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科技军阀》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高科技军阀- 第3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我在北京本来没打算回来,有一次在校园里碰到了一位老乡,听他说起家里这边儿现在完全变样儿了,所以就回来了。”黄晟云看着杨朔铭,眼中全是敬佩的光芒,“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啊,姐夫,你真是太厉害了。”'(m)無彈窗閱讀'

第六十一章 大隈重信的难题

“怎么,才五分钟就坚持不住了?”
杨朔铭看着汗流浃背正在做步枪挂砖瞄准训练的黄晟云,微微一笑,问道。
黄晟云没有为杨朔铭的话所动摇,他咬了咬牙,一声不吭的继续坚持着。
此时,在训练场上,一群年轻人正在毒辣的太阳下训练着。这些人当中,有的是“人和公司”的职员,有的是工厂里刚走上岗位没多久的学徒工,有的是种地的农民,还有的是在学校里读书的学生,此外还有一些穿着花衣裳的女孩子,也跟着新兵们一起,顶着烈日在一同的训练着。
“在战场上,你的敌人不会因为你累了,就会给你休息时间,让你歇够了之后再来杀你,他们更喜欢在你举不动枪的时候,用刺刀挑开你的肚子,或是一刀把你的脑袋砍下来!所以你要是想活命,最快、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在他还离得远远的时候,用你手里的步枪把他的脑袋瓜子给敲开!”
看着弟弟瘦小单薄的身体有些吃力地举着又长又重的步枪,站在远处的黄韵芝有些不忍心看下去,她几次想过去停止这种地狱般的训练,但杨朔铭在训练自己时说的那些话随即在耳边响起,让她不由自主的停下了脚步。
“想要让自己强大起来,就必须先从保护自己开始!”
“现在训练的时候多流汗,就意味着战斗的时候少流血!”
“平日训练时对自己的放松,就等于是对自己的谋杀!”
听到姐夫毫不留情的训斥,黄晟云的泪水不由自主的开始在眼睛里打转,但他并没有出声抗议,而是咬紧了牙关,拼命的坚持着。
自己主动要求参加民团的军事训练,就是为了要向父母家人证明,自己的一腔爱国热血。
眨掉了眼中泪水,黄晟云继续用步枪瞄准着前面的靶子,平日里养尊处优的他的身体本来就很单薄,使用沉重的步枪瞄这么久本身就是一件很吃力的事,而枪头挂着的砖头更是让他感到这根本不是训练而是在上刑,此时的黄晟云只感到手中的步枪越来越重,而双手也越来越变得不听使唤。
看到黄晟云的表现,杨朔铭的眼中闪过一丝欣慰之色,他没有再继续训这个小舅子,而是转身来到了不远处的一座高台上,俯视着整个训练场。
为了能够以有限的财力在短时间里建立更强大的武装力量保证地方安全,杨朔铭在赣西地区推广起了“全民皆兵”的制度,而现在训练场上所发生的事情表明,这里的人们主动训练的意识很强,不但训练效果非常好,而且训练质量也很高。
当一个人为了保护自己的所有,自己的家人安全和幸福生活而自觉的行动起来时,所能爆发出来的力量是惊人的。而在训练场上的这些接受训练的人,都已经具备了这样的主动意识。
想到自己在短短的一年时间里带给赣西地区的变化,他的内心充满了成就感。
只是每当他想到即将要开始的征程,他还是禁不住的感到肩膀上有些沉重。
想要战胜穷凶极恶的日本侵略者,他现在所能依靠的,就是眼前的人们。
还有……
杨朔铭走下了高台,来到了正用担忧的目光瞅着训练当中的异母弟弟的黄韵芝身边。
“一会儿训练结束了,给晟云点儿水喝吧。”杨朔铭转头看了黄晟云一眼,对她说道,“他今天表现得很不错。”
“嗯。”黄韵芝高兴地点了点头。
“完事了你带他回家吧,我还有点事。”杨朔铭说道。
“好,你早点儿回来。”黄韵芝看着他说道。
杨朔铭点了点头,转身上了自己的战马,和几名卫兵一起飞奔而去。
此时,在一间不大的仓库里,一张张巨大的长木桌上,摆放着一颗又一颗圆圆的海胆一样的巨大钢球,钢球的表面伸出一个个象海胆刺一样的突起装置,有的还带有一圈刀刃一样的东西,一位检验员试着用一根木棍捅了捅那圈刀刃,伴随着一阵电机运转产生的吱轻响,刀刃飞速地转动了起来,一下子将这位检验员手中的木棍切成了两断。可能是刀刃旋转的威势吓了他一大跳,他不由自主的打了一个趔趄。看到他有些微狼狈的样子,另外几名检验员都笑了起来。
“碰上这玩意儿,什么样的防雷网都是白搭。”史选侯看着旋转的刀刃一点一点的停止,说道,“弄不好真能把日本军舰都炸沉呢。”
“这些水雷只能算是一时应急的东西,是没有海军的小国对付海军大国的偷袭武器。”林郁箐叹息着说道,“总依靠这些投机取巧的东西是不行的,发展强大的海军水面舰队才是王道。”
“又来了。”史选侯不屑地撇了撇嘴,“你还是先把手头的事干好是正经,只要国家有了休养之机,巨炮大舰都不成问题。我不象你,日本人弄的那些垃圾,我才没当回事呢。”
“你竟然说日本人弄的那些船是垃圾?”林郁箐说道,“日本人新建成的那艘‘金刚’号战列巡洋舰,就和我的设计差不多,现在要是咱们和日本人打的话,这一艘军舰就可以消灭咱们中国海军所有的舰船。”
“在老子的‘突击战列舰’面前,战列巡洋舰全都是不值一提的垃圾。”史选侯冷笑了一声,说道,“什么‘速度就是防御’。”
向往常一样,两人再次开始了争吵,而就在这时,杨朔铭推开门走了进来。
“我记得好象英国人挺看好日本人这艘‘金刚’的,想要借用,但日本人没舍得给。”杨朔铭笑着说道,“你们说,要是一旦打起来的话,日本人会不会把这条船派到咱们中国沿海来?”
“日本人一向瞧不起咱们,应该不会把这样的大家伙派来。”史选侯想了一下,说道,“最可能的是派几艘巡洋舰或老式战列舰过来。”
“现在日本在青岛海面的军舰,这样的大舰应该是没有。”林郁箐说道,“也就是一些巡洋舰和炮舰而已,但就这些船,要是真打起来的话,也够咱们忙活的了。”
杨朔铭点了点头,目光随即落在了桌子上摆的一颗颗水雷上。
“按照您的要求,进行了多次实验,已经确定能够达到实战要求。”史选侯说道,“当然,咱们都是在河里进行的试验,最好能在海里试试。”
“怕是来不及了。”杨朔铭叹息了一声,看了看墙上的日历,有些郁闷地说道。
日本,东京,外务省,会议大厅。
“不是告诉过你们,千万不要走漏消息的吗?”
日本首相大隈重信看着桌子上的美、英、法三国驻日公使送来的质询书,有些恼火地向外交大臣加藤高明问道。
就在几天前,各国报纸全都全文刊载了日本向中国秘密提出来的“二十一条”的全部内容,结果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轩然大波,在舆论和本国政府的压力下,美、英、法三国驻日公使向日本政府提出了质询,本来就心虚的日本外务省既不敢公然否认,又不敢全部承认,只能含糊不清地承认了“二十一条”第一、二号共计十一条内容的存在。
即便如此,此时的日本政府也已经陷入到了相当尴尬和被动的局面当中。
“消息是中国人故意泄漏出去的。”加藤高明用沙哑的声音说道,“他们想要用这种办法来拖延时间,引起西方国家的干涉。”
“可我得到的消息是,早在你们向中国人提出交涉之前,中国人就已经知道了即将开始的交涉的详细内容,并且把它们泄漏了出去。”大隈重信看着加藤高明说道,此时他的脸拉得老长,熟悉他的人都知道,现在的他,离爆发只有一步之遥,“他们是怎么知道这样的机密的?”
“这不可能!”加藤高明立刻大叫了起来。
“但它确实已经发生了。”大隈重信冷笑了一声,说道,“我真的很奇怪,连老头子们都不知道的事情,中国人是怎么知道的。”
大隈重信说的“老头子们”,是指日本的政坛元老们。在大隈内阁上台后,为了能够更好的施展拳脚,加藤高明蓄意破坏了自1898年以来向日本元老传阅外交文书的惯例,取而代之的是事后简单的汇报。象这一次向中国提出“二十一条”,加藤高明并没有跟元老们商议,甚至连具体的条文都没有给元老们看。之所以这么做,除了不想让元老们掣肘内阁的行动之外,高度保密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令人难以置信的是,连日本元老们都不知晓的内情,竟然出现在了外国的报纸上,怎么不令大隈重信感到光火呢?
“也许……是那些我们支持的中国革命党人里有中国政府派来的间谍……”加藤高明手足无措之下,竟然给出了这样一个听起来荒唐无比的答案。
“那些革命党人,一向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大隈重信想起了众多流亡到日本的中国革命党领袖,眼中满是轻蔑之意。'(m)無彈窗閱讀'

第六十二章 最后通牒

第六十二章最后通牒
“那些家伙是完完全全的投机者,他们一直想用把满洲和蒙古转让给我们这样的条件,来换取我们的支持。至少现在,他们还不敢这么明目张胆的出卖我们。”想起了收到的那封民党领袖专门写给自己的长信,大隈重信重重地哼了一声。
加藤高明有些惶恐地看着内阁总理大臣,一时间不知该如何是好。
“现在追究是谁泄漏的消息已经没有多少意义了。”大隈重信看着加藤高明说道,“我们现在应该做的,就是尽快逼迫中国政府屈服,不给英美等国以干涉的机会和时间。”
加藤高明连连点头,表示明白他的意思。
“英国和法国的态度我们不用过多的关注,主要的麻烦,来自于美国人。”大隈重信接着说道,“可以承认第一号到第四号的内容,尽量向美国人否认第五号内容的存在,实在不行,就说第五号是属于‘劝告’性质好了。”
“我明白。”加藤高明说道。
“不要再给中国人更多的时间了,如果中国人还在故意拖延,就发最后通牒好了。”大隈重信又说道,“这一次我们的行动方针就是一个‘快’字,可惜已经被狡猾的中国人耽误了不少时间,要知道,如果不是欧洲的战争,我们是不会有这么好的机会的。”
“请总理阁下放心,我会处理好的。”加藤高明保证道。
大隈重信点了点头,转身离开了大厅。
大隈重信来到了街上,此时的天空变得分外昏暗,大团大团的乌云滚滚而来,预示着一场暴风雨即将来临。
大隈重信抬头看了看天空,感觉着逐渐变强的风刮过脸庞,他面无表情地站在那里,撑开了手中的雨伞。
大雨很快的便落了下来,此时,另一个一身西装带礼帽的中国人和随从打着雨伞,正急匆匆地走进了中国驻日本使馆。
“怎么样?”使馆参赞梅胜文向身上还在淌着雨水的那个中国人——中国驻日本公使陆宗舆问道,“日本元老们答应了么?”
“他们竟然根本不知道有这回事。”陆宗舆阴沉着脸说道,“可恶!”
“他们不是想推卸责任骗我们吧?”梅胜文吃惊地问道。
“不是。”陆宗舆摇了摇头,“他们确实是不知道。大隈和加藤根本就没告诉他们。”
“元老们怎么说?”梅胜文又问道。
“他们倒是答应帮忙了,”刚刚完成了“秦庭之哭”的陆宗舆有些心酸地抽了抽鼻子,尽量不去回想那些惨痛的场景,他只是简单地回答道,“能起多大的作用,就不知道了。”
“刚刚俄国公使派人前来密告,说第五号内容其实是‘劝告’性质。”梅胜文说着,将一张纸条递给了陆宗舆。
“劝告性质?”陆宗舆看了一眼纸条,手立刻不由自主的攥紧,“该死的!”
“既然是劝告性质,为什么还要这样的强逼我们全都答应?”梅胜文有些不解的问道。
“他们对咱们骄横惯了,想要一口吃个胖子,才这么逼咱们的。”陆宗舆说道,“如果咱们屈服认帐了,他们就算捡着了,如果因为外国干涉而让步,就说是‘劝告’搪塞过去。”
“那我们该怎么办?”梅胜文有些惊慌地问道。
“马上给北京外交部发急电,告诉他们,第五号是劝告性质,万万不能答应,最好不要再和他们谈关于第五号的内容了。”陆宗舆说道,“前面的一至四号,还是尽量拖延,美英法三国公使已经向日本政府发出质询了,时间拖得越久,对咱们越是有利。”
陆宗舆又向梅胜文强调了一些细节,在梅胜文转身去发电报后,陆宗舆看着手里的纸条,取过一个打火机,将纸条点燃后放进了一个玻璃烟灰缸内。
纸条在烟灰缸内燃烧起来,陆宗舆看着纸条一点一点的化为灰烬,再次在心里发出了一声沉重的叹息。
1915年5月7日,北京,中华民国陆军部。
“他张敬尧到底是真病还是假病?”段祺瑞恼怒地将张敬尧的回电扔到了桌子上,大声咆哮道。
“不管怎么说,他还是把兵派来了。”徐树铮对段祺瑞说道,“统兵前来的是赣西镇守使杨朔铭,带来了赣军新编第五、第六混成旅,共计一万一千二百人。全部是赣军中的精锐。”
“什么精锐,别听他张敬尧胡吹大气!”段祺瑞苦笑着摇了摇头,看了看桌子上厚厚的一叠电报,“费了这么多天的劲,来的大半都是乌合之众,真要打起来,怕是连一天都顶不住。”
“不过,这支赣军可不是乌合之众。”徐树铮笑了笑,说道,“我本来没想到他们能来。”
“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新编新编,也就是民团拉上来凑的数而已。”段祺瑞冷笑道,“他张敬尧那两把刷子,也就是练练民团罢了。”
徐树铮听了段祺瑞的话,笑着摇了摇头,他拍了拍手,一位军官拎着一个不大的木盒走了进来。
徐树铮冲他点头示意,军官将木箱放在了桌子上打开,将里面的一支粗大的象短铳猎枪一样的长枪取了出来。
“这是什么玩意儿?”段祺瑞看着又粗又大的枪筒和摆在一旁的象茶杯一样粗细的大号“子弹”,吃惊地问道。
“他们管这东西叫什么‘榴弹枪’,”徐树铮笑着说道,“打起来象炮一样,很厉害的。”
“从来没听说过这种枪,你是从哪里弄来的,又铮?”段祺瑞问道。
“赣西杨镇守使前些日子送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