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科技军阀》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高科技军阀- 第33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因为现在的他明白,罗斯福即将要做的,绝不止是“以邻为壑”,作为在华尔街全力支持下上台的总统,他的最终目标,远不止此
不过,现在的中国精英们,对美国的认识,能达到这种程度,他已经感到相当欣慰了
“瀚之其实已经有办法了,是吗?”金溥信象是看穿了杨朔铭的心思,微笑着说道
“办法当然有,但是需要大家和我紧密配合”杨朔铭点了点头,说道
日本,东京,“三菱”公司总部
“我们在支那的业务量急剧萎缩,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岩崎弥久看着桌面上放着的报表,瞪大了眼睛,望着面前的几位公司负责人,象是要从他们身上看出答案来
“支那从美国购进了大量的式机器,有的企业甚至从美国搬来整座工厂,他们的产品质量已经过了我们,而且价格加便宜……”一位负责人看到岩崎弥久的脸色变得越来越难看,说话的声音也变得越来越低
“支那政fu在国内采取了严厉禁止鸦片的政策,我们在支那开设的‘宏济善堂’和‘广济善堂’都被支那政fu封掉了,而在缅甸和货源也大大的减少,对支那的‘特殊商品贸易’已经在事实上停止”另一位负责人说道,“我们的直接损失已经达到了六千万元……”
“你们的意思,是问题并没有出现在我们身上,是这样吗?”岩崎弥久厉声说道
“是的”一位负责人大胆的说道,“我们能做的都已经做了,但是您应该知道,支那商品的竞争力越来越强,不光是我们的业绩下降,其它的公司也和我们一样”
“‘特殊商品’的货源出了问题,难道也是支那人弄的吗?”岩崎弥久喝问道
“是的”一位专门负责在支那的“特殊商品”销售的负责人说道,“据我们在缅甸的线人报告,支那境内经常有匪帮越境袭击缅甸境内的罂粟产地,导致当地大量减产因而造成货源严重不足,价格也异常昂贵……”
“匪帮?”岩崎弥久先是一愣,但他马上便明白了过来
“据称这些匪帮武器先进,战斗力很强,甚至当地的英军都难以匹敌,我们的人认为,很可能是支那军队的正规部队化装采取的行动……”一位负责人说出了岩崎弥久心里的想法
“好了,我都知道了,你们走”岩崎弥久挥了挥手,几位负责人如临大赦般的鞠了一躬,纷纷退了下去
当屋子里只剩下了岩崎弥久一个人的时候,他来到墙壁前,紧紧的盯着墙上“三菱”的创始人岩崎弥太郎的巨幅画像,一双拳头握得紧紧的,似乎是想要从先辈的身上获取力量
“可恶的支那真应该让大炮的声音在这片土地上重响起来”
此时屋子里如果有不明真相的人听到岩崎弥久的这句话,也许会感到吃惊,但如果是了解“三菱”历史的人,则丝毫不会奇怪
事实上,业内人士都知道,“三菱”是支持日本帝国进行对外侵略战争的最大军火供应商这个拥有悠久历史的财团现在依旧在日本政经两界发挥着重要影响,控制着日本军工生产订货的大量份额
“三菱”的缔造者就是岩崎弥太郎早在明治维开始的时候,岩崎弥太郎便在东京和一帮朋友成立了“三菱商会”当时,“三菱”是日本众多中小财团中并不起眼的一家,但神通广大的岩崎弥太郎利用和明治政fu的关系,很快让“三菱”发展了起来
当时明治政fu内部权力斗争激烈,岩崎弥太郎支持大久保利通一派大久保利通当上首相后,“三菱”的好日子就来了1874年,日本决定出兵中国台湾,岩崎弥太郎积极向内务大臣请示承揽军需输送工作内务大臣知道岩崎是首相的红人,便表示同意“三菱”借此一跃成为日本的“海上霸主”而另一家海运公司“三井物产”不得不请求租用“三菱”的船只,并愿一年付70万元的租赁费但岩崎弥太郎为压倒竞争对手,断然拒绝
遭到拒绝的“三井物产”纠合敌视“三菱”的地方船主、批发商、货主,企图与之对抗起先,“三菱”并未将对手放在眼里,但是1878年大久保利通被刺,支持对手的政治力量上台,“三菱”的冬天便到来了
日本政fu于1882年10月与“三井”一同成立了“共同运输公司”,与“三菱”打起了商战为了取悦客户,抢先到达目的地,两家公司在海上展开长跑比赛最终,还是岩崎弥太郎技高一筹1884年,岩崎弥太郎收购了“共同运输公司”50的股份,但就在同一年,因为长期劳累,岩崎弥太郎患胃癌去世
弥太郎的弟弟岩崎弥之助继承了他的位置“共同运输公司”乘弥太郎逝世之机又打响了价格战岩崎弥之助对政fu偏袒对手十分不满,扬言要炸毁全部船只,政fu官员害怕遭到社会各界指责,便派人与弥之助谈判1885年9月29日,“共同运输公司”被“三菱”并吞,成立了“日本邮船公司”“三菱”就此完成了扩张的一次伟业“完成大业”后的岩崎弥之助不久就将“三菱”总裁的位置交给了哥哥的长即现在的岩崎弥久
(三百八十六)以邻为壑

(三百八十七)金融大战的序幕

三百八十七金融大战的序幕
岩崎弥久上任时,日本正积极扩军备战,准备侵略中国1894年7月,岩崎弥久与当时日本财界的头面人物涩泽荣一、福泽谕吉等人发起成立“报国会”“报国会”通过日本媒体向国民宣扬“忠君爱国精神”,要求所有国民为“战胜中国”而捐献一切当年8月1日,也就是日本正式向中国宣战之日,岩崎弥久等五人召开支持日本政fu对中国开战、筹措军费大会他们号召:“值此日清开战之际,全国有志之士,要筹措军资,捐献政fu,尽国民之义务”
“报国会”不但疯狂煽动战争狂热,还为日本政fu发行了8000万日元的军事公债,以当时日本的经济状况,这是个令人目瞪口呆的数字最终,日本迫使中国签订屈辱的《马关条约》,“报国会”被称为“居功至伟”
岩崎弥久在甲午战争中的“功劳”还不止于此他当时还把自己属下日本邮船公司的轮船交给政fu,负责运兵送粮日军进攻威海卫之际,“三菱”的船只负责对威海卫清军的部署情况进行侦察,帮助日军成功地攻占威海卫战后日本海军联合舰队司令伊东佑亨为表示感谢,将清军主力铁甲舰“定远”号的舵盘拆下来作为战利品送给“三菱”
岩崎弥久如此的为日本政fu卖命,其实倒并非因为他多么爱国要知道,甲午战争前后,日本总共有2。5亿日元的临时军费,相当于平时财政收入的2倍以上这块肥肉,最后全都到了“三菱”、“三井”等财阀的嘴巴里“三菱”和“三井”发现,一致对外竟可以获得这样多的好处,过去“窝里斗”是如此的愚蠢从那时起,它们便惟恐一日没有战争
甲午战争使日本获得了2亿两白银的赔款,日本将这笔赔款中的大部分用于扩军,“三菱”从此走上兵器制造的道路尤其是进入20世纪以后,在日本先后两次侵华战争中,“三菱”都大获其利,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日本积极参与大国之间的海军军备竞赛,“三菱”是获得了大批订单其中“雾岛”、“武藏”等战列舰便是“三菱”的杰作“三菱”依靠军火订单实现了爆发式的成长
对于“三菱”这样热衷于战争的企业,和平时期当然也不会闲着他们派出大批情报人员,打着“学术”的幌子,对中国及远东各地区的资源财富进行调查如今日本最迫切需要的,就是用于发展工业和制造军火的金属,“三菱”的情报对未来的日本对亚洲各国进行有目标的资源掠夺大有帮助
由于日本两次侵华的失败使“三菱”没有得到预计的高额利润,而随着中国工业的强劲增长,日本生产的工业品被大量的挤出中国及亚洲市场,为了打击中国的经济,帮助日本军方实现征服中国的梦想,“三菱”竟然丧心病狂的从世界各地购买鸦片贩销到中国,与日本政fu、军部、特务机关一起大赚毒品钱日军的毒化机构——“宏济善堂”和“广济善堂”在华开馆当年即使“三菱”盈利大增,一度成为“三菱”在中国收入的主要来源,但是没想到好景不长,到现在仅仅不到一年时间,便被中国政fu查禁没收
而美国“大萧条”所造成的世界经济危机,已经蔓延到了日本,日本国内同样爆发了金融恐慌,使得经济一片悲惨,大量工人失业,随身携带“工具”去南洋“打工”成了日本女人的一大选择,这种情形的出现给“三菱”带来了极为不利的影响
在这前所未有的险恶形势下,“三菱”又该何去何从呢?
岩崎弥久在画像前伫立良久,他紧紧的盯着画像上父亲岩崎弥太郎的眼睛,仿佛在等待着父亲给自己的启示
正在这时,会议室的门开了,一个一身黑色西服的人走了进来
岩崎弥久认出了对方的身份,心中不由得错愕,脸上的肌肉也不由自主的抽动了几下
“好久不见了,藤田君”岩崎弥久说道,“你是什么时候从遥远的西伯利亚赶回来的?”
来的是日本著名的实业家藤田勇
“我可是无事不登三宝殿”藤田勇笑了笑,向岩崎弥久深鞠一躬,“我是给岩崎社长带来好消息的”
“礼下于人,必有所求”岩崎弥久笑着上前,替搬过了一张椅子,“藤田君需要我帮什么忙,尽管开口”
“我是来借钱来了”藤田勇说道,“事成之后,双倍奉还”
“噢?”岩崎弥久听了藤田勇开出的价码,不由得愣了一下,“有这么好的事情?”
“当然”藤田勇笑着说道,“我想,这样一个发大财的好机会,岩崎社长应该不会放过?”
“是什么发大财的好机会,您说说看?”岩崎弥久问道
“上海的房地产”藤田勇回答道
“上海是个好地方”岩崎弥久立刻就明白了藤田勇的意思,点了点头,“不过……”
“‘三井’都已经动手了,岩崎社长可能还不知道?”藤田勇知道岩崎弥久的担心,说道,“如果‘三菱’不动手,机会可就剩不下多少了”
听了藤田勇的话,岩崎弥久心里不由得咯噔了一下
1933年10月12日,上海,交通大厦,中国交通银行总部
“这上海的变化,比北京还要大”杨朔铭站在玻璃窗前,看着远处一座座拔地而起的高楼,感叹道
“是啊就拿咱们这交通大厦来说,现在就是亚洲第一高楼,再没有比这高的了”梁士诒在一旁笑着说道
“可我担心,这一场繁华,会因为美国的关系,成为一场空”杨朔铭说道
听了杨朔铭的话,梁士诒脸上的笑容不由得一僵
对于杨朔铭这位年轻的“财神”,梁士诒一直佩服得五体投地,在他的印象当中,杨朔铭从来就没有说过这样泄气的话,因而他脸上一阵发青,一副心脏病将要发作的样子
“那么说,瀚之前些日子和我说的那件事,马上就要发生了?”梁士诒颤声问道,向周围看了看,尽管这间大厅里只有杨朔铭和他两个人,但他还是生怕有人知道他和杨朔铭之间的谈话
“你看看”杨朔铭将一封信交给了梁士诒,说道
信封里装着的,是远在美国的张雅婷通过秘密渠道以最快的度转到他手中的关于美国政fu的机密
梁士诒在看完了信后,已经有些站不住了
“欧美日本先后放弃金本位币制,原来是如此用心”梁士诒用颤抖的手将信还给了杨朔铭,“可咱们中国怎么办?难道也要和他们一样不成?”
“咱们中国老百姓现在还不太懂得这币制当中的猫腻,和英美学样,只怕你我都要人头落地”杨朔铭冷笑了一声,说道
听了杨朔铭的话,梁士诒掏出手帕擦了擦额头的汗水,作为中国金融界的“梁财神”,他当然知道,杨朔铭的话并不是危言耸听
因为到现在为止,中国一直是银本位国家,而且是世界上唯一的银本位制国家
从19世纪晚期到1931年,除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和19世纪20年代早期,金本位制构成了国际货币关系的基本框架大多数国家可以在要求支付时将通货换成一定数量的黄金并在固定汇率基础上形成跨国联系由于历史的原因,中国则是唯一一个以白银作为一国货币体系基础的国家,这使得中国在国际货币体系当中独树一帜,但并未和这一体系隔绝不通一方面,在中国之外,白银作为一宗国际贸易商品,其价格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不会顾及中国经济,另一方面,中国的外汇交易,也就是银本位的中国货币和外国货币的贸易并不受什么控制中国的金融市场就这样同世界的白银市场紧密联系起来,中国的汇率也就不可避免的受到国际银价变化的影响
在世界性的“大萧条”发生后,中国在其中的特殊经历凸显了中国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独特地位从1929年到1933年,世界上多数地方正在遭受严重的通货紧缩的时候,只有银本位制的中国没有经历大规模的物价下跌,因为国际市场上白银的价格相对金本位货币严重下降,使中国避免了“大萧条”最初的两年的不利影响
从19世纪中叶开始,世界主要国家逐渐采用金本位制导致白银供应持续增加,白银价格呈现螺旋式下跌,白银贬值所导致的低汇率在大萧条之前长期促进了银本位中国的出口和中国沿海及内陆地区的工业化发展,中国经济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而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经济繁荣的一个主要原因是中国自鸦片战争后就开始逐渐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到20世纪30年代时中国的经济开放度已经非常高
国际银价在1929年开始连续四年下跌,其价值几乎跌去了一半由于中国是银本位国家,银价相对于金价的下降,其作用相当于中国货币的汇率相对于金本位国家的一次贬值,按照金价衡量的中国产品价格比从前加便宜,从而有利于中国的净出口在这一时期,当主要西方国家纷纷恢复到金本位时29年除了一些拉美和亚洲国家,几乎所有的市场经济国家都加入了金本位集团,中国是世界上唯一实行银本位的大国,使得自己一定程度上隔离于世界经济的萧条之外,并且出现了短暂的繁荣但1929至1931年银本位给中国经济带来的短暂繁荣在1931年秋天逆转,到1931年,世界各国因大萧条的冲击而相继放弃了金本位1931年英国率先放弃金本位制,这一年的9月英镑脱离金本位,1932年日元脱离金本位,1933年美国放弃金本位,此时世界主要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