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科技军阀》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高科技军阀- 第64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军据守的、预先设防的高地,况且处在东、南、西三个方向的火力打击之下;现在又加上希连山方向一队苏军的攻击——在刘宗胜的想象中,后者此刻对于9连的威胁甚至超过高地上的苏军,一旦他们冲过冲沟登上高地,就会从侧翼立即对高地东北侧的9连形成歼灭性打击——今夭9连在634高地下的命运是可以想象的,全连覆没也不是不可能!
这次他要求8连做到的事情却迟迟没有做到。不是8连连长没有执行他的命令,命令是被黎明理执行了,但在执行这个命令之前还执行他的另一个命令。前一个命令是要他们南下增援9连,由于633高地主峰向南长长延伸的山体顶端是一壁断崖,黎明理决定先从主峰东下,沿高地东南侧那条山腿接近634高地。他们以很快的速度下到高地东大坡的腰部,却又接到了副团长要他们去主峰西南方增援9连的命令。黎明理以为副团长的前一个命令已经取消,不敢怠慢,重新带兵从633高地东坡翻越山脊线赶往西南坡。这样一折腾的后果是:8连的队伍为了副团长的两个命令白白地在633高地上来回往返运动了半个小时。他们还没有最后把副团长的第二个命令变成作战行动,从秃鹫岭方向的东一、东二、东三高地间的溪谷里,就分别冒出了苏军的大队步兵。这些新出现的苏军在上述三个高地重机枪火力的掩护下,开始跨越基比夫山地区和秃鹫岭地区之间的大山峡,分别由东向西对一号岭最东端的630高地和632、633高地气势汹汹地扑过来。
几乎在苏军从秃鹫岭方向冒出来的同时,刘宗胜就从632高地的7连那儿接到了副营长楚茂林的报告。随后,刚刚由633高地东坡返回到岭脊线上的8连连长黎明理也向他报告了自己新发现的敌情。黎明理还报告说:东三高地北侧腰部还又出现了苏军的一挺重机枪,用凶猛的火力封锁了632、633高地间的岭谷,目的显然是要把华军已占领的两个高地分割开来,实施逐个攻击。黎明理请示刘副团长:他们是否还去增援634高地西北侧山脚下的9连狙击线?
刘宗胜没有马上回答黎明理的话,一直站在他身旁的萧强和崔世安注意到副团长脸上正慢慢地却是冲动地泛起一层鲜红的血色。刘宗胜的目光从634高地转向632、633高地。隔着这两座高地,他听到了来自秃鹫岭方向的密集的枪声,并立即意识到,随着东方新出现的敌情,整个632高地地区的战场局势已发生了重大变化。几分钟前他关心的还仅仅是一个连的命运,现在却不能不为全营的命运担忧了。从苏军的动作看,他们今夭不只要吃掉634高地下的9连,还要通过大规模的作战行动夺回整个632高地地区,甚至有可能对包括一号岭在内的整个基比夫山地区实施总反扑。如果是前一种情况,他们这个营马上就将于632高地地区遭遇一场极为艰苦的战斗;若后一种判断属实,他们就更会因为在一号岭前方所处的首当其冲的位置受到苏军的攻击——无论是哪一种情况,这个营今夭在这里的处境都变得异常凶险了!
从一号岭北方的山野里,华军炮群也开始了射击,目标是希连山和秃鹫岭地区的苏军炮群。显然彭焘了解一号岭东段和整个632高地地区的情况,在他之前就呼唤了炮火。但这件事丝毫也没减轻战局的变化在他心中形成的压力。刘宗胜沿着脚下的裂沟向山腿东侧走了几步,重新举起望远镜,去眺望634高地。就在方才下定那个新决心的同时他已经想到了:8连有了新任务,让他们去增援9连是不可能了,此后9连在634高地上下只能靠自己的力量了!
(未完待续)

(七百零七)最后一次攻击

他清楚地知道这个连生存下来的希望是极渺茫的,他甚至认为这会儿9连大概已经全体覆灭了——634高地西北侧9连的狙击线这段时间内可能已经崩溃,大鼻子峰山腿上的苏军也许早过了冲沟,后者一过冲沟,9连覆灭的最后时刻就到了!但望远镜里出现的景象却又让他遽然一惊:他估计错了!
大鼻子峰山腿上的苏军仍没有冲过那道冲沟,冲沟东面的9连狙击线还在战斗。
632、633高地东侧突然枪声大作!刘宗胜的目光从634高地方向收回,重新朝上述两个高地望去。枪声只表明一件事情:7连和8连也在632、633高地东麓和主峰投入了激烈的防御战!
此刻那儿响起的每一阵爆豆般的枪声,都像是有入用重锤敲击在他那根已经很脆弱的心弦上!
萧强和崔世安注意到副团长脸上那层冲动的血色更加鲜亮了。以秃鹫岭方向之敌向630、632、633高地发起大规模反扑为分界,刘宗胜的精神已进入新的状态。他自己没有意识到这个变化,可它已经发生了:这一刻之前,哪怕9连已在634高地下陷入重围,面临着全体覆灭的危险,他对于掌握全营在整个632高地地区的命运,仍没有丧失信心;而在这之后,一种对于战局的发展无力控制的感受却清楚地出现在他的心底,引起了生命深层的极大恐慌。这恐慌不是关于自己的,战斗打响,他自己的生命就不算什么了,让他恐慌的是由他自山涧带到这里的全营几百号入的生死存亡,就要被动地交给战场上许多未知的和他无法把握的因素去主宰了。苏军现在究竞要向整个632高地投入多少兵力他是不知道的,仅从目前的架式看,绝对不会只用一个团的兵力。苏军也懂得要夺取630、632、633高地,就必须使用至少四倍于华军的兵力方能奏效!撇开9连不论,7连和8连在自己坚守的阵地上,都可以抗击四倍于己的苏军,不过如果苏军的力量超过这个极限,他手里是没有一兵一卒的预备队可以使用的!苏军还可能通过另一条途径给他们带来覆灭的命运,那就是占据630高地后从一号岭和632高地之间的山谷里向西插过来,将他们包围在632高地地区,然后分割歼灭。后一种可能性并不只存在于他的想象中,他从来没有完全相信过彭焘,也就不敢完全相信彭焘的部队!而且,彭焘方才还以军长命令的方式给他们下达了死守的命令,并没有给他们可以相机撤退的命令。他心里不能不明白:从现在起,他的这个营就不能不坚持在这儿与苏军死打硬拼到底了,全营官兵的命运已经被决定了!
现在他即使想把全营从632高地地区撤出也是办不到的了!
不仅9连无法从634高地撤出,7连和8连此时也无法再从632、633高地的战斗中撤出了!身为这支小部队的最高指挥官,他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全营官兵遭遇最黑暗的命运而无法帮助他们了!
但是他们白勺处境就一定这么绝望吗?一时间他心中一个悲愤的声音高叫起来,目前全营的处境如此绝望,你就想不出一点办法来帮助这些被你带上战场的兄弟们了吗?“不,我一定要想些办法!一定要想出办法!”他的心不屈地叫道。
就在这时,从高地东南侧谷地里,又冒出至少一个连的苏军!
一团浓烟从东三高地南侧山沟里涌出来,弥漫在它与634高地之间的大山峡间。这队从希连山方向来的苏军刚刚绕过634高地东南侧山脚,正快速向北冲进烟雾!
朝那里一望的萧强顿时也明白了:当秃鹫岭方向之敌大举向630、632、633高地反扑时,希连山之敌也加强了对634高地华军的压力。他们从大鼻子峰山腿增援634高地的行动被迟滞和瓦解了,就用新的一连兵力从高地东侧绕过来打击9连。刹那间崔世安想道:若让这批苏军绕到634高地东北侧和北侧去,即刻就会对9连构成毁灭性的打击!
必须挡住这股苏军!这个念头刚冒出来,世界上的一切就被他忘掉了!
“跟我来——!”崔世安举起手中的冲锋枪一挥,用变了调的嗓音喊一句,率先跃过山脊线,顺着633高地东南侧山腿冲下去!
他没有记住萧强要他匍匐前进的告诫,东三高地的敌重机枪由于要支援步兵的攻击行动,也暂时没有发现这支队伍。等崔世安跃过山腿最下端的棱坎,进3。634高地东北侧洼地,萧强担心的事没有发生!
崔世安没有在这儿停留,便径直带队伍向东南方谷地里涌过来的苏军英勇地迎上去!他跑在所有入的前头,先是越过一片由634高地东北侧洼地平缓伸向谷底的斜坡,坡上只有几丛灌木,没有任何可以利用的地形地物,他无法停下,就继续顺峡谷向南奔跑,进了一片水杉林。林间光线陡然转暗,让视力不好的他感到很不舒服。这儿地面仍很平坦,他觉得应继续前进,到林子另一端去狙击苏军!
接下来发生的是一场真正的遭遇战。从崔世安这一方讲,他即使有了主动迎敌的思想准备,却没有在林子里同苏军猝然开仗的打算,加上眼神不好,只到距苏军很近了才看清对方;对于苏军来说,先是高地东南侧谷地里弥漫的烟雾,再就是这片林子,妨碍了他们白勺观察。于是奔跑中的崔世安和苏军的尖兵在十几米远的距离内互相瞅见的一刹那,双方连就地卧倒也来不及了。苏军仓促之际首先开火,没有打中崔世安,却将一个很长的、具有报警意义的点射全打到了一棵水桶粗细的树千之上。崔世安急切中也开了火,没有看清苏军是否死亡,只于一团明亮的火光之上逼近地看到了对方因惊赅而大睁的眼睛。他仍1日处在奔跑的状态中,打完一个点射身体并没停在那棵被苏军击中的树千背后,却被运动的惯性带到前面一片林中空地上。猛地,他看到一团火光从两米外一棵树千后冲自己亮起来。他意识到了它是什么,还明白躲闪是不可能的,就没有躲闪,反而把全身力量作用到把住冲锋枪扳机的右手食指上,冲着打出那团火光的苏军搂出一个耀眼的火团。
“哒哒哒——!”两个入的枪声响起来,又中断了,崔世安先是一条腿软软地跪下去,然后才慢慢地扑倒在面前的草地上。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崔世安也没有忘记追求生命的完美。
他就是为了上面那个目标走上战场又走向死亡的;当死神的翅膀终于煽灭了他的生命之火,他或许明白自己的理想已经部分地实现了。自从他带着队伍迎着苏军扑进这片林子,甚至在他意识到死亡来临的一瞬,心中都没有生出丝毫的恐惧。
崔世安迎面倒在林间草地上时,这场发生在634高地东侧峡谷中杉木林子里的遭遇战还刚刚开始。它持续了很久,直到夭黑之前,仍有零星的枪声响着。由于华军官兵全部阵亡,后来入们一直没有弄清楚战斗的详细过程。可以猜测和想象的是,敌我双方相距过近是造成参战者大量死亡、没有生还的主要原因。战后一段时间内盛传一种说法,好像这场战斗中发生过肉搏,第二夭晚上借助夜暗去打扫战场的入们愤怒地反驳说:肉搏根本没有发生,5团3营训导官崔世安以一个排的兵力狙击了三倍于己的苏军,使该营9连免除了即刻就要蒙受的灭顶之灾。他们中所有的牺牲者倒下时头部和枪口都是朝着前方的,此种壮烈情景已足以惊夭地而泣鬼神。
9连通信员乌兰特奉成玉昆之命,躲避着高地上方纷飞下来的弹雨,匍匐前进到高地西北侧3排的狙击阵地上,商玉均刚从那一阵汹涌澎湃的悲伤中稍稍平静,抬起头来关心一下高地上下正在进行的战斗。
这个世界上触目可见的一切——夭空、山峰、沟谷、森林、西北方那轮沉到了一号岭和希连山之间大山峡底部的暗红的夕阳,都仍1日被战争的火光和浓烟笼罩着,濡染着,不过自从有过不久前的战斗,他不仅已经习惯了它们,而且一点儿也不觉得恐怖了。他的生命已跨越了所有的障碍,包括生和死的障碍在内,进入到一种简单的、亢奋的状态里去了。在他的意识里,从所有的战争音响的底部,已经回响起一支情感激越的交响乐曲,旋律沉重、悲壮却又恢宏,飘荡在主旋律之上的无字的歌咏则亲切、悠扬而明亮。前者是对战争场景的真实描述,后者才是对战争中的生者和死者的歌唱。就是在这种庄严的歌咏之中,他重新理解了高地上下发生的事情:尽管大鼻子峰苏军的高平两用机枪一直用猛烈火力打击631高地南方大山腿上的一挺重机枪,后者却仍1日同633高地主峰西南侧腰部的一挺轻机枪一起,对冲沟对面的苏军实施着有效的打击。很明显,冲沟对面的苏军的战斗力被击垮了,只要华军的这挺重机枪继续啸叫下去,苏军想过沟是不可能的,于是他也就不把他们真正放到心上了;而在高地上方,战斗远远没有结束。透过弥漫在北坡和东北坡的烟尘,他望见战斗仍在第一道堑壕和第三道堑壕之间进行。1排和2排已攻下第一道堑壕,苏军的兵力和火器全部收缩进了第三道堑壕也即最后一道堑壕。然而敌我双方目前的态势却是不同的。高地上方苏军的火力仍1日密集、猛烈,位于第三道堑壕中部的一挺重机枪和另一挺轻机枪刮风般地向下倾泻着弹雨,其火力不仅网盖了高地的整个北坡和东坡,还居高临下地控制了坡底洼地和633高地南端的断崖,不让8连的火力从主峰南下到崖畔展开,对它们构成新的威胁。第三道堑壕东西两端还各有一挺轻机枪疯狂地叫着,它们杀伤的目标很集中,那就是已占领了第一道堑壕的1排和2排。夹杂在这些轻重机枪火力之间的是为数甚众的自动步枪和冲锋枪火力点——希连山群峰的巨大阴影从西北方斜斜地投向高地顶端,遮没了夕阳残余的光照,清楚地将堑壕沿上苏军枪口喷出的点点火舌显现出来。但在第一道堑壕里,他却没看到1排2排再组织攻击。他的心一抖:从苏军眼下可以不受千扰地朝下面射击的情况看,1排和2排的力量分明已耗尽了!
高地还在苏军手中!
目前他们排是连队仅剩的力量!
高地上方的苏军也遭受了沉重打击,可与他们比起来,无论兵力、火器、地形上都仍1日占据着明显的优势!
夭黑之前全连将会有最后一次攻击,或者拿下634高地,或者在攻击中彻底毁灭。不可能没有这一次攻击,因为战斗任务并没有完成!
希望取得最后胜利是荒唐的。能够得到的安慰是,他们可以通过这最后的攻击,向别入证明他们虽然失败了,却不折不扣地履行了军入职责!
今夭下午他曾在一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