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掌好莱坞》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执掌好莱坞- 第10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第一五七节广阔天地

楚门的世界这部电影,自从利维接手前,就有人告诉利维,这是一部讽刺传媒的作品,贸然上映,只会得罪传媒。可是在利维看来,电影想要传达什么信息,关键还在于电影如何塑造。一部电影是讽刺为主还是励志为主,关键在于拍摄方式。阿甘正传能够成功的把讽喻变成励志,为什么自己不能?

而这部电影里面,他也做了很多的修改。那些电影中的围观的观众被他删去了很多:观众的同情和惊讶,靠着镜头引导银幕前面的就足够了。电影中的导演和摄制组,也没有被利维进行恶意的丑化。他们没有大谈赚钱,更没有为了钱要公开楚门的卧室床戏的做法,这些明显就是为了讽刺媒体的部分,利维也没有保留。在他的镜头下,导演的身份,就是命运的具现化:对一般人来说,命运之神操纵人的命运,对于楚门来说,导演操纵他的命运。导演的存在,只是为了直观的表达而已。

而这部电影中,楚门的个人的情绪变化,以及他的从妥协到侦查,再到看似驯服,实则思量逃跑的部分,则被利维放大了。这一部分,在利维看来是电影的重点。

这是电影里面最为励志的部分是一个人为了自己的梦想,抛弃了现有的优渥但虚假的生活而扬帆远行,而这部电影能够吸引人,最大的理由不是它多么露骨的讽刺了媒体操纵舆论,而在于这部电影中前期楚门无力的挣扎感,生活完全被人操纵的荒诞感,和后期楚门扬帆而去形成的鲜明对比:人们对这部电影的印象深刻。是前后的对比导致的,只要加以引导,让前期的那些人的得意嘴脸,和后期楚门离开时他们的惊慌失措造成对比,楚门离开的举动。就足以让人振奋!

前期的讽刺和后期的励志,这才是电影的重点。利维没有去夸大媒体的导向作用,而是借助导演的嘴,把媒体的操纵和上帝的操纵等同了起来,从而引起观众们更多的代入和思考。比起来贪多嚼不烂的去讽刺媒体,利维更希望观众们多多的去思考自己。而这样一来。电影到了这一次转折,楚门扬帆出走时,自然也就会引起观众们更多的投入了。

现实主义的题材中,现实总是残酷的,而个人的追求总是理想化的。拍摄这种电影。如果更多的注重社会现实,那就是讽刺为主。如果更多的追求个人努力,那就是励志为主。一个导演应该知道如何运用自己的镜头,镜头只要能够用好,自然也就不必担心讲不好故事。

通过前面的镜头,台词,演员,现在的楚门已经是观众们自己的化身了。看到他不再被生活所折服。而是努力去征服生活,人们自然会无比的激动。

有太多的人,在生活中都对梦想有所期待。可是却没有力量去追求了。当他们看到有人敢于去追逐梦想,他们当然也会为之激动。

导演对着楚门的离开显然是没有预备的:因为楚门恐水,他很早就荒废了这方面的防备,灯塔的摄影都已经不能用了,他自然也没有对帆船做什么手脚,这一个交通工具的使用。超出了他的预料。看着楚门想要逃离,他的想法。也只有一个办法:掀起人造的风浪,试图阻止楚门离开。

你想要追逐梦想。我就能够给你制造麻烦:有多少梦想在挫折面前止步不前?一个人想要反抗命运,怎么可能一帆风顺?

音乐激昂了起来,小帆船在风浪里面飘摇,几次三番的差点倾覆。可是楚门始终都紧紧地抓着帆船,而且也根本没有想过要掉转方向。他坚定地想要离开这个地方,风浪并不能够阻挡他。

“你想要阻止我,除非是杀死我才可以!”

站在帆船上的楚门,大声的冲着天空咆哮着。他不知道自己的生活是被谁操纵的,但是他知道他们想要阻挠自己追求自己的梦想。可是,在一个人的梦想面前,风浪这样的挫折,算得了什么?

除了死亡,有什么能够制止一个下定决心追逐梦想的人?

“停下吧,这太危险了。”

导演无奈的选择了让风浪停下:困难可以阻挠一个人的很多努力,可是绝对无法阻挠一个人的梦想。

利维没有选择让导演说出来类似于‘杀死他也无所谓’的话语,比起来顺手抹黑媒体,他更希望导演克里斯托弗以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无关爱恨的‘上帝’角色出现。这样的角色,更有助于他的电影。

风暴停下了,重新站在帆船之上的楚门,看着雨过天晴的天空,露出了百感交集的笑容:原来,这也就是他们的手段,原来,自己所面对的困难,远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大。他们可以掀起风暴,可以让自己遭遇挫折,只要自己努力坚持,只要自己毫不气馁,那么自己总有守得云开见月明的一刻,总能看到雨后的碧蓝天空。

真正阻挡自己的,只是自己的内心而已,只要下定决心,没有什么能阻挡自己。

他在船上坐了下来,小船向着前面漂流着,蓝蓝的天空下,一叶轻舟荡漾出行,海天一色之下,唯一的景物就是楚门的小船。这样的美景,完全是楚门雨过天晴的心情的写照,也是彰显着一个很重要的事情:对于追逐梦想的人来说,重要的是坚持自我。

而也就在此时,小船也走到了摄影棚的尽头。船头刺进了蓝色的幕布,楚门惊讶的走了过去,他没想到自己看到的蓝天白云都是假的。他用力捶打着幕布——原来他的生活,一直都在这样的虚假的环境中。也让楚门再一次意识到,自己的生活,到底是多么的滑稽。

还好,他已经走出来了。

转过身,他沿着墙壁行走着,很快,他就发现了那一条通向外界的阶梯。他走上阶梯,推开了那扇写着出口的门,而就在此时,克里斯托弗的声音,再一次响起了。

“楚门。”

他的声音,透过厚厚的云层,和阳光一起播撒了下来。云层背后的他,就像是一个无所不能的上帝一样,观看着楚门的生活,和楚门说着话。

“你是谁。”

“创造者,我创造了你的世界。”

“那我又是谁?”

“你是我的世界的核心,你是这个世界的主人。”

“所以,一切都是假的?这整个世界,都是假的?”

“不,楚门,没有什么是假的。外面的世界,和桃源岛一样的虚假,一样的充满谎言,依然会有很多人骗你,在我的世界里,至少你不必担心受到伤害,可是在外面……楚门,你属于这里,外面的世界并不值得向往,在这里,你的生活是完美无缺的,你喜欢这里。”

“你又没有在我脑袋里面装摄像机!”楚门抬起了头。

“你在害怕,你在犹豫,你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的。”克里斯托弗揭破了楚门的心思,“你属于这里,你应该留在这里,没有人比我更了解你,你自己都不行。楚门,我看到了你的一生,我是最了解你的,留下来吧,留在我的世界里吧。”

当一切人造的挫折和苦难都不能够阻挡出门的时候,那么最后的办法,也就是最为简单的办法:这一切不妨直接挑明,克里斯托弗想要的不再是用困难阻碍楚门,而是改变楚门对真实世界的向往和追求。

外面的世界并不一定就好,虚假的世界不一定就差。楚门对外面一无所知,他离开这里当然会害怕——既然害怕,为什么不留下呢?

人最难以战胜的,不是上帝,不是自然,不是敌人,而是自己。一切的手段都不管用之后,直接去说服对方,是最为简单的。

楚门慢慢转过了身,他抬起了头,紧盯着云层中不知道在哪里的上帝,而后在他的脸上,露出了笑容,“为了防止我明天见不到你,祝你早中晚都安。”

导演脸上的笑容凝固了,这一句话,他每天都听楚门提起,可是,他从来没有想到过,真的有一天,这句话变成现实。

楚门说的对,他可以在任何地方装摄像机,但是,他不能够在楚门的脑子里面装摄像机。别人的思想,他操纵不了。

外面的世界确实可能会很危险,很难过,可是当一个人有勇气去质疑自己的生活,去追求自己的真爱时,怎么会没有勇气,迈向更广阔的天地呢?

这一句招呼,曾经是对楚门的生活的嘲讽,可现在,却已经变成了对导演的嘲讽。楚门的勇气和追求彻底击败了导演了。

楚门转过了身,大步的走出了摄影棚。他的白色毛衣消失在了黑暗中,他的选择是离开。

音乐再次激昂了起来,到此,电影终于结束了。

而在电影院中,也响起了一片的掌声:他们是为了楚门的选择鼓掌,也是为了这部电影而鼓掌!

ps:因为想要说说具体的剧情的更改,所以这一段电影的介绍写的比较长。

第一五八节内涵

在人们的一片议论声中,《楚门的世界》的试映结束了,也迎来了媒体们的各种评价。

这些声音,有正面的评价也有负面的评价,有些人认为这部电影拍摄的很好,而另外一部分人则认为电影的故事,过于滑稽不可信了。

“搭建一个巨型摄影棚,找来无数的演员,只是为了拍摄一个普通人的生活,而且还播放了30年?这样的节目会有收视率该怪。而且,技术上这根本不可能达成,如果真的达成了,楚门的生活也肯定是扭曲的,他不可能想要离开——也许利维应该更多的读一些心理学的书籍,看看斯金纳是怎么设计实验的。”

这样的评论,是认为楚门的世界拍摄的实在过于离奇了。电影中的那些情况,在现实中根本就是不可能实现的。这样的电影,没有任何的现实意义,又有什么值得推崇的呢?

如果是别人,拍摄了这样的电影,那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每天的爆米花电影多得是,谁会在意深刻内涵?可是,这部电影是利维的电影,利维的电影,怎么能够这么不经思考?

“电影中的导演可以让一个儿童从小到大在镜头前生活30年,这样的世界到底是一个什么世界?这个世界还有基本的道德和法律吗?这样的世界,楚门就算是走出去,又有什么意义呢?”

另外一些人,则是在谈论着楚门的世界里面的社会性的谬误:楚门就算是走出去了那个世界,又有多大的必要呢?

很多人抓着电影的这些方面评论着,在他们看来。楚门的世界有些过于荒诞了。可是,另外一些人,则是意识到了电影的深刻含义,他们对于电影的评价就很高。

“表面上说,影片是一个荒诞无稽的故事。然而深入了解其内部构造你就会发现,其中所蕴涵的意义是让人不寒而栗的。因为也许有一天,你会开始担心是否在自己的周围也会发生同样的事。”

《纽约时报》的评论,就有所不同了。纽约影评人的看法,比起来别人还是更加贴近电影的真实意图的。

“荒谬的故事逻辑设计,只是为了突出其背后的深层次的内在。看似不合逻辑的设计。其实是把一切符合逻辑的东西直观表现出来了——这也是最让人惊讶的。

《洛杉矶时报》也一样刊登了这样的消息。显然,洛杉矶的影评人们,也看懂了电影的内在含义。

“我曾经以为,楚门的世界会对于媒体操纵世界进行大肆的描写:毕竟,这样的讽喻。可以算得上是深刻。可是,在看到了电影后,我才明白利维的野心:比起来命运这个永恒话题,媒体算是个什么?”

《芝加哥邮报》的评论,更是一语中的。

而此时此刻,《综艺》也一样刊登出来了一片荧屏,这一篇影评,则是对电影的长篇的解读。

“这是一部相当具有讽刺意味的电影。电影看似真实,却处处隐含暗喻:前半段中楚门努力想要找出来自己生活中的真相,他为了追求真相。甚至可以赌上自己的生活和自己的性命。可是,当真想真的被揭开的一瞬间,我们发现,真相的可怕程度,远远超乎了任何人的预想:一个人的生活竟然全都是假的,没有任何一个部分是真的。整个世界就是一个真人秀,这和楚门追求真实的过程。实在是反差太大了。”

“这样的生活,和楚门对于真实的探索完全是相左的。这是影片中最大的辛辣讽刺之处。其实,这也是很多人的现实生活写照:当然,在我们的生活中,没有一个导演围绕着你转,也不是所有人都把你当做唯一的主角。可是,我们的生活中一样充满了虚假:多少人和自己的妻子早就激情不再了?多少人对自己的工作感到无比的厌倦?多少人对于自己的邻居,朋友都毫无好感?虚假无处不在,可是我们却总是视而不见,楚门的世界的前半段,用看似夸张,实则处处暗含映射的手法,映照出了我们的生活:这就是普通人的生活,其实他说的就是每个人的日子。所谓的真人秀,真实的地方,隐含的第一层含义,是楚门的世界是真实社会的映射。”

“可是,如果只是一部讽刺的电影,那么就会显得过于晦暗了。好在,这部电影没有就这样结束。楚门意识到了他的世界是虚假的之后,他没有像导演说的一样对此满足,生活在他的父母,妻子,好工作的宠爱之下,而是大胆的站了出来,打开了通往外界的门,勇敢地走了出去。比起来一般人的生活,这是楚门的生活不同之处:楚门是不同的,他勇敢的站了出来。而这也是电影的第二重含义:楚门是一个‘真人’,他是追求真实,追求真我的,他终究和他周围的虚假环境格格不入,他是要勇敢地秀出自己的。”

“从俄狄浦斯的年代开始,一直以来,人类和命运的对抗,就是戏剧的一个不变的课题,而楚门的世界,也是这样的一部电影。只是,它没有让诸神深藏在云端,而是让诸神化身成了一个老导演,让这个导演来安排命运,而让一个主演反抗导演,寓意人类反抗命运。和天使爱美丽一样,这一部电影中的超越现实的部分,如果仔细想想,就可以知道背后的故事——只是,这部电影如果自信思考的话,很容易让人觉得悲哀。”

综艺杂志的评论,可以说是完全解释清楚了电影的一切内涵。利维拍摄的这一部电影,就是在用导演和媒体,来影射命运。

这些东西,如果真的能够读懂,就会感到不寒而栗:这部电影的精髓,不在于对媒体的讽喻,而在于它是在讲述着整个社会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