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掌好莱坞》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执掌好莱坞- 第14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遗憾。

遗憾之余的日本人要把剧本改编成一部电视剧,而为了表示对利维的尊重,他们还特地把电影剧本送来给利维看。

“我都不知道该怎么评价才好,一个主题。有必要拍那么多版本么……”

对此,利维也只能够吐槽一句。可是,这也催发了一些他的记忆,似乎记忆中还真的有个日版无间道,而且记忆中是香川照之演的,想不到。日本人在这一世,倒是更加积极了,这部电影刚出来,那边他们就想着拍了。

“对于电影剧本,我没有什么好说的。日本有自己的独特的文化。你们自己怎么拍摄电影,你们自己看着办就可以了。”

对他们的作为,利维没有多说什么,只是建议他们自己去做。

其实利维还是蛮高兴他们肯拍摄电视剧的:在日本人眼中,这也是一个很好的电影,正如利维所说的那样:一个电影本身纠结于国家的文化不同,本来就是落了下乘的,只要能够拍出来人类的共通性。那就是一部好电影。中美文化不同,中日文化不同,美日文化也不同。可是一部无间道,却能够得到各个国家的人的喜爱,本来也不是因为什么文化问题。

而且,日本人的拍摄,也是按照港版原本的版本拍摄的——他们也没有胡乱改造成日本风味的玩意儿,也算是一个让利维满意的地方。

谁都胡来一刀。并不是多么聪明的做法。

既然满意他们的做法,那就由着他们去好了。可是即使如此。日本人还是很感激。在他们看来,利维不肯发声评价。也就算是尊重他们的文化了。这就已经是利维尊重他们的文化的表现了。

“当一个人有了名气之后,真是做什么事情都有人追捧。”

对此,塞隆知道了之后,也颇有些酸溜溜的说了句话。

在日本的这段日子里面,塞隆也体会到了利维的电影的影响力了。

平时在美国,在好莱坞,她这种感觉还不是很深:利维行事一向都比较低调,他不喜欢参加任何种类的活动,很少接受媒体采访,更别提一些脱口秀节目。比起来那些喜欢经常露面的明星们,他在圈子里面虽然名气不错,口碑很好,可是在外界看来他的名气就不算是多大。

可是现在,在日本他却非常受欢迎。对他什么都不做还能够被认为是尊重文化,也让塞隆无语。

“我前几天还听亚洲这边的媒体吹捧说,你是好莱坞最好的导演——来未来这个词都没有用,就直接说是最好的了。你的这些亚洲粉丝还真是狂热,真是不理解,在这边,怎么你的影迷这么多。”

塞隆觉得,要说利维未来会成为好莱坞最好的导演,那大概是没错的。可现在?斯科塞斯,斯皮尔伯格这些大师们可都没死呢。

“其实,他们比较喜欢我,不是因为我的电影拍得好,更多的也是因为他们了解好莱坞的消息,主要是通过网络,网络上评价较好的人,他们自然就会认为是顶级的电影了。”

对塞隆的惊讶,利维也只是耸耸肩做了解释。

网络?

对网络的评价,塞隆也没有太多的留意过:毕竟网络评论这几年才刚刚开始,看惯了媒体评论的演员和导演们,自然有自己的媒体渠道,媒体的评论,往往在刊登前他们就知道了,因此,对于网络评价并不是特别在意。只是,利维提到了,也勾起了他的一丝好奇心。

只是,搜索的时候,发现有好多家的网站,再一次让她陷入了迷茫。

“你知道这些网站,都是什么区别吗?”

对于不懂的事情,开口就问好了。塞隆很清楚,这些东西也许自己不了解,可利维绝对了解。

“那几个网站其实都差不多的,imdb是影迷评价,最为业余,但是在受欢迎程度上也是最高的,成立最早,最为吸引影迷。烂番茄是北美270家媒体的评论综合,基本上代表媒体的综合意见,参考性还算可以。mtc则是更加高端一些,只有43家媒体,却都是帝国日报,卫报,综艺,thr,好莱坞之声这样的媒体,可以说是真正能够影响好莱坞的媒体们的声音。”

听到了塞隆发问,利维果然马上就给出了他的答案,“你要是想知道影迷是不是喜欢你的话,就去看imdb,而且,建议你把你自己的资料更新上去一些,做一个和影迷互动的平台不错。但是如果想要知道你的电影的真正的客观评论的话,还是看mtc好了,烂番茄也可以看看,imdb参考价值基本没有……”

不仅说解释了塞隆的疑惑,利维也马上就告诉了塞隆,到底应该关注哪一个。

听起来,似乎是mtc和烂番茄都是媒体的评价,也就是说,和自己平时见到的各种评论没有什么区别了——就算是在好莱坞,塞隆也是能够见识到不少这些评论的,而且,她也知道,利维在媒体方面的朋友不少,他从来都不担心媒体评论,相比之下,她倒是对影迷的评论更感兴趣。

虽然说利维表示烂番茄和mtc的更重要,可是塞隆在浏览的时候,还是先翻看着imbd的评论。影迷的评论平时不多见,也引起了她很大的兴趣。

而看着网上的评论,塞隆也有些了解了利维的好名声是哪里来的了:媒体方面的先搁在一边不说,就是光是影迷评论,利维获得的好评数量也是令人惊异的。

窃听风暴8。6分,天使爱美丽8。7分,楚门的世界8。2分,无间道8。6份……利维的电影,竟然没有一部在8分以下的。影迷留下来的评论对利维的电影相当推崇,这在别的导演是很难拥有的。

老一辈的导演,基本上拍电影都很多,难免有些电影不太让人满意。年轻的导演们,也不可能每一部电影都拍得相当完美,利维的电影能够都有这么高的评价,这就是相当难得的了。

很快,塞隆也找到了利维受欢迎的原因:因为连续两年来日本,而且还要拍摄一部和日本文化有关的电影,利维在日本的名气很好——其实,不只是日本,在整个亚洲都是,中国那边,也有人因为利维到香港买剧本的事情,而对他好感颇深。

而既然是好感颇深,那么,利维做的事情,自然就都是对的了。

显然,通过网络,利维把自己的一些近期的行踪,近期的准备,还有自己的资料全都放在了上面,通过这个网站,他也获得了大量的影迷。

原来不知不觉之间,网络媒体已经这么发达了。

难怪他会有那么多的亚洲影迷——对于亚洲人来讲,他们可不像是美国人那样,可以从新闻,报纸等媒体上频繁的获得电影人的资料,他们的新闻只能够获得二手的转载新闻,而他们要想要了解电影人,只能够通过网络,既然网络上的评价很高,那么,他们自然也就对利维的评价很高了。

“这东西倒是相当方便,好像与影迷的互动一下子就拉近了许多。”

“是啊,这才是未来宣传的最好途径呢。”

看着眼前的网页,利维也轻轻点点头:网络媒体的时代,终于是要到来了,而在这个时代,看上去自己让布鲁斯早早做准备的做法,倒是也发挥了不少的作用。

第二一七节科技

对于网络媒体的作用,可能没有人比利维更加清楚了。在90年代,好莱坞的人们还都在注重纸质媒体以及电视媒体的时候,利维就已经开始和布鲁斯嘱咐着,要插手网络上的影视评论站了。

布鲁斯不是一个能够办太多的实事的人,利维让他去办这些网络评论,明明有着自己就是影评家的身份,可是他却一直都没有办得很好。

好在,这些网站在初始阶段,都不是非常值钱的东西,利维肯花钱投资之下,布鲁斯还是在这些网站中,占据了一些权利。对于利维来说,这也就足够了。

和塞隆对这些东西流露出来浓厚的兴趣不同,其实,利维觉得网络评论其实没有什么所谓。

首先,这个评分机制本身就并不严谨——在利维记忆中,imdb里面,只要是超级英雄的电影,就总是能够得到一个不错的高分——和中国的豆瓣正相反,那边是凡是文艺片都是高分——这本身就是受欢迎程度决定的。有些类型片在某种类型的人当中就是特别受宠,所以分数就很高,而且因为语言文化差异,有些电影的评分也不客观。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记忆中的无间道和无间道风云:看过港版的人,无论是中美哪一个国家的人,在评论时都认为港版更好。可是,因为英语更流行,看过美版的人更多,所以,美版的评分反而比港版的高。这是因为电影更好么?不是,这是因为语言的问题。

这个网站,本身就缺乏严谨性,好的电影。在这个评分系统下得低分的可能性很低,可是,差的电影,却很有可能因为评分系统问题,获得一个高分——其实。从创立开始,这种东西就从来没有能够影响到主流电影人的世界。

只是,这个东西确实是一个和影迷交流的很好的平台。尤其是对别的国家的影迷来说更是如此。别的国家的影迷接触不到外国媒体,看不到新闻,更多的只能够通过网络来了解影星的形象,因此。网络上的形象,很有可能就是决定了一个人的形象的重要依据。

利维前世,可是看过不少明明媒体不少负面新闻,可是在别的国家还是被影迷视为‘纯洁的和花儿一样’的人的,对于网络的力量。他很清楚。

毕竟这是一个很大的媒体宣传途径,对于电影产业来说,掌握了媒体,也就掌握了话语权。利维不需要把所有的话语权都握在自己手里,可是,他不想让别人骂他,以及他身边的人。

“我想我得考虑一下,以后如何更加重视网络上的宣传了。我的宣传公司和我说过这方面的事。我没有仔细听,以后我也得注意了。”

塞隆还在浏览着网站,也扭过头。对利维说着话,利维带着笑容,回应着她的兴奋。

“技术进步了嘛……随着技术进步,明星与观众之间的距离,本来也就是越来越小了。不过也别太高兴,人们可以越来越多的接触到明星的生活。明星们会更多的暴露在观众们面前。街拍会越来越多,甚至一些更隐私的照片也会出现。以前的那些属于镜头前的完美女人,只怕以后不会再有了。”

其实。对明星来说,网络并不一定是好事。至少,在利维记忆中,可就有不少的人,都不是很感激网络的……在以前的时代,不管私下里赫本,梦露有过多少不堪的传言,可在外界看来她们还是都很完美的。可在以后的时代,这可做不到。

利维的感叹,让塞隆看了他一眼,“好像你就很注重隐私吧?看样子,你不是很喜欢高科技呢。”

“谁说的?恰恰相反,我非常喜欢这些技术——我不是明星,没人会关注我的生活,而高科技给我的,只会是更好的电影。”利维笑了笑,“科技会给人带来麻烦,可是,这种麻烦,绝对值得。”

说这话的时候,利维的思绪有些飘远了:他想到了的,是这次来日本的时候办的另外一件事情。

………………………………………

利维想到的,是他留在亚洲的重要理由之一,就是除了电影之外,他还想要敦促以下自己的特效公司在亚洲这边建立起来基地。

韩国这两年正在大力发展电影产业,自己及时的把特效公司挪过来,也正是好时候。

实际上,这一次来之前,利维就已经让特效团队转移过来了不少了。这次来到亚洲之后,他也抽空去过韩国看过自己的团队。

在这里负责的人,是当年在迪斯尼做事的刘璐璐——利维想要在亚洲这边做事,在他看来,找个亚洲人来更好。好莱坞的幕后工作人员流动性本来就很大,在利维的聘请下,刘璐璐也同意了到这边来负责他的特效团队。现在团队已经做好了基础的准备,想要做的,也是下一步的工作展开了。利维此次来,也是布置具体的任务了。

“我希望你们能够更多的拍摄,模拟真实的宇宙中的环境,在这方面,下最大的力气……”

这个就是利维对自己的团队的要求:模拟太空环境。而之所以这样做,则是因为利维很清楚,3d电影,也是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

3d技术其实90年代就已经有了,只是成本太高,技术也不成熟,真正的开始流行,至少也得算是阿凡达之后的事情了。

而且,就连阿凡达之后,利维也认为这个技术不是很成熟。在利维记忆中,就算是阿凡达之后,大量的电影开始改成3d版,制作出来了无数的3d电影,可是绝大部分在观众们看来,评价都是两个字:骗钱。

是因为这些电影全都拍得不好?利维不这么认为。一两部电影不好是导演问题,要是大量的电影全都不好,那就是技术问题了。

在利维看来,这个缘由还是因为3d技术下的电影,失真有些严重。这样的技术,用于动画片很好,可使用于真人电影的话,那就有些不太好了。阿凡达可以说是很好的投机取巧了一下:它选择拍摄外星人为主体,外星球环境也是完全的虚拟的,外星人的皮肤,身体要求没有别的电影那么高,这样的环境下拍摄的3d,掩盖了很大的技术不足,才得以使电影拍得好看。

而其他的电影,就没有这个便利条件了。技术不够成熟,不论怎么拍摄,都只能是失败的作品。

利维并不想让别人说自己是骗钱的,他更不想拍摄一些严重失真的玩意,那些东西,是对电影本身不负责人的做法。可是,他也不想拍摄动画片式的电影。而在他的记忆中,3d技术运用的其他的出色的电影,倒是也有一部。

在利维记忆中,地心引力这部电影的3d效果也算是不错。因此,利维也希望更多的模拟宇宙环境,以求能够拍摄出来这样的电影。

而对他的要求,刘璐璐当时马上就做了表示。

“你想要拍摄宇宙背景的电影?科幻电影么?”刘璐璐反问了一句。

利维点了点头:拍摄宇宙环境,总不会是拍摄伦理剧。

“我们可以找些天体物理学家来加入团队,模拟你说的效果。不过,你总得告诉我,你最重视的,是哪个方向上的研究?”

刘璐璐的问题,让利维皱起了眉头,想了想之后,他才开口。

“我不太清楚专业用语,那我就说我想要拍摄一部电影,嗯……也许是以宇宙为背景的吧,大概就是说人类和外星人的关系,外星人生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