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风云》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帝国风云- 第44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要知道,常驻关塔那摩的一千多名美军,能够给上万古巴平民提供工作机会,供养几万人生活。

更重要的是,美军保留了西班牙殖民者修建的要塞。

事实上,监狱就建在要塞里面。

当然,这也成为了古巴民族独立运动组织最为痛恨的目标。要知道,这座要塞象征着西班牙殖民统治古巴的历史。美国取代西班牙之后,不但没有拆除要塞,反而将起改建成了古巴最大的监狱。在任何人看来,这都是美国取代西班牙,继续对古巴施行殖民统治的标志性建筑物。

只不过,这是一座要塞,是一座有一千多名美军看守的要塞。

大战爆发前,古巴民族独立组织针对监狱的所有破坏行动都以失败告终,有成百上千的民族独立运动成员在此丧生。至于被关押在这座监狱里的囚犯,绝大多数都再也没有能够获得自由,更多的则成了没人知道的历史尘埃。根据战后公布的一份资料,在一九零一年到一九四七年的四十七年里面,这座监狱总共关押了七万八千三百六十一名囚犯,只有不到两千人在关押期间因病等死亡,有一万四千六百七十七人刑满释放。可是,在中国军队攻占关塔那摩的时候,监狱里总共只有七千多名囚犯。也就是说,有大约四万五千名囚犯失踪,而最大的可能就是被秘密处决了。

攻打关塔那摩的是第四陆战师,第四十一陆战师与第四十二陆战师。

与圣地亚哥的战斗一样,中国海军陆战队在包围了关塔那摩之后,没有浪费时间,立即就发起了进攻。

只是,这里的战斗打得更加激烈。

相对而言,市区里的战斗进行得非常轻松。

主要就是,圣地亚哥是一座以贫民为主的城市,市区大部分地方都是贫民窟,只有窝棚等矮小建筑。此外,在中国海军陆战队发起进攻之前,大部分市民就已逃离城区,只有少数聚集在美军要塞附近。

正是如此,第四陆战师在进攻之前,才能肆无忌惮的用炮火摧毁沿途的所有建筑物。

当然,也没有什么好摧毁的,那些用木板搭建起来的窝棚根本就经不起炮击与轰炸,步兵用手榴弹与火箭筒就能将其摧毁。

真正的麻烦,在美军要塞这里。

围攻美军要塞的战斗在十一月二十六日开始,一直持续到十二月五日。

在此期间,陆战队用上了各种各样的武器,包括大口径榴弹炮与迫击炮,连海军舰队也用上了重炮,航空兵则用上了重磅炸弹。结果发现,这座由西班牙殖民者修建的要塞要比想像的坚固得多。别的不说,要塞外围厚达十米的花岗岩城墙就比钢筋混凝土还要坚固,即便是三百八十毫米穿甲弹也无能为力。

到最后,陆战队赶制了几十门大口径臼炮,才轰垮了要塞的城墙。

这种大口径臼炮,能够把重达两吨的炮弹投掷到几公里之外。有趣的是,炮弹也是用大口径舰炮的身管制成的。当这种炮弹从空中以几乎垂直的角度砸下来的时候,即便是十米厚的花岗岩城墙也承受不住。

城墙倒塌后,美军才放下武器,向中国海军陆战队投降。

只是在此之前,绝大部分美军已经在轰炸与炮击中毙命。要知道,城墙能够挡住炮弹与炸弹,可是要塞里的建筑物却没有这么坚固。在全面的炮击与轰炸下,要塞里的建筑物早就被炸毁了。

第四陆战师攻占关塔那摩的时候,第二陆战师已经攻占了圣地亚哥。

此外,几天之前,第三陆战师与第五陆战师也已占领安蒂亚。

也就是说,关塔那摩是最后一座被攻占的,由美军重兵把守的城市。

到此,古巴岛上大规模战斗宣告结束。

虽然还有一些小城镇在美军的控制之中,清剿残余美军的战斗又持续了十多天,但是在一九四七年的圣诞节到来的时候,古巴岛上,除了被关押在战俘营里的美军官兵之外,其他地方已经没有美军的身影了。

占领古巴,为攻打美国本土奠定了基础。

只是,为这座岛屿所付出的代价,远在顾祝同的预料之上。

在最后一场战斗于十二月二十一日结束的时候,中国海军陆战队阵亡官兵达到了一万四千六百三十七人,失踪一千二百六十五人,伤残三万六千七百七十八人,伤亡总数为历次岛屿争夺战之最。

span

id=〃endtips〃

span

第五百四十三章 轰炸与登陆

花了一年,中国军队才在大西洋上获得了立足点。

这个速度,显然算不上快。

十二月二十三日,顾祝同接到冯承乾从海军司令部发来的电报,当天下午就搭乘专机飞往巴拿马,并且在两天后回到青岛。

显然,对中国军队来说,接下来的问题就是在什么时候、以什么方式进军美国本土。

冯承乾在这个时候把顾祝同召回去,也正是要他提供前线情况,并且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其他人。

要知道,没有人比顾祝同更了解前线的情况。

问题是,顾祝同也不清楚下一步该怎么走。

在中国海军陆战队攻打古巴的时候,对美战略轰炸已经开始,而且休斯敦、新奥尔良与坦帕等城市都已被轰炸摧毁。虽然空军还没有把“超级空中霸王”部署到古巴,轰炸范围限制在美国南部地区,特别是墨西哥湾沿岸地区,但是轰炸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两千多架轰炸机以平均两天出动一次的速度,把成千上万吨的炸弹扔向美国的大中城市,让上千万美国人感受到了战争的残酷性。

结果就是,很多人都认为,战略轰炸就能迫使美国投降。

事实上,连顾祝同都抱有这样的幻想。

要知道,当时空军动用的只是“空中霸王”,还没有轰炸像纽约这样的特大城市,对美国人口最密集的东海岸北部地区没有构成威胁,对美国重工业最集中的五大湖地区也没有构成威胁。

当然,这种情况不会持续太久。

攻占古巴全境之后,就有足够多的大型机场用来部署“超级空中霸王”。当时,古巴岛上共有五座机场拥有长度在二千五百米以上的硬质跑道,虽然其中四座机场已经被美军破坏掉了,但是都可以修复,而且工程量不是很大。把这五座机场全部用上,总共可以部署两千架“超级空中堡垒”式重型轰炸机。

这是个什么概念?

如果作战半径在二千五百公里以内。两千架“超级空中霸王”同时出动,能够投下一万八千吨炸弹。即便把作战半径延长到三千五百公里,两千架“超级空中霸王”也能投下一万二千吨炸弹。如果作战半径提高到四千公里,那么两千架“超级空中霸王”能够投下八千吨炸弹。

显然,只需要出动一次,就能摧毁一座人口在百万以上的大城市。

如果两千架“超级空中霸王”全部携带燃烧弹,仅需出动一次,就能把纽约的曼哈顿岛变成火海。

可以说。美国绝对无法承受如此大规模的战略轰炸。

哪怕“超级空中霸王”在执行远程轰炸任务的时候,每三天才能出动一次,也能在一个月内摧毁十座大城市,只需要两个月,就能把美国东海岸地区与五大湖地区的所有大城市炸成废墟。

要知道,大城市不仅仅是人口数量多,而且往往是工业中心。

道理很简单,居住在城市里的人都需要工作,如果找不到工作岗位,市民就没有谋生的手段。虽然服务业也能提供一些工作岗位。但是基础是工业,即只有发达的工业。才能维持城市的庞大人口规模。

可以说,在工业化时代,人口越多就意味着工厂越多。

显然,轰炸美国的大城市,就是在打击美国的工业,而工业正是美军的后盾,是维持战争的基础。

没有了城市里与城市郊外林立的工厂。美国什么都不是。

事实上,英国就是被这么打垮的。

在对英战略轰炸前期,德意志第二帝国当局还试图通过轰炸达到政治目的。因此让空军去轰炸英国首都,似乎认为通过对伦敦的大规模轰炸,能够让英国投降。可惜的是,在伦敦被炸成废墟的时候,英国并没有投降。原因很简单,即便伦敦是英国人口最多的城市,也是英国的工业中心城市,可是英国的工厂并不仅仅分布在伦敦,伯明翰、曼切斯特、布里斯托尔、利兹、利物浦等等都是工业中心城市,而只要这些城市的工厂没有被破坏,英国就能坚持下去。到了后期,战略轰炸范围扩大到了所有的工业城市,在相继把伯明翰等大城市炸成废墟之后,英国才力竭而倒。

问题是,美国不是英国。

要知道,英国只是一个岛国,而且是一个人口稠密的岛国。

战争爆发的时候,英国的人口超过了四千万,相当于美国的三分之一,而国土面积还不到美国的三十分之一。也就是说,英国的人口密度是美国的十倍以上,意味着英国的城市分布得太密集了。

结果就是,在大城市遭到战略轰炸的时候,英国的工厂根本无法往中小城镇转移。

显然,这个问题在美国并不存在。

即便在东海岸北部地区与五大湖地区,人口密度也算太高,而且在中心大城市周围有很多中小城市,以及更多的城镇。

也就是说,如果大城市遭到轰炸,美国的工厂可以转移到中小城市去。如果中小城市也遭到轰炸,还可以往城镇与乡镇转移。

显然,中国空军还没有强大到把美国本土上所有有人居住的地方都炸成废墟的程度。

正是如此,顾祝同才不得不怀疑战略轰炸的有效性。

当然,还得考虑战略航空兵可能遭受的损失。

在轰炸美国南部地区时候,问题就暴露了出来,即部署在古巴的护航战斗机没有足够的航程,无法对飞往得克萨斯州的轰炸机群提供全程掩护,才不得不让部署在美国西海岸地区的航空兵出动护航战斗机。

当轰炸范围扩大到美国东海岸北部地区与五大湖地区,护航问题将变得更加严重。

要知道,从古巴到纽约超过了三千公里,别说是战斗机,即便是普通的重型轰炸机也没有这么远的作战半径。

更要命的是,在此方向上,只有百慕大群岛可以部署战斗机。

问题是,美军航空兵一直在压制百慕大群岛,让德意联军无法在这里部署轰炸机。即便能够在百慕大群岛上部署战斗机,受岛屿面积限制,以及与德意联军共用机场,能部署的战斗机也非常有限。

这样一来,就得出动海军的舰载航空兵为轰炸机群提供护航掩护。

只是,舰载战斗机在执行护航任务的时候,舰队也将进入美军航空兵的打击范围,也就肯定会遭到打击。

显然,这等于加重了战略航空兵的作战负担。

这就是,在轰炸工业目标之前,战略航空兵得首先炸毁美军的军事基地,特别是海岸线附近的机场。

要不然,就只能让舰载航空兵去执行攻击任务。

显然,这需要投入足够多的作战力量。

顾祝同没有详细计算过,但是根据以往作战的经验,特别是攻打美国西海岸地区时的战斗情况,有理由相信,至少需要动用三十艘舰队航母,才有可能在攻打美国东海岸北部地区战斗中掌握制空权。

问题是,去哪里找这么多的舰队航母?

虽然中国海军有三十多艘舰队航母,但是并非所有舰队航母都能执行作战任务,总会有部分舰队航母在进行维护保养。

此外,同时动用三十艘舰队航母,其后勤保障绝对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显然,要对美国东海岸北部地区与五大湖地区进行战略轰炸,就需要获得一处离美国东海岸北部地区更近的前进基地,而且规模足够大,至少能够容纳上千架战斗机,最好能够有一座吞吐能力足够大的港口。

问题是,在美国东海岸北部地区附近,根本就没有大型岛屿,或者说几乎所有的岛屿离北美大陆都非常近,近到可以在岛屿与大陆之间架上桥梁,近到可以让美军轻而易举的挫败任何攻打这些岛屿的作战行动。

当然,也不是没有选择,加拿大的纽芬兰岛就不错。

只是,纽芬兰岛较为偏远,到五大湖地区的芝加哥有一千八百公里,到纽约则有差不多两千公里。

除了岛屿,就只有加拿大的新斯科舍半岛了。

这座半岛就在缅因州的东面,离美国本土足够近,而且离美国东海岸北部地区与五大湖地区的大城市都不到一千公里。

问题是,这是一座半岛,而不是一座岛屿。

显然,攻打新斯科舍半岛的难度不比攻打古巴与波多黎各低多少。如果得花上一年时间才能占领这座半岛,恐怕就没有人选择通过战略轰炸来打败美国,冯承乾等高层领导更乐意派陆战队去登陆美国本土。

综合这些因素,顾祝同有足够的理由相信,冯承乾不会把宝押在战略轰炸上。

不管战略轰炸的前景有多么美好,至少在这个时候无法迫使美国投降,反而会给美国更多的时间来增强军事力量。

拖下去的话,恐怕需要和平的就不仅仅是美国了。

排除了战略轰炸之后,能够击败美国的唯一办法就是攻打美国本土,占领美国的核心地区。

显然,这才是冯承乾让顾祝同回国的主要原因。

span

id=〃endtips〃

span

第五百四十四章 最高难度

战略轰炸靠边站,登陆与攻打美国本土势在必行。

只是,在哪里登陆?

当时,有四个方案可供选择。

如果要想以最快的速度结束这场战争,而且不考虑作战难度、特别是战斗损失,那么最理想的登陆地点是美国东海岸北部地区,最好是在切萨皮克湾附近。登陆之后,不但能够夺取附近的港口,还能够直接攻打华盛顿。

只是,这绝不是最佳方案。

关键就是,作战难度太大了,而且谁也无法估计出会有多大的损失。

要知道,华盛顿是美国的首都,就在切萨皮克湾北面,另外切萨皮克湾里还有美国规模最大的海军基地,即诺福克海军基地,该地也是美军大西洋舰队的母港。附近还有弗吉尼亚比奇、里士满、巴尔迪摩与费城等大型工业城市,更有贯通美国东海岸地区的多条铁路与公路。

想都不用想,部署在切萨皮克湾附近的美军肯定少不到哪里去。

事实上,即便不考虑美军,登陆的难度也非常大。

主要就是,切萨皮克湾西岸城市密布,没有合适的登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