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科技军阀》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高科技军阀- 第55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伊莲妮正想冲来人发泄一番,但当她听出了说话的人是谁时,到口边的脏话一下子便收住了。
那是杨朔铭的声音。
“我可以进来吗?”杨朔铭礼貌的问道,他的声音透着一丝温柔和慈爱,父亲鲁普雷希特一世皇帝和她说话时,也是这样的声音。
“请进。”伊莲妮轻轻说道。
门开了,这时走廊的灯一下子灭了,黑暗再次降临,伊莲妮正惊疑间,一团柔和的光芒亮了起来。
伊莲妮吃惊地看着走进来的杨朔铭,一双漂亮的眼睛瞪得大大的,脸上满是难以置信的神色。
因为那团光,是从杨朔铭的手中发出来的。
杨朔铭的手里没有拿任何东西,他只是微微的抬着手,手里擎着一团光,微笑着向她走来,好象一个魔术师。
“晚上大家都睡了,灯太亮了,会影响其他人的休息。”杨朔铭注意到了德国公主眼中的惊诧的神情,笑着说道,“我觉得这样能好一些。”
“您真是太了不起了。”伊莲妮感叹道。
“呵呵,这只是特斯拉博士的无线传电技术的一个小小的应用。”杨朔铭说着,将手中的光球轻轻的放在了桌上,他接着拉过一把椅子,在伊莲妮的床边不远处坐了下来。
“如果您睡不着,不介意的话,我们可以聊聊。”杨朔铭说道。
“好的,总统先生。”伊莲妮故作矜持的点了点头,但她的嘴角还是忍不住流露出了一丝笑意。
“刚才是做梦了吧?是不是又想家了?”杨朔铭象是看透了她心里在想什么。柔声问道。
“嗯。”伊莲妮使劲的点了点头。“我刚才梦到我的父母和哥哥们了,是小时候的情景……”
“我很抱歉。”杨朔铭真诚的说道,“我向您保证,一定尽快让您回到德国,和亲人团聚。”
“那恐怕是要等到战争结束了吧?”伊莲妮的眼中闪过一丝忧郁之色,“这场战争还不知道要打几年呢。”
“我保证,战争不会持续很久,你会很快回家的。”杨朔铭说道。
“算了吧,总统先生。您就别宽慰我了,我知道的和您一样清楚。这场战争,绝不会很快结束。”伊莲妮摇了摇头,说道。
“说说你的看法,也许我们会找到尽快结束战争的办法。”杨朔铭向她投过鼓励的目光。
“我以前从来没有来过中国。所以并不知道中国的情况,但这一次,我看到的中国,却远远超出了我的想象。”伊莲妮望着桌上的那团光球,轻声说道,“中国的科学技术的发达,竟然和德国不相上下,中国的城市和德国的一样美丽,整洁,干净。中国的人民和德国人民的生活一样富足,而中**队的面貌,也和德**队相似。中**队装备的武器,和德**队一样先进。我以前一直认为,德**队的战斗力是世界上最强的,但现在看来,中**队的战斗力也并不比德**队弱……”
杨朔铭静静地听着姑娘的诉说,没有插言。
“来到北京后,我才发现,中国在很多地方。很可能已经走在了德国的前面……”伊莲妮从光球身上收回目光,转向了杨朔铭,“德国是欧洲最强大的国家,中国是亚洲最强大的国家,美国是美洲最强大的国家。现在,德国已经和中国美国成为了敌人。这是一场势均力敌的战争,这样的战争,只会僵持下去,注定不会在短时间内结束的,总统先生。我想您明白这一点。”
“您说的非常对,公主殿下。”杨朔铭微笑着点了点头,“但在我看来,您刚才说的,恰恰也是这场战争不会持续很久的理由。”
“您为什么这么说?”伊莲妮再次瞪大了眼睛。
“对于势均力敌的交战双方来说,既然明白继续打下去只会两败俱伤,那么他们很自然的就会考虑以和谈妥协的方式休战的可能性。”杨朔铭说道,“互相让一步,一起活下去,总比一起走向毁灭要好得多,不是吗?”
伊莲妮明白了杨朔铭的意思,眼中竟然闪过一丝喜色。
“不过,据我所了解的情况,德国一直在研制一种毁灭力极强的‘终极武器’,是不是?”杨朔铭笑了笑,问道。
听到杨朔铭的问话,伊莲妮一下子变得紧张起来。她警惕地看着杨朔铭,等候着他的下文。
“请公主殿下放心,您是我的客人,我不会强迫您做任何不利于您祖国的事情。”杨朔铭笑着说道,“我想要告诉公主殿下的是,中国也一直在致力于研制这样的武器,并且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功,相信不久便可以投入到实战当中。”
伊莲妮本能的想说“这不可能!”,但当她回忆起那个载着她来到北京的神秘飞碟时,她一下子明白了,眼前的中国总统,并没有骗她。
哪怕是以德国的先进技术,并且很早就开始了对碟形飞行器的研制,直到现在,也没有制造出类似的飞碟!
“呃,应该过不了几天吧,我国的第一次原子弹试爆就将在沙漠里进行,届时我希望公主殿下能够和我一起去观看我国科技的最高成就。”杨朔铭正式的向伊莲妮发出了邀请,“怎么样?您愿意去吗?”
“那将是我的荣幸。”伊莲妮略一思忖,便果断的点了点头。
“太好了。”杨朔铭转头看了看墙上的时钟,“不早了,我就不打扰公主殿下的休息了。”他说着站起身来,走到桌边,轻轻的捧起了那团光球。
“晚安。”
“晚安。”
杨朔铭向伊莲妮点头告别,然后向门口走去。
伊莲妮怔怔的看着杨朔铭的背影。在他走到门口的时候。伊莲妮突然叫住了他。
“总统先生!”
杨朔铭转过身来,看着她,脸上依然带着温柔的笑容。
“总统先生,我想知道,您会批准对德国使用这种武器吗?”她有些急切的问道,呼吸也跟着变得急促起来。
“我最小的女儿,和您的年纪差不多大,公主殿下。”杨朔铭明白她在担心什么,笑着答道,“我对您的感情。就象对我自己的女儿一样。做父亲的,最大的心愿,是希望自己的女儿过得幸福。我怎么可能会去做出破坏她的世界的事情呢?”
“您能发誓吗?”伊莲妮的脸上泛起了淡淡的红晕,她有些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我知道,我的要求很无礼,但我还是希望您能给我一个保证……”
“当然,我发誓。”杨朔铭微笑着点了点头。
“那我也向您保证,我一定会阻止德国对中国使用同样的武器,虽然……我想您也知道,德国现在还没有这种武器……”伊莲妮咬了咬嘴唇,抬起头说道。
“谢谢你,伊莲妮。”杨朔铭看着坐在床上的姑娘,心里明白他已经达到了目的。
听到他没有称呼自己为“公主殿下”。而是象父亲一样的呼唤自己的名字,伊莲妮开心地笑了起来。
“也谢谢您,总统先生。”
“睡吧。”杨朔铭笑着冲她摆了摆手。
“嗯!”她笑着冲他也摆了摆手,目送着他的身影消失。然后甜甜地进入了梦乡。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物理实验室。
现在,这里正在进行着有关原子能的实验。
“开始吧!”看到一切准备就绪,费米摆了摆手,下令实验开始。
由于在哥伦比亚大学和美国其他大学中所做的试验证实了费米关于在裂变过程中会释放出中子的假说,因此链式反应在理论上是可以实现的。困难在于铀裂变时释放的中子速度太快,无法有效地引发其他铀原子的裂变;再就是裂变产生的中子四散逃逸,大多数在有机会起作用之前就逃逸到空气中或被其他物质吸收掉了。如果要实现链式反应,就必须使中子慢化,并大幅度地减少它们的逸失。使得裂变增殖的中子数与上一代中子数之比大于1,这样链式反应才能持续下去。
中子减速是费米的老手艺了。在意大利皇家科学院工作时他就用石蜡、水等多种物质进行过中子减速试验。但是在哥伦比亚大学实验室进行多次试验后,费米发现水和石蜡中的氢吸收的中子太多,于是西拉德建议用碳做减速剂,因为碳原子也会使中子慢下来,而且只要其纯度很高,吸收的中子就比水或石蜡少。费米和西拉德两人共同想出了一种他们认为会产生链式反应的设计:把纯石墨砖与嵌入铀块的石墨砖分层叠放起来,换句话说,这东西是一个“堆”。但这个堆应该多大、该有多少层、形状是方的、圆的还是锥形的,却没有一个人知道。当然,通过试验可以得到想要的答案,但困难在于当时美国只有很少的几克铀,而且没有接近所需纯度的石墨。
采购成了一件重大的工作,费米将其推给了西拉德,后者在美**方有许多身居高位的朋友。美国陆军和海军向费米提供了首批购买材料的6000美元赠款,到开春时几吨高纯度石墨已经开始运抵哥伦比亚大学物理系大楼,费米和其助手成了泥瓦匠,亲自堆砌石墨砖。他们很清楚,在几个月、或许是几年内,是不会有足够的铀来尝试建造一座反应堆的,这倒暂时不成问题,因为他们自己对于铀的性质也不甚了了,甚至连它的熔点都还没弄清,在建议“铀顾问委员会”对反应堆投入巨大的经费和精力之前,他们还有大量关于石墨和中子的研究工作需要完成。
由于材料不足,试验进行得很缓慢。到1941年春天,费米和他的小组建造了一个小型的反应堆,他们抠出一些石墨砖,在里面挖出小洞,放进铀块,然后再把石墨砖放回去。随着越来越多的纯净石墨送到哥伦比亚大学,这座反应堆越来越高,最后在该年秋天的时候顶到了天花板,但它还远远没有达到自持式链式反应的要求,太多的中子被吸收掉或逃逸了,需要更大的房间,更高的天花板。费米派他的助手在纽约四下寻觅这样的房子。
12月6日,即“铀计划”领导人布什宣布“全力以赴进行原子能研究”的决定后不久,费米就得到通知,他本人、他的小组、他的设备以及他收集来的各种材料都要搬到芝加哥去,因为美国物理学会主席、芝加哥伦比亚大学学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康普顿教授被任命主管链式反应的基础物理研究工作,康普顿决定把所有的工作都搬到芝加哥伦比亚大学学来进行。康普顿还委托威斯汀豪斯电气公司制造3吨纯铀,并委托美国国家标准局和联合碳化物公司制造所需的纯净石墨。未完待续……)
s

(六百一十八)美国人的核反应堆

芝加哥链式反应实验室命名为“冶金实验室”,不过里面一个冶金专家也没有。'')从纽约搬到芝加哥后,反应堆的高度增加了,但却仍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费米认为,石墨这种多孔物质中有很多空气,而空气中的氮起着吸收中子的作用,如果能在反应堆周围造成真空,也许能增进反应堆的性能。受食品罐头的启发,费米让芝加哥伦比亚大学学的铁匠制造了一个巨大的铁罐,抽出里面的空气,但中子逸失的现象还是很严重。有人建议用甲烷代替空气,但甲烷存在爆炸的危险,而费米的实验室已经发生过两次危险的爆炸事故了,他最后否决了这个主意,决定建造一个更大的反应堆。
康普顿为这个反应堆找到的最理想的地方是芝加哥伦比亚大学学体育场西看台底下的一个室内网球场,这间屋子宽9米,长18米,高近8米,自从美国参战以后就被废弃了。物理学家们希望有更大的地方,但是其它几处更适于安装反应堆的地方都被芝加哥日益增多的军队部门征用了。
在新反应堆等待石墨和铀的同时,费米的助手安德森去固特异轮胎橡胶公司定制了一个正方形的气球,固特异公司的人用惊异的目光瞪着这个纤瘦的年轻人,因为他们还从来不曾听说过有正方形的气球。安德森把精确的规格要求讲了出来之后,固特异的人勉强答应用胶化织物制作一个正方形气球,不过固特异公司“不能担保这玩意儿飞得起来”。
费米并不需要让它飞起来。两个月后,这个巨大的气球运到了芝加哥伦比亚大学学,费米小组七手八脚把它搬到室内网球场,用脚手架和升降机将它固定在室内,只留下一个供人员出入的扇形吊门,随后开始在里面组装核反应堆。从已经完成的无数试验中,费米对于这个反应堆到底应该是个什么样子已经有了一定的概念:它是一个直径7。9米的圆球,用一个正方形的木架支撑。外面罩着那个正方形气球。气球的作用是在必要的时候抽成真空,不过费米小组后来一直没有这么做。自愿来帮忙的中学生在室内网球场和附近的木工棚之间川流不息,搬来做好的木块。然后带走下一块木头支架的图纸。当物理学家们开始摆弄联合碳化物公司送来的纯石墨砖时,样样东西都变成了黑的:首先是网球场的墙壁和那个气球,接着是地面,石墨粉末铺满了地板。光滑得好像舞厅的地板一样,漆黑的人影在上面滑行着,他们的工作套衣和防护镜也是漆黑一片。气球里面,一堵高大的石墨黑墙正在迅速地增长,墙上还插着7根镉棒和3根硼钢棒。以控制中子增殖的数目。
随着反应堆的增高,费米进行了各种测试,那个石墨球的最上面几层始终没有加上去,因为反应堆达到临界大小的时间比预料的来得要快,从安放第一层石墨砖起仅仅过了6个星期,就到了12月2日凌晨。当时给反应堆做扫尾工作的是安德森,如果当时他抽出镉棒的话,那么他就会开动核反应堆。从而成为美国实现人工自持链式反应的第一个人。不过他决定把这个荣誉让给费米。
天亮之后,费米、康普顿及其助手们云集在网球场里,耐心地等待着最后一刻。在场的人中有一位是“冶金实验室”以外的人物:杜邦财团的克劳福德?格林沃尔特先生,他后来成为杜邦的董事长,而在历史性的那一天清晨,他恰好和杜邦公司的其他人在附近的一个房间里同军方的高级官员举行会谈。康普顿把他拉出来领到了现场。
格林沃尔特和杜邦公司的人当时正处于一种为难的境地:他们不知道怎样才能和军方达成协议。美**方在1942年8月就接管了“铀计划”,并将其命名为“曼哈顿工程”。9月。美国陆军工兵上校格罗夫斯被任命为“铀计划”或“曼哈顿工程”的负责人。该工程包含着比核研究更多的东西,包括生产石墨和铀。还有铀同位素的分离,以及一种新元素——钚的生产。杜邦公司被告知在铀的裂变过程中会产生钚,而钚或许适合于制造原子弹,于是格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