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巾张狂》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黄巾张狂- 第11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在并州边地呆了一阵子之后,阿史终于意识到,边兵与城卫军,其实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生物。汉家在边境地带的赫赫威名,可是生生的用无数胡人尸骨铸就的。
所以,当匈奴人惊恐万分的确认,来袭者的确是汉军的时候,粗通匈奴话的阿史,立刻敏锐的意识到,这是一个绝佳的机会!
汉军来袭,匈奴人乱成一团。若是趁机杀死了新任的单于,群龙无首的情形下,匈奴人将陷入彻底的混乱。
在这样的混乱下,可会有谁,还要继续追杀刺客?
无人追杀,对阿史这一级别的高手来说,就是最大的安全。
阿史的出手,与他的决断一样,坚定,快捷。
作为一名被“掳掠”而来的汉奴,阿史的身上,自然没有什么刀剑之类的武器可用。但是,为了切割牛羊肉,每张几案上,都摆着一柄小小的匕首。
阿史抄起一柄刃长不过三寸的匕首,矮起身体,尽量不引人注意的向着“须卜骨都侯单于”靠近。不过,被汉军来袭的消息,激起了十二分警惕的单于亲卫,立刻对企图靠近的阿史,大声的呵斥起来。
其中一个精神紧张到极限的亲卫,更是直接提起腰刀,当头就斩,像是想要将汉军来袭的惊恐,在阿史这个掳掠来的汉人身上,发泄出来!
面对这样的变故,阿史的反应,干脆而直接。
身形一闪,阿史避过了当头的一刀。同时,他的身体突然化为一条游鱼,瞬间滑过三尺。手中的匕首一抖,正正的刺在那亲卫的心脏上!
“刺客!”
伴随着惊讶的报警声,有三把铁刀,飞快的斩向阿史。不得不说,这些参与过汉军的军事行动,接受过汉军军官训练的亲卫,反应还是相当快捷和准确的。
然而,敢于在此时当众出手的阿史,武技之高,远远超过了亲卫们的预计。
阿史身子一摇,避过了第一刀;左手一推,用被杀的亲卫尸身,挡住了第二刀。至于第三刀,阿史根本就没有避让,反而一头迎了上去。
亲卫大喜,手中的刀握得更紧了,誓要将眼前的可恶刺客,活活的劈成两片!
阿史冷笑。
亲卫的刀,劈到一半,突然再也挥不下去了。因为,阿史的右手,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搭在亲卫握刀的手腕上。
手腕上传来一阵酸麻,让那亲卫再也握不住刀了。紧接着,亲卫眼前一花,惊恐万状的发现,刀光居然改变了方向,直奔他自己的面门而来!
——空手入白刃!1
在场的匈奴人中,只有一个曾经跟随着上一位“羌渠单于”,到雒阳觐见过天子的武士,隐约的听说过这门武技。这门武技的诀窍,说起来其实很简单。只是有一条,凡是能做到这一点的武者,武技至少要比对手高出两倍!
——这是大敌!
武士的脑中,闪过这样的念头。不过,当他想要告诉其他同伴的时候,却发现,已经完全没有必要了。
这一点,所有人都已经知道了。
提示,尽在一刀之中。
夺过铁刀,阿史立刻挥出了一刀。
在这一刀中,阿史施展出全部的实力,足足耗费了占到三成的战炁。杏白色的光芒,从黑夜中猛然爆发,差点儿亮瞎了周围匈奴人的双眼。
然后,刀,就不见了。
当周围的匈奴武士反应过来,再次睁眼看去的时候,那柄铁刀已经恢复了原状,不再闪光。可是,出现在三名单于亲卫身上的血迹,却告诉了他们,这一刀的战果。
四道伤口,让三名亲卫两死一伤!
一刀之威,竟至于此?
看清楚这一幕的匈奴武士,齐刷刷的向后退却一步。这样的高手,怕是整个匈奴王庭中,都找不出一个来!?
要知道,刚才前去阻挡刺客的亲卫,每一个,都至少在过去的战斗中,亲手斩下过十颗敌人的首级。即使是号称“美稷武技第一”的“左贤王”于罗夫,也没有可能如此轻易的斩杀这四名亲卫!
足足有两次呼吸的时间内,整个场面鸦雀无声。时间在这一刻,仿佛停滞了。
匈奴人是不敢说话,不敢动作。而阿史,却是说不出话,动不了手。
刚才的那一刀,看起来固然威猛无比,却不是没有代价的。一下子爆发出高达三成的“战炁”,对阿史的身体来说,已经是能够承受的极限了。甚至阿史体内的某些经脉,也在这全力一击中,有了一定的损伤。
万幸的是,被一刀震住的匈奴武士,给了阿史整整两次呼吸的时间,来缓解爆发带来的力量反噬。所以,当匈奴人回过神来,开始再一次试图围攻阿史的时候,阿史已经恢复了九成的行动能力。
面对匈奴人的逼近,阿史不退反进。
退,就意味着前功尽弃。为了心中对官位的渴望,阿史只能前进!
而且,在一举斩杀四名亲卫以后,只要再进一步,阿史就可以面对这一次匈奴潜伏之旅的终极目标:
——须卜骨都侯单于!
ps:1《三国志·魏书·文帝纪》裴松之《注》引曹丕《典论·自叙》:(邓展)善有手臂,晓五兵,又称其能空手入白刃。
又ps:这一章,写的很带感。在小时候,就尝试过写武侠,不过都是片段。这一章武侠情结插在历史文里,也不知道各位看官评价如何?



第28节 决胜制万骑【四】
“去死……”
在杀人时,一向默不作声的阿史,口中轻轻的吐出这两个字,同时跨出一步,斩出一刀。
“须卜骨都侯单于”虽然人到中年,身体有些发福,当年却也是打过许多次仗的。面对强横敌人的来袭,“须卜骨都侯单于”大喝一声,手中长剑以刀法斩出,硬打硬的与阿史的战刀撞击在一起。
然后,“须卜骨都侯单于”发觉,自己手臂的力道其实完全没有施展出来,就仿佛是一拳打在了空气中。而阿史的战刀,也脱离了他的手掌,被“须卜骨都侯单于”一剑砍飞!
“不好……!”
“须卜骨都侯单于”心知中计,急忙收回手上的力道。可是,这个决定,被证明是完全错误的。
若是“须卜骨都侯单于”不收回手上的力道,长剑几乎可以毫不费力的切开阿史的胸口。
因为,阿史的双手,在“须卜骨都侯单于”收回力道的当儿,冒险的搭在了“须卜骨都侯单于”的肘腕上。为了做到这一点,阿史不但故意弃刀,也根本就没有躲开对方长剑的意思。
这是一场豪赌,赌注就是阿史的性命,赌的就是阿史对“须卜骨都侯单于”反应的判断!
胜,则生。败,则死!
当然,阿史对结局还是很有把握的。要不然,他也不敢如此冒险。
他胜了。
接下来,是“卡啦”、“卡啦”两声,骨头折断的轻响。阿史的“手搏”【即空手搏击】技巧,还在他的刀法之上。这一套“拆骨手”,不但废掉了“须卜骨都侯单于”的一条胳膊,还顺便将长剑的所有权,变成了阿史。
一剑在手,阿史心中大定,腕部抖了一个剑花,精准的将剑尖刺入了“须卜骨都侯单于”的咽喉。这一下,让在场的匈奴人,一下子炸开了锅!
“须卜死了!”
“大单于!大单于!”
在震天的喧闹声中,阿史剑光再闪,一剑向“须卜骨都侯单于”依然站立的躯体削去,中途手腕暗动了九次。然后,“须卜骨都侯单于”的大好头颅,就如同熟透了的果子,自己从颈脖子上滚落下来。
“削圆术!”
那个曾经随上一任“羌渠单于”去过雒阳的匈奴武士,心中再次狂叫。他可以肯定,这个刺客,一定是大汉知名的剑手。而且,在雒阳的知名剑手中,此人的排名,绝对不会超出前五!
“须卜骨都侯单于”的头颅还未落地,阿史已经捏住了头颅顶部的发辫,将首级抄在手里。
这个东西,可是丢不得的。汉朝的军功,向来是以斩获的首级为准。没有这个东西,阿史将来回到汉地,根本无法证明,死于刺客的“须卜骨都侯单于”,是自己所杀。
但是,随身携带着这么一个东西,对一名讲求速度的刺客来说,可不是什么轻松的事情。事实证明,这东西,不但是个累赘,还是个大麻烦。
如果阿史杀了人就飘然远去,有鉴于外边正面临着汉军的奇袭,匈奴人怕是无心去追杀他。但是,杀了人,还要将人的脑袋带走表功。这,也太将匈奴人,视若无物了?
只是,做出这个决定的阿史,无惧,无滞。
他只有一个动作:
向外冲!
“杀了他!”
“为单于报仇!”
一剑在手,阿史战力大增。面对逼过来的匈奴武士,他的剑只是轻轻挥舞,仿佛没用什么力气。但是,每一剑挥出,就会有一名匈奴武士狼狈的后退。反应快的,可以全身而退;反应慢的,就会在身上多出一条伤口。
由于武技上的差距,这些匈奴武士,若没有抱着必死之心,根本不可能真正威胁到阿史的安全。
“千军辟易剑!”
那名见多识广的匈奴武士,再次大叫起来。刚才,这名武士观看阿史的刀法和手搏的时候,就已经极为惊讶。可阿史一剑在手的表现,让这名武士意识到,阿史的剑法,比他的刀法和手搏还要高明!
——这样年轻,剑法却这样高明的剑手,整个大汉,只有一个人,最有可能教导得出来……
然后,匈奴武士无暇多想了。因为,阿史提着一颗鲜血淋漓的头颅,已经冲到了他的面前。
匈奴武士本来可以避开阿史的锋芒,就如同其他匈奴武士那样。毕竟,他不是“须卜骨都侯单于”的部下,没有一定要为单于报仇的动力。可是,一种武者的激情,在他的心中澎湃:
——能够面对这样的敌手,对武士来说,也是极为难得的机会啊……
于是,匈奴武士勇猛的迎了上去,与阿史交手。然后……
他死了。
阿史用肋下挨了一刀的代价,刺死最后一名阻挡在面前的匈奴武士,心情终于略略放松了些。
当然,他的脚步并未停下。两、三个闪身以后,阿史终于成功的摆脱了身后武士的追击,消失在美稷城的小巷当中。
匈奴人无力,也无心再追赶阿史。在一个更大的敌人面前,其他杂事,都完全无暇顾及。
汉军,出现了!
南匈奴王庭所在的美稷县城,原本有着完整的城墙防御系统。不过,自从这里成为南匈奴的王庭所在之后,县城的四周城墙,就没有被有效的修缮过。
在大汉的历史上,与匈奴人打过那么多次大战,两国之间积累的仇恨,就算没有华山那么高,也不会差太多。以桀骜难训著称的匈奴人,又怎么可能被大汉皇帝一句话,就老老实实的为大汉戍守边疆呢?
“护匈奴中郎将”这一官位,虽然说名义上是为了保护南匈奴,免遭其他草原蛮族的侵略而设立的。可是,历任“护匈奴中郎将”最主要的任务,其实却是监视匈奴人的任何异动。
为了防止南匈奴人发动叛乱,将美稷县城当做抵挡汉军反攻的军事要塞,某一任“护匈奴中郎将”,甚至干脆以“方便匈奴人骑射训练”为理由,将南面的城墙给拆除了一半。
所以,当汉军的骑兵从南边一路杀进来的时候,其过程之顺利,就连他们自己都觉得意外。
而这份意外,很快就变成了狂喜。
突入美稷城的汉军骑兵,为首者身材矮小,却一看就给人以彪悍的感觉,正是“太行军”骑兵营的千人长乐进。他看着周围不断前进的铁骑队伍,大声的鼓舞喝道:
“保持好阵型!别掉队!匈奴单于的首级,正在等着俺们去砍呢!”
“诺!”
自大军出动,奇袭匈奴王庭以来,天气一直保持着晴好。今天晚上,也不例外。在圆圆的满月照耀下,乐进的骑兵队一路行来,都无需火把照明。
在微风的吹拂下,火红的汉军军旗猎猎飞舞。但凡见到这面汉军大旗的匈奴人,有的拔腿就跑,有的跪地求饶,竟然没有一个敢于拔刀抵抗的!
乐进回想了一下曾经在主公大帐里看过的美稷县城城防图,镇定的指挥部下,分出两个百人队,去占领美稷城的粮仓和兵营。其余部队,则跟随在一个来过美稷的向导骑士身后,直扑美稷城的单于王庭!
原本平静的美稷县城,犹如一滴水溅到了热油锅,猛然喧嚣沸腾起来。短短片刻,满城的匈奴人,都在惊恐万状的重复着同一句话。
“匈奴这是在叫什么呢?”
一个年轻的太行军战士,好奇的问起身边的向导骑士。那向导骑士,是宋果那一百多部下中,对匈奴和美稷城最为熟悉的边兵之一。他一边控制着马匹小跑的速度,一边用浓浓的并州口音,漫不经心的回答道:
“他们在叫:‘汉子来了!’”
ps:看来武侠风的确不讨喜。昨天那一章,居然掉收藏了。这可是近一个月来的第一次呢。
o(╯□╰)o



第29节 决胜制万骑【五】
“汉子来了!”
“汉子来了!”
匈奴人疯狂的叫嚣着这句话。哪怕,他们根本还没有与汉军照过面。
说来也怪,平时这些匈奴人,特别是年轻的匈奴武士们,口头上对汉人们不屑一顾,开口闭口,就是要出去抢掠汉人。然而,当今晚汉军骑士们突然间从天而降,这些年轻力壮的武士,却是所有匈奴人中,叫的最响,逃得最快的一群。
不过,另外一群人逃窜的速度,比上述的匈奴青年们,却也不逞多让。至少,当乐进亲自带队,一马当先的冲进单于王庭大院的时候,里面除了少数吓傻了的仆役下人,就只留下几具新鲜的匈奴人尸体。
这幅局面,让乐进呆了一呆。
乐进设想过很多种情形,包括满院子的人,都逃得一个不留;包括匈奴人及时的得到警报,组织起来严阵以待;包括匈奴人陷入混乱,歇斯底里的在院子里乱窜……
可是,匈奴人在逃跑的时候,还留下来的这几具尸体,特别是那具一看就知道衣着尊贵的无头尸体,却让乐进百思不得其解。
不解就不解!
乐进向来是个行动派。他拷问了几个留下来的奴仆,得知那些南匈奴贵人的大致去向,便留下一个百人队,占据了单于王庭的院子,等候接应后面的大军。他自己则带领着部下的主力数百骑兵,向着匈奴人逃走的方向追击而去。
要知道,那些逃跑者当中,居然有“左日逐王”、“右谷蠡王”这样的匈奴贵人!
由于匈奴这个游牧部落的特性,这些手中掌握着大片草场和部众的实权贵族,平时是分散的居住在美稷城的周边地带。他们依靠自身部下的人丁和武装,即使是对上南匈奴单于,也未必有几分害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