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远古之迷txt》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世界远古之迷txt- 第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状怎样?倒塌之后又去了哪里?
  罗德岛位于爱琴海与地中海交界处,西距希腊大陆450公里,北距土耳其大陆19公里,面积1400平方公里,人口7万。这个弹丸之地的北端就是罗德市,它是全岛的首府,全岛60%的 
人口集中在这里,举世闻名的太阳神巨像就坐落在罗德市的码头边。游人一登上码头,就可看见两座圆形石柱和柱上的两个铜雕小鹿,孤零零地矗立在那里,渺小、空荡,并没有想象中的那种雄伟气势。鹿是罗德岛的象征,当年巨像曾屹立在它的上方,看千帆竞逐。
  关于罗德岛,有一个美丽的神话传说。在远古时代,希腊诸神为争夺主神之位展开了大战,宙斯最后获胜,成为万神之王。志得意满的宙斯登上宝座后开始论功行赏,分封诸神,但独独忘了给当时正出巡天宫的太阳神阿波罗留下一块封地。阿波罗回来后大为不悦,宙斯乃施展神力,指着隐没于爱琴海深处的一块巨石分封给阿波罗,巨石欣然浮出水面,欢迎阿波罗的到来。这块晚到的封地被蔚蓝色的海水所围绕,风光秀丽,气候温暖,阿波罗颇为满意,便用爱妻罗德斯(爱神阿芙罗狄蒂之女)的名字,命名为罗德岛。他的三个儿子卡米诺斯、莫诺利索斯和林佐斯被分封在岛上各处,各自建立起自己的城邦。
  这虽然是神话传说,但在罗德岛确实存在过三个城邦,即卡米诺斯、莫诺利索斯和林佐斯。它们凭借罗德岛处在东西方交界处的地理优势,以及岛上肥沃的土壤,良好的气候,逐渐发展起来,成为地中海上重要的商务中心。公元前408年,这三个城邦联合成统一的罗德国,并在岛的北端建立联邦首都,这就是后来的罗德市。
  罗德岛的繁荣富庶,吸引了希腊大陆上的人们争先恐后地到这里经商、定居或办学,岛上的文化也很快繁荣起来。正是在这个时候,岛民皮桑德罗斯写下了史诗《伊拉克利亚》,其后希腊的大哲学家亚里士多德也曾来罗德岛招收弟子,讲授哲学;雅典的大演说家艾斯霍尼斯也在岛上办过学校。罗德岛文风极盛,成为当时著名的文化中心之一。
  公元前4世纪前半期,希波战争进行得如火如荼,作为希腊世界的一员,罗德国自然不能置身事外。公元前377年,罗德加入了雅典组织的第二次提洛同盟,共同抵御波斯的侵略,但是在别人的煽动下,罗德不久后(公元前356年)又退出同盟。希波战争后,希腊内部发生了旷日持久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在内讧中实力大大削弱,为随后兴起的马其顿亚历山大所征服,希腊世界从此衰落。小小的罗德国在亚历山大势力如日中天之时勉强维持了独立,但它的富裕却令周边大国虎视眈眈,必欲据之而后快。亚历山大、波斯都曾入侵过罗德,罗德国势岌岌可危。
  亚历山大不幸英年早逝后,他的部将们争权夺利,帝国最终一分为三,安提柯、塞琉古、托勒密各据一方。罗德由于在经济上与埃及联系密切,乃与托勒密一世保持了良好的关系。公元前305年,对罗德垂涎已久的马其顿国王安提柯一世派儿子达摩瑞斯率领4万军队,大举入侵罗德岛。强敌压境,全岛居民撤守至岛东端海岬上的林佐斯城堡,进行殊死抵抗。林佐斯城堡建在突入海中的山丘上,三面陡崖高达100米,城墙依崖而建,城垛上有炮台镇守,易守难攻。这样,全岛居民凭借天险同仇敌忾,终于击败了入侵者。马其顿军队丢盔弃甲,大败而走。公元前304年,双方签署和约。
  罗德居民为纪念这次胜利,把马其顿军队丢弃的铜制枪械收集起来,统统予以熔化,由雕刻大师哈列塔斯负责铸造一座太阳神阿波罗(罗德居民也称为赫利阿斯)神像,因为传说中阿波罗是罗德岛的保护神,当地居民以此来感谢阿波罗对他们的保佑。哈列塔斯用了整整12年时间(公元前294年至公元前282年)才把巨像塑成。
  据记载,此神像高约33米,重12。5吨,手指比人高,大脚内部可作居住的窑洞。雕像是中空的,里面用石头和铁的支柱加固,外包青铜壳。传说太阳神雕像头戴太阳光芒的冠冕,左手执神鞭,右手高挚火炬,两脚站在港口的石座上,船只可以从其胯下进出。太阳神的台座上还镌刻着一首赞美诗:
  我们竖起你,赫利阿斯。
  直达奥林匹亚山巅。
  多利斯山区的罗德人敬仰太阳神,
  你使小岛免遭横蛮。
  世界如此瑰丽,
  自由不容涂炭。
  在古希腊,建造10米左右高的雕像并不罕见,但建造如此巨大的神像却是空前绝后的。怪不得巨像建成之初,便被同时代的罗马哲学家安蒂培特誉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
  如此巨大的雕像是如何铸成的?在缺乏起重设备的远古时代又如何把它竖立起来的?这些都是令人难以想象的事,也是太阳神巨像让人迷惑惊奇的原因之一。
  巨神像体积太大,无法像建造一般雕像那样,先制出模型,然后分成几部分铸造,最后再进行整合和竖立。据文献记载,巨人像是分步建造起来的:首先,在建好白色的大理石基座后,把已铸好的脚到踝关节这一部分安装固定好。由于神像体积高大,所以神像的脚设计得比较大,使它能承受上部神像的压力。完成这一步后,雕像家指挥工匠在已完成部分的周围堆起巨大的土堆,然后站在上面接着做下一部分工作,这样一步一步向上发展。在每一步进行之前,雕塑家都先用一种铁制的框架和一些方形的石块从内部加固雕像,以保证雕像的稳定。就这样,在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后,哈列塔斯创造了一个与真神相似的神像,“给了世界第二个太阳”。

失踪的雕像罗德岛巨像之谜(2) 

王春来 
连载:世界远古之谜   出版社:文汇出版社   作者:王春来  

  然而,罗德岛巨大铜像只矗立了50余年就惨遭不测。公元前227年至公元前226年(一说公元前224年),罗德岛连续发生毁灭性的大地震,岛上的城市建筑遭到严重破坏。太阳神像也从它最不牢固的地方——膝盖处断裂开了,倒塌在地,只留下台座和两条小腿。古罗马著名的自然学家普林尼在《自然史》一书中赞叹道:“即使躺在地上,它也仍是个奇迹。”埃及法老托勒密三世向罗德岛人伸出了援助的双手,准备提供一笔巨额款项帮助罗德岛人修复太阳神巨像,但罗德人谢绝了托勒密三世的好意。

  神像巨大的身躯横在地上,任凭风吹雨打,秋去春来。约900年后,即公元653年,阿拉伯人侵入罗德岛,发现了躺在地上的巨像残骸,他们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把残骸运送到叙利亚,卖给了一位商人。据说那个商人用了880头骆驼才把残骸运完,以后巨像就不知去向。又有人说,巨像倒塌不久后就被人盗走,但贼船在海上遇风暴沉没,铜像埋在深深的海底。铜像究竟去了哪里?恐怕是无从知晓的了。
  罗德岛的太阳神巨像已不复存在,但有关这个神奇雕像的传说和猜测却经久不衰。人们以史书中的简略记载为根据来构思它的规模,再加上自己的揣测,“设想”出了一个又一个的“太阳神巨像”的形象。
  早在公元11世纪,人们就对传说中的罗德岛神像外形作出这样的推测:巨像右手举着投枪,左手按着长剑,柱脚是很高的圆柱,四周环绕着起伏的海浪。但有人提出异议,说太阳神阿波罗像应该是头戴太阳光环,驾驭着马车,马车上载着一轮鲜艳的红日,而且传说中巨像的胯下能进出轮船。由于谁也拿不出确凿的证据驳倒对方,争论不了了之。
  到了文艺复兴时期,灿烂辉煌的古希腊文明使处在沉闷黑暗时代的人们目眩神迷,罗德岛的太阳神巨像又一次激起人们强烈的好奇心。他们找出那些尘封已久的古代文献,仔细研究后认定:罗德岛的太阳神巨像两脚宽宽地叉开,横跨在罗德港的两岸。阿波罗手持火把,威严地注视着往来船只。在这里,罗德岛巨像被设想成灯塔,它为进出罗德港的船只起着导航和保护作用。
  这个设想在崇尚科学、理性的近代遭到质疑。理由是:罗德岛巨像高达33米,按力学原理,巨像两脚间间隔最多只有10米宽,这样的跨度,稍具规模的船只进出都有困难;而且若是这种姿势,巨像的整体格局就会失去平衡。而据普林尼的记载和人们的传说,罗德岛太阳神巨像布局合理,气势非凡。
  进入20世纪,史学家对罗德岛巨像的推测和争论还在继续。1919年,法国史学家弗·普洛萨提出,罗德岛巨像应该是太阳神驾驭二轮四马车,矗立在罗德港口。反对意见称,据现有的残迹看,太阳神绝非驾车姿势,而且从力学角度看,这个底座根本无法支撑没有根基的四匹飞马的重量。
  1932年,另一位名叫阿里别尔·加布里埃尔的法国史学家宣称模拟出了罗德岛的太阳神巨像:巨像为立正姿势的裸体像,右手高擎火炬,左手紧贴体侧夹着长矛。这不由让人联想起纽约港口的自由女神像姿势,据说法国雕塑家奥古斯都·巴托尔迪正是受到罗德岛太阳神巨像的启迪,创作了举世闻名的自由女神像。此外,有人提出疑问:罗德岛巨像作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难道就是如此简单的浇铸而成吗?而且,这种立正姿势,也完全与原始的脚的站立姿势相矛盾。
  争论还在继续。1956年,英国历史学家盖尔别尔特·马力安根据他在罗德岛找到的一块浮雕,把巨像设想成这个形象:太阳神站在地上,右手挡在前额,双目远眺,左手背搭着一件长衫,长衫一直拖到地上,形成巨像的另一个补充支柱。但有人嘲笑说,马力安把太阳神当成了一位角斗士,或者干脆是牧羊人,哪里有神的气势和威严?
  考古学家的努力似乎为了解真相带来了一线希望。随着对罗德岛考古发掘的深入,越来越多的文物被发掘出来。一枚出自公元前3世纪的钱币引起了人们的注意,这枚钱币上有太阳神赫利阿斯的头像,经专家鉴定,这个头像正是太阳神巨像作者哈列塔斯作品的临摹画。但遗憾的是,铜币上只有赫利阿斯的头像,没有身体,巨像的姿势依然无法推测。也许将来有一天,考古学家们能为我们解开这个千古之谜。
  小小的罗德岛,如今游客众多,罗德岛居民依然享受着太阳神带给他们的恩泽。只是,满怀憧憬的旅客总是乘兴而来,败兴而归。1984年春天,希腊政府提出准备修复巨像,也许这个决定会加快对巨像真相的揭示。不久的将来,世人也许能重新看到几千年前曾屹立在这里的太阳神巨像,领略巨像的雄伟风采。

庞贝古城和赫库兰尼姆城覆灭之谜(1) 

王春来 
连载:世界远古之谜   出版社:文汇出版社   作者:王春来  

  维苏威火山的突然爆发,使得古罗马的庞贝城和赫库兰尼姆城消失在熔岩和火山灰中。从此这两座繁华城市离开了人们的视线,其名字也逐渐被人淡忘。时隔1600多年之后,这两座被灾难冻结的城市重见天日,成为再现古罗马人社会生活面貌的“活化石”。
  庞贝城和赫库兰尼姆城相距8公里,位于意大利那不勒斯东南的维苏威火山脚下。

  庞贝城始建于公元前6世纪,公元前4世纪开始逐渐受到罗马势力的影响,公元前89年与赫库兰尼姆城一同并入罗马。由于这里濒临海湾,阳光明媚,气候宜人,很快吸引了罗马的权贵和富豪。他们在这里兴建豪华的游乐场所和宅邸,城市规模不断扩大,街市日益繁荣。
  公元79年8月,维苏威火山不断冒出股股白烟,出现火山爆发的前兆。过惯了安定祥和日子的居民并没有太在意,他们照常生活、工作。以前这里也常有此类现象发生,但过一阵子就烟消云散了。可是这一次,两城居民连做梦都没有想到,厄运就要降临到自己的头上。
  8月24日这天,两城的居民像往常一样开始了他们一天的生活。中午时分,毁灭性的灾难到来了。随着一声震耳欲聋的爆炸声,维苏威火山口岩浆汹涌而出,直冲云霄,遮天蔽日的黑烟挟带着滚烫的火山灰向人们袭来,刹那间天昏地暗,地动山摇。之后,火山爆发引发了暴雨,雨水扫荡着山上的石块、泥沙、火山灰,形成巨大的泥石流,顺着山势滚滚而下,冲向山麓平原。大灾难的目击者小普林尼(老普林尼的外甥)6 年后在给历史学家塔西佗的信中,生动地描述了火山爆发时的状况:“一大片雪松形状的乌云突然出现在地平线上,巨大的火焰熊熊燃烧起来。由于天空变得一片黑暗,火焰显得分外耀眼。地震频频不断,我们都不敢出去,因为那燃烧着火的碎石正像冰雹那样从天上猛砸下来……”小普林尼是在与庞贝城相隔20公里以外的另一座城市里体会到这番感受的,位于火山附近的庞贝城和赫库兰尼姆城居民的感受可想而知了。
  待烟消云散、土地冷却之后,庞贝城、赫库兰尼姆城这两座昔日繁华热闹的城市已被灼热的岩浆、火山灰和泥石流所埋葬,它们的历史就此戛然中断。此后,维苏威火山又于公元203年、305年、472年、512年等多次爆发。由于火山灰和熔岩的多次覆盖,使地下的古城埋得更深,后人从地面上再也见不到古城的一点踪迹了。千百年来,人们只是从古籍史册中和民间传说中才知道曾经有这么两座古城存在,但究竟它们在哪里,是什么样的,却始终是个不解之谜。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转眼1600多年过去了。一个偶然的发现使得被遗忘已久的庞贝古城重新出现在世人面前。1709年,一群工匠在离那不勒斯不远处打造一口水井时挖出了不少精心雕刻过的大理石块。地下有宝贝的消息很快传开,越来越多的人前来这里挖掘。不久,有人挖出一块刻有“庞贝”字样的石头。人们这才知道,原来这里就是被维苏威火山爆发后的熔浆掩埋了的罗马古城——庞贝城。不久,不远处的赫库兰尼姆城亦被发现。
  最初,对两城的发掘完全是掠夺性的和破坏性的,胡掘滥挖毁坏了无数珍贵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