月,而一阴气上,与阳始争,故胫肿而股不收也。
   所谓上喘而为水者,阴气下而复上,上则邪客于脏腑间,故为水也。
   所谓胸痛少气者,水气在脏腑也;水者阴气也,阴气在中,故胸痛少气也。
   所谓甚则厥,恶人与火,闻木音则惕然而惊者,阳气与阴气相薄,水火相恶,故惕然而惊也。所谓欲独闭户牖而处者,阴阳相薄也,阳尽而阴盛,故欲独闭户牖而居。
   所谓病至则欲乘高而歌,弃衣而走者,阴阳复争而外并于阳,故使之弃衣而走也。
   所谓客孙脉,则头痛鼻鼽腹肿者,阳明并于上,上者则其孙络太阴也,故头痛鼻鼽腹肿也。
   太阴所谓病胀者,太阴子也,十一月万物气皆藏于中,故曰病胀。
   所谓上走心为噫者,阴盛而上走于阳明,阳明络属心,故曰上走心为噫也。
   所谓食则呕者,物盛满而上溢,故呕也。
   所谓得后与气则快然如衰者,十二月阴气下衰而阳气且出,故曰:得后与气则快然如衰也。


  刺要论篇第五十
   黄帝问曰:愿闻刺要?
   岐伯对曰:病有浮沉,刺有浅深,各至其理,无过其道,过之则内伤,不及则生外壅,壅则邪从之。浅深不得,反为大贼,内动五脏,后生大病。
   故曰:病有在毫毛腠理者,有在皮肤者,有在肌肉者,有在脉者,有在筋者,有在骨者,有在髓者。
   是故刺毫毛腠理无伤皮,皮伤则内动肺,肺动则秋病温疟,泝泝然寒栗。
   刺皮无伤肉,肉伤则内动脾,脾动则七十二日四季之月,病腹胀烦不嗜食。
   刺肉无伤脉,脉伤则内动心,心动则夏病心痛。
   刺脉无伤筋,筋伤则内动肝,肝动则春病热而筋弛。
   刺筋无伤骨,骨伤则内动肾,肾动则冬病胀,腰痛。
   刺骨无伤髓,髓伤则销铄_酸,体解_然不去矣。


  刺齐论篇第五十一
   黄帝问曰:愿闻刺浅深之分。岐伯对曰:刺骨者无伤筋,刺筋者勿伤肉,刺肉者无伤脉,刺脉者无伤皮,刺皮者无伤肉,刺肉者无伤筋,刺筋者无伤骨。
   帝曰:余未知其所谓,愿闻其解。岐伯曰:刺骨无伤筋者,针至筋而去,不及骨也。刺筋无伤肉者,至肉而去,不及筋也。刺肉无伤脉者,至脉而去,不及肉也。刺脉无伤皮者,至皮而去,不及脉也。所谓刺皮无伤肉者,病在皮中,针入皮中无伤肉也。刺肉无伤筋者,过肉中筋也,刺筋无伤骨者,过筋中骨也。此之谓反也。


  刺禁论篇第五十二
   黄帝问曰:愿闻禁数?
   岐伯对曰:脏有要害,不可不察。肝生于左,肺藏于右,心部于表,肾治于?,脾为之使,胃为之市。
   膈肓之上,中有父母,七节之傍,中有小心,从之有福,逆之有咎。
   刺中心,一日死。其动为噫。
   刺中肝,五日死。其动为语。
   刺中肾,六日死。其动为嚏。
   刺中肺,三日死。其动为咳。
   刺中脾,十日死。其动为吞。
   刺中胆,一日半死。其动为呕。
   刺跗上中大脉血出不止死。
   刺面中溜脉,不幸为盲。
   刺头中脑户,入脑立死。
   刺舌下中脉太过,血出不止为喑。
   刺足下布络中脉,血不出为肿。
   刺郗中大脉,令人仆脱色。
   刺气街中脉,血不出,为肿鼠仆。
   刺脊间中髓为伛。
   刺乳上,中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