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掌好莱坞》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执掌好莱坞- 第16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对此,利维也早就有了认识,而且他也觉得这不算太难。

三体毕竟和拉贝日记不同。拉贝日记是涉及到中华民族一段最为痛苦的回忆的,在利维看来,那个故事如果由外国人来拍摄,对整个中国都是一种不够尊重的体现——自己的过去应该自己铭记,让别人去记忆总是不好的。

而三体毕竟只是一个幻想中的科幻故事,这种故事,就算是改成了外国人来拍摄,把发生的地点从中国挪移到美国,也是不成什么问题的。拍摄电影的时候,只要把其中想要表现得那些深刻的东西表现出来就好,故事本身,是可以做出改变的。

因此,利维也准备动手改变一下三体这个剧本,把它拍摄出来。

把小说改编成剧本,这个工作其实并不算是特别难。但是,利维对于这一部小说,有着很大的期望值,因此,在他看来,这部小说从叙事结构,到电影的人物和叙事内容,甚至包括一些对特殊场面的描述和规划,都是需要改编的。

而这一切如果想要都做到,显然是非常困难的。不过利维对此也很有信心:新的时代既然到来了,那么,他自然要拍摄新时代的电影。

第二五六节改编剧本

其实,就在来参加奥斯卡之前,利维对于三体这部小说的改编,就已经开始了。

三体这部小说,在利维看来,在内涵深度上,故事情节上,都算是不错的科幻故事,可是这部电影的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大刘并不是很擅长人物刻画,而且,他擅长写大故事,不擅长刻画小细节,这些问题,也是当利维手里拿到了三体的小说版后,想要改编成剧本时,首先考虑到的。

比起来别的电影,这部电影的改编,需要花费更大的力气——从小说变成剧本,这可不是容易事。

关键就在于,如何保留原有的思想,而换掉外层的皮囊。

好在,大刘对自己的作品,并不是特别在意别人的改动,这也使得利维,可以从容下手了。

首先,这部小说需要改编的,就是它的结构问题。这部小说本身的模式,其实不算特别适合拍摄电影,它的第一部以汪淼为主线,而到了第二部,换上了罗辑,第三部里面,就变成了程心——几个主角的优劣暂时不提,这样主角变换的模式写小说,作为小说变换视角固然是很好,可是,如果拍成电影,第一部里面的主角到了第二部里就是酱油,这样的电影非得让观众郁闷死不可。

如果利维把它拍摄成三部曲,每一部换一个主角的话,观众们怎么可能轻易接受?

这个问题,现在所有人都没有意识到——因为大刘还没有开写第二部,他们也无从知道。可是,利维对此却很清楚。因此,如果把小说改编成剧本,他首先要考虑的,也是回避这个问题。

而如何能够让电影剧本改编的恰到好处,既不影响原作的改变主角问题。又能够让让作者接受呢?

利维想来想去,想到的办法也只有一个。

既然说,不想让观众们对主角产生太多的代入感,那么,最好的办法,自然就是把戏份变成群戏。如果第一部的主角不再是汪淼。而是把汪淼,大史,叶文洁一起塑造为主角就可以了。

这样改变之后,第二部里面大史再继续串下去故事,也就比较容易了。而且,利维既然是想要拍摄科幻片,那么,真正的主角,自然是全人类,而全人类的故事,也没有必要太过于突出一个主角。

而如何做才能够达到这样的效果?利维也在脑子里面,想到了另外一部作品:2006年上映的电影。撞车。

撞车这部电影,最为出色的地方,就是他的多线性结构。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情,通过各种拐弯抹角的关系,最终得以粘合在一起,这种剧本,用来表现群戏,是非常出色的。这也是为什么。当年撞车这个剧本,能够爆冷干掉断背山获胜的主要原因之一。

但是。这种方式本身,只是有新鲜感。而不是有什么难以效仿的地方。实际上,这部电影在20年来的奥斯卡获奖影片中,也是被媒体评价最低的一部——比起来其他的电影,它只有叙事方面的创新。

撞车拍完了之后,第二年的电影中,巴别塔就是几乎完全一样的风格的电影。可是,因为这种模式已经不再新鲜了,虽然巴别塔的质量还要胜过撞车一些,可是还是没有能够获得什么好评——这种写法,用一次就够了。

而现在,还远远没有到2006年,这个模式的剧本也还没有使用。而利维现在需要的,也只是一个叙事方面的创新。因此,利维既然想要些剧本,自然也就想要把这个模式借用过来。

在大刘的第一部的故事中,时间线应该是杨冬自杀后,大史找到汪淼,开始侦破这个事件的来龙去脉,从而查出来是叶文杰的问题,继而是叶文杰的回忆,说出了为什么她要出卖人类。而后,人类想到了办法捕获了三体人的资料,而后知道了全部的事情。压力大增的汪淼等人想要放弃,但是大史鼓励他们,要勇于斗争——第一部的故事,到这里就结束了。

可以说,这第一部,只是给这个科幻故事开了一个头。而且,这一部的故事,虽然说是科幻电影,但是总体上来说,更是类似于一个侦探片。如何塑造悬念,如何一步步揭开谜底很重要。

如果按照这条线索的话,那么,就是一个正叙中夹杂着倒叙的故事。可是,利维却做出了改编。

在他的想法中,应该是分为三条故事线,一条是物理学家玩游戏,开始接触三体问题的线,一条是当年的探索外星人的科学家不断绝望最后背叛人类的线,再有一条是警察侦破案件,在这个过程中接触到了事情真相的线。

这三条线索最终汇流,会逐步的把答案呈现给观众。这样的多线叙事结构,也是利维想要尝试的。

把看似完全无关的三个人,用外星人串联起来,这也就是利维的想法。这样的拍摄方法,很适合用来表现群戏,而利维所要的就是一个大规模的科幻故事,需要反映的是众生相,因此用这个结构在他看来是最好的了。

至于说,自己用了这个结构,以后撞车就可能拿不到奥斯卡了——这关利维什么事?而且利维本来也更支持李安。

结构上面,这也就是最大的改动了。

而其次,就是人物上面的改动。

这一部小说中的三个人物,如果想要写到剧本里面,首先最为重要的,自然就是让他们变成美国国籍——北美还是第一大票仓,就得先顾及美国人的想法。

而这三个人如果成为美国人的话,故事自然也得发生一些改变。汪淼倒是比较好说,他是个科学家,研究的是纳米技术,基本上没有涉及到太多的背景,改变起来没有多难。而叶文洁和大史这两个人,都是涉及到了背景的,如何改编他们的温格背景和越战背景,也是个比较麻烦的事情。

对于大史,倒是比较简单。把他的形象塑造成一个警察,曾经有军方背景,参加过美国的一些军事行动就可以了——其实这倒是更简单了,在原作中,是说大史参加过对越战争,可是越战距离此时已经有二十多年了,时间有点长,也不太好安排人物的年龄。而要是换上美国人,就没有这个问题了——美国这些年一直在打仗,完全可以先确定年龄,然后帮他安排一场对外作战的背景。

而且,利维还有另外的一个想法:在记忆中,第二部里面,大史的儿子曾经因为犯罪而进过监狱。因此,利维也就干脆,把大史的背景改成了一个黑人。

这个科幻题材的故事中,大史是几乎仅有的一个没有太多的知识,也没有太雄伟的报复,仅仅是凭借着自己的情商办事的人,这样的人,也是比较适合安排成黑人的。

毕竟,如果电影拍摄的话,那么利维就想要反映的是全人类的命运。如果在这个故事中,有白人,有黄种人,可是最后却没有能够占据戏份的黑人,那么这个故事也有些不够全面了。而利维又不想让黑人只能够做些接线员之类的工作,使得科幻迷们全都吐槽黑人就算在宇宙里也受歧视,所以,他的想法,也就是让大史这个相当重要的角色,以黑人的身份出现。

在地球面对危机的时候,任何种族都是挺身而出的——既然拍人类的故事,那么,就不要有狭隘的种族歧视心理。

而最为难以改编的,就是叶文洁,毕竟,她的背景涉及政治事件,而且,利维也认为大刘的作品这么安排,是为了说明政治这种人类自身勾心斗角的事情给人类带来的灾祸的,如果仅仅是把叶文洁改编成一个童年受过虐待而心理有创伤的人,那么就太过于弱化了这个背景,忽略到了一层含义。

这个改编有些麻烦——不过,倒也不是完全没有办法。因为在美国,毕竟也有一个麦卡锡时代。对于那个时候,美国人,尤其是好莱坞这个左派集中营,一样也是怨声载道的,把她的背景套到那个时代上,再把故事加以改变,也就可以了。

只是,如果这样改编的话,人物的年龄该如何确定,如何写剧本,才能够确定不过线,并且如果把时间定到过去的年代的话,该如何准备服装,道具,该找谁来演出电影,才能够演出来人物的特点,这些问题,都是需要考虑的。

而且,在几个主角之外,还有一些问题也是需要注意的。比如说,电影中涉及到了巴拿马运河的部分该怎么拍,飞丝割船可是大手笔;故事中在游戏中游走的几段,如果是拍给全世界观众看的话,那么最好也是更加国际化一些,如何选择这几段故事才能够既不影响故事本身的宏伟壮观,又能让人接受;小说里面,大刘始终都没有描写过三体人的长相,从始至终,三体人只不过是一个概念,那么,自己该怎么拍摄,才能够不流于俗套,不把它们的样子正面表现出来?

这些问题,都是值得思考的。

如果是几年前,这些事情,利维也不敢轻易地去改动。毕竟,那个时候他还没有经验。可是,经过了这么长时间的锻炼,他现在的惊讶也好,编剧团队也好,都是好莱坞超一流的,有着这么好的条件,还有什么理由,编写不好故事?

这个电影剧本的编写,在利维看来,是肯定会成功的。以利维现在的权势,只要他肯不惜代价,有什么事情,是不能够成功的?

第二五七节岁月的宽容

一个成功的剧本,往往需要很长的一段时间才能够写好,利维并不心急想要让自己的剧本马上诞生,他已经敲定好了大体的方向,把电影的大体脉络和故事主线整理了出来,而其他的东西,无论是科技方面的知识,还是历史政治方面的内容,利维都有不少手下可以完善,有着鲍勃带着他们一步步把剧本填充到完美,利维是非常放心的。

而在剧本准备的同时,利维考虑的另外一件事情,也是电影的演员的选择。

这部电影里面既然搞多线并进,那么,需要的演员也不少,而如何挑选这些演员,也是需要考虑的。而且,这部电影本身规模很大,拍摄的时间可能也会很长,因此,在拍摄期间,这部电影也是需要考虑到了演员们的档期问题,如果因为档期耽误了拍摄,可能花费的财力也是很大的。

利维可不想自己的电影开拍的时候,才发现想要的演员们全都有了别的事情。因此,早早下手准备,也是应该的。

在剧本筹备的同时,利维也在和克拉克,商量着电影的选角问题了。

电影中的主角,一共有三个,警察,eto的领袖,出卖地球的老女人,再加上一个科学家,而如何把这三个人全都安排好,也是利维所需要考虑的。

首先在,出演警察的黑人,如果是丹泽尔华盛顿的话,自然是再好不过。这个角色的戏份非常之多,在电影中也需要展现出来非比寻常的人物魅力,在电影中是最为硬派的人物之一。这个人在利维看来也是最为重要的灵魂人物之一,而整个好莱坞,既有演技,形象有算得上不错,同时还算是年龄合适的。新任影帝丹泽尔。华盛顿当然是不二之选。

和他比起来,其他的黑人演员,要不就是喜剧出身,让人跳戏,要不就是形象不好,难以大用。再要不然,就是威尔史密斯那样,长的有些太帅,不太合用。他是最好的人选,这个是利维早就圈定的。

只是。问题就在于,他现在拿到了奥斯卡。作为奥斯卡影帝,他的身价也是一下子暴涨,踏入了2000万俱乐部,成了片酬最高的演员之一。而这样的片酬,使得让他参演电影也变得有些困难——电影的投资总是有限的,而且这样一部大片,肯定在特效和拍摄外景方面都要花费相当多的钱。如果再找来一个身价两千万的演员,那么,电影的造价会高的无法想象的。

“现在的办法。只能是和他商量一下了。如果他肯降低片酬的话,我们就还是让他出演,如果不肯的话,那么没有办法,我们只能够另外找新人了。现在在好莱坞,成名的明星没有几个合适的。不过,那些不成名的明星里面。想要成名的人可不少。尼克你的眼光一向不错,提拔个演员就是了。”

对利维的要求。克拉克一边派人去做,另外一方面,也是和利维说了他的担心。和他的预备方案。只是,对于他的这个不负责任的第二套方案,利维只能苦笑:自己能够用人,是因为自己有记忆在那里,可是,就是搜寻记忆,也找不到这样的人啊……

不过,现在除了这么办,似乎也没有更好的办法了。利维也值得先答应下来再说。

而这个角色之外,另外一个角色,也就是原书中的叶文洁的角色,也比较麻烦。

这个角色,在剧本中,定位是一个白种人的老女人形象,按理说这样的人不少。可是,在选择谁的问题上,利维也是有些自己的看法的。

“如果说演一个年纪比较大的女人的话……梅丽尔。斯特里普的演技,可以说是最好的吧?”

很快,克拉克就提出了自己的意见。按照剧本的设定,这个女人的童年时期,正好是美国的麦卡锡时代,这样算起来的话,应该也就是50多岁的演员演她最为合适。而这个年纪的演员里面,梅丽尔。斯特里普的演技,可以说是最为出色的一个,任何人想到找演员的时候,都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