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余年》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庆余年- 第61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这页纸是从一本书面撕下来的,书前朝诗集,这还是很多年前范闲在苍山度冬的时节,二皇子通过弘成的手送给范闲的礼物,只怕很多人早就忘了,但范闲知道弘成不会忘。
“把先前我说的那些话,关于胡歌,关于胡人会在冬初进犯的消息全盘告诉弘成,让他做好准备,尽可能打的吃力点儿。。。。”范闲的眉头微皱,“嗯,他如今应该能明白我的意思,只是想替他觅个法子不被召回京都,他应该知道怎样做,只是提醒他双方要配合好一些,我送他这块看似难啃的骨头,实则好吃的肥肉,切不要真让胡人占了便宜。”
“是,大人。”那名官员领命而去。
有人出,有人入,范闲有条不紊地通过启年小组的成员向着天下他所有关心,他所能影响的势力传达着自已的意志。
“你去东夷城,先找到沐风儿,把我的意思告诉他,小梁国的叛乱可以利用一些。把那把火保持地差不多大小,不要烧的太历害,也不要熄得太快。”
“做完之后,你再去见王十三郎,告诉他我在京都等他。”范闲坐在书桌之后微微皱眉,挑动东夷城的内乱,可以将大皇兄拖在那边,只是却有些对不起王十三郎,只好先瞒着他了,“另外。。。。让他代我用剑庐令剑。挑出两位信得过的,派往江南,派到苏文茂的身边。”
“你亲手把这封信交到大殿下的手上,告诉他,京都一切都好,不要急着回来。”范闲眉宇略有忧虑,因为对李弘成他可以讲清楚自已的想法,可是他去没有信心能够控制住大皇子。
陈萍萍的凄惨死亡一旦传到东夷城,只怕那位大皇子心头的愤怒不会亚于自已。大皇子自幼称陈萍萍为伯父,且不论宁才人与陈萍萍当年地亲厚关系,陈萍萍保住了还在宁才人腹中的大皇子。只是说这些年来大皇子与陈园之间的情谊,只怕大皇子的性格,说不准就会带着几百亲后杀回京都来!
然而范闲最惧的也是这点,他千里突袭回京之前唯一发下的命令便是让沐风儿一行人折回东夷城,告诉大皇子不要回京,但是仅凭沐风儿怎么能够拦住大皇子的怒火烈火,深得其母遗传的大哥勉强控制住质问陛下的冲动和替陈萍萍报仇的渴望,老老实实地留在东夷城。
不论是在定州领后的李弘成还是在东夷城控制一万精兵的大皇子,都是范闲在庆国天下唯一能够指望地两处武力。然而这些精锐的军队却是属于庆国的,属于陛下的,如果这两位皇室年轻人或主动或被动地被召回的话,那范闲便一丝指望也没有了。
因为范闲绝对相信,只要李弘成和大皇子回京,坐在龙椅上地那位男人,在几年的时间内。绝对不会再给他们任何领后的机会,而这恰恰是因为他们与范闲地关系,与陈萍萍的关系。
派往江南叮嘱苏文茂的命令也择了人去,苏文茂除了启年小组成员的身份之外,还有朝廷内库转运司官员的身份。而且内库对于范闲对于庆国对于皇帝来说是重中之重。谁都不可能放手,所以苏文茂既无法就地隐藏。又无法离开江南闽北,所以他的处境最为危险,范闲也只有盼望这几年的时间,苏文茂已经在三大坊里培养了足够多的嫡系队伍,他希望任伯安的那位亲族兄弟能够念念旧情,而从他的方面,除了让东夷城剑庐派高手入江南替苏文茂保命之外,也没有什么好太好的法子。
往江南地启年小组城员还肩负了一个附带的使命,替范闲带个口信给夏栖飞,让他在这两个月里择个日子来京都一趟。让他这位明家的当代主人来京都,并不代表着范闲有什么重要的任何要交给他,而只是范闲对此人的一次试探,毕竟当年夏栖飞臣服于他,是臣服于他所代表地庆国朝廷和恐怖地监察院,如今范闲已经失势归为白身,而监察院也已经被封成了一团烂泥,谁知道夏栖飞的心里会不会泛起别地什么念头?
明家对江南很重要,对范闲和皇帝老子之间的冷战也很重要,如果夏栖飞想通透了,直接拜到了龙椅下面,范闲怎么办?所以他必须看一下夏栖飞以及江南水寨对自已究竟还有几分忠诚,如果夏栖飞此人真的忘了当年大家在江南的辛苦日子。。。。
范闲的头微微低了下来,那只好让明家再换个主人,再让招商钱庄出头了。
一道一道命令发布了下去,启年小组的成员领命而去,没有丝毫滞留彷徨,不多时,这间孤陋僻静的小院里便人去院空,只剩下了房间里书桌后的范闲还有他身前的那位官员,显得格外的安静,微湿的秋风在微干的空气里吹拂着,吹得院子里井旁的水桶滚动了起来,发出了几声响。
大概谁也想不到,就在在这样一个不起眼的院子里,一个已经被夺了所有官职,被削除掉了所有权柄的年轻人,发出了一道道的指令,意图与庆国强大的国家机器进行最后的抗争。
“为什么改名字叫洪亦青?”范闲看着最后留下来的这位启年小组官员,用指头轻轻摩娑着刚从怀里取出来的那把小刀,轻声问道。
这名下属正是当初在青州城查出北齐小皇帝意图用北海刀坊挑拔范闲与庆帝关系的那人,此人在青州城立了大功,又是王启年第一批安插在监察院四处的人手,范闲见此人思老王,便将他调到了自已的身边,一直跟到了东夷城,上次范闲回京述职时,将他留在了京都居中联络,也正是因为这样,此时此人才有机会最后面对范闲,而不是在东夷城干着急。
“听闻以往有位大人叫洪常青,为人悍勇好义,深得大人赏识,最后在澹州港平叛一战中身死,大人时常记挂,属下不才,既得大人隆恩,亦思以一死报大人恩德。”
“不要死。”范闲叹了口气,也想起到了那个死在燕小乙箭下的表娃,青娃在水师屠岛,水鸟食人的地狱境遇下还活了下来,结果跟着自已却没能多活两年。
他将手中的小刀递给了洪亦青,盯着他的一双眼一字一句说话:“最后留你下来,是有重要的事情,你要听的清清楚楚,一个字都不要漏过。”
“是,大人。”洪亦青感到了一丝紧张。
“已经派了两个人去西凉路,但是邓子越那里还在明处,朝廷肯定要收了他,就算他能逃起,但是我安排在那里的人手,却需要有人接着去做,你在青州城内呆了很久,对西凉路熟悉,这件事情就交给你了。”
洪亦青微怔,嗓子有些发干,面上微烫,他怎么也没有想到院长大人居然把西凉咱总管这么重要的差使交给自已去做。
“但是最关键的是,你也要进草原,找到王账,找到一个叫松芝仙令的女人。”范闲的眼睛眯了起来,望着他一字一句说道:“你告诉她,不要管什么苦荷什么豆豆,先管管我!让他配合胡歌,说明单于。”
江亦青不知道先前范闲已经安排好了草原上的某些事物,有些不解,但是沉稳应下。
“选择你,是因为松芝仙令见过你。”范闲低头平静说道:“将这把小刀交给她,然后让她离开草原,来京都见我。”
“若他不走?”洪亦青下一步意识问道。
范闲抬起头来,沉默片刻后说道:“就说我要死了,她爱来不来:。”
这话说得很无奈,很无赖。洪亦青怔怔地看着范闲,怎么也想不通,看似无所有能的院长大人会说出这样情绪的话语,他更想不明白那个松芝仙令究竟是怎样的人物,会让大人如此看重。
便在接刀的刹那,范闲的手指头忽然僵了僵,从书桌后站了起来。
洪亦青片刻后才发现了异样,面色微白,从靴子里抽出了喂毒的匕首,悄悄地走到了房间的门后。
因为门外有异动,因为这间绝对没有外人知道的僻静的小院,忽然有人来了。
第一百零九章庆庙有雨
很细微的脚步声在门外的院落里响起,声音极为微弱,尤其是小巷尽头的菜场依旧热闹着,一直将要热闹到暮时,所以这些微弱的脚怕快要被讨价还价的隐隐声音所掩盖了。
然而这些微弱的脚步声落在范闲的耳中却是异常清楚,他微眯着眼凝听着外面的动静,手的中指无名指下意识屈动了两下,却才意识到自己的黑色匕首早已遗落在了皇宫前的秋雨中,此时不知道到哪里去了,可是他依然平静,依然有十足的信心将外面的来人一击制伏。
洪亦青紧握着匕首,小心而沉默地蹲守在门背后,屏住了呼息,看着越来越近的那个人影,那个人影很奇怪直接走到了门口,然后轻轻敲了两下,听到那种有节奏的敲门声,洪亦青的神态明显放松了下来,因为这种暗号是启年小组内部的身份识别。
范闲却没有放松,因为他其实并没有十足的把握,启年小组究竟有没有被朝廷渗入进来,或是已经接触到了外围。毕竟从达州的事情,高达的存在倒推出去,宫里那位皇帝陛下对于情报方面的重视远远超出了范闲甚至是陈萍萍的判断,而且内廷在监察院内部也一定藏着许多的死忠,不然言冰云也极难在这七天之内就控制住了那座阴森的院子。
“是我。”门外那个人影似乎知道屋内有人,沙哑着声音说道。
听到这个声音,洪亦青没有听出来人是谁,范闲的脸色却马上变了,有些喜悦。有些伤感,有些意外。
门被推开了,一个有着一张陌生面孔,穿着京都郊外常见菜农服饰的中年人走了进来。
“王头儿?”洪亦青压低了声音。不敢置信地看着来人,从那双眼瞳里熟悉的温厚笑意分辩出了对方地身份,毕竟他是被王启年亲手挑入小组的人,对于王启年还是比较熟悉,只是……在监察院绝大多数官员的心中,王启年三年前就因为大东山叛乱一事而死,怎么今天却又活生生地出现在了自己的面前?
乔装打扮后地王启年拍了拍洪亦青的肩膀,然后凝神静气,十分认真地强抑激动站在桌后的范闲深深行了一礼。
“改日再聊吧,总有再见的时候。办正事儿去。”范闲笑了起来,将手中的小刀扔给了洪亦青。洪亦青此时脸上依然是一副神魂未定的模样,却也知道事情急迫。不敢多耽搁,向二人分别行礼,便向着西方的那片草原去了,去寻那个叫做松芝仙令的人物。
范闲从桌后走了出来,走到王启年的面前,静静地看了他片刻,然后与他抱了抱,用力地拍了拍他的后背,然后站直了身体,很轻易地看出王启年易容之后依然掩饰不住地疲惫。
范闲望着王启年。王启年也望着他,两个个久久没有言语,许久之后,范闲才叹了口气,说道:“真是许久未见了。”
在东夷城返京的道路上。王启年拼命拦截住监察院的马队,向范闲通知了那个惊天地消息,那时节,两个人根本没有时间说些什么,叹些什么。范闲便起身直突京都。去救陈萍萍。
仔细算来,范闲归京恰好八日。王启年便再次赶回了京都,而且在那之前,王启年已经有一次从达州直插东北的艰难飞奔之旅,两次长途的跋涉,着实让年纪已经不小的王启年疲惫到了极点,纵使他是监察院双翼之一,此时也已经快要撑不住了。
范闲将他扶到椅子上坐下,沉默片刻后说道:“这几年你在哪儿呢?”这句话问的很淡,其实很浓,范闲知道他没有死,也知道在陈萍萍的安排下,逃离大东山的王启年及一家子都隐姓埋名起来,为了老王家的安全,范闲只是略查了查后便放弃了这个工作。在这三年里,范闲时常想起他,想起这个自己最亲密的下属,知道自己最多秘密的可爱地老王头。
“其实没有出过京,一直在院长的身边,一直看着大人您,知道您过的好,就行了。”三年未见,二人并未生出丝毫疏离的感觉,王启年沙着声音说道。
范闲沉默很久后说道:“我……回来的晚了。”
这说地是陈萍萍的事情,王启年低下头,也沉默了很久,用低沉的声音说道:“是我报信报的太晚了。”
其实他们两个人已经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然而只是依然没有办法改变已经发生地那件事情,一股淡淡地悲伤与自责情绪就这样充溢在房间里。
“家里可好?”
“好,朝廷应该查不到。”
“那就好,回我身边吧。”
“好。”
这样自然到了极点的对答之后,范闲冰凉了许久地心难得温暖了一丝丝,轻声问道:“让你跟着大队去东夷城,怎么又回来了?”
“黑骑四千五名满员已入东夷城范围,其中一路此时应该开始向十家村,院长交代的事情已毕,所以我就赶了回来。只是耽搁了两天,所以缓了些。”王启年说道:“荆戈,七处那个老头儿,还有宗追都在那一路里,院长留下来的最强大的力量都要集中到十家村。”
范闲沉默片刻,面容复杂地笑道:“想不到十家村的事情也没能瞒过他。”
“院长要知道些什么事情,总是能知道的。”王启年说道。
“不说这些了。”范闲叹息了一声:“有你在身边,很多事情做起来就方便多了,至少像今天这样,我何至于还要耗七天时间。才能钻出那张网来。”
略叙几句后,王启年便清楚地了解了最近京都发生的事情,他忍不住幽幽叹息道:“若监察院还在手里,做起事情就方便多了。”
如今范闲真正能够相信能够使动的人。除了启年小组之外,便是遍布天下的那些亲信下属,然而监察院地本部已经开始逐渐分崩离析,尤其是言冰云父子二人世代控制着四处,长此以往,范闲及那批老臣子在院内的影响力只怕会越来越弱。
“这天下毕竟还是陛下的天下,就算一开始的时候,院内官员会心痛院长地遭遇,可是时日久了,他们也必须接受这个现实。忠君爱国嘛……”范闲的唇角微翘,他也只有在极少数人面前,才会表现出来对于皇权的蔑视和不屑一顾。“又有几个人敢正面对抗那把椅子?”
“言大人不是那种人。”王启年沙哑着声音说道,这句话里的言大人自然指的是言若海,“我不明白言冰云是怎么想的。”
“院长对他有交代。”范闲微闭着眼睛说道:“院长不愿意天下因为他而流血,并且想尽办法保证我手中力量的存续,把我与他割裂,如果我……像他想像那样表现的好,用不了几年,我会再爬起来,那时候……陛下或许也老了。”
是的,这便是陈萍萍的愿望。而这种愿望所表现出来地外象,却符合言冰云他很认可的天下为重的态度,所以言冰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