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兴唐- 第35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上官婉儿揉了揉眼睛,睡眼惺忪地说道:“殿下,再让我睡一下吧。”
昨天还是不错的,批阅奏折,她还没有这本事,李威也不让她去批阅奏折。母后的事例摆在哪里,一批,后宫干政自父亲手中,再到自己手中,将会成为一个恶循环。
但可以将自己批好的奏折归归挡,磨磨墨,或者与碧儿她们一起,替自己倒倒茶。
也等于说是做了一个高级的小秘书。
“你不怕母后?”
一提武则天,上官婉儿一骨碌就爬了起来,然后央请道:“陛下,你求一求太后,我不想去上阳宫。”
武则天怒打上官婉儿的事,李威已经知道。事情过去,他也没有太生气,这也是母亲的本性。上官婉儿是他的妻妾,身份还是很低的。但看着上官婉儿可怜巴巴的神情,心中也担心。
好罢,不好,以后说不定母亲又拿上官婉儿出气,说道:“我去试一试,可你要跟我来。”
穿好衣服,梳洗完毕,已经不早了,没有吃早饭,立即去了上阳宫。
见到武则天,将来意一说。
武则天不悦道:“弘儿,你是何意?婉儿留在你身边,又能做什么?”
“母后,儿臣才处理政务,许多地方十分生疏,因此速度缓慢。东宫中其他人又不懂,婉儿可以替儿臣将奏折归一归档,也省却了儿臣的时间。”得解释清楚,上官婉儿在武则天身边主要职责,是写诏书。李威也有权利写制书,但毕竟暂时以武则天为主。
上官婉儿回到李威身边,可以替李威将奏折归档,也可以替李威写一些制书的,但策重点只能说是归档。否则又会刺激母亲。
武则天还是不高兴,道:“本宫留婉儿在身边,不是她有才气,还小,做不了多少事。只是想有一个人陪本宫说说话。”
上官婉儿苦着脸,望着李威。
怎么办呢?太后还不放人了。
可陪着太后,每天胆战心惊,她十分不愿意。
李威挠了挠头,未来不能猜测的,就是记得历史,历史走向也早改得面目皆非。从内心深处,李威还是不想与母亲交恶,不仅是孝心,也是为后人带一个头,起一个示范作用。
忽然对李首成说道:“李内侍,你陪我到外面走一走。”
李首成不解。
武则天挥了挥手,说道:“李首成,你去吧。”
带着李首成来到殿外,李威说道:“婉儿留在我身边,可以做很多事。最少我没有母后的天份,有她,能为我节约大量的时间。”
“但陛下,你也看到了,太后在上阳宫也孤单寂寞,奴婢,有时也搭一搭话,可奴婢还是奴婢。又没有良媛的才情,经史诗赋,什么都能与天后说一说。陛下,这也是孝道。有良媛在太后身边,为你与太后能架一道桥梁。”
李首成反过来劝李威。
“李内侍,太后寂寞,我以后可以常来看一看。主要太后缺少走动,因此,我想出一样东西,让太后以后不会太急,又不会招惹舆论。”
“什么东西?”
李威冲不远处站的一个宫娥喊了一声,让她拿来纸笔。画了羽毛球与乒乓球,接着又写了规则。现在的工艺很落后,将两个球制造出来,质量不会好,但能造出来,也能勉强去击打。就象击鞠所用的球,李威踢过,虽然弹性不及后来的足球,可弹性也可。
写完了,说道:“这两个球都很小,不但是父皇母后,可以游乐,宫中的内侍与宫娥们,在无聊时,也可以玩一玩,还能强身健体。”
李首成立即将图纸吩咐人拿到将作匠,让工匠去制作。
然后对李威说道:“陛下,恕奴婢斗胆说一句。”
“说吧。”
“陛下,这一次你所作所为,让两位圣上很失望,太上皇身体不大好……你为什么急在一时?”
我能不急吗?再不动手,整个朝堂将被母亲掌控,到时候母亲会不会将权利心甘情愿地归还给我?但与这个太监说不通,道:“李内侍,物无完物,人无完人。雍王的青年与少年时,是何等的品德,你是知道的。因为一些人的误导,后来又演变成什么样子?再说,我即位,只想做一些实事,并不是争权。依然在向父皇母后学习……”
李首成皱了皱眉头,不相信。
知道说服不了他,也不指望这个死忠于母亲的太监理解,又道:“但我不是二弟,所做的一切,只希望这个家不再因为为了权利,而有悲剧发生,李内侍,你相不相信,请拭目以待。”
李首成还是不说话。
“李内侍,带我在上阳宫转一转吧,上阳宫我还不大熟悉。”
“喏。”
走了一会儿,上阳宫的宫殿群不及大明宫庞大,但景色秀美,各个建筑也修得美仑美奂,就不知道韦弘机用二十几万缗钱是如何修建起来的。道:“韦卿倒是一个人才。”
“是,奴婢也认为狄侍郎他们做法有些过,两位圣上为了国家劳苦功高,仅修一座宫阙,就穷追猛打,未免太过份。”
笑笑不答。
如仅是一处宫阙,倒也罢了。唐朝有了多少皇宫?不仅是皇宫,修陵墓时,以山为陵,若放在宋朝,能让一群文臣唾沫活活淹死。转了一个时辰,才将上阳宫走了一小半,是上阳宫的要求,将作监开工速度很快,已经将做好的球以及球网、球拍、球台送到上阳宫。
李威试了试,找出其中几个比较合适的,将母亲拉了出来,做着示范,还让武则天亲自上来试了一试。这时候娱乐活动是很少,一干太监与宫娥听完了李威讲解,一个个很眼热。
武则天丢下球拍,问道:“弘儿,这是那群夷人的玩器?”
“是啊。”李威含糊地应了一声。
不然怎么解释呢?
“罢,你想带婉儿回去,就让她回东宫吧,明天不要来上阳宫当值。”
“谢过母后。”终于将上官婉儿的事摆平,带着上官婉儿又向东宫返回,婉儿说道:“刚才的那个球,东宫也要。”
“行啊,我回头让将作监再弄几个,放在东宫。”说完又想到,是不是可以举办一场动动会?比如举办射箭、跑步、标枪、跳高跳远,或者将兵器头拿下来,涂上石灰,举行一些比赛,还有骑马、游泳,这些比赛,以现在的条件都可以上的。锻炼了百姓的体质,也娱乐了百姓的生活。
可终于忍了下来。
眼下不行,尽量少惹争议。
想到了争议,又想到了刘仁轨讲解自己对待倭国与新罗的意图,说道:“婉儿,你先回去,我还去一趟政事堂。”
“喏。”
来到了政事堂,几位宰相,还有九寺正卿、六部尚书侍郎皆在。
刘仁轨说道:“陛下,你来了正好。”
“何来此言?”
“那个计划究竟怎么制订?”
听起来很有道理,然而破天荒的第一次听说过,轮到自己动手,不知道怎么办了。
“别急,来人,先到御膳房给我拿几块胡饼。”
侍候的太监立即下去备早餐。
李威又说道:“刘卿,新罗的事,有没有说。”
“也说了,可争论声很大。”
“我前来正是为此事,也正好,顺便与各位爱卿商议一下。”说完了,又吩咐站在身边另一个太监道:“你去东宫,找到太子妃,将予的一幅世界大地图拿过来。”
“喏。”
然后眼睛在裴炎他们身上扫过,说道:“各位,你们已经在此,按照民间的说法,皆是位极人臣之辈。这几年,我在东宫,可常在外面,听到许多,看到许多。特别是升官,有一种说法,要才学,没有才学就没有人看重。要吏干,没有吏干做不好官。要出身,出身不显,没有人拉抬,很难有出头之日。还要有权术,没有权术,就容易被别人欺负打压,夺去功劳。”
一下子将官场的奥决揭破,二十几个大臣皆感到愕然。
“我却不这样想。良好的出身,就有良好的家教,容易出人才,但也未必出身不好,就不会有人才涌现。比如汉高祖只是一个泼赖,萧何与曹参只是一名小吏,韩信是一个胯下受辱之辈,可是他们做出什么大事?所以国家要量才施用。对于国家,对于百姓,我看重的是才,是德,而非是什么出身,更不是什么权术。一个权术,生生地将大好的朝政变得乌烟瘴气。若是没有这个权术,青海几万将士何至于惨死,吐蕃又何至于想起来在紫山口抢在我前面修建关卡?可是事情发生了,我不想再追究。一切归零,大家重新开始。”
说着,从裴炎、薛元超等人脸上扫过。又道:“你们能进入这里,十分地不易。一个个年龄也很高,因为身体的缘故,有的只能从政几年,有的能从政十几年,最长的,能从政三十年,已经很不错了。时间一眨眼就能过去,我希望大家自此以后,抛开所有成见,不要在什么权术上动脑筋,好好做事,建设一个强大的美好的国度,留名青史,而不是留污名于史册。若是那样的话,我一定不会让你们得逞的。”
“陛下所言极是,”一个个随声附和。但有几个人是真心的,李威很怀疑。
可是警告也警告过了,漂亮话自己先说,也是占一个理儿。再做一些不好的事,自己处罚起来,也占住大义。因此,没有再说:“那么我们就讨论正事,昔日,徐舍人因为泄露了一件小事,身体不大好,也斥贬到了岭南。”
提及此事,裴炎脸色微微一变。
李威没有管,继续道:“今天我们说的是大事,是国政,如若有人泄露,这个后果,你们自知。”
“喏。”齐声答道。
“好,我们就来说一说倭国与新罗。”特别是倭国,现在许多人对倭国抱有很大的好感,想说服他们极其的不容易。太监端来了早餐,李威不急,先吃了几块胡饼,喝了一碗小米粥,将肚子填饱再说。
这才将太监从东宫拿来的大地图展开,随着这地图展开,世界上第一次正式贩卖军火的行业,开始问世了……


第488章 愿春暂留(上)
原来就有一张世界地图,那是李威画的。十分地四不像。现在还是四不像,不过经过胡应这一行,葱岭以西的各国标注得比较清楚,而不是象以前那样,将拜占庭,甚至将波斯都称为大秦国。但还是不标准。
可有了更实用的参考价值。
特别是李威根据了一些情报,对各国人口数量,做了一些评估,比如大食,在大食的地盘上做了一个标注,人口数量大约在两千五百万到三千万左右,拜占庭在一千五百万左右,法兰克王国因为吞并了高卢地区,人口也接近一千五百万,天竺本来有一个强大的帝国叫戒日帝国,戒日王死后,又分裂成若干个小国,因此,李威大约根据得到的消息做了一个估测,天竺各国人口在六千万左右。
后面一点,很让这些大臣惊讶。
毕竟从地图上看,天竺各国面积还不及唐朝面积(包括羁縻地区)的四分之一。
这是李威的估测,因为各国对人口统计的不慎重,再加上李威道听途说,依然有很大的误差,不过离实际人口数量相差不远了。
地图挂起来后,李威说道:“我昨天说过,备军少战,但不可不战。不备军,就没有军队。备军不战,那怕备了几百万军队,到了实战的时候,将士会因为缺少经验,往往能被少数敌人击溃。诸卿,你们当中,也有许多上过战场的,新兵与老兵的区别,你们都知道,也看到过。若是不战,备的军越多,反而成了国家的累赘。因此,必须还得要根据国力,适当的实战。这一点,父皇做得很好,数征高丽,平灭契丹与突厥,与吐蕃也有过一些战役,还有平灭南诏的谋反。”
朝中大臣分成两派,所以李威任何建议,皆挂上父母的大牌子。至少现在,他不想出现分岐。
“可是怎么战?不能等敌人找上门来,我们才战。而且我朝多用府兵,征兵速度又慢,等到大军征集完毕,敌人已经从容而退,战场进入有利于敌军的战场。这也是薛仁贵兵败于大非川的原因。因此,我们要看,那些国家对我们唐朝会有敌意。”
说着,从大食往西一抹,说道:“这一带,我们不想。”
连大食,李威都没有兴趣,尽管将来这里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产区。但现在占下来有何作用?能不能守到开采石油技术的那一天?不如留给子孙,若有出息,可以继续扩张,没有,只好守成。
唐朝兵力投放到大食去,后勤供给困难,大食军队的强悍,也不可低估的。这是不明智的做法。
李威还是说道:“我们唐朝没有敌意,不代表着大食没有敌意,这个国家因为商业基础浓厚,资金充足,而且掠夺性的扩张,给他们扩张带来好处。现在他们在抢拜占庭人的势力范围。一旦掉转头来,大家看一看。”
在地图上一指,波斯人残余势力范围,吐火罗,突骑施,到了碎叶城手指才停下来,说道:“他们怕冷,葱岭以东不会过,碎叶以北不会过,可葱岭以西与碎叶以南,倒是很合他们胃口的。”
只是一句,二十几个大佬响起了一片嗡嗡的议论声。
吐火罗各国,包括康国、石国在内,离唐朝远,唐朝兵力很少向这里投放,但是这些小国家皆很自觉,主动投奔。每年也向长安进贡一些金银珠宝,也是这些国家所产的,而且这些国家地势平坦,物产丰饶富足,虽然一国进贡的少,各国加在一起,每年进贡的贡品,对唐朝来说,也是一笔不小的财富。
李威喝了一口茶。
在东宫里,他喝的茶,只是放茶叶,但在其他地方,饮茶时,有的放姜,有的放奶,有的放果汁,放得好,还能喝一喝,放得不好,难喝之极。过了好几年了,李威还不大习惯。
等他们议论完了后,李威才说道:“也许各位认为他们是夷人,战斗力有限,只是我们唐朝离得远,才饶过他们。若是那样想,就错了。大食与我们唐朝没有交恶,诸卿可以商讨一下,派出一百名将士,跟随使者前往大食一行,然后让这些将士,随大食军队观摩,看一看他们战斗力。也顺便对大食人做一个了解,未雨绸缪,防患未然如何?”
这个倒没有太大争议,立即同意。
刘仁轨开始起草制书。
等他写完,李威再用手指向吐蕃,说道:“大食,我们大唐可以作为一个假想敌,但不急。吐蕃才是当务之急,威逼剑南、南诏、陇右与西域。关于吐蕃,如何作战,我以前说过许多。诸卿也提过许多建议,不提它,再来说西突厥。裴卿即将西行,也许你们说之所以与西突厥作战,是为了自保,不让他们扰边。这想法是错误的。任由西突厥独立,丝绸之路将断。少了丝绸之路,商道中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