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兴唐- 第16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武则天再次弯腰大笑,笑完后,又说道:“你是太子,现在朝廷是守成,不是太宗皇帝,那是开国。上阵也可,不能亲临危城之下,那一天你冒险了些。再说,上阵了已是鼓舞了士气,不必亲自动手。”
“是。但儿臣又带了几样礼物给父皇母后。”
“好,拿来看看。”
李威出去,吩咐侍卫将车中东西拿出来,几个盒子,第一个盒子里面,一两块很大的宝石,一块绿宝石,一块红宝石,是一个部族酋长献给他的。第二个盒子里面是两块布料,用精美的羽毛与丝合成织起的织锦,十分华美。当然,价格更美。
看了看,武则天说道:“不错,你倒是越发懂事了。”
然后盯着第三个盒子。
李威神秘地说道:“父皇,母后,可是一个好东西哦。这才是儿臣献给父皇母后的真正礼物。”
本来是打算讨母亲欢心的,但心里面估猜父亲太吃味,实际很无语的,就象自己是太子,不需要与臣子争功一样,你都是皇帝了,与自家老婆儿子争什么功?
但没办法,与老子僵持下去,吃亏的还是自己,还有呢,四个女子怎么办?杨思俭与徐齐聃总得要召回来吧,就不召回来,也不能放在岭南。这都需要父亲点头。
至于这样礼物,最后是父亲吃下功劳,还是母亲吃下功劳,自己不会去管。可肯定不会再给自己的。
前两样的东西,已是不错,能赶上贡品,最后一样会是什么东西?武则天说道:“打开看看。”
李威缓缓将盒子打开……
PS:说一下没禄氏。吐蕃史我看了很多,吐蕃也有亲唐的大臣。之所吐蕃反攻大唐,是禄东赞父子。没禄氏对唐朝不大反感,杀死论钦陵后,主政后没有主动挑动多少战争。然后到她死后,唐朝反攻。(甚至我怀疑,她如果与默啜联手,会不会让武则天与李显喝上一壶)论赞婆与论钦陵儿子论弓仁投奔唐朝后,特别是论弓仁的后代,在唐朝出了许多名将。这笔帐有些糊涂。没禄氏是另有安排的,重要的安排,提示了。将会对唐朝有极大的帮助。还有作为李家,千万不能说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只能说卧榻之侧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赵匡胤语录),不是民族矛盾,是敌我矛盾。再说,李弘以仁扬名,又不知道她实际身份,连一个妇女都不会放,手下亲信会如何想?一个小小的间谍,蹩脚的间谍,主角不容,裴行俭狄仁杰都不能容,又是在利用,就象看一个小丑,如果义愤填膺,会不会是狄仁杰与裴行俭?主角性格只是慢,沉住气,并不是软,否则都不会赞成薛仁贵坑杀铁勒族的行为,薛仁贵追击时种种主角也没有怦击。不能曲解我书中塑造人物的性格。


第228章 贵重大礼 破是不破(上)
这份礼送得可贵重,不但贵重,而且会头痛的。
李威先拿出两张裁好的竹纸,一个小盒子,神神秘秘地将盒子打开,儿子弄得古怪,夫妻二人只好伸出头,向里看面。是一些铜方块,天色黑了下来,点着蜡烛,又是阳文(反字),更没有看明白。
李威将小盒子打开,也就是油墨,不大好,因为雕版印刷出现,已经有人发明出来。怎么再改进一些,李威不清楚。不能一个一个往纸上印,太费工,又有可能不整齐。所以用的方法与古时的方法差不多,用松脂、蜡与纸灰做成药剂,将活字排在框内,放上药剂用火熔化,用平板压平。冷却后就成了版型。
应当有更好的排版方法,可是李威又不知道了。
但提供一个思路,就象投石机一样,姚州城战役过后,结果屡次试验,缺点一一显现出来。可有许多头脑聪明的士兵纷纷发表意见,缺点在一一克服。现在的投石机才似乎是真正的远射利器,尽管还有些缺点。至少是大半的成品,原来那只能算是半成品。有了思路,天下聪明人还是很多的。也不是一无是处,一上来就是铜活字。
活字出现历史很久,可很长时间还在用雕版,就是材料,有用胶泥的,陶泥的,木材的,锡的。成本低,可是缺点很多,包括锡在内。宋朝周必大一度也用过铜,可因为太贵放弃了。不但材料贵,版字成型也更费事。说到底,只是一开始成本高昂,做好了后,不易磨损,融化药剂快,字体不容易变型。只要不用时小心养护即可。
很简单的道理,可这一路走过去,又是几个世纪……
不是很明白,看到儿子涂上油墨,印在纸上,印好后将版型拿开,再涂再印。然后拿给李治与武则天看。因为时间短,制作费事,又想让功,不想惊动别人,制的活字不多。一首《关雎》,另外就是标点符号与分段的说明。
没有看活字,李治指着纸说:“这是……”
“这是让读书人更好地理解书中的知识,不容易发生岐义。”
标点符号与分段是好的,可这个事物一旦出现,引起的风暴,不亚于龙卷风。现在文章连在一起,用一个顿号与不用一个顿号,马上是两样的,用一个句号与用一个问号,又是两样的意思。不要说大部头的书,就是一部《论语》有可能都会出现十几万种的解释。连同“大礼”一道送给父亲,让父亲与各个儒生们头痛去。李威是不打算管的。
李治立即就想到了,说道:“会有许多麻烦……”
“父皇,虽然麻烦,可能让以后的读书人,迅速正确理解书的意思。”
“可你这是什么?”
李威将版型放在蜡烛上烤了一烤,然后一个个拆下来。
“拿过来,”李治喝了一声。
李威递过去,李治放在眼前看,眼睛不大好,只能这样看东西。然后说道:“有些贵,也麻烦。”
“父皇,有些贵是事实,麻烦未必。其实也不贵,如果是印一两本书肯定贵,但是印几千万几万本书却是极便宜,速度更快。贵也是开始,做好了字模后,不管什么书都可以印,不占地方,只要将各个字造好模子,常用的字多铸一些模子,冷僻的字少铸一些模子。实际就是贵些,也是铸模的工钱,铜还在。又有竹纸,一旦竹纸价钱再降降,以后书价钱低廉得真正让普通百姓都能买得起。”
李治在沉吟,能不能便宜,不是儿子说了算,还要让工部官员再试验改进。主要是想另一个问题,自古以来,对百姓说到底爱戴也许有,搪塞也是,为什么佛教因果报应受欢迎。这就是愚民政策,儿子虽然不错了,这一节不大明白的。一旦所有百姓开化,会有什么后果?
李威不知,继续说道:“父皇,普通百姓都能读起书,意义非同小可。名门豪族一枝独大,吞并严重,成为国家的瘤毒。为什么会独大,正因为他们把持资源,能读起书。能读起书,出的人多,在朝廷做官的官员就多。于是更能壮大家族。富者越富,贫者越贫。但如果书籍便宜了呢?所有百姓都能读起书,百姓中人才也能脱颖而出,这样名门望族就不能一枝独大。父皇,你才能真正象祖太宗皇所说那样,将天下英雄真正收入你的囊中。这才是防止吞并蔓延的妙药。”
也不是那么简单,不过书籍真正便宜到一个可观的价格时,会从某种意义上抵消一下各大家族一枝独秀的情况。
这样说也大不公平,主要是社会创造财富的能力。实际上即使名门望族,和平时候,子孙也在迅速繁衍,有的大家族甚至能有上万子弟,甚至都能超过他们财富积累的速度。除了家主与少数真正嫡系弟子外,许多子弟同样过得寒酸。但书籍一旦便宜下来,不仅是这个作用,能为国家带来更多的人才,能迅速传播文化与科技,意义甚至某种程度上比一朝一代的更替更重大。
李治一时没有办法定论,还有是不是象儿子所说这样,都不能决定。因此说道:“此事以后再说。”
不过字模与两张印好的纸收下了。
然后大声说道:“高义忠,上茶。”
一个老太监端上茶来,李治呷了一口茶,又说道:“姚州送来一份邸报,说是不日,各蛮族酋首集合起来,要来京城,你怎么看?”
“这不大可能,”李威立即摇了摇头,如果大部族还可以,象有一些小部族,就是一个村庄,进什么京城,估计连路费也筹不齐,难道要朝廷掏腰包,掏得能掏得起,可还要招待,甚至为了面子拉拢,有些赏赐,再加上必然会带随从,一千多个族长前来,最少来的人会有四五千人,这得花多少钱。如果得到甜头,一年来朝拜一次两次的,将成为朝廷巨大的负担。
“为什么?”
李威将他在西南看到的情况说了一遍,甚至说到有的小部族只有几百人,也敢自称为国王的事,武则天咯咯乐了。并没有生气,也不值得生气,是在好笑。
“那倒不会,邸报说只有三百来人。”
“那有可能,抛去随从,三百来人,大约只有几十个族长,有可能都是当地的大部族。这些部族可以稍稍拉拢一下,到了京城派人款待,再赏赐一些布帛即可。”
“嗯,”李治闭了一下眼睛,又说道:“那只鸟呢?”
愣了一下,什么鸟?又愣了一下,为什么又要提起此事?忽然明白了,尽管自己将实情说了,可在民间传得大约很狠,父亲还是不踏实。并没有回避老太监,看来这个高义忠是父亲的亲信,于是说道:“父皇,怕人发现,孩儿在当夜派人将它拆了。知道的人并不多。不过父皇,如果好奇,孩儿可以再派人做一个,不用木棍撑起,只是球形,事情传开,蛮人未必能想得起来。可是父皇想要看,务必答应孩儿一件事。”
“说说。”
“父皇不能好奇地登上去。”这玩意不象氢气球,有可能会燃烧,有可能会爆炸,只要将缝合的地方、绳索、吊蓝检查仔细,基本是万无一失。但什么人能登,父皇不能登。会让人弹劾事小,也会做文章。
“为什么?”
“父皇,孩儿还是不弄为好。”看到父亲渴望的表情,李威实话实说:“那个东西虽很安全,升起来有可能是含元殿近十倍高度。父皇,你一登上去,非得有大臣怦击,更能为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做文章。孩儿没有出息,只希望我们一家人和和美美,其他别无所求。”
说得可怜兮兮的,李治心中依然有些阴影,也让他逗乐了。说道:“你派人先弄出来,朕只是看看。”
“让母皇做证。”
“行。”
但也未必,希望某些人弹劾时,父亲别忘记今天晚上的承诺。李威有些愁眉不展,振了振精神,又说道:“父皇,孩儿在皇宫中看到孔雀优美,正好去了南方,盟会大多数蛮人开心,于听到孩儿提及,替孩儿捕了二十几只孔雀。孩儿带回京城,能不能分一些给孩儿?顺便给二弟三弟他们一人一对。”
也就是十只,还有十一只,不过饲养恐怕有些困难,这一路回来,已经死了六只。其实是对碧儿的承诺,但不能说。不合礼制的。
“这是你带来的,你安排吧。”李治说道。大明宫中本来还有几只,又有十来只,李治倒也无所谓。再说,只是稀罕罢了,不是象征着大宝。
“谢过父皇。”李威带着侍卫去领孔雀。领了十只健康的出来,派侍卫送八只给李贤他们,一个小小的惊喜。然后带着孔雀回东宫。东宫一群人早就望之若渴,碧儿不顾着礼节,一下子扑在他怀中,大声哭泣。
“你这个傻丫头,孤平安回来,你为什么哭?”
“妾身好担心,好害怕。”
这才是用心的,即使杨敏现在好些,也不及。李威摸了摸她的头发,说道:“不要哭啦,看孤给你带来了好东西。”
将她领到孔雀前,实际上官婉儿与韦月先是高兴地在他身边转了转,终是小,忍不住,已经跑过来观看。上官婉儿说道:“好漂亮。”
韦月也拍着小手,说道:“我好喜欢。”
一路喂养过来,也不怕人,伸出小嘴,要啄韦月的手,韦月吓得一缩脖子,说道:“别要咬我。”
“不是咬,是啄。”上官婉儿立即纠正。
然后两个小萝莉高兴地蹦来蹦去。
只是碧儿还在紧紧地拉着他的手,省怕一放就跑了似的。但李威忽然在心里说道:糟糕了。


第229章 贵重大礼 破是不破(下)
然后看了看碧儿的脸蛋,还很幼稚啊。
好象那个放跑的没禄氏与她同龄,看上去也比碧儿成熟一些。可自己答应过的,回来就圆房。回来回来了,这个处,倒底破还是不破?总是有些罪恶感。
不算太正人君子,至少他左手拉着杨敏,右手拉着徐俪,并没有犯罪感。但毕竟是一个现代人,面对一个少女,终是心里面觉得不大好。
可是如何拒绝,这道题目又摆在眼前。
碧儿现在只是高兴,没有想到此事呢,牵着李威的手问道:“南诏哪里是不是有很多?”
“也不是很多,不然孤能多带几只回来。”
“是啊,这么美丽的鸟儿,想来定是不多。”
正说着,也许因为受到两个小萝莉击掌的刺激,雄孔雀展开它长达一米多的尾巴,渐渐地在开放,尾巴上金属蓝与青铜绿斑点,在灯笼的照耀下,闪着萤萤美丽的光泽。越开越大,尾羽在颤动着,并发出嘎嘎的响声。
即使在路上,李威也很难看到它在开屏。三个少女惊讶地用手捂着嘴巴,过了好一会儿,雄孔雀才骄傲地将屏拢起来。上官婉儿与韦月再次拍手,说道:“好漂亮哦。”
扯着她们,说道:“进宫吧。”
送到东宫,然后派人将两只孔雀安置,东宫中也有苑子,天气又热,应当没有多大关系。只不过天冷时怎么办?好在大明宫中有宫奴在饲养,到时候能询问一下。
碧儿说道:“殿下,让妾身服侍你沐浴。”
才出去时,一切自己自理,还真是不习惯,只能感慨自己也堕落了。又还原了原来的生活,也没有矫情,让碧儿替他沐浴。碧儿一边说着话:“殿下,梁金柱与陆马又送来四万缗钱,还有奶糖作坊,这几个月有近万缗钱的盈利。”
“这么多啊,”李威随口答道。
“殿下,不止的,去年你离开后,发生了许多事情。”
“说一说。”
“那个裴,裴盐铁使出任后,立即去了扬州。晒盐开始后,海边许多平地被各路商家争去,裴盐铁使看到后,也动了心。”碧儿知道得也不太多,磕磕碰碰地将整件事说了出来。
李威前面一走,李治也离开长安,去了洛阳。看到他如此,有许多百姓开始在议论,说皇上的不好。反正现在唐朝有一门好处,并没有什么和谐的神马,即使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