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科技军阀》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高科技军阀- 第9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我觉得,此次平乱,重点在北而不在南。”
杨朔铭的话音虽然不高,但却让屋子里的每一个人都吃了一惊。
“瀚之此话怎讲?”袁世凯惊讶的问道。
“事有反常即为妖。”杨朔铭平静地说道,“逆党此次发动,时机对他们来说并不是很有利,但他们却敢于孤注一掷,似有所恃。”
“瀚之以为所恃为何?”杨度追问道。
“逆党敢于发动,是因为背后有日本的支持,”杨朔铭说道,“但他们毕竟势单力薄,如滇桂二省不附逆,我军可一鼓而平之,除非日本在我国北方还有布置,以收南北夹击之效。”
“瀚之的意思是说,满蒙可能有变?”徐树铮明白了杨朔铭的意思,额头竟然渗出了汗珠。
“日本图谋满蒙已非一日,其国内曾有‘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中国;如欲征服中国,必先征服满蒙’之论,而据称逆党魁首曾与日酋定约,将满蒙分出我中华版图,永远交于日本。”杨朔铭点了点头,说道,“日本可能在我国北方发动的地方,除满蒙外,不做第二处想。”
“瀚之所言不错,辛亥时日本即策动蒙古王公及满清宗社党人叛乱,妄图使蒙古脱离我中华版图自立,所幸逆谋为我军政当局侦获,未能得逞。”袁世凯的脸色一时间变得异常难看,“其后两年叛乱纷起,皆为我军所破。这几次叛乱的背后,其实哪一次都有日本人的影子。”
杨朔铭当然明白袁世凯说的是什么。早在1912年,日本便策划了满清宗室肃亲王善耆出逃,在内蒙古策动蒙古王公的叛乱,并秘密向蒙古运输武器,妄图建立脱离中国的“满蒙王国”。日本偷运到中国的武器随后即被中国东三省当局破获,中***队又及时出击,打退了外蒙古军队对内蒙古的进犯,才没有使日本人的阴谋得逞。
“那新整编完成的三个师,就不要去广东了。”徐树铮说道,“不如放到蒙古更为妥当。”
“就这么办吧!关于个中缘由,皙子你就辛苦一趟,去和英美两国公使说明。”袁世凯说道。
听到袁世凯这么说,杨朔铭知道,自己的“布棋”,已然完成。
现在,就是等着好戏开场的时候了。
从新华宫出来,杨朔铭并没有回家,而是直接去了中国国社党的党部。
为了能够尽快的扩大党的影响,在江雪莹的提议下,“中国国家社会民主工人党”去掉了“工人”二字,改名为“中国国家社会民主党”。
“我就知道你会来的。”
江雪莹看着杨朔铭,微微一笑。
“老袁没有再封你官儿吗?”她看着杨朔铭竟然穿着一身朴素的汉服,笑着问道。
“当然没有。”杨朔铭笑着看了看这位年轻的“党首”和她身边的青年才俊们,“我还怕他给我的官儿太多,你们大家好不高兴了。”
“我还以为你会借此机会从老袁那里争回军权,助孙先生一臂之力呢。”江雪莹紧盯着杨朔铭的眼睛,象是想要知道他现在打的到底是什么算盘。
“现在还没到我重穿军服的时候。”杨朔铭摇了摇头,“而且,我也不会去帮助你们以前的‘老领导’。”
“为什么?难道你觉得我们的国家现在的样子很好吗?”江雪莹的脸色微变,说话声音也不由得高昂了起来。
“当然不好。”杨朔铭看到她竟然不由自主的握紧了拳头,淡淡地一笑,“我只是不想推翻了一个袁皇帝,又弄出来一个孙皇帝。”
听了杨朔铭的回答,江雪莹的目光一下子变得凌厉起来。
“孙先生是要维护约法,重建共和,不是要当皇帝!”
“他想要做的,是不叫皇帝的皇帝。”杨朔铭冷笑了一声,从衣袋内取出了一个信封,交给了江雪莹,“看看这个吧。”
江雪莹看到杨朔铭的动作,眼中的疑惑之色渐浓,她深吸了一口气,让自己恢复了平日的神态,然后上前从杨朔铭手里接过了信封打开,取出了里面的信纸看了起来。
她的目光仅仅扫了信纸几下,脸色便变得铁青。
“里面的照片,你可以好好的看一看,是不是他本人的笔迹和印章。”杨朔铭说道,“千万爱***民流血牺牲所要维护的权益,他已经白送给日本了。”
“我明白了。”江雪莹的身子象触电似的颤抖了一阵,然后很快恢复了平静,表现出了非凡的定力,杨朔铭将她的动作看在眼里,在心里暗暗赞叹不已。
“对不起。”江雪莹突然向杨朔铭鞠了一躬,说道。
“不知者不怪,不用道歉。”杨朔铭看着她说道,“我急急忙忙的来这里,就是怕你们受了煽动,做出傻事。”
“不会的。”江雪莹此时已经完全恢复了平静,“您认为我们现在应该为国家做些什么?”
杨朔铭听出了她话里着重强调了“国家”二字,眼中现出了欣慰之色。
“让更多的国人知道真相。”杨朔铭说道,“一篇锦锈文章,顶得上十万雄兵,越多的人知道真相,无辜的人流的血就越少。”
听到杨朔铭学着她的语气,在话里着重强调了“无辜的人”这四个字,江雪莹微微一笑,眼中的凌厉之意全去,但很快她的脸色又变得凝重起来。
“若是老袁胜了,他的皇帝位岂不是做得更稳了?”
朱凤知道江雪莹在担心什么,在一旁替她问道。
“在这场斗争中,将没有胜利者。”杨朔铭的脸上现出了一个在这些年轻女子看来非常动人的笑容,“真正的胜利者,就是真正‘再造共和’的那个人。”
“我知道你说的那个人是谁。”江雪莹看着杨朔铭,似笑非笑的说着,将手中的信交给了朱凤。
“那个人是谁?”朱凤不解地问道。
江雪莹向坐着的杨朔铭努了努下巴,眼中刹时闪过无比自信的光芒。
“我原以为他杨瀚之会借此机会要求到南方督师呢,想不到他竟然什么动作都没有。”
段祺瑞缓缓从椅子上直起了身子,站了起来,他一只手转动着两只光润的玉球,一边晃着头颈,一边在屋子里来回的踱起步来。
“徐叔叔也说,他本来以为老袁会封杨瀚之为江西将军,统军去打孙大炮,但老袁任命去南方平乱的,却是唐天喜和马继增。”段宏业说着,给父亲奉上了一杯香茶。
听到“唐天喜”三个字,接过茶杯刚呷了一口的段祺瑞猛一个趔趄,将一口茶水全喷了出来。
段宏业有些奇怪地看着在那里哈哈大笑的父亲,眼中闪过疑惑的神情。
“马继增这人还算不错,”段祺瑞笑着放下了茶杯,用手使劲捶了捶胸口,“可那个唐天喜……他算个什么东西啊!他这样儿的,也能提兵打仗?”
“此人不也是将军府将军吗?”段宏业有些奇怪的问道。
“将军是不假,但他这个将军……算了,不说了。”可能是怕说出唐天喜的真实身份会让儿子对当今皇上产生不好的联想,段祺瑞适时的停止了自己有些失态的笑声。
“这个杨瀚之能猜到日本人可能在满蒙耍花样,不愧为智将二字,小徐这一回能捡一场大功,应该好好的感谢他才是。”
“老袁刚刚任命徐叔叔担任西北巡阅使,统率新编的三个师去蒙古。并让张雨亭将军暂时代理奉天将军,应该是对着日本人去的。”段宏业说道,“徐叔叔去蒙古倒还好说,可张雨亭刚刚把段芝贵从奉天赶跑,外面风闻日本人正在拉拢他,老袁却还要提拔他,儿子想不明白这当中的缘由。”
就在昨天,原来主管东三省的“御殿下”段芝贵匆匆忙忙的离开奉天回到了北京,随后袁世凯便下谕旨让张作霖暂时代理奉天将军兼东三省巡阅使。
“张雨亭在东省根基已成,日本人拉拢他,最终的目的是吃掉东三省,东三省现在已经是他老张的地盘了,他会同意让日本人这么来么?”段祺瑞笑着看着儿子,“老袁让他先尝尝奉天将军的滋味,不也是拉拢他的办法么?而且还不用花什么本钱。”
“儿子懂了。”段宏业恍然大悟,不由得连连点头。
“蔡松坡那里有消息么?”段祺瑞问道。
“听说他动过了手术,现在一直在人和医院里疗养。”段宏业说道,“老袁前些天还亲自过去探望过他呢。”
“他蔡松坡的举动这一次也很怪。”段祺瑞皱了皱眉,“这可不太符合他的性格。”
“父亲是不是认为他有可能去联合孙大炮?”段宏业问道。
“如此良机,‘北蔡南杨’竟然无一丝一毫之动作,真是太过反常。”段祺瑞摇了摇头,自言自语的说道。
此时的段祺瑞并不知道,“北蔡南杨”二人并不是一点动作都没有,如果他真正知道他们俩在干什么,只怕是会大吃一惊。
广东,广州。
“早知道他龙济光是草包一个,跑得比兔子还快。”
一位一身日式军服挎着腰刀骑在马上的英武将军扶了扶眼镜,笑着对身边的一位青年军官说道。
“袁世凯也只会任用这样的草包。”青年军官笑着说道,眉宇间掩饰不住自得之色。
“现在广东全境已经全在我们手里,但还远远不够,钟正。”戴眼镜的将军笑着用马鞭指了指远处的隐藏在薄雾中的山川,说道,“我们很快就要和袁世凯的主力精锐碰面了,我倒要看看,他们是不是象日本人说的那样厉害。”
“我也想瞧瞧,天下无敌的赣军到底是怎么一番模样,能当得了咱们革命军的锋锐。”青年军官也跟着说道。
骑在马上的这位革命军将军,就是革命党人当中大名鼎鼎的陈英仕。
陈英仕1878年出生于浙江湖州一个商人家庭,读过七年私塾,15岁丧父,1906年春东渡日本,先后学习过警察、法律和军事学。同年冬加入同盟会。和同时代的浙江籍革命党人相比,他出道较晚,那个时候的他并不出色,直到回国时仍是默默无闻,历史上并没有留下什么痕迹。
而他最初的崭露头角,是在1908年回国后在上海的活动。1907年徐锡麟秋瑾被清廷杀害后,上海的革命力量受到严重挫折,几乎停止了一切活动,两广、云南的起义屡屡失败,同盟会内部意见分歧,上层发生严重分裂,光复会又重新自立门户。从1907年到1910年是同盟会成立以来最困难的时期。在这种困境下,陈英仕在上海重整旗鼓,打开了局面,从空言渐进于实行,“党势为之一振”。
陈英仕平日里自称书生,但他却一向行动果断、敏捷,以“四捷”著称(口齿捷、主意捷、手段捷、行动捷)。武昌首义之后,上海不久也宣告独立,“汉口一失,英仕则能取上海以抵之,由上海乃能窥取南京。后汉阳一失,党人又得南京以抵之,革命之大局因以益振。则上海英仕一木之支者,较他着尤多也。”
二次革命之后,孙氏第二次***日本,痛感失败是党内意见不一造成的,决心组织一个高度服从领袖的革命党。陈英仕极力支持孙氏毁旧党造新党的主张,成为孙氏最重要的助手,并在中华革命党里任总务部长,主持组织工作,地位仅次于孙氏。
中华革命党所采取的帮会秘密结社的组织方式和用来约束党员、控制组织的一整套方法,最初就是陈英仕向孙氏建议并且得到孙氏的同意。中华革命党章规定,入党要履行严格的手续,要填写誓约,其中有“永守此约,至死不渝,如有二心,甘受极刑”这样类似黑社会的语言。党员还被要求绝对服从党首的命令和意志,党员如果叛党,除本人处以极刑,介绍人也要负连带责任(从这些方面来看,中华革命党更象是一个帮会式的组织,而不象是革命的政党。因此也难怪黄兴这样的革命元勋都拒绝参加)。
陈英仕惯用刺杀手段,曾在上海组织暗杀了袁世凯的得力大将上海镇守使郑汝成,并策动“肇和”舰官兵起义。虽然事败,但却给了袁世凯以极大的震骇。(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投推荐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一百四十三)革命的和被革命的

(一百四十三)革命的和被革命的
对于袁世凯帝国政府的很多人来说,陈英仕的名字所带来的恐怖感,就相当于后世的**带给美国人的影响。
“二次革命”的失败给了孙氏以极大的刺激,孙氏认为,“革命失败是因为军事准备不足的关系,党从今后一定要非常注重军事”,并决心建立真正的革命武装。孙氏的武装计划得到了日本方面的大力支持,孙氏因此号召党内有军事经验的党员集中到日本进行“军事再复习”(实际就是接受日本方面的军事训练)。
如今的陈英仕,在完成了“军事再复习”后,已经成为了“中华革命军”的最高军事统帅。
作为曾在日本留学过军事的陈英仕,对日本军队的作战素养一直很是敬服,而在那场日本对中国发动的侵略战争中日本军队的败绩,他始终认为是日军兵力不足以及运气太差的结果。
而他身边的那位军官——中华革命军广东军团参谋长江钟正,更是根本不相信,袁世凯的北洋军,竟然会比日本近卫师团还要能打。
江钟正1887年出生于一个盐商家庭,父亲于1895年病殁后,江钟正由母亲含辛茹苦抚养成人,幼年入私塾诵读经史。1903年入奉化凤麓学堂,两年后至宁波箭金学堂就读。1906年初肄业于龙津中学堂,4月东渡日本,入东京清华学校,结识陈英仕等人,受到反清思想的影响。年末回国,1907年江钟正考入保定全国陆军速成学堂,学习炮兵科。1908年春赴日本留学,入东京振武学校,1910年冬毕业后,曾在日本陆军第十三师团第十九联队为士官候补生。在投身革命后,深受孙氏的器重,辛亥革命爆发后,江钟正赶回上海,受陈英仕指派,先率先锋队百余人至杭州,参加光复浙江的战斗,随后在沪军都督陈英仕部任沪军第五团团长。
和陈英仕一样,江钟正在军事方面主要的功绩,也是体现在暗杀方面。
由于武昌起义和上海起义的实际发动者是光复会,光复会对革命队伍当中的这些捡现成便宜的人十分反感,为了能够独占革命胜利的果实,江钟正1912年1月受陈英仕派遣,带人暗杀了光复会领袖陶成章。由于暗杀一个阵营的同志震动太大,在案发后江钟正避往日本。1913年“二次革命”起事后,江钟正又在上海参加攻打江南制造局,事败后隐居上海,10月加入孙氏重新组建的中华革命党,11月再次东渡日本。1914年7月,江钟正被派往上海协助陈英仕从事反对袁世凯的地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