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余年》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庆余年- 第42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掀开二楼外的那道珠帘,范闲稳定走了进去,看着塌上微有病容的奶奶,脸上闪过一丝心疼,看着榻旁正拉着奶奶手说话的那个中年男子,心中闪过一丝心悸。
他走到榻前,规规矩矩跪了下去,给二人磕了个头,这才苦笑说道:“陛下,您怎么……来了?”
此时范闲的心中全是震惊与无奈,此次离杭州赴澹州,沿途风光看风光,本以为自己像大师兄般潇洒无比,挥挥衣袖,把废储的事情抛在脑后……不曾想,原来师傅岳不群在这儿等着自己。
——————
“朕莫非来不得?”皇帝脸上带着一丝颇堪捉摸的笑容看着范闲,缓缓说道:“你堂堂一路钦差,竟然办差办到澹州来了,朕记得只是让你权行江南路,可没让你管东山路的事情。”
范闲苦着脸说道:“主要是查看内库行东路,过了江北路后,想着离澹州不远,便来看看奶奶,听说奶奶身体不好,自己这个当孙儿的……”
话还没有说完,皇帝已是微怒截道:“孝心不是用来当借口的东西……逃啊,朕看你还能往哪儿逃!”
范闲瞠目结舌,心想您要废太子,自己只不过不想参合,也不至于愤怒成这样吧?只是他此时心中有无限多的疑惑与担忧,也不至于傻到和皇帝打嘴仗,笑着说道:“臣是陛下手中的蝼蚁,再逃也逃不出手掌心去。”
这记马屁明显没有让皇帝的心情有所改观,只是皇帝似乎也不想追究此事,淡淡说道:“既然是来尽孝的,就赶紧上来看看,如果治不好,仔细你的皮!”
说完这句话,皇帝站起身来,在老夫人耳边轻声说道:“姆妈,你好好将养,晚上朕再来看你。”
然后他走出了二楼的房间,扔下了一头雾水的范闲。
范闲揉了揉腿站了起来,一屁股坐到了奶奶身边,把手指头搭在奶奶脉门上,半晌之后,却是身子一软,背上出了一道冷汗。
老夫人微笑说道:“你这猴子,也不怕这样吓着我?我的身体没事,你怕的只怕另有其事才对。”
范闲内疚无语。
他确实怕的是其他事,皇帝居然神不知鬼不觉来到了澹州,京都那边岂不是一座空宫?正在废太子的关键时刻,皇帝为什么敢远离京都!
这都什么时候了?皇帝怎么会愚蠢到微服出巡!
第一百零六章君临东海
范闲坐在榻上,轻轻握着奶奶手,发现奶奶手上的皱纹越来越深了,有一种要和骨肉分离的心悸感觉。诊过脉之后,他发现奶奶只是偶尔患了风寒,身体并没有什么大碍,然而……毕竟年岁大了,油将尽,灯将枯,也不知还能熬几年。
一想到这点,他的心情便低落了下去,再加上此时在楼下的那个皇帝所带来的震惊,让他陷入了沉默之中。
二楼里安静了许久后,老夫人叹了口气说道:“你究竟在担心什么呢?”
“我不知道以后的路要怎么走?”范闲看着奶奶那张严肃的面容,微笑说道,他清楚奶奶严肃的面容之下,隐藏的是一颗温柔的心。
“这几年你走的很好。”老夫人的声音压的有些低,虽然楼下肯定听不到他们祖孙二人的对话。她和蔼笑着,揉了揉范闲的脑袋,语气和神情里都透着一股自豪欣慰。
以范闲这三年间所取得的位和名声,一手教出这个孙子来的老夫人,当然有足够的理由得意。
“行百里路者半九十。”范闲自嘲拍拍脑袋,说道:“就怕走到一半时脑袋忽然掉了下来。”
老夫人静静看着自己的孙子,半晌后和缓说道:“是不是陛下来到州,让你产生了一些不吉利的想法?”
范闲低着头想了许久,确认了自己先前油然而生的情绪是什么,然后郑重点了点头。
老夫人看着他的双眼。轻声说道:“你也大了,但有些话我必须要提醒你。”
“奶奶请讲。”
“我们范家从来不需要站队……而你。更不需要站队,因为我们从来都是站在陛下身前。”老夫人严肃而认真说道:“只要保证这一点。那你永远都不会行差踏错。”
这句话里隐含着无数的意思,却都是建立在对皇帝最强大信任基础上。范闲有些疑惑看了奶奶一眼。却不敢发声相问。
“用三十年证明了的事情,不需要再去怀疑。”
范闲不如此想。他认为历史证明了东西,往往到最后都会由将来推翻。他想了想后说道:“可是在如此情势下。陛下离开京都,实在是太过冒险。”
“你呆会儿准备进谏?”老夫人似笑非笑看着自己的孙儿。
范闲思忖少许后点了点头:“这时候赶回去应该还来得及。”其实这话也是个虚套。他清楚。皇帝既然在这个时候来到州。肯定心中有很重要想法。不是自己几句话就能赶回去。只是身为一名臣子,尤其是要伪装一名忠臣孝子。有些话他必须当面说出来。
老夫人笑着说道:“那你去吧。不然陛下会等急了。”
范闲也笑了笑。却没有马上离开。又细心用天一道的真气探入奶奶体内。查看了一下老人家身体状况,留下了几个药方子,又陪着奶奶说了会儿闲话。直到老人家开始犯午困。才替奶奶拉好薄巾。蹑手蹑脚下了楼。
……
……
下到一楼,楼内礼部尚书、钦天监正、姚太监。那些人看着范闲的眼神都有些怪异。这些人没有想到小范大人胆子竟然如此之大,在二楼上停留了如此之久,将等着与他说话的皇帝陛下晾了半天。
这个世界上,敢让庆国皇帝等了这么久人。大概也只有范闲一人。这些大人物们心里都在琢磨着,陛下对于这个私生子宠爱,果然是到了一种很夸张步。
范闲对这几人行了一礼,微笑问道:“陛下呢?”
礼部尚书苦笑了一声。用眼神往外面瞥了瞥,给他指了道路。姚太监忍着笑将范闲领出门去。说道:“在园子里看桂花儿。”
州最出名便是花茶。范尚书和范闲都喜欢这一口,每年老宅都会往京都里送。其中一部分还是贡入了宫中。老宅里园子虽然不大,但有一角也被范闲当年隔了起来。种了些桂花儿,以备混茶之用。
走到那角园子外,姚太监佝着身子退下,范闲心里觉得有些奇怪,御书房的首领太监不在陛下身边服侍着,怎么却跑了?一面想着,他脚步已经踏入了园中,看见那株树下皇帝。
还有皇帝身边那个老家伙。
范闲暗吸一口冷气,难怪姚太监不用在皇帝身边。原来另有一位公公在侧。他走上前去,向皇帝行了一礼,同时侧过身子,尽量礼貌而不唐突对那位太监说道:“洪公公安好。”
在皇帝面前,对太监示好,这本来是绝对不应该发生事情。但范闲清楚洪公公不是一般人,皇帝也会给予他三分尊重,自己问声好。应该不算什么。
洪四痒微微一笑,看了范闲一眼,没有说什么,退到了皇帝的身后。
皇帝将目光从园子里的桂树上挪了下来,拍了拍手,回头对范闲说道:“听说这些树是你搬进来种?”
范闲应了声:“是,老宅园子不大,先前里面没种什么树,看着有些乏味,尤其是春夏之时。外面高树花丛,里面却太过清静,所以移了几株。”
“看来你这孩子还有几丝情趣。”皇帝笑道:“当年朕住在这院子里时候,也是有树,只不过都被朕这些人练武给打折了。”
范闲暗自咋舌,他在这宅子里住了十六年,却一直不知道皇帝当年也曾经寄居于此,老太太的嘴也真够严实。
他忽然想到父亲和靖王爷都曾经提过往事,当年陛下曾经带着陈萍萍和父亲到澹州游玩,其时陛下还只是个不出名世子。而澹州……他们碰见了母亲和五竹叔,如此算来,当时的时候。也就是……嗯,历史车轮开始转动的那瞬间?
在园子里散着步,和皇帝有一搭没一搭说着闲话,范闲心情渐渐有些着急起来,不知道应该找个什么机会开口,劝皇帝赶紧回京。脸上的表情开始显得有些不自然起来。
“朕不是微服。”似乎猜到范闲在想什么,皇帝微嘲说道:“朕离开京都三日之后。便已昭告天下,所以你不要操太多心。”
范闲睁大了眼睛,吃惊问道:“陛下……所有人都知道您来了澹州?”
“错,是所有人都知道朕要去祭天。”皇帝看了他一眼。将双手负在身后,当先走出了园子。
范闲有些疑惑看了洪公公一眼。赶紧跟了上去,跟在皇帝身后追问道:“陛下,为什么臣不知道这件事情?”
皇帝没有停下脚步,冷笑说道:“钦差大人您在海上玩的愉快,又如何能收到朕派去杭州的旨意?”
范闲大窘,不敢接话。
皇帝顿了顿,有些恼怒说道:“你毕竟是堂堂一路钦差。怎能擅离职守?朕已经下了旨了,让你与祭天队伍会合。日后回杭州后,你把这些规程走上一走。”
范闲大窘之后微惊。原来陛下的旨意早已明告天下,让自己这个钦差加入祭天的队伍。难怪沿海那些官员会猜到船上人。只是皇帝先前说的话。明显是在包庇自己……哎,看来京都那件事情过去几个月后,陛下心情似乎不是那么坏了。
看着皇帝的脚步迈出了老宅的木门,四周隐在暗处的护卫和院子里官员都跟了出来,一时间场间无比热闹,范闲再也忍不住,赶上几步,压低声音说道:“陛下……京都局势未定,即是祭天。那臣便护送陛下回京吧。”
皇帝停下脚步,回头好笑看了他一眼,说道:“既是祭天,为何又要回京?”
范闲微怔回道:“祭天自然是在庆庙。”
“庆庙又不止一处。”皇帝淡淡说道:“大东山上也有座庙。”
范闲心头大震,半晌说不出话来,皇帝居然千里迢迢来大东山祭天!难怪随身的侍丛里词臣学士极少,倒是礼部尚书、太常寺、钦天监正这几个家伙跟着……祭天废储,确实需要这几个人。只是为什么这件事情不在京都里办,却要跑到东海之滨来?难道皇帝就一点不担心……
“朕知道你在担心什么。”皇帝表情有些柔和,似乎觉得这个儿子时时刻刻为当爹的安全着想,其心可嘉,想了想后微笑说道:“既然你无法控制你担心,那好,朕此行的安全,全部交由你负责。”
范闲再惊,连连苦笑,心想怎么给自己揽了这么个苦差使。此时却也无法再去拒绝,只好谢恩应下。
“呆会儿来码头上见朕。”皇帝知道范闲接下来要做什么,说了一句话后,便和洪公公走出了府门,上了马车。姚太监带着一干侍从大臣也纷纷跟了出去。
范闲站在府门,看着街道上四周那些微微变化的光线,知道虎卫和随驾的监察院剑手们已经跟了上去,略微放下了心。他召了召手,王启年从街对面跑了过来,满脸惊愕对范闲说道:“大人,先前去的是……”
范闲点了点头。
王启年很艰难吞了口唾沫,压低声音说道:“这位主子怎么跑这儿来了?”
范闲脸色微沉,喃喃说道:“谁也不知道为什么,但我只知道,如果他出了什么事儿,我可就完了。”
如果皇帝在祭天过程之中遭了意外,身为监察院提司,如今又领了侍卫重任的范闲,自然会死很难看,至少京都里的那些人们,一定会把这个黑锅戴到范闲头上,他们自己却笑眯眯坐上那把椅子。
范闲握着拳头,苦笑自嘲说道:“我可不想当四顾剑……传院令下去,院中驻山东路的人手全部发动起来。都给我惊醒些,谁要是靠近大东山五十里之内,一级通报。”
王启年应下。
范闲又道:“传令给江北,让荆戈带着五百黑骑连夜驰援东山路。沿西北一线布防,与当州军配合,务必要保证没有问题……若有异动,格杀勿论。”
王启年抬头看了大人一眼,东山路西北方直指燕京沧州,正是燕小乙大都督大营所在。只是两相隔甚远,燕小乙若真有胆量造反弑君。也没有法子将军队调动如此之远,还不惊动朝廷。
“小心总是上策。”范闲低头说道,心里无比恼火,皇帝玩这么一出。不知要吓坏多少人。
王启年领命而去,此时一位穿着布衣汉子走到了范闲身边。躬身行礼道:“奉陛下旨意,请大人吩咐。”
范闲看了此人一眼,温和说道:“副统领,陛下贴身防卫还是你熟手些,有什么不妥之事,我俩再商量。”
庆国皇宫安全由禁军和大内侍卫负责,两个系统在当年基本上是一套班子。几年前的大内侍卫统领是燕小乙,副统领则是宫典。统领禁军与侍卫。
而在庆历五年范闲夜探皇宫之后,皇宫的安全防卫布置进行了一次大的改变。燕小乙调任征北大都督,禁军和侍卫也分割成了两片。如今的大皇子负责禁军。而宫内的侍卫由姚太监一手抓着。
此时与范闲说话的人,正是大皇子副手,禁军副统领大人。范闲与他说话自然要客气一些,却不及寒喧,直接问道:“禁军来了多少人?”
“两千。”禁军副统领恭敬回道:“都在澹州城外应命。”
范闲点了点头,心想两千禁军,再加上那边那些如林高手。安全问题应该可以保障。
他回头看了一眼老宅里隐现一角二层小楼,微微出神,想到第一次离开澹州时候。奶奶曾经说过让自己心狠一些。同时也想到奶奶曾经说过,自己母亲便是因为太过温柔,才会死于非命。
范闲更在这刹那间想到了幼年时,奶奶抱着自己说过那些话。那些隐隐真相。忽然间,他心动了一下——然而却马上压制了下来,叹着气摇了摇头。
陛下身边洪公公深不可测,五竹叔不在身边,影子和海棠也不在。自己加上王十三郎。力量并不足够强大。而且自己远在州,无法遥控京都里动向。最关键的是……范闲必须承认,直至今日。皇帝老子对自己还算不错。
他自嘲一笑。想这份意淫从自己脑海中挥了出去。
禁军副统领却不知道他心里在想着某些大逆不道事情。以为小范大人是担心陛下安全。少不得劝说了几句,拍着胸脯表示了一下信心。
……
……
州码头上,围观百姓早已经被驱逐看不见了踪影,来往渔船也早已各自归港,整座城,似乎都因为码头上那位身穿淡黄轻袍中年男子到来。而变得无比压抑和敬畏。
只有天上浮云,海中泡沫。飞翔于天水之间的海鸥似乎感受不到这种压力,依然很自在飘着,浮着。飞着。
鸟儿在海上觅食,发出尖锐叫声,惊醒了在码头上沉思皇帝陛下。
他向后召了召手,说道:“到朕身边来。”
先前一直在木板码头下方看着皇帝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