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顺明- 第49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他这样的情况,清查司安插在各处的探子也是把相应的消息告诉了山东那边,所以大军来到河南,开封封城戒严,唯一能出入的也就是李仙风和布政使等彻底表明了立场的官员,也是对那些人不放心。

河南几个知道消息的高官,对于胶州营打成什么样子,实在是心中没底,胶州营的确是很强,可那边几十万人的绞缠,你这四万多人直冲过去,实在是凶险啊!

结果这段时间,他们在开封城更加的低调小心,甚至还派家人亲信去做些准备,当然,等到大胜的消息传来,一切的担心和小心都是不必了,大胜消息传到开封城的当天晚上,那些倾向朝廷的官员就按照品级高低,携带厚礼上门拜见两位大人,又有那不知道从哪里冒出来的富商,那礼品就跟不要钱一样的送过来。

实际上,开封城最惊愕的人差不多就是李仙风了,一是震惊这胜利来的如此之快,二是惊愕这城内的官民风色转换如此之快,李仙风也是在宦海沉浮多年,可也没有见过这般的转换,人情冷暖啊。

在李孟未到新城的时候,李仙风就感觉到了这样的转变,那真是令出必行,下面的人恭恭敬敬,前面拖延推脱的哪些东西,很多都是李仙风自己不记得了,被那些下面的人拣出来,雷厉风行的做完,然后还来请罪,说是因为什么耽搁,罪该万死之类的客套话。

等到齐国公李孟到了新城之后,距离开封城不过半日路程,一切都是明朗确定了,当然没人有什么怀,大批的顺军青壮俘虏,那个总不是假的,各个屯田田庄都是接收了一批,让城内的很多大地主颇为眼馋,这可都是好劳力啊,为什么自己分不上这一杯羹,还得巴结上山东才对。

城内的官民都是战战兢兢的等待,齐国公肯定要见城内的人,可会见谁呢,巡抚、布政使、两位参政、知府这些高位的人是琢磨着自己会不会有可能被叫过去,而下面的人则是琢磨着,要是齐国公宣谁相见,今后可要在他心上多下下功夫了。

齐国公的使者进了开封城,只点了三个人的名字,河南巡抚、河南布政使、河南左参政,这差不多是官位最高的三个,倒也不出众人意料,当然,这也是最忠心的三个。

三人出城的时候,那当真是无限风光,受尽了羡慕和嫉妒,李仙风此时真有些得意,自己下对了注,并且很早就下对了注,这才有今日的风光,想必将来会更加的风光。

到了新城,看见军容依旧雄壮的山东兵马,这次看又有了不同的意味,从在襄城的战斗终于明白山东兵马到底强到了什么地步。

更让李仙风有面子的是,李孟是单独宣见,他排在首位,小心的整理下本就崭新的巡抚官府,李仙风恭敬递给了通传的亲兵一锭赤金,不过却被推了回来。

李孟所在的地方是原来新城某大户的宅院,一进正厅,看见坐在那里的李孟,河南巡抚李仙风口中称颂,规规矩矩的跪了下来。

有些和从前不一样的,河南巡抚李仙风所行的是三叩九拜的大礼……

  第五百一十四章 河南之政 牛佺

孟自从入官场以来,对这礼节的学习就是马马虎虎,候,有刘福来那个大靠山在,他只需出银子,自顾自的发展,各方面的关系自然有他的伯父帮忙打点。后来位高权重,又是自成一派的军头,也用跟别人客气,对这官场上最重要的礼节一事,也就很粗疏了。

那河南巡抚李仙风一进屋子,恭恭敬敬的三叩九拜,对比见皇帝的礼节,也就差山呼万岁了。

不过这一番做作,却是媚眼做给了瞎子看,全然无用,李孟还真是不太理解这个的含义,他对李仙风的欣赏是基于其能力和决断的欣赏,而不是礼节上恭谨与否。

边上侍立的胶州营主簿袁文宏却是看出来不同,心里先是一惊,心想对我家大帅行这等逾越的礼节,这不是害我家大帅吗,转瞬一想,却也是心中坦然,这是理所应当之事,不过是早行晚行罢了。

“何必这么多礼,坐下说话!”

李孟笑着招呼了一声,上前把河南巡抚李仙风搀扶了起来,对这个级别的人,就要客气几分了,李仙风对李孟的这种和颜悦色真是惶恐万分,连称不敢,这才是让了半边屁股扭扭捏捏的坐在了一边的座位上。

“河南全境解……那个光复在即,百废待兴,李巡抚你肩膀上的责任很重啊!”

李仙风和袁文宏甚至是帅帐中的亲兵都听到了李孟话中的这个磕绊,大家可都不明白为何,也就那么过去了,河南巡抚李仙风的心思在这时候终于是大定,因为李孟和他说话的语气,已经是完全上下的对谈,这等于是正式接受他进入胶州营的体系之中了。

这个磕绊或许是从现代而来地李孟,所显露不多的现代痕迹,当然不会有什么人发现破绽,出身解放军的李孟,对“光复”这个词颇为反感,解放才是最合适的用词,可解放这个词用在此处不合适。

当地的贫民百姓或许在顺军治下还能活的松快点,等到胶州营的体系确定,特别是河南准备卖田给各地富豪大族之后,他们地生活比起顺军治下,恐怕要痛苦许多了,他们没有自由,成为依附于地主的佃户,艰苦的劳动甚至不能取得温饱,只能说是活着。

但他们现在已经没有了造反地权利。局面稳定后。胶州营保留在河南地野战军不会超过三万。可这三万配合起来屯田田庄地制度。足以扑灭任何地反抗。

纯粹从旁观者地角度来说。李孟地担心实在是多余了。在太平时节。地主为了保证生产。特别是很多人已经是见识到了胶州营屯田田庄地那种生产方式之后。他们并不会对自己地佃农盘剥太狠。一个健壮健康并且愿意积极劳动地劳力。才是会让他得利最多地。

在天灾频繁。朝廷一项项莫名其妙地苛捐杂税摊下来。地方上地官吏又要借机发财。普通地百姓农民甚至连活着。像狗一样活着地权利都没有。自然要揭竿而起。造反作乱。现在太平时节。一切稳定下来。就算是成为长工佃户。可比起纷乱地时节。那不知道要强了多少倍出去。

华夏几千年。中国地农民是破坏力最强地一群人。每次地王朝更迭。几乎都和农民地大起义相关。可中国地农民也是最温顺地一帮人。只要能让他们活着。让他们平稳地活着。他们就会忍受压迫。吃苦耐劳。

李孟不会了解他们地心态。所以做出这样地判断。倒也不为过。

“肩膀上地责任很重”这话尽管平白。可李仙风还是准确无误地听出其中地含义。即便他进士出身。各个职位上历练。也算是身在高位地养气功夫。还是激动地轻微颤抖。本来想要低头掩饰一下。细想想却不对。

这时候也顾不得什么文士风骨,清高气概,又是急忙的离开座位,连连的磕头致谢,口中都有些变了声调,开口谢道:

“国公大恩,卑职即便粉身碎骨不能报答万一,定当鞠躬尽瘁,为国公尽忠!”

这次的磕头,李孟也没有上前扶他,只是跟边上的袁文宏示意,让自己的主簿上前搀扶,自己坐在座位上笑着说道:

“粉身碎骨干什么,好好给我做事,那就成了,起来吧!”

李仙风满脸激动的坐在那里,却看到李孟的表情有些沉吟,这时候河南巡抚李仙风可就是患得患失了,却听到李孟开口说道:

“到明年正月之前,河南全境差不多就可以肃清残敌,各处的州县府城都会光复,李闯所在的时候,官吏士绅什么的自然是跑的跑,死的死,现在光复没个人管也是不行,你这边要拿出个办法来。”

听到李孟的话,河南巡抚李仙风稍微停顿了下,明显是把李孟的问题考虑了下,这是回答道:

“国公大人,开封城差不多有河南省三分之一的官吏甚至是更多,他们都是在流贼肆虐的时候逃进来的,他们本乡本土,熟悉本地的局面,让他们回去,倒是可以很快的把局面收拾起来!”

李孟脸色没什么变化,可李仙风久历官场,察言观色可是高手,能看出来齐国公对他的这个建议并不高兴,李仙风当然也明白对方为什么脸沉下来,在开封城的这些官员可都是大明的臣子,在这开封城中自然要对胶州营百般的忠心,可要是放到地方上去,那就天高皇帝远不好控制了。

而其大家在这开封城内苦熬了这几年,手头都紧,只要是回到地方上,还不得大捞特捞,再把民间激起乱子。

不过李仙风倒也不慌张,他还有后话没有说出来,他沉着的继续说道:

“大帅,开封城和周围三县,屯田田庄已经有了一定的规模,山东河南各处的人物都在其中学习,此时正是用人之际,各地官员回原地上任,也应该多些辅佐之人。”

说到这里,李孟点点头,开封和山东境内的屯田田庄现在屯田头、收支帐房和书办都是严重的超编,实际上就是为了将来接管各地培养

李仙风所说的这个,却是和李孟地想法暗合了。

这可不是什么巧合,李仙风这等人物,想要投靠过来,并要在这新势力中打开一番天地,肯定要详细琢磨这胶州营和李孟的政策,当然,越琢磨就越震撼,屯田田庄之政非同凡响。

不光是稳定了局面,收拢流民,而且依靠集体化的生产加大产量提供兵粮,这田庄不光是产粮,而且还产人,胶州营的百战雄狮就是在这些田庄中培养起来的兵源,并且还能维护地方上的治安。

去年屯田田庄突然超编招收地方上的士人和识字地平民,很多人以为这不过是胶州营的李大帅为了安抚境内士林的心思,也算是给一直支持他地兖党和莱党酬答,可李仙风却决出了几点味道。

这是齐国公为今后占领更大的地盘时候在培养官吏,大明的一套准备弃之用,而是用山东地法子来改造,想要改造就肯定需要大批的熟悉业务的人员,提前在田庄中进行培训,这就是未雨绸缪。

开封城外和三县的屯田田庄在设立之初,开封城内地“高人”们颇为讥刺,因为机构实在是太过臃肿,往往一个人能做的事情,还要填上七八个副手,而且还没什么分工,每次做都要一起动手。

这山东收买人心也是收买的太过拙劣,反倒是让人看得出他胶州营的笨拙之处,李仙风却是看明白的。

这也是李仙风对山东糊涂的地方,明明有掌控全豫地心思,为什么大军迟迟不行动,当然,现在一切就真相大白了。

“各地的守官大多战死,逃到城内地这些官吏大多是闲职此等,这次让他们回去,不若就以国公的名义下文告,封各地地这些在开封城内的人士为正职,然后国公大人再把田庄地那些候补派出去。”

李孟的脸上已经是露出了笑容,可见这李仙风的应对十分合意,当然,这也的确是中肯完全的政策,李仙风看见李孟的表情,更是从容,继续说道:

“国公大人,屯田系统的人尽管是能员,可熟悉地方交接士绅,也还需要时间,这期间若是有些不对的地方,那都是正职的过错,他们担的干系也少些,等适应这过程一过,那些闲职的任期也差不多到了,到时候把国公的自己人换上来就好。”

“你倒是考虑的周全,仙风,要有准备,今后身上的担子更重。”

这次不叫他官名,而是亲切的省去了前面的姓,少不得李仙风又要离开座位磕头谢过,李孟现在对这个李仙风的确是欣赏了,方才这一番提议,解决了很多问题,包括那些派下去人员的身份。

那些人都是闲散次等的官吏,想要就任正职显然要有人任命,这个命令自然要李孟来颁布下达,这样一来,这些明廷的官可就变成了他齐国公的官,没李孟的命令,这些人做不到正职的位置上,没有李孟,他们的官职都成了非法的东西,这一下,双方顿时变成了荣辱与共的一体。

这真是解决了一个大难题,在军帐中谈了这么久,李孟兴致越来越高,既然这李仙风有这样的高见,那还有些事情要问问他。

“仙风,前段时间在襄城那边发来的卖地文册,你可看了,说说你的想法?”

那“襄城策”在定下草案之后,直接是派人送到胶州营系统中够资格的各位大人,李仙风也算是够其中一员,既然是看过,那想必就是有自己的思路,听到李孟问起,连忙开口说道:

“国公大人所筹划卖地之策,实在是高妙,这一来等于是安定了天下士绅的心思,奉大帅为明主,竭力效忠。”

“莫要夸,说说你自己的看法。“

李孟倒是干脆利索,李仙风陪笑了一声,跟着开口说道:

“国公莫怪,卑职家中薄有田产,对田地之事也有些心得,卖地之事乃是妙招,可卖地的银子是一份收益,卖完之后,田地的出产赋税,这份收益,咱们也要收上来才是,从天启年开始,地方上对百亩以上的人家,已经是收不上来银子了,因为他们都有功名在身,按例不需缴纳。”

这是大明著名的积弊之一,每次苛捐杂税,富人往往被波及的少,到最后全是到了平民百姓的身上,正常地税赋,又是因为功名免税的政策收不上来,如果不是崇祯前面的几个皇帝忍着骂名向下派太监收钱,中央几乎无银可用。李仙风又是继续说道:

“大帅在山东革除积弊,士绅一体纳钱粮,这样的善政理应用到山东来,凡是外地士绅在河南买地,应一体遵循我屯田田庄制度,并由专人操持管理,大帅在田庄中培养出来的人才,派到各县就应负责此职。”

胶州营主簿袁文宏坐在一旁记录,心中却是在赞叹,原来自己在济宁州不屑官场,每日间名士做派,对官场中人很是瞧不起,以为对方除了贪墨之外不过如此,可自从进了李孟的幕府,和这些人打交道,才知道身居这位置,的确是有他地道理。

李仙风的所说,几乎是把他提出来的襄城策补充完备,并且让他发挥地作用更加巨大和深入,这的确是大材,李仙风陈述还在继续:

“各处私人田庄一体纳银钱粮秣这是应当,他们庄园之中的青壮劳力也应该由官府组织训练,此等乡团民壮不能操持在私人之手,而应当在官府地控制之中,这也是地方上长治久安的需要,另外,土地售卖不能过小,一县之地有三四人足矣,若是太过零碎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