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见木棉花开时》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又见木棉花开时- 第3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与以往团契爱宴的时候播放轻快的曲子不同,今天流淌的是莫扎特的《安魂曲》。
“请纪念我,慈悲耶稣,我是你踏上人世旅程的起因……”让人心安静柔软。
对麦卓的纪念。
薇箴还陷在“若有上帝,就不该有如此不公平的遭遇发生在麦卓身上;若上帝是在乎人的上帝,就不该有这么多苦难”的逻辑漩涡中不能自拔。
薇箴不得不承认:相信有个不可见的世界,相信这世界以外另有一天地,对她并不困难。迪恩尖锐的话语正戳到她的痛楚。的确,若是没有独一的上帝,她的心里面根本不应该有这些质问。她在质问谁?她在呐喊质问的时候已经假设了应该有一个答案,并且只有掌管一切的那一位才能够回答。可是,搞不清这位造物主的性情,却令薇箴困扰;他若是不能证明他是爱的神并且他有能力保护他所爱的人,她就无法选择相信。
今晚的团契不但音乐特别,形式也与平日不同了。不像往常那样翻开圣经学习神的话语,而是看电影:The Gospel of John—约翰福音。
今晚牧师来了。他在放电影之前作了不到一分钟的简短解说:我想大家都知道麦卓的事了。每个人都很难过。或许有些人也因为麦卓的事有很多不解,甚至对基督的信仰产生疑问。我们所信的这位神到底还活着吗?他是不是能体会人所经历的苦难?他在不在乎?
他停顿了几秒。没有人回答,大家都低着头。
“对于麦卓的死,我并不能解释为什么。但是你们若有刚刚我提出的那些疑问,我希望今晚要看的电影能够给你们有一些帮助。或许不能给予完全的回答,但是能换一个角度思考。那就是神籍着耶稣,呈现出一张面孔。若有人想知道神对这哀吟的大地所发生的苦难有何感受,只要看看那张面孔就可以了”,说完牧师示意让负责电脑影像的那位弟兄开始放电影。
电影的情节顺着圣经中的《约翰福音》发展,耶稣的言语也都尊重原著。看过圣经再看电影,已经不会有任何悬念。可是朋友拉撒路病故,耶稣哭了的那一幕,似乎提供了一个线索,呈现出神对于人的亲人挚友故去,一定也有同样的感受。因为他经历过,他能够体会。
薇箴读过《约翰福音》,但对于“耶稣哭了”这四个字总是简单地略过,觉得不过是人之常情。可是今天,当他忧伤的目光和悲伤的泪水通过电影的人物呈现的时候,他的性情似乎也明晰在薇箴的面前。他能够与哀伤的人同哀伤。
再看他遭人唾弃、被钉十架,薇箴心里有扎心的疼痛。她惊讶于这位神居然是可伤害的,很多时候他内敛自己的能力容忍人对他的谩骂、攻击,甚至杀害。不论是之前因为经济压力还是感情挫折还是这次的麦卓之难,薇箴曾经呼喊:“为什么让我经历这么多?神,你到底能不能体会我的感受?”她甚至质疑:“一个全能全知的上帝真的能明白和体会人在痛苦和艰难中的感受吗,甚至是被遗弃和背叛的感受?”薇箴那种无助和揭斯底里谁都不曾见过,可是神却清楚地看见。如今薇箴惊讶神竟然允许她在他面前抱怨、呐喊,她更讶异神并非不能体会她所经历的,因为他也曾经经历过,甚至比她经历地更加痛苦。或许从经验上来说,神不知道受罪引诱或是经历试炼的一天是什么样子,直到耶稣自己来到这个世界,住在我们中间,神体会了这种感受,他让自己与我们一样。有经济的压力?耶稣在世上的时候说“人子在地上连枕头的地方都没有”。感觉委屈?耶稣没有任何罪,却被钉死在十字架。难以忍受被背叛的滋味?耶稣在上十字架的时候他所有的门徒,曾经跟随他、与他最亲密的门徒和朋友都离他而去。被弃绝?当耶稣在十字架上担当人的罪的时候,他与父神完全隔绝,他也呼喊:“我的神,我的神,为什么离弃我?”自己的经历和耶稣的经历一一对应地浮现在眼前,薇箴看见耶稣彻底投入她的生命。她明白了神并不是遥远的神,他能够体会她一切的心情,因为他经历过。他能体会。
一个人能遭受的最大的痛苦,就是经历背弃的痛苦。我们每一个人就是耶稣来到这个世界旅程的原因。因为没有一个人能够满足上帝圣洁和公义的标准,没有一个人存有起初神造人时的完美样式。上帝知道我们无法承受罪的代价,所以他亲自来到人间。“当我们还是罪人的时候,基督就为我们死”。薇箴说,“我知道,我是以自己最糟糕,而非最好的样子,亲眼得见神的爱。”恩典的力量改变了她的心。她不再问为什么有这么多的不公平。有没有不公平?在这个充满罪人的罪恶世界,如果没有不公平,才真的是奇怪。但是最不公平的是上帝自己成为人、一生在世界上经受试炼、帮助人、传讲天国的信息,没有犯过罪,却被人钉死在十字架上。这是最大的不公平吧。
小说家普莱思(Reynolds Price)说,“万物的创造者爱我、要我”是每个人渴望听到的一句话。这就是耶稣的宣告。薇箴发现其实恩典处处可寻,之前她看不见就像人戴眼镜看东西,有时忘记了眼镜的存在。比如如何看待生命。“我不曾为生命为快乐向神献上感恩,但是却要神对死亡和痛苦负责。这对神又何尝公平?”薇箴的眼睛被打开了。
第十四章(4): 起初之爱
电影闭幕,灯光亮起。薇箴的记忆库迅速回放前几天以翔寄来的明信片上的文字:神的灯照在我头上,我籍着他的光行过黑暗。配图是一束微光照在幽暗死荫之地。
那个时刻的联想并不是薇箴主动从记忆银河中搜索而得,可却辉映得天衣无缝。更令她惊奇的是,来美国之后所有或感动或温暖她的人,包括牧师、迪恩、Ed和以翔,竟无一例外的都是属于耶稣的跟随者、上帝的子民。
牧师走向前台,对电影作了一些分享。他说:“我们或许从耶稣那里得不到想要的苦难问题之解答,但是却得到不可言喻的确据,知道神与我们一同受苦;我们并不是孤军奋战。我的生命中也曾经历各样的困境和患难,但是因着耶稣,我相信神确实明了我的光景,也相信无论当时外在境遇如何,神的确在乎我、关心我。每当有怀疑,我就再转向耶稣的容颜,看见一位深知悲伤的慈爱神。”
薇箴突然被眼前的这个男人感动到,为着他谦卑温柔的分享,为着他柔软的内心,为着他对上帝之爱的深切体会。
他继续说道“造物界要恢复到神起初心目中的样式,还需要一段时间和一番努力。但是借着加入这哀吟的星球,神已经行动了。道成肉身没有引进历史的结局,乃是引进了历史的开端。耶稣在两千多年前来过一次,以他在十字架上的死成为人重新回到神里面的桥梁;带给人盼望的是他的死里复活。将来他要再一次行动,在荣耀与全能中回来,将世界恢复到起初的样式。所以,对于在患难和困苦中的人,耶稣知道,因为他自己体会过;他在乎,因为他亲身经历过;他能改变,因为他愿意并有能力。”
薇箴的思维随着牧师的言语跳脱出来,揣摩着这些话,也试图想明白神的起初之爱。
“神使孤单的有家……”这一句好像重榜炸弹、深触薇箴的心。有一个感动在薇箴心里涌现――神邀请她,说“孩子,回家吧”。
回神的家,不是只报喜不报忧的家;回他的家,不必再担心会被遗弃的家。
“我愿意”是薇箴心底深处自发的回答。穿越理性的堡垒,打破感性的冲动,她愿意进入与上帝的盟约之中。
“没有一个忧患,耶稣不愿担当;没有一个痛苦,耶稣不能背负。我要向高山举目,我的帮助从你而来。你有丰盛的慈爱,赐给凡求告你名的人。你的爱总是不离不弃,怜悯如江河涌流。在我敌人面前摆设筵席,使我的福杯满溢。你的爱总是不离不弃,时刻将我环绕。你必纪念与我所立的约,使我领受丰盛的慈爱”。
诗歌《你的爱不离不弃》的间奏有一段独白:人世间的海枯石烂都会过去,但是我们的神是一位守约施慈爱的神。他对我的爱总是不离不弃,他爱我就爱我到底。
这首诗歌唱出了薇箴心底至深的渴望,也是薇箴对神的爱的最初回应。
那一句“我愿意”来得不容易。终究,信仰不是利益权衡的结果,乃是心被感动的结果。
第十四章(5): 内在的征服
唱完诗歌《你的爱不离不弃》的时候,薇箴心底的感动早已化作泪痕满面。好久没有这样哭过,十八岁离家的时候没有哭,刚刚分手的时候我的泪腺也是迟钝的。这一刻,一起释放出来。在薇箴的世界里,懂和陪伴守护是爱的语言,也是她体会被爱的方式。这些,神都全然满足了。
牧师带薇箴作了决志祷告,在上帝的面前承认自己是个无法自救的罪人。因着他的爱子耶稣踏上人世的旅程,她和他之间破裂的关系可以得到修复。薇箴对神说她相信主耶稣为她死在十架,承受了本应她自己去承受的罪的代价。她相信耶稣死而复活,证明他自己是神的儿子。生命在他,复活也在他。他是她的救主,也是她生命的主。怀着敬畏和被爱的心薇箴邀请圣灵进入她的生命,来引导她度过人生的每一天,直到见主面的日子。
薇箴突然想起之前以翔透过明信片问的那个问题:你生命中最主要的身份是什么?当时她迷惘,如今却能回答了。从此,她有了一个全新的身份:上帝的儿女,基督徒。“我是耶稣所爱的,是上帝的公主,这就是我的身份”。
那个让薇箴的生命发生翻转的时刻没有任何外在夸张神迹式的表现,只有那份平安和踏实感在她心里可以感知。
迪恩的欢喜可想而知,但是她的讶异更甚。原本只是希望薇箴不放弃寻求,没想到薇箴刚硬的心就此软化,和她成为了在主里的家人。她在一旁不住地感恩也赞叹:“实在我自己小信了。原来人的心真的在耶和华的手中,好像陇沟的水可以随意流转”。
想想自己之前的倔强和犹疑,薇箴感恩神对她的忍耐和宽容。他温柔的等待看似缓慢,正如耶稣在十字架上受死的方式看似软弱,却是因为爱。一种内在的征服。
聚会结束。张扬要送迪恩和薇箴回去。薇箴不想当电灯泡,坚持自己走路回家。聚会离家只要穿过校园。况且,薇箴也很久没有一个人散步了。
这份生命中重大的喜悦薇箴不知道可以跟谁分享。若是从前,她会迫不及待地告诉木天。如今,手机中的那个号码被贴上了限制拨出的标签。国内的家人和朋友,还没有领受这份恩典的人无法理解。安吉?她去打工了,而且还疑惑薇箴为何浪费打工的时间去团契。以翔?薇箴没有他的联系方式。Ed 薇箴正要拨号,走着走着碰上了Lydia。真是好久不见。Lydia邀请薇箴去她的宿舍坐坐。薇箴自然乐意。
薇箴与Lydia分享信主的消息,Lydia喜极而泣地拥抱薇箴。
薇箴不曾知道她决定相信Lydia也信靠的神对于Lydia而言是如此地重要。她一次又一次地被基督信仰所震撼。这个信仰打破了人狭隘的自我,处处以别人为先。他们不但自己不在乎所谓的“好人”标签,也不以配不配作为衡量别人的标准。正如薇箴曾经问Lydia为什么会选择Social Work这个专业。印象中Social Work这个工作是最没有前途,也无钱可图的专业,大多与老弱病残打交道。或许薇箴的理解狭隘,却也是现实的光景。目前在中国,开这个专业的学校就屈指可数,学的人更是寥寥无几。Lydia当时给的回答很简单,她说:我想照顾那些弱者并非因为他们配得,而是因为神在我自己不配得爱的时候,爱了我。
原来,信仰是生命的传递。
作者有话要说:


☆、心疼

第十五章(1): 谁心疼谁
薇箴慢慢开始体会信仰给她的生命带来的翻转,有欢喜和安慰,亦有挫折和挣扎。
她明显感觉安吉的疏离。安吉花越来越多的时间在打工上面。连课程的时间都调整了,大部分调到早上七点至十点之间,上完课就开始全天打工,好像假期全职那样。那种没日没夜地上课打工的状态薇箴再清楚不过,上学期为了回国看木天薇箴也那般对待过自己。那是连开车的时候都随时会睡着的日子。薇箴善意地劝安吉不要本末倒置,毕竟学生的本分是学习,努力赚学费也是为了上课。若是因为打工上课睡觉或没时间复习,岂不浪费自己了辛苦赚来的学费?
安吉没有领情,反而说是薇箴变了,还劝她少花时间在教会。可是于薇箴而言,再回头是不可能,因为生命不再一样了。没有共识的两个人,自然越走越远。有时候一起开车去上班,她们可以一路沉默到终点。曾经无话不说的两个人渐渐成为陌路,薇箴为此困惑至极。就像和木天分手之后薇箴会常常思考为何恋人之间曾经的深情可以在朝夕之间就褪色为荒芜的回忆。她始终想不明白。
不但是薇箴和安吉的关系紧张,迪恩在家里待的时间也少了,有时候甚至夜不归宿。流言渐渐传开,说迪恩和张扬同居了,说基督徒也不外乎如此之类的话。为此,牧师还去张扬家里探访过两次,希望他们明白未婚同居有违上帝对于圣洁婚姻的心意。信仰中的决定始终是自由的,是因为爱才愿意照着神的心意去做。不明白诫命背后神为了保护人的美意,人自然会按着本性顺着自己的□□去行。
薇箴在家里待的时间也不多,主要是晚上睡觉。其他大部分时间都在教室、图书馆和上班的餐馆度过。惟一休息的时间是周六和周日上午。周日上午去教会。周六上午睡个自然醒,然后隔周去一家日本餐厅吃中饭。
在美国的日本餐厅大部分也都是福州人开的。周六的中午算是餐馆比较冷清的时候,客人总是渐渐歇歇地来,多是逛完街来吃饭的,要不就是全家乐。薇箴每次都挑同一个在角落的位置。带上一本书,通常是安妮宝贝的。然后悠悠闲闲地享受一顿日式午餐:一份简单的头台、一两条寿司卷和一杯绿茶。
常常有一个小女孩睡在前台柜子底下,一条毛毯盖着。小小的空间里倒也摆满了各样的玩偶,醒了就自己跟自己玩。让人辛酸的一幕。在餐馆长大的孩子是没有童年的,这是在外拼搏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