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风暴:苹果与谷歌的科技之战》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移动风暴:苹果与谷歌的科技之战- 第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与之相反,谷歌公司却让电信业变得比微软更有活力。多年以来,施密特、佩奇和布林手下有一支工程师队伍,他们不干别的,专门围绕着电信业尝试新业务。随着谷歌迅速成为网络上最有实力的公司,且实力强大到足以掌控搜索-广告业务,并在2006年花16。5亿美元买下了YouTube公司,各大电信公司担心谷歌也许很快就会宣布自己将进入无线运营领域。到2007年春,谷歌公司宣布其买下了在线广告公司——“双击”公司(Double Click)时,于是这种担心更是弥漫在全世界的行政套房以及华盛顿和欧盟反垄断机构的大厅。“谷歌为安卓创造的愿景,就和微软当年想要占据每一台电脑上的操作系统的愿景一样。”平台垄断商Verizon公司的前CEO伊万·塞登伯格对作家肯·奥莱塔(Ken Auletta)这样说道,“而我这样的人则希望最好能有一个渠道来出售平台和设备。弱化我们的中介作用恰恰符合谷歌的利益,不是吗?当然是。”

  鲁宾及其安卓团队在最初看到iPhone有多棒的震惊平息之后,在接下来该做什么的问题上,出现了小小的戏剧性场面。

  鲁宾本人,就其本质而言,是一家创业公司的CEO——无论旁人是否同意他的看法,环境是否顺遂,他总是以救世主自居,坚信自己的道路是正确的。他习惯了种种逆境。iPhone是不错,但是他要做的东西与之不同——并且会更好。他的产品在技术上比iPhone更先进,销售面也更广。鲁宾相信,运营商和手机厂商的所有软件工程师会将手机的成本提高20%。有了安卓系统,他们就不需要这样的基础架构,从而能以更低的成本销售手机。并且,iPhone的出现有助于谷歌在安卓项目上集中注意力。iPhone发布之日,鲁宾手下有大约48个人;两年后,他手下的员工超过了100人。

  回顾过去,谷歌的一些人对我说,iPhone在市场上打败了安卓的首部手机,或许是一件好事。苹果公司花费了数千万美元,教育消费者如何用触屏操作他们的新设备。当谷歌手机在两年后面世,iPhone已广为流行。这意味着那些未能与iPhone合作的运营商——当时除了AT&T之外都是如此——急于寻找一个替代品。这可不是个短期便能解决的问题。AT&T与苹果的合同使其得以在未来4年独霸美国市场。“他们(运营商和制造商)看到了不祥之兆,这无疑对安卓大有帮助。这能让人们坐下来认真倾听,严肃地对待安卓。”尤斯塔斯说道。

  对于鲁宾及其安卓团队来说,自iPhone发布以来,他们需要面对的更为复杂的问题,是他们自己所在的公司在多大程度上卷入了iPhone项目。他们获悉,谷歌公司是苹果公司在风险投机方面的重要伙伴。谷歌高层在过去两年支持安卓系统的同时,还有一支队伍在秘密地与苹果合作,让谷歌的搜索引擎、地图和YouTube软件能够在乔布斯的新设备上运行。实际上,乔布斯在iPhone发布时就把谷歌软件作为iPhone的卖点之一。他说,iPhone实现了“有史以来第一次把互联网装进口袋里”,而“一想到互联网,就不能不想到谷歌”。谷歌公司的CEO埃里克·施密特为了加强两家公司的深度合作,在iPhone发布时上台参与了乔布斯的演讲过程。“史蒂夫,祝贺你。这个产品一定会大卖。”施密特在其3分钟的发言中如此说道。

  安卓团队知道施密特是苹果公司董事会的成员,但他们不知道两家公司的关系有多么密切。在他们开发安卓系统的同时,几百码外的另一栋楼里,有几位工程师几乎就是苹果公司的附属部队,他们对于iPhone项目的了解程度,除了几十位苹果员工之外无人能及。在苹果公司内部,乔布斯严格控制和掩藏了iPhone项目的各个部分;而在谷歌公司,为iPhone开发地图、搜索引擎和YouTube软件的团队成员却几乎可以看到一切——包括苹果使用的芯片、触屏、软件。有些人甚至能看到最新的原型机,并且在发布会之前还使用过iPhone。“苹果公司特别想要谷歌地图产品。”其中的一位工程师说,“我认为史蒂夫个人很喜欢谷歌地图,他希望能确保这个功能整合进iPhone。所以我们知道iPhone就要问世了。”

  拥有两支看似彼此竞争的产品团队在谷歌不算新鲜事。谷歌新闻(Google News)和谷歌邮箱(Gmail)等很多谷歌公司最好的产品,都产生于这样的哲学。但安卓团队的工程师们也曾逐渐认为他们或许与众不同。公司的联合创始者拉里·佩奇是他们的保护人。他们享有谷歌公司同等规模的其他团队所没有的特权和津贴。并且,他们认为自己理所当然应该享有这些。对他们来说,这不仅是因为鲁宾启动了安卓项目或开发了Sidekick手机,而且还因为他对于手机业务的了解大概超过了谷歌的任何人,或许在硅谷也是首屈一指的。

  鲁宾当时44岁,从20世纪90年代初便开始在硅谷制造尖端的移动产品。这既是他的本职工作,也是他的爱好。人们都说,鲁宾的住所有点像《钢铁侠》'13'中托尼·斯塔克的地下实验室——里面塞满了机械臂、最新款电脑和电子产品,以及各种项目的原型机。和硅谷的很多电子奇才一样,他也像托尼·斯塔克一样,对权威毫不在意。

  20世纪80年代后期他在苹果公司上班时,就因为改编了企业电话系统而惹上了麻烦。根据约翰·马尔科夫(John Markoff)2007年为《纽约时报》撰写的人物传略中所说,他改造了那个系统,让它看上去像是苹果的CEO约翰·斯卡利(John Sculley)就股票期权授予一事给同事们留了言。在开发第一代手持设备软件的“通用魔力”公司(General Magic)工作期间(该公司是从苹果分离出来的),他和一些同事在自己的小工作隔间上面搭建了小阁楼,以便日夜不断地高效工作。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微软买下了鲁宾的下一任雇主WebTV公司之后,他制造了一个移动机器人,为它装上网络摄像头和麦克风,放它在公司里四处乱逛,而没有告诉任何人这个机器人连上了互联网。机器人录下的图像和声音传遍了全世界,直到并不觉得此事有趣的微软安保人员发现了问题,关掉了机器人。关于开发了Sidekick手机的“危险”公司,他为之取名的灵感就来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电视剧《迷失太空》'14'中机器人的叫喊声,该剧中的那个机器人一旦感到危险,就会大叫:“危险!”

  出于对鲁宾的忠诚,他的团队开始担心谷歌公司的利益冲突问题。他们为什么还要继续开发安卓系统?苹果目前显然已经遥遥领先于他们,而且谷歌的最高管理层显然也在全力支持苹果。试图用一个当时看来如此低劣的项目,同时与苹果和自己的公司展开竞争,这看起来就是在浪费时间。

  “说老实话,iPhone的发布引发了严重的士气问题。”一位高级工程师说道,“一些工程师真的说过:‘天哪,我们的末日到了。这回是苹果啊。这就是基督再临人间'15'啊。我们现在该怎么办?’”

  在看到乔布斯为那些并非他本人或苹果公司的创新邀功时(在他们看来,这样做很不道德),鲁宾和那些士气低落的工程师们就更加沮丧了。乔布斯是一个神奇的发明家,他对于应该何时发布某个产品,如何设计硬件及软件,以及如何勾起消费者的贪恋,都有着无与伦比的直觉。他一而再地取得成功的纪录,这已是无人能及。这就是天赋。但iPhone的大多数技术并不是他发明的。乔布斯之所以如此成功,是因为他从不愿意在任何事情上第一个出头。商业和技术史上充斥着根本没有在自己的发明上挣到一分钱的发明家们。乔布斯明白,在取得重大发现和最终让它变成消费类产品之间,总有着数年的鸿沟。但他在发布iPhone之时,打破了惯常做法,例如,他宣称iPhone拥有手机上“第一个完全实用的”互联网浏览器。

  对于鲁宾和安卓团队的其他成员来说,这可不仅仅是个原则问题。这关乎个人的尊严。他和那些来自“危险”公司的团队成员认为,在5年前,也就是2002年,在手机上制作了第一个实用的互联网浏览器的,是他们。如果有人问及这个,鲁宾会含蓄而确定无疑地说:“苹果公司是第二个采用网络标准的公司。”德萨尔沃就更直接一些:“现在只有大概1/10的工程师听说过‘危险’公司了,然而,很多与现代智能手机有关的东西,都是我们首先在Sidekick手机上实现的。”第一部可以下载游戏的手机是Sidekick,而不是iPhone。Sidekick手机甚至可以和电子耳蜗搭配工作。“显然我们提前了5年。而我们如果在2005年发布这个产品,就会拥有全世界。我觉得我们的工作没有得到足够的认可。”

  '10'伯特·鲁坦(Burt Rutan),原名艾尔伯特·利安德·伯特·鲁坦(Elbert Leander “Burt” Rutan),美国航空工程师。1974年,伯特·鲁坦在加州成立了自己的鲁坦飞机厂,接连推出一系列供家庭组装的小型飞机。伯特·鲁坦是世界民间航天领域的开拓者,他率领的团队制造出人类第一艘由民间制造的载人航天器“太空船一号”,这艘航天器于2004年飞上天空。——译者注

  '11'沃达丰公司(Vodafone):欧洲的一家大型移动通信运营商。——编者注

  '12'普锐斯(Prius),丰田汽车公司在1997年推出的世界首个大规模生产的混合动力车款。——译者注

  '13'《钢铁侠》(Iron Man,2008),美国动作电影,改编自“惊奇”漫画(Marvel Comics)中的同名科幻超级英雄故事。——译者注

  '14'《迷失太空》(Lost in Sapce),美国著名科幻电视连续剧,1965年9月首播,共有3季。——译者注

  '15'基督再临人间(Second Coming),根据基督教关于末世的观点,当耶稣基督再临人间时,就将进行末日的审判。——译者注

  第三章

  距离发布还有24周3天零3小时

  几个月以来,有几位苹果的工程师一直在担心安卓项目的成果;他们知道谷歌对iPhone有多嫉妒。但乔布斯对于苹果与谷歌的伙伴关系,以及他和施密特还有谷歌的创始人布林和佩奇的私交,都很有信心。更重要的是,在2007年年初,安卓看似完全不可能成为苹果的麻烦。iPhone在6个月后就要开卖了,苹果显然需要全力以赴,做好上市前的准备工作。

  乔布斯的产品展示近乎完美无瑕,这对大家是一种巨大的安慰。实际上,展示堪称出类拔萃。苹果公司用一部勉强能够工作的iPhone原型机和一些工程戏法,让千万人立刻就想买下这部手机。但真正到了6月29日,很多消费者在苹果商店门口排队购买时,情况又如何呢?他们会期待iPhone能像乔布斯在台上所展示的那样完美无暇。而早在1月,苹果所拥有的只不过是数十部原型机,这些手机是苹果的主管们亲手在一家亚洲的工厂里挑选出来,装在随身携带的行李中带回美国的。它们连普通的托运都禁不起,更不要说日常使用了。“我们必须想办法大批量生产iPhone。”博彻斯说,造出100件什么东西对任何人都不难,生产100万件可就完全是另一码事了,“比方说,怎么生产和测试天线?从生产线上下来的每一部手机都需要测试和描述工艺表征,因为在装配作业线上安装天线的方式造成的差别会很大,会影响无线射频的性能。”苹果公司非常执着于绝不留下任何漏洞,公司实际上在总部设计和建造了自己的测试机构来处理这些问题。“当时,我们把富士康(苹果在亚洲的合伙制造商)的人请过来,对他们说:‘照这个做500次,不惜任何代价都要做好。’”

  这可不止是提高工艺,生产出可以正常工作的部件那么简单。iPhone的主要功能差强人意。它的内存和当时最有争议的虚拟键盘还无法好好工作呢。如果触碰字母表中最常用到的字母e,往往会导致其他字母从键盘上弹出来。“打字”以后,字母却不会立即出现在屏幕上,而是要经过一段恼人的延迟才会现身。很多人声称iPhone因为没有实体键盘而注定是一个失败的产品,微软公司的CEO史蒂夫·鲍尔默就是其中之一。苹果的主管们也很担心。他们也觉得虚拟键盘使用起来很别扭。“大家都很担心触屏得不到任何物理反馈。”一位主管这样说,但他表示乔布斯在这个问题上态度强硬,“史蒂夫的道理就是他在台上说的那些,‘他们把实体键盘装在手机上,这些固定的键位不是对每一个应用都有用。更糟的是,这浪费了半个屏幕的空间。’所以大家都明白,解决这个问题无比重要——这是事关成败的大事。”

  苹果还需要重新设计iPhone的显示屏。虽然乔布斯决定显示屏要用玻璃而不是塑料,并已经在前一年秋季找到了材料的来源,事情可不像把一种屏幕换成另一种那么简单。康宁公司的确提供了玻璃,但这只是生产合格的iPhone触屏的众多必需步骤中的一步而已。为了正常运转,必须在玻璃中嵌入多点触控传感器,光是将二者连上是没用的。但是,把传感器嵌入玻璃的过程与嵌入塑料的全然不同,玻璃也比塑料重,所以苹果的工程师们需要更强的黏合剂来固定装配好的组件,要在硬质材料(玻璃不像塑料那样可以弯曲)做的手机上重新调整所有按键的工作方式,还要根据屏幕的重量重新调整设备的平衡度。“这可真是个很大很大的工程,”经历过这个工艺改造过程的一位主管说,“我想杰夫·威廉斯(苹果公司生产部门的负责人)为完成这个任务,把整个中国所有的玻璃切割机都用上了。”

  最后,苹果不得不发明自己的呼叫测试协议,才能让手机进入AT&T的网络。制造商通常会把这个任务抛给运营商,但苹果想要拿到自己的数据,以便应对有关iPhone通话质量的投诉。它担心AT&T用自己的数据把所有的呼叫问题都怪罪到iPhone身上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