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门锦绣+1番外 作者:苏小凉(晋江金牌推荐vip2014-08-28正文完结)》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侯门锦绣+1番外 作者:苏小凉(晋江金牌推荐vip2014-08-28正文完结)- 第10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例如说这袁家人和自己丈夫来自同一个地方,例如袁承志之前姓海,例如丈夫去了袁家被赶出来。

    海夫人成亲前知不知道海大人成亲过呢,知道的不清楚,为什么是不清楚,当年海陆年是这样告诉她的,家中从小给他买了个童养媳,其实就是当丫鬟养的,一点感情都没有,到了年纪一成亲就赶考来了,都没碰过她。

    现在海夫人一算袁承志的年纪,这没碰过,哪里来的儿子!

 

 第156章 。好一招借刀

    海夫人去了一趟袁家住的附近,没有进去;在周围打听了一下这一年多来这家人的情况;又派了人直接去丈夫的老家打听,当年海陆年也是做了准备的;不过塞点银子去打听;这回消息全面了;何止是有儿子;还有个女儿。

    海夫人整个也懵了。

    当年海夫人的爹赵大人是在外任的时候认识海陆年的;后来他们在赵大人外任的地方成了亲之后海夫人陪着他读书,一年后海大人中举,赵大人任期满了回洛都城;海陆年殿试之后外任三年;之后就一直留在了洛都城里。

    这么多年夫妻间感情一直不错,有两个女儿,虽然没儿子是很遗憾,但丈夫也没有埋怨过她什么,期间他们有回两次老家,当时去老家时也没有什么异常。

    半年前丈夫就向自己提起过翰林院的新编修,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就是这家世条件不好,一开始海夫人不同意,后来被丈夫劝的,也就应下来了,哪里知道事情的真相是这样。

    海夫人在家和海陆年大吵了一架,收拾东西,带着小女儿回了娘家。

    这宅内发生了什么事外人是不晓得,不过吵架之后海夫人收拾东西回娘家,十天半月都没回来,那就有人说了。

    洛都城就这么大,谁家发生点事儿虽然不至于传的满城风雨,但还是会有人在茶余饭后拿出来说一说。

    海陆年和海夫人都不想这事儿传扬出去,袁家这边更不想,这种事传扬出去了,对别人来说就是个笑话,谁会往深处去想几分当年人家日子怎么过的。

    林清苒这边得到的消息就变成了这样,海夫人不满意海大人选的女婿,嫌弃别人家世不好,说不拢,一气之下回娘家去了。

    前些日子海家还派人打听,这理由也说得通,人们再一传就知道海大人看中谁家的了,翰林院一个小编修,不过这小编修是被刑部右侍郎邵大人收做了学生,前途看起来也不会差,就是这家世背景,确实是配不上。

    没有引子,人们不会往袁承志和海陆年是什么关系上去想,不过这年头,最不缺的就是起引子的人。

    以海家的家世怎么会想要把女儿嫁给一个这样家世背景的人呢?

    不知道了吧,这海大人的出身也不好,当年是高攀了赵家的,如今不是也挺好。

    那和袁大人一样的有很多,在翰林院做编修也不是什么好出处啊?

    那是因为这海大人和袁大人是来自同一个地方,人是老乡,能不帮衬么。

    没过几天就有人把这老乡的言辞给反驳了,什么老乡啊,这袁大人以前也姓海。

    同性别哪里可以成亲的,说这件事的人越来越多,当传言里出现袁承志原来姓海,后改名为袁这样的话出现,林清苒发现,这件事有别人插手进来了。

    传言说亲的事情不足为奇,都查到袁承志原来的姓氏了,这就是有心人故意为之。

    到底是针对海陆年还是针对袁承志这个还没见名头的小官就不得而知了。

    当年林清苒能查到袁婶到底从哪里来,有人想查难道会查不到么,林清苒觉得后续的传言来的蹊跷,邵子钰暗地里抓了几个散播这传言的,竟然都是拿了银子到处来说,但到底是拿了谁的银子便问不出来了。

    海陆年和袁承志来自一个地方是事实,袁承志改姓也是事实,袁夫人独自带着儿子,在彭城知府那三年做厨娘的事随之也让人给翻出来了,这也不是什么说不出来的,一个妇人养孩子容易么,可到后来这话传着传着就变成了是右侍郎邵子钰让袁承志改的姓别,因此才会误导海大人把袁承志当成是佳婿。

    这个翰林院编修袁承志和海大人是两父子,袁夫人是海大人以前休了的妻子,当年袁夫人就是在出任彭城知府的邵大人家里做厨娘,邵大人知道这其中的关系,还让海承志改名叫袁承志,供他读书,让他考到洛都城里,还把他留在了翰林院里,收了他做入门弟子,正是因为如此,才能够让海陆年注意到。

    他们还不和人家海大人说清楚这其中的关系,弄出这样的乌龙,这明显就是有蓄谋的,邵大人这么做,就是为了帮袁承志报复海大人,要搅的海家鸡犬不宁。

    林清苒听到之后哭笑不得,这又和邵家有什么关系。

    继而也想到了,能查清楚的人,这针对的怕是邵家,而不是什么海家袁家。

    最后边才扯出彭城的过往,好心帮忙的被人说成是蓄谋已久,把邵子钰的形象瞬间给塑造的有心计,预谋深的人。

    也是,没有心计,没有预谋的,怎么能给自己爹娘翻案,怎么掰倒顾家,怎么给自己的曾外祖父家平反,在那些事情中,这右侍郎邵子钰表现出来的,就是一个老谋深算的样子,城府深,难揣测,他要给自己的弟子出谋划策,那这海家怎么敌得过,看吧,如今这海大人被人爆出来有这样的过往,名誉都毁了。

    有些事儿就是越说越离谱,已经扯到了邵子钰这边,这主要的话题都围绕在了邵子钰和林清苒身上,甚至还有人爆出来关于邵家太夫人气瘫痪,又死去的事情,也和夫妻俩有关,因为林清苒是唯一一个看到邵太夫人晕过去的,邵子钰后来又送了一封信给邵太夫人,人邵家当时都说了,邵太夫人去世之前听了自己孙子给自己念了一封信,半个时辰不到后就撒手人寰了,这信就是邵子钰送过去的。

    人邵太夫人年轻的时候那些事也是和邵侯爷邵侯夫人之间的,这夫妻俩怎么就这么狠心呢。。。

    右侍郎府大门紧闭,对这些话没有任何的回应,邵子钰该去刑部办公的办公,大郎二郎该去书院的去书院。

    流言转风向了,海家这时候恨不得世人遗忘他,不提到他的事了他反而更安心,所以此时比邵家还要安静。

    邵家这边,林清苒把信递给司琴,“多抄几份,派人去找几个能说会道的,把这信的内容丝毫不差的让人说出去,花点银子,哪家茶楼热闹的去哪家。”

    “小姐,不需要抓那些任意污蔑的人么。”

    “何必去抓,也抓不尽,流言怎么来的就怎么反驳回去。”这种事闹到官场上也不好看,谁喜欢被人扒了干净任人围观。

    对邵子钰和林清苒来说,这从海家的事都能牵扯到他们两个身上,就是无妄之灾,可没有人蓄意这么做,这火也烧不上来。

    “这刑部尚书的位置也真是炙手可热。”林清苒给邵子钰捏了捏肩,“刑部尚书,得公正严明,任何事都要秉公处理,不得徇私枉法,也不得有蓄意报复的想法,这右侍郎还能帮着自己学生去报复,那怎么算的上是个公正严明的人。”这一手刀借的,可真漂亮!

    “今日早朝,已经有人说了这事了。”邵子钰拉下她的手,“是翰林院的大学士陈大人站出来说的。”

    “我要是没记错的话,这陈大人以前可巴结爹了。”在她还没出嫁的时候,爹还是翰林院大学士,当时还没升官的陈大人在翰林院里别提多巴结爹了,逢年过节送东西都是前几个的,当时她跟着娘出去参加宴会,陈夫人夸起她来,那措辞都不带重样。

    “那是以前,如今他可是和大伯的关系不错。”邵子钰提醒道,林清苒哼了声,“那陈大人站出来的时候,左侍郎杨大人是不是还替你说好话了?”

    邵子钰含笑点点头,“你如何得知。”

    “他站出来替你说好话,不是彰显的他更加深明大义么。”不更适合做刑部尚书这位置。

    林清苒本来还想着升迁太快也不好,会让人非议说有个辅佐大臣的岳父就是不一样,现在这么一看,这不是逼着去争那个位子么,一拍邵子钰的肩膀,林清苒脸上一抹愠怒,孰可忍孰不可忍。。。

    两天之后洛都城是新一轮的流言,那所谓邵家太夫人孙子念给太夫人听的信也流传出来了,什么刺激人的话,那是一封邵侯爷过去写给邵太夫人,没有给她的信罢了,写的那是情感至深,是个女人读了都会感动的流泪,怎么就是逼死太夫人,人邵大人明明就是好心想让太夫人心情好一些而已。

    而紧接着就是反驳之前流言的话。

    讲述的是一个妇人离开家带着两个年幼的孩子四处讨生活的故事,后来到了彭城遇见了邵大人夫妇,生活才安定下来,别人是好心帮助他们,让袁承志念了书,到有些人口中就变成了不怀好意,试问以右侍郎邵大人这样的家世,别说对袁家,就是对海家都不放在眼里,有什么值得他不怀好意的地方。

    其中并没有提海陆年隐瞒自己有妻儿又娶了海夫人,之后才写休书给袁氏,犯了重婚重罪的事。

    这还是袁承志自己要求的,海陆年抛弃糟糠投奔到对他前途有帮助的赵家,这样的事实为人所知已经是对他足够的惩罚,更多的袁承志也不想说,他恨海陆年,恨不得他身败名裂,可他若是身败名裂了,夫妻分离了,海陆年的两个女儿也就跟着名声尽毁了,他自己经历过不好过的日子,他不想把这些事报复到她们的身上。

    一个才十六岁的少年经历过这些事之后有这一份的自恃和宽容,林清苒佩服不已,袁夫人把真的孩子教的很好。

    作者有话要说:之前亲们问了,关于那封给太夫人的信

    其实就是邵侯爷以前写给邵候夫人的信,情感至深,表达了浓浓的爱意啊

    别人都以为是写给太夫人的,实际上当初看过从丧江邵宅带回来书信的太夫人知道这上面的亲切称呼说的其实是邵候夫人,所以,听孙子念给自己听,自己的丈夫写给自己深深嫉恨的女人情感至深的信,还给确认了笔迹,能不气死么

 第157章 。他乡遇故人

    前后两件事加起来;又给邵子钰树立了新的形象;人们对流言这东西有着喜新厌旧的本质在;邵家的事翻来覆去没意思了;就当是冤枉了右侍郎;这海家的事儿才有趣;海大人夫妇这么多年感情可是很不错的,没想到海大人还有这么一段过去,现在儿子不认他了;不知道他心里悔成什么样了。

    半个月之后,吏部下了公文,邵子钰升迁为刑部尚书,空了好几个月的刑部尚书一职终于有了着落。

    此时已经是八月中,天还热着,邵家门口前来道贺的人可不少。

    邵家举办了宴会宴请客人,刑部左侍郎杨大人自然也在受邀之列。

    其实有没有做点什么想要把邵子钰拉下来自己上去,这都是心知肚明的事情,邵子钰没有说破,同在刑部,杨大人如今自然也是要以他马首是瞻。

    这边花园里,则是一群孩子在玩,博哥儿倒是想护着妹妹,可宁姐儿不太了解哥哥这种‘生怕打个喷嚏家里的宝贝疙瘩就被人家给拐走’的心理,和萧景彦走的很近,左一声萧哥哥,又一声萧哥哥的,博哥儿在一旁一眼都不能挪开。

    才四岁半的萧景彦从小就被自己爹萧鸿煊灌输了邵家那丫头就是你媳妇,你可得看紧了的思想,不过他可比他那不靠谱的爹聪明多了,知道要先讨宁姐儿两个哥哥喜欢,否则,博哥儿还能容许他现在抓着宁姐儿的手。

    北王世子妃看着他们,她年初生下老二,就想要个女儿,邵家的丫头乖巧的很,她看着也喜欢,冲着他们招了招手,“外头热,彦儿,带你宁妹妹来亭子里休息。”

    都是半大点的孩子,就没什么忌讳了,萧景彦拉着宁姐儿到亭子里,先让丫鬟抱着她坐好,这才自己挪着坐到了凳子上,小脸蛋上挂着酷酷的神情。

    走廊那边传来笑声,博哥儿刚坐下,转头过去,看到秀和大长公主和朱乐萱一块走过来,按着礼数,他站起来,朝着秀和行了礼。

    “免了,出来就不必这么多礼。”秀和看到坐在那乖乖吃葡萄的萧景彦和宁姐儿,犹豫着应该先抱哪一个,宁姐儿抬起头看她,秀和走过来抱着她亲了一口,笑嘻嘻的和刘氏打了招呼。

    秀和仿佛是极自然的问博哥儿,“你大哥呢。”

    在场的人孩子听着都不觉得有什么,但坐在这边给两个孩子剥葡萄的刘氏神情里闪过一抹诧异,秀和大长公主如今可是有十三岁了,这样直接问真的好么。

    “大哥在书房里。”博哥儿回答,秀和站了起来,“你带我过去看看呗。”

    博哥儿皱了下眉,这好像哪里不太对啊。

    “来了第二回了,我还没逛逛呢,你哥不在,那你带我去走走,怎么样。”秀和笑看着博哥儿,博哥儿只能站起来,此时刘氏也不好说什么,她哪有资格阻止说不行。。。

    博哥儿带着秀和四处走走,没打算带她去哥哥那儿,可这时候也不是他做主了,得知邵敬涵在自己院子里,秀和直接就往他院子那找,变成博哥儿跟着她走。

    到了邵敬涵的院子门口,秀和回头看博哥儿,“这是你哥的院子不?”

    博哥儿想摇头的,还没等他说呢,人已经进去了。

    秀和打量着院子,很快就找到了书房的位置,门半开,秀和走到打开的窗子前,探身望了一眼,邵敬涵站在那,手中执笔,面前的桌子上摊开了宣纸,已经写了一半。

    邵敬涵在练字。

    秀和还想更进一步看,邵敬涵转头看了过来,看到她的时候微怔了一下,放下笔正要出来,秀和直接走了进来。

    “公主,还是在下陪您出去吧。”邵敬涵看了门口那一脸无辜的弟弟,对秀和恭敬道。

    “来都来了,看看再走。”秀和看着挂在墙上的字画,下边还有邵敬涵的落款,看的特别的仔细。

    朱乐萱跟在秀和身边,她说什么就是什么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