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极品闲人》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唐极品闲人- 第74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从以上记载中可以看出,古人对于十岁之前幼年子女的教育主要是教导式的。古代贵族上层,有专门的子师负责教育孩子,依据不同年龄,教导他们应该做什么怎么做。这里的子师扮演的其实就是一个教官的角色。

从《礼记》中记载的教育内容来看,十岁前幼儿教育显示了两个突出特点:第一,注重性别意识培养。从应答的声音语调、佩戴的饰物到就席用餐,都注意培养他们的性别意识,第二,注重素质教育。十岁前儿童学习的内容包括常识性知识、日常生活技能,更包括初级礼仪;并且特别强调要把学到的礼仪施行于日常生活中。

杜睿自然不至于那么刻板教条,可是在对待子女的教育上,却丝毫都不肯松懈,而且相比较于对子女的素质培养,他更加在意的还是对子女的品德教育。

在这方面,他更多借鉴的便是在后世享有盛名的《弟子规》。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为后世清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其内容采用《论语》“学而篇”第六条的文义,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集孔孟等圣贤的道德教育之大成,提传统道德教育著作之纲领,是接受伦理道德教育、养成有德有才之人的最佳读物。

杜睿虽然瞧不上儒家的迂腐和虚伪,但是那些忠孝仁义,不管是真是假,总归说出来,就是教育后人的,对这些他自然还是十分欣赏的。

《弟子规》侧重于生活教育和家庭教育。教育孩子在日常生活中要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姐妹,言行谨慎讲信用,对他人平等仁和,要时常亲近学习有仁德的人,多学习经典文化艺术知识。对于塑造孩子聪慧乖巧、品行端正大有益处。

《弟子规》总叙中说:“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这里面有七个科目,即孝,弟,谨,信,爱众,亲仁,学文,前六项属于德育修养,后一项,即学文,属于智育修养。

《弟子规》汇集了中国至圣先贤的大智慧。首先教育人要孝顺父母、恭敬兄长,继而教育人把对父兄的孝敬扩大到社会,“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进而教育人泛爱众,“凡是人,皆须爱”,通篇讲的是爱心。

杜睿并不想着要他的子女也能出则为将,入则为相,建功立业,光耀门楣,对待子女,他一向都坚持着因材施教,若是当真有天分的,便多加教导,若是不然,杜睿也要坚持着一个底线,那就是将子女教育成一个好人。

杜睿有子二十三人,安康公主所生长子杜学文,杜睿并不担心,虽然这个长子没能如他母亲所想那般继承杜睿的文才,反而自小便好修习武事,可杜睿并不觉得如何失望,他能看得出,杜学文骨骼惊奇,是一块练武的材料,而且杜学文自小便性格坚毅,有胆识,若是不走从军这条路,反倒是可惜了。

而且杜学文身为杜睿的长子,将来自然是要继承他的爵位,只要他能修身养性,磨一磨性子,将来便是不能立足朝堂,也能在外为将。

宝钗所生次子杜学义,性情淡然,不好仕途,反倒是对书画颇有天分,杜睿也不曾强求他修习学问,反倒是对他的书画时常指点,这父子俩个倒是有些共同语言。对杜学义,杜睿也是不担心的,但凭他那温文和善的性子,将来便不难保一世的平安。

三子杜学桢和杜学义是双生子,和杜学义一样,他也最好书画,而且其天分还要超过他的次兄,如今不过二十岁的年纪,便能写的一笔瘦金体,于绘画上隐隐有大家之风,只是他性格刚烈,又好学魏晋名士,颇有几分不羁的风采,倒是让杜睿放不下心。

伊莎贝拉公主所生的四子杜学武,是杜睿最为看重的一个儿子,自小便潜心研究学问,而且还不好死读书,在杜家祖茔之时,与杜睿总论世事,时常有些惊人的言论,对他,杜睿是寄予厚望的,甚至有将其培养城他接班人的心思。

熙凤所生的五子杜学仁,好读书,可是天资不足,不过中人之姿,便是入仕,怕是也不过一州之才,不过杜学仁性情沉稳老练既不想杜学文那般急躁,也不像杜学武那般张扬,杜睿对他早有定论,将来若是能保住杜家基业的,非此子不可,如今先在门下省做个闲职,稍加磨练,日后或许能立足朝堂。

元春所生的六子杜学祁自小便好机巧之物,倒是与那性情放。荡不羁的杜承学十分相得,如今十八岁的年纪便已经入了工部任职,从六品下的将作监丞,将来倒也不愁没个出路。

探春所生的七子杜学诚,性情深沉,恢宏通达,而且思维机敏,能言善辩,却不张扬,与杜睿论国事,时常有惊人之语,如今任职宫中,做了一任通事舍人,倒是颇受李贤的器重。

麝月所生的八子杜学禹好读书,不善言辞,为人虽然木讷,但却通达事故,最是刚直,如今入了太学,将来便是不能为官,在太学之中做个教书育人的博士倒也不差了。

纨儿所生的九子杜学贤和他的长兄一样,好习武事,小小年纪,便天生神力,舞得动杜睿所用的长枪,若说杜睿膝下众子之中,能继承杜睿武艺的,无疑就是这个九子,在他身上,杜睿也倾注了不少的心血,而且还第一次利用他的职权谋私,为杜学贤谋了一个中府果毅都尉职衔,日后究竟如何,就要看他自己的了。

妙玉所生的十子杜学嗣,说起来倒是让杜睿最犯愁的一个,也不知道受了谁的影响,居然好学那求仙修道的学问,杜睿半生与那佛道为敌,家门之中却出了个逆子贰臣,不过杜学嗣虽然好求仙修道,倒也不曾因此入了魔障,杜睿对他也没什么多大的期望,只盼着他将来能做一个富贵闲人也就是了。

元春所生的十一子杜学奕,性聪敏,好诗文,尤其好写赋,所书文词极其华丽,小小年纪,便享誉长安,时常有人上门求教,诗文虽说是小道,但是既然自家儿子喜好,杜睿倒也不曾阻拦,反倒是时常指点一二,同样为他在太学之中谋了一个出身。

晴雯所生的十二子杜学烈,如同他的性子一般,年纪不大,便性如烈火,最好惩恶初见,扶危济困,这是杜睿最为心喜的地方,只不过他这个性子,却也容易为他召来祸患,容不得杜睿不忧,如今在禁军之中,做了个镇将,这次杜睿出征打算将其带在身边,好好磨一磨他的性子。

可卿所生的十三子杜学显,好道家,崇尚清静无为,性子淡然,不与人争,虽说天资一般,以后怕是无所成就,然而就凭他的性子也能安乐一生,如今在秘书监坐个少监。

湘云所生的十四子杜学柯,和他母亲一般,是个好动的性子,好武事,也好文事,且性情圆滑,在这宋国公府上确实个人人都喜爱的少年,如今做个大理司直,倒也妥当。

迎春所生的十五子杜学言,性子机敏,不过却是文不成武不就,不过却唯独对经商,颇有天分,杜睿也由得他去,让其跟在杜平原的身边,学着经营自家的生意,倒也十分称职。

惜春所生的十六子杜学涵,倒是个不省心的,怕是自小被惜春溺爱,性情最是乖张,虽不曾为大恶,然小过却是不断,杜睿也时常约束,只可惜收效甚微,不过其在乐理上的天分,便是杜睿都自愧不如,小小年纪便整理了汉家乐府残篇,更是让杜睿都觉得汗颜,杜睿也看得出此子不过是性情释然,本质都是不坏,也就由得他去了。

金钏所生的十七子杜学山和玉钏所生的十八子杜学征,性情沉稳,好武事,最好兵法,杜睿时而与这两兄弟论策,分析起昔年他的战例,这两兄弟倒也说得头头是道,尤其难得的是,两兄弟一个善攻,一个善守,相得益彰,久后必成大唐名将。

袭人所生的二十子杜学信,巧儿所生的二十一子杜学智,宝钗所生的二十二子杜学理,黛玉所生的二十三子杜定藩,年纪还小,性情还未定,未来如何,杜睿也不好说。

要说杜睿最为担心的就是武媚娘所生的十九子杜学良了,他小小年纪便受恩旨,继承了杜如晦的莱国公爵位,论起爵位,居然都能和杜睿平起平坐,可也正是因为如此,他的性子难免有些娇纵,虽说在兵法上颇具造诣,可是杜睿看得出来,杜学良虽然说得头头是道,可充其量就是个赵括式的人物。

战国之时的赵括,从小就学习兵法,谈论军事,以为天下没人能抵得过他。他曾与父亲,一代名将赵奢谈论用兵之事,赵奢也难不倒他,可是并不说他好。

赵括的母亲问赵奢这是什么缘故,赵奢说:“用兵打仗是关乎生死的事,然而他却把这事说得那么容易。如果赵国不用赵括为将也就罢了,要是一定让他为将,使赵军失败的一定就是他。”

长平之战时,赵王启用赵括,一上任就把原有的规章制度全都改变了,把原来的军吏也撤换了。秦将白起听到了这些情况,便调遣奇兵,假装败逃,又去截断赵军运粮的道路,把赵军分割成两半,赵军士卒离心。

过了四十多天,赵军饥饿,赵括出动精兵亲自与秦军搏斗,秦军射死赵括。赵括军队战败,几十万大军于是投降秦军,秦军把他们全部活埋了,赵国前后损失共四十五万人。

杜学良就算日后不至于像赵括那么不堪,但却也是个成不了大事的,他待下人苛责,下人偶有小错,他便动辄伤人,为此杜睿不知道责罚了他多少次。

最让杜睿接受不了的是,杜学良居然还嘲笑怛罗斯战败的苏定方,时常夸夸而谈,直指苏定方是唐军大败的罪魁祸首,那一次杜睿险些一怒之下,将杜学良杀了。

怛罗斯一战,苏定方确实有过错,他从一开始就犯了一个战略性的错误,唐军最擅长的是野战或者说擅长进攻,而且异地作战,最不利于防守。

唐军饱经战争洗礼,最厉害的就是战场突击力量,比如弓箭兵、轻步兵、骑兵等,所以才能在数十年间,纵横天下,所向无敌。

当时的情况是,大食人本土作战,利于坚守。如果苏定方能够一开始就发动进攻,凭借着唐军的精锐,或许可以一战而胜。

可是由于苏定方不熟悉敌情,担心贸然进兵,会致使唐军失败,就采取了主动坚守的策略,以图与大食军拼消耗,让大食军知难而退,但是谁也没预料到,当时大食军的统帅易布拉西?默罕默德是王八吃了秤砣铁了心,一对峙就是三个月,让怛罗斯之战的性质发生了根本改变,也就是由突发的战役决战,演变成了双方有意识的战略决战和战略消耗战。

唐军远离本土作战,后勤保障很难跟得上,由战役演变为战略决战就已经输了一半,可是苏定方却没有充分认识到这一点,换而言之,按照当时的情况,如果没能一开始就展开决战,让整个战争陷入当僵持阶段,苏定方就应该主动推却,以图保住唐军最珍贵的物资资源、人力资源和精锐的部队,才是上策,遗憾的是没有任何人想到这一点,为唐军精锐部队的覆灭做好准备。

由于物资、军队的大规模消耗和对垒,使当时唐军的内部出现了不和谐的声音,李义府威逼苏定方,苏定方无奈只能选择进攻,只可惜最佳的时机已经过去了,双方的对垒阵式已经完全形成,唐军是必输无疑了,只是看输多少和输多大而已了。

但是,当苏定方决定发起进攻之时,他又犯下了一个不可饶恕的错误,也或者说是一个让人敬佩的错误,即“以身殉国,抵死反抗”,虽然是做错了,当时相对于历史上的一群群无耻的汉奸,简直就是一个完美的英雄,就是他的敌手,易布拉西?默罕默德也是敬佩不已。

正是由于苏定方的拼死的反击,唐军虽然败了,但是却一样给大食军造成了空前绝后的伤亡,这也为此后杜睿西征,击败大食,鲸吞中亚打下了基础。

怛罗斯之败,苏定方是有责任,但是苏定方无疑是让人敬佩的,尤其是当最后龟兹城之围被解的情况下,苏定方最终杀身成仁,选择用死来洗刷他战败的耻辱,告慰十数万唐军将士的英灵,也算是有了一个交代。

杜睿敬佩苏定方,岂能容忍自己的儿子肆意诋毁,虽说杜睿对待子女都是一视同仁,但是杜学良品性不善,却是让杜睿甚为忧心不喜。

如今杜睿即将出征,此战胜负难料,杜睿都不知道自己还能不能活着归来,因此临行之时的一番嘱托自然是少不了的。

杜睿还没说话,就看见站在一旁的杜学良跃跃欲试,似乎都打算要自荐了,谁都知道杜睿一旦出征,家中定然要选出一个主事的才好。

以往杜睿离家,家中都要交给汝南公主和宝钗两人打理,但是这一次不同,子嗣都长大了,自然也该轮到他们了。

杜学文这个嫡长子不在家中,杜学武又远在澳洲道,虽说他上面还有众多的兄长,但是轮身份,谁能比得过他,小小年纪便袭爵莱国公,又是太后的外甥,当今圣上李贤的表弟,他的身份无疑是最为尊贵的。

杜睿心中一叹,道:“学仁!”

杜学仁没想到杜睿居然会点到他的名字,忙拱手道:“父亲!孩儿在!”

杜睿道:“学仁!你性子沉稳,待人宽厚,为父将要离开长安,远征大食,如今你大兄,四兄不在长安,二兄,三兄又是那个温和的性子,实在难以理家,为父离开之后,府上诸多繁杂事,便要托付与你了!”

杜学仁可没想到杜睿居然这般看重他,隐隐有些激动,忙道:“父亲叮嘱,孩儿敢不尽心!”

杜睿点点头,道:“好!学言,你五兄理家,你要多多帮衬,可记下了!”

杜学言对此倒是并不意外,忙道:“孩儿遵命!”

杜睿接着又道:“学贤,学烈,学柯,学山,学征,你们五人跟在为父身旁研习武艺,兵法,时候也不短了,小小年纪,便吃着国家的俸禄,如今也该到你们为国效力的时候了,此番为父西征,想着将你们五人带在身旁,也去见识一番,你们可敢去走一遭!”

其他人都还没说话,杜学柯却忍不住兴奋道:“爹爹,孩儿愿往!”

其他四人反应过来,也是兴奋道:“爹爹但有差遣,孩儿自然愿往!”

杜睿闻言,笑着点了点头,道:“好!不愧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