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兴唐- 第33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
月亮升了起来,大明宫后宫种着一些葡萄,秋天已深,葡萄全部成熟,发出紫亮的光泽。
婉儿走了出来,坐在葡萄架下。天色已晚,一轮明月升了上来,秋风吹拂,葡萄半黄的枯叶发出沙沙的声响,很安静,意境也很优美。然后托着香腮就在想,不知道殿下现在做什么?
有些思念了。
开始长大,懂得相思那种销魂的感觉。
一个宫女悄悄走过来,说道:“良媛,请用茶。”
不来不知道,一来才知道原来天后过的是什么样的生活。其实也很苦,每天早上起来,就要看奏折,看到两更时分,才休息。所以她只好每天很晚才能回去。
武则天对她也不错,让宫女精心伺候,毕竟还小,怕她熬不住。不过年纪也开始增长,话就多了,有时候累了,与婉儿做一些交谈。很随意的谈话,比如读过什么书,或者让她写一个小诗乐一乐,或者问一问到了青海看到什么。
才情好,武则天也自负有才情,有那么一些臭味相投的意味。
呷了一口茶,将身体的披肩拽了拽,有些清冷。
正在此时,一个青年男子踱了出来,说道:“婉儿,怎么现在还没有回去?”
是李贤。婉儿有些不想理睬,可是狄蕙反复嘱咐的,小心再小心,宫外刘仁轨与狄仁杰不大好见面,有男女之嫌,太子不在,可也带了话,谨小慎微。忍着不悦,说道:“天后没有休息,臣妾陪着。”
蹙着小蛾眉,越发美丽动人。李贤看了一呆,说道:“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髣髴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渌波。秾纤得衷,修短合度。肩若削成,腰如约素。延颈秀项,皓质呈露,芳泽无加,铅华弗御。云髻峨峨,修眉联娟,丹唇外朗,皓齿内鲜。明眸善睐,辅靥承权,瑰姿艳逸,仪静体闲。柔情绰态,媚于语言。子建诚不欺我也。”
月下观美人,越看越销魂。
上官婉儿本来长相很不错,是那种很婉约的相貌,娇小玲珑。月光蒙蒙地笼上来,一身鹅黄及地长裙,倚在一片片葡萄前面,看上去份外楚楚可怜。李贤一心动,将《洛神赋》里的内容一下子引用出来。
其实洛神赋也不是写曹植真的遇到了这么一个洛神,暗喻君臣大义的。但其中大段大段绮靡之语,虽然文章是浪漫主义的极致,后人编著《古文观止》时,果断地将它删去。
看洛神赋,多半没有人去注意什么屁的君臣大义,考虑当时曹植的处境,而是看其中如何描写女子的美貌,以及追求的。
这一念出,太过露骨。
上官婉儿十分愠怒,本来想说,你这个无耻之徒。
怎么着,我还是你的嫂子,你的大哥为了唐朝的安定,在青海奋战,你害了你大哥不说,还想调戏你的嫂嫂,这是一个斯文人做的事?
可考虑到大局,忍了下来,不悦地将茶杯的水往地上一泼,从葡萄架离开,也不言语,冷着脸进了宫。
没有对武则天禀报,羞于开口,心中却是十分气愤。莫明其妙被人调戏了,还是这个图谋不诡的雍王,肯定不高兴的。回到了东宫,叫来了韦月。两个人岁数仿佛,在东宫中又相处很长时间,婉儿虽然是罪臣之女,可其母是河南荥阳郑家的人,上官仪清名也不错,韦月又是韦家的人,因此相处得很好,情同姐妹。
还是没有想到李贤让张大安上谏,正是对她痴情。只是气,悄悄将这件事告诉了韦月。
韦月也十分来火,道:“你告诉天后啊。”
“不行啊,我怕生出许多事来。后宫的事,你不知道,不象东宫,东宫是殿下温和,所以大家相处和睦。后宫中的尔虞我诈,是你难以想像的。你没有呆过,可我在掖庭宫呆过很长时间,每天要去后宫做杂事。看到听到许多。”
“那么找江良媛,蕙姐姐她们商议。”
“也不能找,她们会笑话的,再说碧儿姐姐若是知道,又会喧嚷起来。殿下没有回来,不能惑起太多的麻烦。”
很知事理。
“那怎么办?难道你就白白受了他羞辱不成?殿下,什么时候才能回来啊。”
“韦月啊,我告诉你,你可不能急。”
“我不急。”
“殿下想回来不容易,一回来陛下如何自处。他自己病情时好时坏,现在国政已经基本是天后在处批。殿下已壮,又有文治武功,这一回来,大臣会不会……”
“我明白了,那怎么办呢?”
“这个你不能宣扬,对殿下会不利的。”
“知道,可殿下不能呆在青海十年八年吧?”
“那也未必,不过会有狄侍郎他们相助的,这件事非是你我能操心的。”
韦月大眼睛转了转,忽然说道:“我都想到了一条主意,能让殿下有理由回京。”
“你能有什么主意?”上官婉儿不大相信。
“那天问一问狄侍郎,殿下什么时候回来最好。”
“嗯,还有呢?”
“然后你与那个坏雍王虚与委蛇,到了殿下能回来的时候,将他引到一处偏静处。然后做出一些伪装,然后再大喊救命。殿下在前线浴血奋战,后面有人陷害他不算,连东宫的妃嫔也要强项,殿下还有没有理由回京了。”
“这是什么馊主意,我不同意。”
“这有什么呀?想一想,蕙与好她们原来的出身,殿下可嫌弃过?你只是假作戏,也不是真作戏。难道你不想殿下回来?”
主意很馊,可是却很“实用”,上官婉儿回想了一下,心中开始动摇了……
PS:十里是很长的意思,月是指韦月。更得晚,这本书成绩不算太好,可昨天无意中看了某处论坛,一群喷子将这本书批得一无是处,居然还盖了几百层高楼。当真如此糟糕透顶?终于明白为什么有四十几年前的运动了。


第450章 看往来神仙才子(上)
两条长长的队伍从山脚下,一直立到山坡上。所有人全部表情肃穆,崴然不动。
这是李威想出来的一个办法。
野辞明月被母亲接走了,还有她的家人,手中钱充足,托人在长安替他们买了一栋房屋。不过野辞明月没有去长安,而是到了九成宫。青海似乎平定下来,王方翼又生擒活捉了李遮匐,父亲大约很高兴,于是从洛阳又重新回到长安,又从长安去了九成宫。在咸亨殿大摆酒席,欢请诸臣。然后就在九成宫呆了下来。
晚年后,李治去九成宫次数多了,是环境因素。
长安与洛阳城市大,象长安,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对欧洲不了解,有可能洛阳也是第二大城市。空气多少有些浑浊,而且居住了那么多人,声音十分嘈杂。当然,想着热闹,肯定是长安与洛阳的好。
不过李治头痛,九成宫倚山而建,十分安静。
这才是李治经常去九成宫的原因。
对母亲的做法表示了感谢,嘴上说的,可心里面却是想回去。原来一心想逃避的,现在主动争了。这个念头不象李贤,生得很晚,一直到逃亡出来后,才真正产生这种想法的。
狄仁杰回了信,情况了解,也不好说对与错。不这样怎么办?难道非要在青海吃败仗?重点说了一句,回京时间,最好在明年春天三月。这个时间,狄仁杰大约也调查清楚。可回京还不行,得登基,这个可不是一回来,就能登基的,正好明年三门渠全部竣工,让皇上有一个圆满的下台功绩。这一安排,又得三四个月时间。
后面的没有说,但如何回来,狄仁杰也没有想出办法,只说正在想。
大家正在想,只要一个办法足够,李威于是开始准备后面的事务。自己走了,青海得留下一个好底的,这不是为别人,也是为自己的。
但青海没有错误,应当没有事,至少现在黑齿常之能挑起大梁,可担心的还是党项人,人太多了,青海不象后来环境恶化,现在环境还可,人口密度虽低,但比岭南并不差些。
从河湟到积石山,再到松州,海拨不算太高,水系发达,温度也不算太寒冷。原来的百姓,再加上将士以及家属,与党项人,包括洮叠等州,人口达到了近七十万。
其中党项人占了一半有余。
这是李威一直担心不下的。于是想出了几条办法,比如今天。
立碑!
树一个英雄纪念碑。
来了不少人,包括契苾明和他的部族战士,这一次牺牲惨重,朝廷也慈怜,全部让他们回凉州去休生养息去了。
还有各部羌人,打得寒心了,害怕唐朝无休无止的报复下去,一个个派出使者,兵分两路,一路到九成宫,向李治求饶。可不能忽视这个太子,那是唐朝未来的皇帝。李威不见,让他们等,等到今天观礼后再谈。
然后是党项各部派出的代表,李威邀请来的。
裴行俭看到各位代表到来,低声说道:“奏乐。”
号角声凄怆的吹响。
一曲奏完,裴行俭当着众人的面,念祭文。吊祭牺牲的将士。然后说道:“观礼!”
侍卫来到一团团白布前,单腿下跪,行了一个隆重的军礼,然后庄重地将白布揭开,先是十几个石像,有汉人、党项人、铁勒人、各部羌人,以及契丹人、靺鞨人,凡是这一次所有参战部族,全部入选。一族一个石像,按照他们的服饰打扮,雕刻得栩栩如生。
石像揭完,又是一个白布揭下来,是一个两丈高的石碑,两条螭龙盘旋于上,正中一行大字:大唐烈士永垂不朽。
后面还有,一块块白布揭下来,是一个个石碑,上面雕刻着所有明确出来的牺牲将士名单,按照功劳来的,不计民族,谁的功劳大,就在最前面,一个个烈士的出身,此战的功绩,如何牺牲的。因为写得很详细,所以一块石碑上只能容纳不到十人。近万个石碑森严地排到坡顶。
李威慢步走到纪念碑前,猛地伏了下去,以头碰地,恭恭敬敬地施了三个伏礼。
裴行俭心中叫了一声:好。
李世民征高丽时,回来得有些晚,许多将士冻死,然后写了一篇祭文,行了三个拜礼,所有牺牲子弟的家属皆不怨,道,能让皇上为我儿祭拜,虽死犹荣。
今天太子这样做,道理一样的。
李威又来到纪念碑后,首先前面就是拜岭上断后的几千牺牲战士姓名,其中驾驶火药车的将士姓名赫然在最前列。虽然是做戏,可想到这些人为了自己,壮烈的牺牲。有的是自己忠心的侍卫,也有的是党项人,比如憨态可鞠的拓跋远。这一留,再也不回头。李威眼睛终于湿润了,再次伏下,一一伏拜。
“殿下哪,”黑齿党之哽咽地要搀扶。
“黑齿将军,别要阻拦孤。孤一直觉得歉意难安,让孤拜一拜,孤心里好受一些。”
一路伏拜下去,气氛这一次才真正变得肃穆起来。观礼的人很多,黑压压的,不知道有几万人,从岭上到岭下,可看着一步步挪向山顶的太子,一个个鸦雀无声。
大半天才拜完。
这不是做作了,就是普通人,象这样拜下来,也吃不消的。裴行俭搀扶着李威,从山坡上走下来。喝道:“奏礼。”
所有士兵齐声唱道:“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这首激昂的秦风,在这些凶悍的士兵吼出,再配上这肃杀的气氛,观礼的所有羌人,一个个脸如土色。
实际上这一拜,不仅是党项问题,也极大鼓舞了所有将士的士气。这时候就是论钦陵亲来,闻听此事,也会主动退避三舍,让其锐锋。
然后来到契苾明面前,说道:“契苾将军,你也要率族人回去了。”
“殿下,臣舍不得离开你啊。”契苾明号淘大哭。这个硬汉子,让李威一次次的下拜,拜软了。
“契苾将军,孤也舍不得你离开。可是这一战,你们族人损失惨重,不得不回凉州休生养息。”
“殿下,臣的族人为殿下奋战,虽死犹荣啊。”
“殿下,留下我们吧,”契苾刚与数百名到场的契苾族战士一起伏了下来,请求道。
“你们都起来,听孤说一句,你们是我大唐最忠实的子民,于公于私,孤也不想你们族人没有一个美好的未来。已经牺牲很重了,你们部族中还有妻子,父亲,儿女,正等着你们回去。以后若有战事,孤一定不会忘记你们。”
一个个拉抚起来,来到契苾刚面前,说道:“孤也难忘记你啊,此次突围,孤侥幸生还,你替孤遮了多少箭驽刀枪,孤惭愧啊。”
又来到契苾献憧面前说道:“这一战你也很勇敢,前后击毙敌人达到六十八人,孤怎么能忘记?”
一个个数下去。
然后说道:“可是各位还是必须要回去,不但是为了你们,也是朝廷的善旨,孤必须遵旨。”
可是契苾明还是不舍,站在哪里不走,李威又说道:“契苾将军,请回吧,说不定过一段时间,孤还去凉州看看你的族人。”
“殿下一定要去啊。”
“孤说话一言九鼎。”
这才哭丧着脸,一个个离开。
黑山羌的几个长老忽然伏了下来,说道:“殿下,臣民有一言想说。”
对这群黑山羌李威不大了解。前段时间参战,主要是八大姓以及雪山羌,还有其他的一些部族的党项人。黑山羌深入到烈谟海,即使有降意,害怕惊动吐谷浑,没有敢派人过去拉拢。
“说吧。”
“以后也让我们族人为殿下效劳吧。”
“你们不是已经为孤效劳过了吗?”
“那不是,”几个长老一脸涨红。那都是后来吐蕃大军溃败,大局已定,被迫前来投靠唐军的,然后派出一些战士,于其说是帮助唐军战斗,不如跟随唐军后面一道抢战利品的。不算的。
看到唐太子对这些牺牲将士,对胡人,是如此的尊重,一个个心折了。还是同族的老人说得对,太子身上也流淌着胡人的血脉,何来轻胡重汉之说?这个效劳与李威口中的效劳是两样的。
“你们的心意孤领了,这一次党项人也立下大功。在孤的眼中,没有汉胡之分,只有忠实的子民与逆民之分。你们是大唐最忠实的子民,孤会让你们过上幸福生活的。对于那些不识好歹的百姓,孤从不当他们是我们唐朝子民的。”
刻意忽略部族之分,只说百姓。然后大有深意地看了前来求降的一群羌人。
这一次让他们观礼,必然也给他们留下最深刻的印象。
奠礼结束,这才接见了这些羌人,刚要说话,被李威拦住,道:“你们什么也不要说,说了孤也不相信。吐蕃几次与我们大唐作战,你们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