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兴唐- 第31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几位宰相很不齐心,不过还是停下手中的事务,看着他。
“天后劳苦功高,可是外戚力量过于单薄,未免让人心寒。因此,我想提议让武三思为大理寺少卿。”
这一句话出,新的争执终于产生。


第429章 甚辇路(下)
至少目前做得很高明,后党与太子党水火不融,就是脾气最好的戴至德,清争无为的张文瓘对武则天也没有多少好感。
段夫庆所做的,只是轻轻推动了一下。
暂时肯定没有想起来的,一听,无论是戴至德,或者刘仁轨,皆是反对。太子生死不知,默不作声,可现在奇迹般地杀了回来,那么必然扶助太子。皇后一直看不习惯,而且前几个月的种种更让这些大佬心寒,加上宰辅中又有心腹进入,再有诸武上来,以皇后的才智,太子就是以后登基,都会有无穷无休的麻烦。
全部反对。
王德真一个人的力量很小,于是看着裴炎、崔知温、薛元超,说道:“难道我说得没有道理吗?皇后这几年为了国家,做了多少贡献?就象前段时间,若没有皇后,后果,那……我不敢想哪。”
崔知温不大好回答,他内心是倒向太子的,武则天是有本事,可终究是一个皇后。再说呢,李显与太子关系亲切。可他终是武则天提拨上来的,因此,只能唯唯诺诺。薛元超倒与太子无关,对李贤也不是那么很忠心,因为武则天压迫,拜于武则天石榴裙下。可真正提拨他的人却是李治,若将这十位宰相排一排,恐怕薛元超对李治最忠心的。
戴至德、郝处俊、张文瓘、李义琰于其说是太子党,不如说他们考虑的只是国家,不是太子党,也不是李治党,那一个对国家有利,就支持那一个。倒是刘仁轨虽在青海做得不光彩,却是实打实的太子党。
两人没有作声,王德真孤掌难鸣,只好又看着裴炎,没有抱多大希望。
裴炎也没有将王德真当作一回事,你这只小麻雀,怎么知道我的志向?此人进入宰辅时间很短,而且太子看他不顺眼,可是风头却隐然迅速地居于几位新宰相之首。
要出身有出身,河东裴家的子弟。要学问有学问,特别是在《春秋》上的造诣无几人能及。要政绩有政绩,上到朝廷,下到地方,皆是一名能吏。要清廉有清廉,清到家贫如洗。
很多大臣对他都是很敬重。
就在他想缄默之时,忽然想到了一件事,无论自己怎么做,太子大约是不喜欢的。皇后的岁数不是很大,身体又健康,其实将皇后扶起来,未必没有作为。有了皇后撑腰,自己以后在朝堂上依然会屹立不倒。
于是又改悔起来,说道:“只是一个九寺少卿,各位,你们太大惊小怪了。”
一句话,让所有人一愣。
郝处俊等人本来就很反对的,这一听,心中想到,这个裴炎什么时候真正倒在皇后裙下了?更警觉,也更不同意。
争了大半天,没有结果。
张大安成了被遗忘的角落,可听到他们的争执,心满意足地微笑。
当天晚上,到了雍王府上。
既然坚决不愿意监国,李贤只在府中修书,不出门,可是当初诏书是让张大安为首的一些大臣,协助李贤修书的。他去雍王府,并不影响李贤的“退”。
将事情禀报了一下。
李贤不能作主,主要还是询问段夫庆,派人将段夫庆喊来,又大约说了一遍。段夫庆又问了各个宰相的履历,在吐蕃听到的情报不详细,在民间听到的传闻不真实,因此还得要问。
一个个问完了,说道:“殿下,可以进行下一步安排。”
张大安没有离开,也想看这个牛哄哄的胡人,倒底有什么高招。
仅因为这次争执,还是远远不能影响武则天与太子的关系,更不能影响太子上位的。
继续说道:“你派一些生面孔的人,在几位相公经常出没的茶馆,或者其他场合,悄悄扬言。就说天皇图谋不诡,数位宰相,看似太子势大,其实未必,戴至德、郝处俊、张文瓘岁数皆高,特别是前两人,都七十多岁了,身体一直不大好,经常生病。而李义琰为人又刚勇急躁,刘仁轨不能容人,是一个地道的小人。已经不是数年前的辰光。想一想,前几年,那一个敢当着众位宰相的面,捧诸武上台?况且还是出自宰相之口。再看诸相中其他数人,王德真、裴炎、崔知温,就是薛元超也叛投于皇后门下,这些相公皆是年当益壮之时,他们全部投于天后门下。天后还不满足,又要捧诸武上台,她要做什么?”
实际上是王德真受了下属的蛊惑,才提出来的提议,武则天根本就不知道此事。
细想了一下,李贤说道:“妙啊。”
不能乱造谣,得有针对性。
段夫庆又说道:“殿下,且慢,夺嫡之事,已经不能急在一时,散过谣传后,让这几人立即离开,不要再露面了。让百姓自己去议论。以免让人查出来。”
“是。”
张大安心里面不是滋味,谁是胡人粗鲁的,这个胡人一套又一套的,心思比自己还细腻。这想法也是错误的,现在的吐蕃,后来的突厥,屡有人才涌现,与胡人汉人有什么关系?只是文明方式落后罢了。
李贤立即去布置。
但他就当此事没有发生一样,继续呆在府中连门也不出,修书。除了修书外,任何客人也不接见。就连狄仁杰也狐疑起来,难道这个雍王真的退出夺嫡之争。
于是将视线再次转向了明崇俨。皇帝死活就是不退位,怎么办呢?等一个一年两年可以,等得时间长了,难免会夜长梦多。可是太子不能真率兵谋反。得有一个适当的借口,不但是逼皇帝自己不得不退出来,也是顺手逼皇后退让手中的政权。
对武则天,狄仁杰也不放心。
武则天也没有注意,在等李首成回来,看李首成带来了什么回话。
谣传在蔓延,暂时还没有让武则天注意。李首成回来了,裴雨荷她们也到了洛阳。李潞让武则天抱到洛阳,不得不来。前去青海,裴雨荷病倒了,现在还没有康复,不过也有收获,御医搭了一下脉,确认了狄蕙与徐俪有了身孕。
武则天眉头皱了一下,有身孕是好事,可怀孕的对象让她极为不满。狄蕙出身更贱,徐俪在她眼中就是一个疯丫头。
不满意,只好与李首成进行了交谈。
听完后沉思道:“你确认弘儿这些话是真心说出来的?”
“是,奴婢观察了很久。”
“这一次辛苦你了,本宫心中有数。”
“这是奴婢应当做的。”
“嗯,去见陛下吧,他想问一问青海的情况。”
“喏。”
又去拜见李治,李治倒是真实地询问了青海现在的战况。李首成老老实实地将他听到的看到的,又细说了一遍。
“这个论钦陵是一个危险的人物。”
“是。”
其实李令月已经将她听到的,以及从薛讷嘴中掏出来的,急不可耐地告诉了李治,但毕竟是一个孩子,说话丢三落四的,再与李首成的回话,以及儿子所写来的信相互对照一下,李治心中已经有了一个更真实的判断。
想了想,心中做下一个判断,这一战,今年唐朝军队会大获全胜,不过以后麻烦事不少。说道:“你下去吧。”
“喏。”
随行还有侍卫,立即传扬出去。
李贤又担忧地喊来段夫庆,说道:“李先生,有些不大好啊,估计母亲一定派了那名老太监,与大哥搭成了什么协议。”
“那是必然,不然天后为什么派出亲信的内侍,前往青海。这几天臣也听到一些风声,若臣猜得没有错的话,太子给的承诺,天后还是比较满意的。”
“那可怎么办?”李贤又担心起来。无论是大哥,或者母亲,皆不是自己所能敌的,况且二人联手。
“殿下担心什么?这一点臣早预料出来。还记得臣求见殿下时说过的话,凡事适而可止,太子如今风头一时无两,在这种情况下,再换得天后支持,到了什么境界?”
“更有希望啊。”
“错,更没有希望。”也不一定的,这个段夫庆不去管,有没有希望,与他有什么关系,只要让唐朝内部混乱即可。又说道:“亢龙有悔啊。太子已经飞到天的穷头,天皇怎么办?”
“李先生,那我怎么去做?”
“听我二言,第一条将赵道生他们会部撵出府中。”
李贤留恋不舍。
“殿下这一条办不到,臣只好立即告辞。”
“好,我答应你。”李贤咬咬牙说道。
房氏在一边冲段夫庆躬身遥行了一礼,此事她也劝解过的,为了这几个娈奴,大臣多次指责,可是丈夫就是不听。说起来,丈夫宠幸赵道生的次数,比宠幸自己次数还要多。这让她感到很悲哀。
段夫庆就当没有看见,又说道:“第二条,立即派人再放出一个谣传。就说天皇恋权,自己病重多年。原来说太子年幼,不能继承大统,现在太子长大成人,文武双全,仁爱过人,为何还继续贪恋权位?看一看,这几年皇帝做的事,荒诞无稽,朝堂混乱不堪。国家不幸啊。”
“为何?”
“殿下啊,想做太子,不是百姓说得算,是陛下说得算。想一想,这个谣传到了天皇耳朵里,天皇如何想?当真他不知道李首成是天后的亲信?过了一段时间后,只要张相公借议事淡淡地说一句,点醒天皇。天皇如何自处?那就是你重新上位的楔机到来。”
李贤思考了一下,说道:“好主意。”
于是依言去做,不过暂时谣传还没有普遍地传扬起来,倒是李治听到他将娈童逐出府中,心中略略欣慰了一下,将李贤喊进内宫,夸奖了几句。这是一个好兆头,当天晚上李贤做了一个美梦。
他坐在龙辇上,两边是仪仗队,浩浩荡荡向长安出发。大道两边伏着无数的百姓,一起欢呼:“参见陛下。”
李贤在龙辇上意气风发,举起手来,说道:“各位平身,平身。”
这孩子,因为一个帝位,得了心魔。


第430章 喧阗且止(上)
论钦陵与李威,都咬到对方的痛处。
不过李威是阳谋,论钦陵是阴谋,迫于国力,论钦陵只好以巧取胜。因此,李威还不知。
也接到剑南三州损失惨重的消息,有些儿火。
但这不是致命,相反,替他在接下来的做法中,提供了挡箭牌。对于剑南三州损失最重的生羌,也没有多大好感。最难管理的就是这群生羌,若是党项人,还好收服一点。有各自的酋长,酋长同意,下面子民也就同意了。可这些生羌不同,甚至都不知道他们出自那一个羌种。言语又不通,风俗习惯也不通。不仅唐朝,就是吐蕃同样很难管理。
相持阶段,可以利用他们作为缓冲。一旦正式圈起来,忠诚度十分不可靠的。
可是党项人一旦统一成一个部落,李威又不开心了。这中间很微妙。
“孤失误啊,”李威看着情报说道。
“这是必然,论钦陵同样也有了失误。”裴行俭安慰道。
接到这份消息,本来李威想徐而图之,缓上一缓的,但是商议了一下,忽然将战役提前拉开。
论钦陵倒没有重大失误,只是这一次论赞婆又迷惑了。七月放人,八月收割,唐朝军队大约会是在九月发起进攻。这样想,也不错,原来大约是这样安排的。
然而李威做了变更,七月放人,八月收割没有更改,可是总攻忽然提到了六月。不算是论钦陵的失误,可至少论钦陵没有算到。
……
一场暴风雨过后,河水涨了很多,微微泛着泥浆的浊黄色。站在河岸,看着近处的庄稼,还有许多士兵在搭建房屋。这些新房子,是让迁移过来的百姓居住的。
所以朝中各个宰相十分头痛。
安置下来,对朝廷很有利的。等于是替朝廷真正开柘了大部分耕地,也解决了一部分的奖励。甚至愿意迁移百姓挪出来的田地,朝廷可以收回,可以发放给耕地不足的农户,解决一小部分土地压力。
不过一路迁移,几万百姓要张嘴吃饭,老老小小的,行程又慢,消耗很是巨大。并且皆是将士的家属,还不能慢怠。不仅是这样,几万百姓,身体素质各不相同,到了高原,又要准备许多药物。这又是负担。
这与李威没有关系,可开始准备了,七月到来,百姓将会陆续到达,因此,先将房屋盖好。还有一个作用,是迷惑论赞婆的。不仅是房屋,还要将田地划分好。
开耕的地多,可一分配下去,又不够了。最少按照唐朝的制度,一丁一百亩地。另外还有原有的田地,作为津贴,在河湟挪出来,重新补偿下去。一些有战功的将士,又愿意留在青海,得有额外的赏田。
不知道会来多少,不大好统计,各地官府多少有些不配合移民,甚至暗中阻拦。但有可能不会够分配。这也不要紧,即将到来的战役,河东九曲全部囊下,这一片广大的沃野千里,开耕出来,又是很多耕田。
这些田地全部是免除杂税的,不过对朝廷同样会有帮助,即使朝廷用钱向百姓手中购买粮食,已到了青海,不是粮食有多贵,丰收时,粮食价格每斗仅几文钱。可是这一路的运费,有可能会达到四十文、五十文。
税也必须免的,一是府兵制度,二不这样,百姓不会心动。
看着远处一栋漂亮的房屋搭建起来,李威说道:“裴侍郎,只有这样,青海才能成为唐朝真正的辖地。”
裴行俭会意,道:“只是需要很长时间。”
“这个不急。孤后悔了,当初胡应受孤委托,前往大食与大秦国,但没有想到他会去那么远的地方。法兰克国地处西北海边,虽然不及辽东寒冷,可天气比中原地区,要冷得多。说不定从哪里带来从哪里带回一些粮食种子,适宜北方种植。”
“殿下想经营辽东?”裴行俭好奇地问道。
“是想啊,只有从马背上下来,朝廷才能真正管理起来。否则一个部落一个部落,随水草逐牧而行,终是难以安定。而且辽东面积广大,哪里的土地更肥沃。”说了一半,留了一半。
后面话还没有说,吐蕃只是唐朝的祸患,若不乘这时候,吐蕃刚刚堀起之时,将这个祸患扼杀下去,将会严重掣肘唐朝的发展与扩张。但以后的祸患,却在辽东,在大漠,契丹人、女真人与元蒙,这三个人种才真正戗害了中原文明的发展与延续。
不敢说,至少现在辽东臣服唐朝,突厥也打趴下了。
“这时间更长啊。”
“不急,孤能等得起。”
“殿下能等得起,臣恐怕看不到了。”
“裴卿,何来此言,你今年不及六十,还要陪孤走过很长的时间,一直陪上二十年,三十年,一一见证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