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巾张狂》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黄巾张狂- 第17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在进行了为时三天的收刮以后,带着数十万石粮秣,数亿财货和数百美女满载而归的西凉军,迅速的撤离了白波谷。若不是太行军后面反应过来,果断出兵对西凉军的掳掠恶性进行阻拦。救下了不少白波谷民众,想来西凉军的收获还能够多上三成。
这样一来,张狂虽然算是成功得到了一个完整的白波谷,却也损失不小。
不过,这对张狂来说,并不算什么大不了。他固然猜不到凉州军会恶毒到如此地步,却也在后来对凉州军发动的小规模交锋中,收取了整个白波谷民众的民心。
作为朝廷官兵的凉州军如此收刮,而被称为反贼的太行军。却成为万民的保护者。一得一失之间,张狂总的来说,还是赚了不少。
至少,土地和人口这两项争霸最需要的东西,成功的落到了张狂的手中。
至于此次损失的大批粮秣和财货?
拜托,这些东西也不是太行军的。就算凉州军不动手掳掠,难不成太行军还能动手去抢不成?
而且,在度过了一年的艰难日子以后。张狂目前手头上,还真不是太缺少粮食和财货。得益于去年后半年的大力开垦。外加老天作美,一直是风调雨顺,迁移到河套一带的近十万流民,今年已经可以养活自己还有富余了。
凉州军的掳掠所造就的这数万流民,其中一部分还想法子保留下部分资财,可以勉强度日的。自然是留在原地,成为太行军治理下的顺民。可是那些被掳掠到破产的贫民,就不得不接受太行军的安置活动。
他们一部分被太行军编为民屯人员,就地开垦由凉州军制造,并被太行军占据的“无主之地”;另一部分约万人。则继续沿着流民迁徙的线路,一路向北,被输送到地广人稀的河套一带进行屯垦。
以太行军目前的经营状况,如果一切正常,将这个凉州军制造出来的烂摊子收拾好,也就是半年左右的时间。反正太行军目前正处于实力积累阶段,并没有大规模出击的打算。
在张狂的计划中,一直要等到董卓与关东的讨董联军打得差不多了,他才会乘机出来占地盘,正式向天下诸侯,确认自家势力的存在。
当然,这并不代表张狂目前就无事可做。实际上,正是在势力修养阶段,各种各样的军民琐事,才会让张狂越加忙碌。太行军毕竟底蕴不足,缺少大规模治理地方的经验,这段时间以来,所爆发出的各种乱子,可以说让张狂是头痛无比。
如果不是张狂在每占据一块地盘以后,就果断让一批年纪大些、识字多些的太行军老兵退役,担任新占领区的基层亭长、蔷夫、游缴之类的县吏,还真是很难成功的消化这些新占领地盘。1
饶是如此,在短期之内,张狂都必须将主要精力投放到内政建设当中去。这才是他在白波谷事件上,选择了与董卓合作而非对抗的主要原因。
就像现在,张狂好不容易安排好秋收的各项事务,想要喘上一口气,却发现治下的密探传来消息,说是不少小吏刚刚站稳脚跟,就已经出现了贪腐的迹象。对于这个问题,张狂也是没有好办法。
毕竟,就算是后世号称“滋油皿主”的某个世界超级大国,也完全不能解决这个问题。对于穿越到两千年以前的张狂来说,他若是能完全控制贪腐现象的发生,那他就不是人了,而是一个真正的神仙。
当然,感叹归感叹,打击贪腐还是要大张旗鼓的进行。(未完待续。。)
ps:  ps:1汉时的基层统治机构为县、乡、亭、里几级。一般来说,百户为一“里”,设“里正”一人。十里一“亭”,亭设“亭长”。十亭一“乡”,乡官主要有“三老”、“蔷夫”、“游缴”。其中三老掌教化;蔷夫掌一乡之行政,兼收赋税;游缴捕盗贼,管治安。



第66节 太行根基盛【三】
对张狂目前的现状来说,若想治理军中发生的各种贪腐,首要的是拥有一个可靠的执行者。这个执行者不但要品德贞廉,熟悉法律,还要尽量避免与太行军中的原有势力搭上关系。要不然,一个不好,治理贪腐的行为也许就变成欺上瞒下,互相庇佑的关系网联盟了。
正好,赵云前段时间为了祭祖,回了一趟老家真定,返回时带回一个精通刑律和军法的人才,复姓夏侯,单名一个兰字。
夏侯兰出身贫寒,可是自幼好学,以性情刚直,不惧强暴闻名于真定县中。由于他曾经揭发县吏的渎职行径,得罪了幕后指使的县令,所以才能固然出众,却始终出仕无门。也正因为如此,夏侯兰才会答应同乡好友赵云的邀请,投奔张狂,以求谋上一个职位。
张狂与军师程昱对此人进行了考察以后,一致认为这个夏侯兰,在执法这一块的能力不错。加上又有赵云为此人的品行背书,张狂便任命了夏侯兰担任“军正”,也就是军法官,对军中的贪腐行为进行调查。
而鉴于目前太行军的地盘,都是暂时施行军法,张狂特地增加了夏侯兰的属下数量,让他顺带将太行军治下有关民事方面的刑诉,也一并管理起来。
被张狂加以重任的夏侯兰,对张狂的重用感激涕零,做事很是卖力气,很快就抓取了几个典型的例子,对太行军治下刚刚露出苗头的贪腐现象,进行了严厉打击。其中他揪出的最大一个战果,便是依仗儿子臧霸的军中地位,在卤城横行暴敛的臧戒。
为了杀鸡儆猴,夏侯兰在得到张狂的同意以后。果断的拿臧霸的父亲臧戒开刀,以臧戒贪污了地方上三千钱的公款为例,罢免了臧戒所担任的卤城县功曹史的官位,并罚没赃款六千钱,以示惩戒。
臧戒几年以来,在职位上的收入。当然不止区区三千钱。不过,一来臧戒行事狡猾,利用原来任职于泰山郡的经验,露出的破绽不大。二来,张狂也不欲将事情闹大,以至于丢了臧霸的忠心。所以,夏侯兰报上去的罪状,被张狂勾去不少,只是做到将臧戒罢职的程度就算了。
臧戒身为太行军最重要的分支首领臧霸的父亲。在太行军中辛劳多年,居然因为一点儿“小错”,被夏侯兰说罢免就罢免。这个大动作,立刻震住了不少官吏的贪心,也算是正式树立起夏侯兰的个人威望。
对夏侯兰的动作表示满意之余,张狂不得不给他擦屁股,免得臧霸去找夏侯兰算账。在为臧戒之事,私下里安抚完臧霸以后。张狂这才有闲心,对朝廷近来的一些举动加以点评。
“诏除公卿以下子弟为郎。以补宦官之职,侍于殿上?”
这份诏书,也是董卓上台之后,为了讨好天下士人,所特地发布的朝廷政策之一。
所谓的“郎”,也就是“郎官”。为君主侍从之官,内部又可以分为议郎、中郎、侍郎、郎中等四种。充当郎官,算是高官子弟出仕的一条捷径。例如袁绍、曹操、袁术等人,都曾经是郎官队伍里的一员。
不过,诏书的前半句。其实算不得什么。公卿子弟,本来就有被“荫补为郎”的政治传统。董卓的做法,毫无出奇之处。
这份诏书的关键,是在后半句。
以郎官补宦官之职,就意味着整个庞大的宦官体系,在朝廷编制上,已经失去了位置。如果天子身边不再有宦官的位置,自然就意味着宦官这一集团,天然的失去了生存的空间。
这一招,乃是釜底抽薪之计,彻底铲除了宦官赖以存在的土壤,比起将宦官统统屠杀一空,在本质上还要狠辣些。
“宦官之祸,算是完了。”
程昱现在也爱上了饮茶这项活动。他用从张狂这儿学来的泡茶之法,将一块来自蜀中的“荼饼”掰开冲泡,慢慢的啜吸着。
话说夏侯兰判决臧戒一案,其实是程昱在背后大力支持才得以顺利完成。要不然,以夏侯兰这个刚刚加入的新人,哪里有这个实力,能够轻轻松松的,将堪称太行军元勋的臧氏父子二人搞定?
“无忌,此刻我军是否应当向朝廷上表,表示支持,顺便讨些好处呢?”
程昱对张狂几年前,就预测到灵帝之死,以及随后的董卓执政,表示佩服的五体投地。
以他对朝廷势力的了解,而做出的推导,太傅袁隗无论从哪方面来说,都能够完爆董卓。偏偏袁隗不知道是吃了什么药,居然将一手主宰朝廷的大好机会,可以说是拱手让给了董卓。
就连这种完全让程昱无法看懂的朝政变化,都能够被张狂事先预计到。接下来应当怎么走,程昱也希望张狂能够继续发扬他的“预言”能力,为未来指明一个方向。
“再等等。董胖子刚刚上台,强行压服了朝野势力。这时候,正是董胖子最为志得意满的时刻。我们在此时巴巴的送上一份支持的表,必然不会被董胖子所看重。”
“若要从董胖子那里捞到足够的好处,需要等到董胖子感觉到局面危急的时刻。那时候,我们上一份表,只要略微说上几句好话,董胖子必然不会吝惜朝廷的名爵,给咱们封上一个大大的官!”
听到张狂用这么肯定的语气说起来,程昱自然没有异议。他话题一转,又说到另外一个问题:
“张杨刚刚得到上当太守一职。此人与董卓并非一条心,仆以为,可以想法子离间他与董卓之间的关系,将他拉拢到我军一方。”
如今,太行军的势力和地盘,被汉家所管辖的州郡,给生生的分割成两片。
其中的一片地区,是太行山山区。太行军在此处虽然根基稳固,却因为地形的制约,田少人稀,缺少继续发展的资源。
至于另一片地区,则是从南匈奴和鲜卑人手上抢来的原西河、朔方、五原等郡。这块土地土壤肥沃,灌溉便利,如若经营得法,不但可以为太行军提供大批的粮秣,还可以获得足够的优良战马和熟练骑手。除了旁边有鲜卑人的威胁,安全不能很好的保证,此地堪称王霸之基。
只是,地盘被分割开来,毕竟不是什么好事。别的不说,张狂对两块地区如何有效的进行行政管理,就是一个让人头痛的问题。时间长了,还有可能导致部下尾大不掉的问题。所以,如何将两块地盘成功的连成一片,是张狂与程昱思考多时的一个大问题。
隔离两片土地的,是汉室的上党、太原、雁门三郡。三郡之中,任意再控制一个,就能够达成太行军将土地连成一片的目标。三郡之中,相对而言,太原最富裕,雁门最容易入手。可是若从战略地位来看,上党的战略意义才是最重要的。
上党郡的得名,所谓“居太行山之巅,地形最高与天为党也”。其地东临太行山,窥视冀州;西屏太岳山,易守难攻;南下即为司隶河内郡,可以威胁雒阳。因此,上党自古以来为兵家必争之地,素有“得上党可望得中原”之说。
对太行军来说,如果能将上党郡夺到手中,除了以上的好处,还有一条更加实际的利益。那就是:将太原郡与雁门郡从大汉的领土中分割出来,成为一片飞地。
以太行军的实力,这两郡若是被己方四面包围住,则彻底占据两郡,也就是迟早的事情。
但是,上党郡这么关键的地方,自然不是那么好占据的。要动用武力,不说张狂现在能动员多少军队发起进攻,也不说董卓会不会坐视张狂的活动,再排除由此带来的恶劣政治影响,光是上党太守张杨所率领的军队,就不是张狂目前可以轻易对付的。
张杨是大将军何进的嫡系,前任并州刺史丁原的亲信。他本人在并州呆了不少年头,由于脾气温和,心思简单,肚量宽大,在并州一地的朋友熟人当真不少。
就算说不上是一呼百应,可就凭张杨在丁原死后,依然能成功的依靠自身的兵力,从董卓手中,顺利得到上党太守一职,可见他在并州的声望不差。
而且,张杨的手下,多半是当年丁原部下的精锐战士,实力相当可观。
自从丁原自杀以后,他原本的那点儿势力迅速的土崩瓦解。有投奔了荣升骑都尉的吕布,有投靠到河南尹王允手下的,也有直接辞职回乡的。但是,丁原部下里最为精锐,对丁原最为忠心的一支部曲,却是在军侯杨丑的带领下,返回并州,投奔到张杨帐下。
这样一来,张杨手下的军队,就达到了骑兵八百,步卒三千四百的数量。凭借这些兵力,张杨也许无力威胁太行军的活动。不过,在上党豪强的支持下,以这些兵力稳守一个地形险要的上党郡,张杨表示却是毫无压力。
所以,太行军若是指望用武力来吞并张杨,可能性极小。但是,张狂也不是对张杨毫无办法。比如说,在张杨手下的几员骨干部将里,就有能与太行军拉的上关系的人。(未完待续。。)



第67节 太行根基盛【四】
目前张杨手下,最为重要的部将,有穆顺、杨丑、眭固、卞喜等人。
其中,穆顺是张杨在丁原手下时的老同僚,关系向来不错。杨丑与张杨关系平平,只是不愿意投靠“出卖”了丁原的吕布,这才率军返回并州,屈居于同僚张杨之下。
至于眭固和卞喜二人,说起来背景就有些复杂了。
这两人,原本都是参加过“黄巾之乱”的蛾贼头目,效力于“人公将军”张梁部下。后来张梁战败身死,部下溃散四方。眭固原本是党人出身,颇有智略,见事不可为,便劝说了卞喜与自己一齐带领残部逃入太行山。
本来,眭固与卞喜逃入太行山以后,虽然日子过得紧巴巴,却也算是自在,胜在没人管。可惜的是,好景不长。当张狂领着一帮子精兵悍将,从太行山一带强势崛起,不断吞并驱赶其余小股的黄巾军残部时,眭固就面临着一个简单的选择:
——是投靠张狂,还是试图保持独立?
这个问题,没有让眭固犹豫多久。当同为黄巾军残部的“司隶”所部,被张狂毫不留情的斩杀一空以后,眭固就极为自觉的奉张狂为盟主,遵循张狂的号令行事。
如此一来,眭固就成为了张狂名义上的部下,算是外围势力之一。而张狂也没有那么多精神,去盯着眭固这一类没有威胁的小股部队。除了偶尔需要听从张狂发布的几个命令,还要定期的向太行军大寨缴纳些许钱粮,眭固的处境,其实与之前没有多少区别。
不过,作为一个老牌的士人,眭固是有自己的想法的。山贼这等没有前途的职业。他当然没有兢兢业业干上一辈子的打算。
眼看太平道在张角故去后四分五裂,完全不成气候,黄巾军已经不太可能成事。而党人所受到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