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大帝国》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中华大帝国- 第15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在爱丁堡大学,辜鸿铭还坚持学习希腊语、拉丁文等。1877年二岁那年。他通过拉丁语和希腊两门古语,以及数学、形而上学、道德哲学、自然哲学和修辞学等众多科目地学习和考试。摘取了爱丁堡大学文学硕士的桂冠。尔后到牛津大学进修了一段时间,旋赴意大利、奥地利、德国等地游学。

取得德国柏林一所学院地哲学博士学位(一说硕士)后,转赴巴黎。数年间穿梭般求学于莱比锡、爱丁堡、伯明翰、柏林、巴黎等著名大学。辜鸿铭凭着自己的天才和勤奋,掌握了十来门外语,并获得了包括文、理、工、哲等多科的十几项文凭、学位,成为一位学识渊博、满腹经纶、能言善辩、笔走飞鸿、大器早成的青年学者。

如果是正常人的话,辜鸿铭一定会选择在国外找一个高薪工作。然后舒舒服服的过一辈子。但是辜鸿铭没有,他做了一个令人惊讶的举动。辜鸿铭回到了自己地祖国,然后辜鸿铭进入了晚清重臣张之洞幕中,被委为洋文案,办理邦交诸务。

著名中国通、《泰晤士报》驻华记者乔治莫理循虽然终生与辜鸿铭为敌,但这位自负的英国博士却由衷地说:“辜鸿铭的英语词汇罕见地丰富,是一个语言天才。”辜鸿铭的语言天才堪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其英文造诣,皆推为“中国第一”。

其德文水平也达出神入化之境。德国作家帕凯说:“辜鸿铭是我可以用地道的德语与之交谈的第一个中国人。”在德国人举办的庆祝俾斯麦诞辰一百周年的聚会上,辜鸿铭即兴用德语作了一个充满激情的精彩演说,博得全场德国学者和绅士们心悦诚服地掌声。至于法文、希腊等语,辜鸿铭使用起来也像公孙大娘舞剑一般顺手。就连几欲失传的拉丁语。也不在话下

这样一个人,接触西学三十多年,结果他主张的是“中学论”,凡事都以中国为最优。真是奇怪。

和他一同接到邀请的,还有一个名人严复

严复(1853——1921),原名宗光,字又陵,后改名复,字几道,福建侯官人。少年时期。严复考入了家乡地船政学堂,接受了广泛的自然科学的教育。1877年到1879,~|英国留学,先入普茨毛斯大学,后转到格林威治海军学院。

留学期间,严复对英国的社会政治发生兴趣,涉猎了大量资产阶级政治学术理论,并且尤为赞赏达尔文地进化论观点。回国后,严复从海军界转入思想界,积极倡导西学的启蒙教育,完成了著名的《天演论》的翻译工作。他的译著既区别与赫胥黎的原著,又不同于斯宾塞的普遍进化观。

在《天演论》中,严复以“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地生物进化理论阐发其救亡图存的观点,提倡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自强自立、号召救亡图存。译文简练,首倡“信、达、雅”的译文标准。主办《国闻报》。“与天交胜”在当时的知识界广为流传。目前严复担任北大校长之职,这也说明严复在思想界和学术界的令人信服的显赫地位。

严复(18531921)字又陵,又字几道,福建省候官人

。代史上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的“先进的中国人”之一。

在复法运动中,严复是一个反对顽固保守、力主复法的维新派思想家。他不仅著文阐述维新的必要性、重要性、迫切性,而且翻译了英国生物学家赫胥黎的《天演论》,以“物竟天择、适者生存”作为救亡图存的理论依据,在当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是以今日要政统于三端:一曰鼓民力,二曰开民智,三曰新民德”。所谓鼓民力,就是全国人民要有健康的体魄,要禁绝鸦片和禁止缠足恶习;所谓开民智,主要是以西学代替科举;所谓新民德,主要是废除专制统治,实行君主立宪,倡导“尊民”。总之,“教育救国论”是严复的一个突出思想特点。

在满清时代,严复疾呼必须实行变法,否则必然亡国。而变法最当先的是废除八股。严复历数八股的危害:夫八股非自能害国也,害在使天下无人才,其使天下无人才奈何?曰有大害三:“其一曰锢智慧”、“其二曰坏心术”、“其三曰滋游手”。严复主张多办学校,他曾论述西洋各国重视教育,对“民不读书,罪其父母”的强行义务教育表示赞赏。

因为中国民之愚智悬殊,自然不能胜过人家。基于这种思想,严复对办学校是积极的。他除亲自总理北洋水师学堂长达二十年外,还帮助别人办过学校,如天津俄文馆、北京通艺学堂等。严复要求建立完整的学校系统来普及教育,以“开民智”。

他根据资本主义国家的制度,提出中国的学校教育应分三段的计划,即小学堂、中学堂和大学堂。小学堂吸收16岁以前的儿童入学;中学堂吸收16岁至21岁文理通顺、有小学:=三、四年,然后升入专门学堂进行分科的专业学习。习好的聪明之士送出国留学,以造就学有专长的人才。

严复提倡西学,反对务派“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观点。他曾多次将中学与西学作比较:“中国最重三纲,而西人首言平等;中国亲亲,而西人尚贤;中国以孝治天下,而西人以公治天下;中国尊主,而西人隆民……其于为学也,中国夸多识,而西人恃人力。总之,西学“于学术则黜伪而崇真。”

他还指出“中国之人好古而忽今,西之人力今以胜古。”“古之必。”所以他认为就是、舜、孔子生在今天的话,也要向西方学习的。要救中国必须学西学和西洋“格致”:“益非西学,洋文无以为耳目,而舍格之事,则仅得其皮毛。”学之体用,分之则两立,合之则两止”。

他从“体用一致”的观点出发,具体规定了所设想的学校体系中各阶段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他认为在小学阶段,教育目的是使儿童能“为条达妥适之文”,“而于经义史事亦粗通晓,”因则“旧学功课,十当其九”,并以明白易懂的文字翻译西学中“最浅最实之普学”为辅助读物。

在教学方法上,多采用讲解,减少记诵功夫。中学阶段应以“西学为重点”,“洋文功课居十分之七,中文功课居十分之三”,并且规定“一切皆用洋文授课”。在高等学堂阶段,主要学“西学”,至于“中文”,则是“有考校,无功课;有书籍,无讲席,听学者以余力自治力。”他认为对于青少年,应引导他们分析,学些专深的知识,如此,让他们有所收益,触类旁通、左右逢源。

科学方法问题是严复西学观中的一个重要方面,他曾翻译《穆勒名学》(形式逻辑),并积极进行对“名学”的宣传介绍。他认为归纳和演绎是建立科学的两种重要手段。我国几千年来,“演绎”甚多,“归纳”绝少,这也是中国“学术之所以多诬,而国计民生之所以病也”的一个原因。

严复更重视归纳法,主张要“亲为观察调查”,反对“所求而多论者,皆在文字素(纸墨)之间而不知求诸事实”。他曾用赫胥黎的话说:“读书得智,是第二手事。唯能以宇宙为我简编,各物为我文字者,斯真学耳”。

这样一个人,三十年的中国文化熏陶,最后的思想是西学论。与辜鸿铭有异曲同工之妙。

就这样辜鸿铭与严复,开始了人生中最艰苦的一次辩论,这两位血管东西的国学大师,将碰撞出绚丽的思想火花,为中国思想界留下珍贵的财富。

第九卷 盛世卷

第十二节  真理不辩不明 中

没想到会见到严复,严复同样也没想到会碰见辜鸿铭也曾共事过一段时间。辜鸿铭是北京大学的名誉教授,严复是北京大学的校长。不过这两个人理论不同,又知道对方学识深厚,自然不敢轻易交流,这次竟然让赵刚给撮合起来了,在洞庭湖边的岳阳楼上开始了一场大辩论。

不消说,这场辩论引起了中国人的兴趣,洞庭湖一下子沸腾起来,岳阳楼已经被人包掉了,不消说一定是赵刚做的。岳阳楼的位置被分为48个,由辜鸿铭和严复各选择12个人进

剩余的24个席位。由赵刚印在了妇女报上,由妇女报的读者选出来。一时间妇女报的销量大增,满街都是老爷们,满头大汗的问道:“妇女报还有没有?”48名评委,在每场辩论之后投票给决定辩论的胜负。

为了公平起见,一共举行三场辩论会,先胜两局者赢,赢家可以获得奖金若干,并担任国子监祭酒。作为一个中国人,赵刚对于国学还是十分尊重的。两位大师一到,赵刚立刻摆了一桌接风宴。

关于菜肴,赵刚煞费苦心,不过这个对于他来说,过于高深了。虽然说“治大国如烹小鲜”,但是治理国家还算不错的赵刚,现在会的唯一一道菜就是炒鸡蛋,所以最后也只能放弃这种想法,交待厨房做菜的标准。

“中西合璧,土洋结合“这八个字到了厨房大师傅面前。立刻变得十分深奥。在这位大师傅看来,来吃饭的都是国师。天上地星宿,半点马虎不得的。所以,这菜也就做得十分精细,让所有与会地人大吃一惊。

火鸡与鱼翅齐飞,沙拉共酱汁一色,赵刚虽然不会做,但是还算得上是一个美食家。见到这样奇特的菜肴也没有了胃口,还是碍于面子,硬下心肠恨吃大嚼,两位国学大师也只好应景吃一些。

或许是这番实在太差,两位大师马上引发了第一场辩论,这个非正式的辩论。辩论的题目就在“国子监”是否应该存在,严复的意思是,作为奖项首先应该公平,国子监这个机构。严复是不同意的,认为它是一个学术团体,而不是一个官方机构,这句话。马上就遭到了辜鸿铭的反击。

放下了嘴里面坚固无比鱼翅,辜鸿铭一说话,就是长篇大论,记忆之佳让赵刚瞠目结舌。

“国子监古已有之。总地说来是中国古代最高学府和官府名。西晋武帝咸宁四年(278﹐﹐﹐导诸生。这个时候它是官方机构,

北齐改名国子寺。

隋文帝时﹐改寺为学。不久﹐废国子学﹐唯立太学一所﹐省祭酒﹑博士﹔置太学博士﹐总知学事。这个时候它是非官方的,文帝在位23年,也就是说有23年,国子监是非

炀帝即位﹐改为国子监﹐复置祭酒。唐沿此制﹐国子监下设国子﹑太学﹑四门﹑律算﹑书等六学﹐各学皆立博士﹐设祭酒一员﹐掌监学之政﹐并为皇太子讲经。

宋属礼部。宋初承五代后周之制﹐设国子监﹐招收七品以上官员子弟为学生。

端拱二年(989)改国子监为国子学﹐淳化五年(994)依旧为监。

庆历四年(1044)建太学前﹐国子监系宋朝最高学府。自设太学和其他各类学校后﹐国子监成为掌管全国学校的总机构﹐凡太学﹑国子学﹑武学﹑律学﹑小学﹑州县学等训导学生﹑荐送学生应举﹑修建校舍﹑画三礼图﹑绘圣贤像﹑建阁藏书﹑皇帝视察学校﹐皆属其主持筹办。

元丰改革官制(见元丰改制)前﹐国子监官员有判监事﹑直讲﹑丞﹑主簿等。自元丰三年(1080)起﹐改设国子祭酒(即旧判监事)﹑司业(祭酒的副手)﹑﹑﹑(即旧直讲)﹑﹑﹑﹑律﹐﹕﹑﹐案管文﹑武学生公私试﹑补试﹑上舍试﹑发解试等升补﹑考选行艺﹐知|》设书库﹐刻印经史书籍﹐供朝廷索取﹑赐予以及本监出售之用。南宋在监内专设“印文字所”。国子监所印书籍称“监本”﹐一般刻印精美﹐居全国之冠。北宋陪都西京﹑南京﹑北京亦陆续置国子监﹐设分司官﹐由朝廷执政﹑侍从等官迭互充任﹐职事颇简﹐仅出纳钱粮﹐实际成为士大夫休养之所。崇宁四年(1105)﹐﹐一员。

辽太祖置南面上京国子监﹐设祭酒﹑司业﹑丞﹑主簿﹑下辖国子学。中京另建国子监﹐设官与上京同。金代国子监下辖国子学﹑太学﹐设祭酒﹑司业各一员﹔监丞二至三员﹐一员兼管女直学。元初置国子监﹐属集贤院﹐下辖国子学﹐设祭酒﹑司业﹐掌国子学的教令﹔监﹐:。人之别。

明初设中都国子学﹐后改为国子监﹐掌国学诸生训导的政令。明成祖永乐元年(1403)﹐。u|﹐﹑﹑各一员。清代国子监总管全国各类官学(宗学﹑觉罗学等除外)﹐设管理监事大臣一员﹔祭酒﹐满﹑汉各一员﹔司业﹐满﹑蒙﹑汉各一员。另设监丞﹑博士﹑典簿﹑典籍等学官。光绪三十三年(1907)﹐并归学部。

‘“国子监”1600多年的历史,只。。。做学术团体呢?

辜鸿铭言语如刀。赵刚自思严复无法抵挡,就想打个圆场。抬眼间却看到严复面色不变,左刀右叉上下翻飞,将一块火鸡腿就地歼灭。赵刚心中一动,不再言语,看严复如何作答。

第九卷 盛世卷

第十三节  真理不辩不明 下

回答很直接,也很巧妙:

“华夏上下五千年,国子监不过三居其一;我朝自建立以来,未尝有国子监一职。国子监在我朝而言,有何作用?不过是一个学术团体而已,即便赵总统以后设置职务,目前来说也不能说明它是官方职务。”

可能是说得有些急了,或者火鸡肉粗糙,严复噎了一下,只好暂停。辜鸿铭何等气度,何等自负,竟然没有说话,静静的等待严复的下文。顺了气之后,严复开始了自己的长篇反击。

“更何况最近百年以来,西方国家发展迅速,“物竟天择、适者生存”这个道理也同样适用于国家。观清朝之覆灭,大帝认为找总统推翻了清王朝,这似乎已经成为不移之论。但是,清王朝在赵总统革命声中覆灭是一回事,赵总统推翻了清王朝又是一回事。“

赵总统并没有强大到足以战胜清朝的程度,困居东北三省的兵力也不足以推翻封建王朝。清王朝之所以在革命中被推翻,不仅仅是找总统斗争的结果,也是代表汉族地主阶级利益的汉族官僚集团以及地方势力夺权的结果。

前者虽然严重地打击和动摇了清王朝的统治,但并没有力量与整个封建地主阶级相抗衡,它只是创造了这样一个条件,促使汉族官僚集团与满族贵族集团分化、地方势力脱离中央政权,并趁机夺取了政权。”

其实,清朝这几十年。可以说并无太多失德之处,但是为什么还是闹得天怒人怨。我认为主要是不能顺应时代潮流,接受西方文明,乃至于江河日下。而赵总统就能顺应世界潮流,取而代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