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风云》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帝国风云- 第34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在这紧要关头,“直隶”号的防护性能得到了充分证明。虽然没有确切的数据,而且美军的战报也不大可信,但是可以大致断定,在沉没之前,“直隶”号至少被近一百枚十六英寸穿甲弹直接击中,而且其中六十枚,都是在“直隶”号丧失了航行能力,成为靶子的情况下被击中的。

“直隶”号没有在大爆炸中沉没,主要就是,在最后一门主炮被摧毁后,“直隶”号上的官兵为主炮弹药舱注入了海水。此外,当时舰体大部分已经浸到海面以下,因此大部分舱室已被海水淹没。

最终,“直隶”号缓慢的沉入了大海。

五点四十七分,“直隶”号的舰体与上层建筑全部被海水淹没,只剩下前后两根桅杆还在海面之上。

直到这个时候,“直隶”号上的官兵都没有逃生。

最终,“直隶”号上的一千七百余名官兵中,只有十七人幸免于难,而且这十七人都是在战斗中掉入大海的,没有一个主动逃生。

“直隶”号坚持到了最后,为这场海战做出了最大的贡献。

此战之后,冯承乾亲自参加了“直隶”号阵亡官兵的葬礼仪式,并且在葬礼上宣布追认该舰所有官兵一等战功。战后,中国海军博物馆专门设了一个馆区,向外界展示“直隶”号的英勇战斗事迹。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了。

第三百八十七章 预备队

五点五十分左右,“北卡罗来纳”号与“华盛顿”号就没再炮击“直隶”号。

不是说,“直隶”号注定要沉没,这两艘美舰不想浪费炮弹。要知道,“直隶”号的最后一门主炮在五点五十二分打出了最后一枚炮弹。让两艘美舰不再炮击“直隶”号的主要原因是第二战列已经赶到。

准确的说,是第二战列开始炮击美舰。

当时,第二战列里,跑在最前面的“北京”号离“华盛顿”号还有大约二十四公里,离“北卡罗来纳”号还有二十五公里,其他六艘巡洋舰与美舰的距离更远。事实上,即便把距离缩短到二十二公里,三艘大型巡洋舰打出的二百八十毫米穿甲弹都无法对两艘美舰构成严重威胁。如果考虑到两艘“北卡罗来纳”级战列舰都增强了水平防护,那么即便把交战距离缩短到十六公里,二百八十毫米穿甲弹也未必能够对其构成威胁。也就是说,二百八十毫米钨合金穿甲弹几乎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可能贯穿两艘美舰的水平装甲。如果交战距离缩短到十六公里以内,那么穿甲弹主要打击的是美舰的侧舷主装甲带,而战舰的侧舷主装甲带要比水平装甲厚得多。

显然,美舰当时受到的威胁并不大。

根据中国海军在战后做的测试,要把交战距离缩短到十二公里左右,二百八十毫米钨合金穿甲弹才有可能贯穿“北卡罗来纳”级的侧舷主装甲带。而要让击穿概率提高到百分之五十以上。则要把交战距离缩短到十公里以内。要等到二百八十毫米钨合金次口径穿甲弹正式装备部队,大型巡洋舰才有能力在十五公里的交战距离上,打穿“北卡罗来纳”级战列舰的主装甲带。

只是,在第二次新乔治亚海峡海战之后,美军似乎十分忌惮中国海军的大型巡洋舰。

在遭到炮击之后,两艘美舰立即转移了火力。

这个时候,“北卡罗来纳”号的通信问题开始发挥作用了。

以当时的情况,“北卡罗来纳”号与“华盛顿”号应该避开第二战列,加速追上前方的四艘战列舰。

原因很简单,这两艘美舰没有受到重创。航速都能超过二十七节。

如果全速追赶的话,天亮之前,美军的六艘主力舰就能聚拢。更重要的是,中国舰队的第二战列离主力战列依然有三十多公里。即便以三十节的速度追赶,也要花好好几个小时才能追上。

也就是说,在天亮前后,美军将获得一次极为宝贵的机会。

这就是,能在将近两个小时内,对中国舰队形成六比四的兵力优势,而且两艘保全了战斗力的“北卡罗来纳”级战列舰将成为美军舰队中最强大的战斗力,必然会对战斗结果产生决定性的影响。

当时,莱特也有这样的想法。

虽然没有收到“北卡罗来纳”号的战斗报告,但是通过雷达。莱特已经发现“直隶”号即将沉没。

根据美军的作战记录,当时莱特试图联系上“北卡罗来纳”号。

问题是,“北卡罗来纳”号根本没有回应。

有趣的是,当时莱特没有想过联系“华盛顿”号。虽然在两舰中,“北卡罗来纳”号是领舰,也是战列舰分队的旗舰,但是“华盛顿”号的建造标准与之一样,也配备了全套的通信设备。

六点过,莱特才想起联系“华盛顿”号,随后得知“北卡罗来纳”号的舰桥被击毁。通信中心被炸掉了。

问题是,“华盛顿”号也只能用灯光信号与“北卡罗来纳”号联系。

要知道,灯光信号传递的信息非常有限。

到六点十五分左右,这两艘战舰的关系才算理顺,即“华盛顿”号充当领舰。“北卡罗来纳”号尾随其后。

显然,接下来的操作就非常复杂了。

只是。两舰也没有机会实现这复杂的操作。

六点十分左右,第二战列就把与两艘美舰的距离缩短到了十八公里,即便是编队最后面的防空巡洋舰与美舰的距离也不超过二十公里。虽然在这个距离上,两种巡洋舰的主炮依然无法对两艘美舰构成致命威胁,但是却有严重威胁。别忘了,在第二次新乔治亚海峡海战中发挥关键作用的正是防空巡洋舰,其二百四十毫米舰炮打出的高爆弹与半穿甲弹,几乎能够摧毁美舰上所有的暴露设施。

七打二,美舰显然没有任何优势可言。

更重要的是,在这七艘巡洋舰中,三艘大型巡洋舰中的两艘参加过第二次新乔治亚海峡海战。

显然,中国舰队官兵没有忘记已经获得的经验。

在确认二百八十毫米穿甲弹无法洞察美舰的装甲后,三艘大型巡洋舰全部换上了高爆弹与半穿甲弹。当然,四艘防空巡洋舰从一开始,就没有指望用穿甲弹对付美舰,一上来就使用的是高爆弹。

此时,两种舰炮的射速成为了关键因素。

当然,战舰的数量优势也很明显。

仅仅只用了十分钟,七艘巡洋舰就用凶猛的炮火让两艘美舰尝到了苦头,将其上层建筑打成了马蜂窝。

这下,“华盛顿”号也无法与旗舰通信了。

虽然“华盛顿”号的通信中心没有被摧毁,但是暴露在外的通信天线等设备全部被高爆弹炸毁。

只是,在最后关头,“华盛顿”号向旗舰汇报了情况。

得知已经与中国舰队第二战列交战,莱特犹豫了。显然,这个时候,让两艘战列舰加速追赶主力战列,已经来不及了。要知道,“北卡罗来纳”级战列舰的设计最高航速只有二十八节,而中国海军两种巡洋舰的最高航速都在三十节以上,因此可以轻而易举的追上两艘美舰。

更重要的是,如果两艘美舰追赶主力战列,就等于把第二战列引诱过来。

问题是,这个时候,莱特已经无法向两艘战舰下达命令了。要命的是,在此之前他已经命令两艘战舰追上主力战列。

显然,莱特根本不知道,这两艘战舰会不会执行这道命令。

情急之下,莱特犯了这场海战中的第八个错误,即命令巡洋舰编队投入战斗,去掩护两艘“北卡罗来纳”级战列舰,或者说是协助其击败中国舰队的第二战列,避免主力决战受到影响。

也就是说,莱特在这个时候用掉了最为重要的“预备队”。

要知道,在舰队决战中,巡洋舰编队往往充当预备队,主要价值是协助主力战舰,而且得用在最恰当的时候。只要主力还能作战,或者说还有取胜的机会,舰队指挥官就不见得会动用巡洋舰。

莱特在这个时候动用巡洋舰编队,产生了一个极为严重的问题。

这就是,如果当他需要让驱逐舰发起鱼雷攻击,不管目的是什么,驱逐舰都只能单独投入战斗,得不到巡洋舰的掩护与支援。

显然,这是非常严重的问题。

要知道,就算是美军的那些吨位巨大的驱逐舰,在中国海军的轻巡洋舰面前都算不上强大,也根本不是轻巡洋舰的对手。如此一来,驱逐舰单独发起冲击的话,突破轻巡洋舰拦截的概率非常渺茫,也就不可能对受到轻巡洋舰保护的主力舰构成严重威胁,反而会遭受巨大损失。

更重要的是,在需要动用驱逐舰的时候,往往是战斗最为关键的时候。

当然,莱特还忽视了一点,即巡洋舰编队里的四艘重巡洋舰与四艘轻巡洋舰,绝对不是中国舰队第二战列里七艘巡洋舰的对手。

以当时的情况来看,莱特对两艘“北卡罗来纳”级战列舰放任不管,也要比派出巡洋舰编队好得多。

当然,美军巡洋舰编队并没有能够在第一时间投入战斗。

与中国舰队的情况一样,在主力决战的时候,美军的巡洋舰编队也呆在战场之外,与主力编队等距离保持在十公里以上。更重要的是,美军巡洋舰编队跟随主力战列活动,因此距离两艘“北卡罗来纳”级战列舰的距离超过了十公里,大概在十八公里左右,因此需要等到大概二十分钟之后才能投入战斗。

在这二十分钟里,中国舰队的第二战列将继续打击两艘美军战列舰。

与莱特不同,罗成刚非常清楚战场上的情况,因为第二战列每过五分钟,就会汇报一次交战情况。

就在莱特下令让巡洋舰编队投入战斗的时候,罗成刚也看到了机会。

这就是,在第二战列的掩护下,可以让驱逐舰用鱼雷干掉那两艘美军战列舰,从而锁定基本战果。

显然,罗成刚没有犹豫不决。

与他的老上司方志盛不同,罗成刚受航空派的影响更大,因此在指挥战斗的时候表现得较为果决。

可以说,这也正是顾祝同看中他的主要原因。

六点十五分,罗成刚下达了鱼雷攻击命令。只不过,他只动用了半数可以发起鱼雷攻击的战舰,即四艘轻巡洋舰与四艘驱逐舰。

在中国海军中,担任鱼雷攻击任务的主要是轻巡洋舰,而不是驱逐舰。

显然,这也是中国海军的一大特色。

如果说,莱特动用预备队是犯了严重错误,那么罗成刚在这个时候动用预备队,就是把握住了机会。

第三百八十八章 一击得手

第三百八十八章

一击得手

六点三十分,攻击两艘“北卡罗来纳”级战列舰的战斗进入**。

罗成刚派出的鱼雷攻击编队能够提前到达,与之前的战斗有很大的关系。在“直隶”号遭受重创后,罗成刚曾命令该舰退出战斗。虽然“直隶”号没有撤退,坚持到了最后,但是罗成刚依然派出了掩护其撤退的战舰,也就是此时用来攻击两艘美舰的四艘轻巡洋舰与四艘驱逐舰。

也就是说,在罗成刚下达鱼雷攻击命令的时候,这八艘战舰距离美舰并不远。

正是如此,中国舰队的鱼雷攻击编队才能率先投入战斗。

在中国海军中,鱼雷攻击主力是轻巡洋舰。事实上,除了对海作战能力不足,以及受排水量限制导致的续航力、防护能力、生存能力等有所欠缺之外,在中国海军中,轻巡洋舰是货真价实的多面手。

同样受吨位限制,中国海军的驱逐舰也不算强大。

要知道,在其他国家的海军中,驱逐舰是主要的鱼雷攻击舰。比如在日本海军中,驱逐舰的主要任务不是反潜,而是在夜间执行鱼雷攻击任务。美国海军驱逐舰因为吨位大,因此鱼雷攻击能力也相当强悍。

当时,中国海军的驱逐舰,一般只有一套鱼雷发射装置,一次只能发射五条鱼雷。

显然,这个数量太少了。

在轻巡洋舰上,一般有两套鱼雷发射装置,而且都布置在战舰中轴上,因此能够一次向敌舰发射十条鱼雷。

八艘战舰发起鱼雷攻击的时候,第二战列的七艘战舰提供了密集的火力掩护。

当然,其实没有这个必要。

主要就是,美军的巡洋舰编队还没有赶到,无法为两艘战列舰提供掩护,即无法对付发起冲击的中国战舰。

美军的两艘战列舰上,虽然主炮依然在开火,但是战舰右舷的副炮、乃至高射炮都被打掉了。显然,用射速并不高的十六英寸主炮去对付快速灵巧的战舰根本没有多大作用,因此两艘美舰根本无法拦截逼近的中国战舰。

事实上,连瞄准都十分困难。

主要就是,两艘美军战列舰上的雷达都被摧毁了,而此时还没有天亮,炮手很难看清楚十几公里外的中小型战舰。

在距离美舰还有大约五公里的时候,八艘战舰同时转向,随即发射了鱼雷。

当时,八艘战舰总共两艘美舰发射了五十八条重型反舰鱼雷,其中一艘驱逐舰的鱼雷发射器出了故障,有两条鱼雷没能发射出去。

这个距离,不算太远。

主要就是,中国海军一直没有使用危险性太大的氧气鱼雷,使用的是采用压缩空气做为氧化剂的鱼雷。到战争后期,中国海军还利用从德意志第二帝国引进的技术,生产了电动鱼雷。虽然中国海军鱼雷的安全性非常好,在战争期间从来没有发生过与动力设备故障有关的安全事故,但是射程却不够远,而且最高航速也不够快。当时,中国海军的重型反舰鱼雷在四十五节航速时的最大射程不到十公里。通过对缴获的日本氧气鱼雷做的测试,其最大射程超过了二十公里,而且最高航速超过了六十节。

事实上,中国海军也一向不太重视鱼雷攻击战术。

整个大战期间,在中国海军中使用重型鱼雷最多的不是轻巡洋舰、也不是驱逐舰,而是潜艇。对于主要执行破交任务的潜艇来说,鱼雷的射程为十公里、还是为二十公里,影响都不是很大。主要就是,在对付商船的时候,没有一艘潜艇会选择在十公里以外发射鱼雷,有的时候射程还不到一公里。此外,鱼雷的最高航速也没有多大意义,因为大部分商船的航行速度都不超过二十节,而且商船在满载的情况下,即便发现了逼近的鱼雷,也无法进行及时规避。

用五十八条鱼雷攻击两艘战列舰,显然绰绰有余。

虽然两艘美舰的舰体都没有受到严重损伤,依然保持着二十六节的航速,但是战列舰太庞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